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运用高考目标1.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2.能结合实例说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3.能举例说明数字地球的含义考试要求1.掌握遥感在城市管理、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具体作用2.结合例子,说明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3.理解“3S”间的关系及相互结合使用时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所起的作用4.了解数字地球含义知识梳理一、遥感(RS)1.概念:在 或 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 感知。2.主要环节:3.传感器——遥感的关键装置4.遥感特点(与传统获取资料的手段相比)探测 大;获得资料的速度 、周期 ,能反映 变化;受地面条件限制 ;手段多,获得的信息量 ;用途 。5.应用领域A、 监测:环境灾害(水文、台风移动、地质灾害、森林火势、地壳运动等)B、普查:矿产资源(寻矿)、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农业估产、识别农作物等)二、全球定位系统(GPS)6.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7.组成部分:8.特点: 性(海、陆、空); 性;全天候; 性; 性。9.主要功能与应用领域:功 能 应用领域定位(二维坐标、三维坐标) 野外考查、旅游、航海、航空、大地测量、海洋测量、军事、交通、救援等等导航授时测速测绘三、地理信息系统(GIS)10.概念:专门处理地理 的计算机系统。11.简要程序:12.功能:查询(地点)、分析(处理)、管理、预测13.应用领域A.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管理(电力、燃气、水电等工程设计,道路交通,应急抢修等)、城市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测评与评价、决策分析等)B.其它:GIS是 的延伸,凡是用到地图的或是要处理空间信息的领域,都可借助于GIS。四、数字地球14.概念:即信息化、数字化地球,是把整个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15.数字地球的技术系统:“3S”技术(基础)+网络技术(信息高速公路)16.应用领域:“3S”的所有应用领域参考答案:1.航天器 航空器 远距离 4.范围 快 短 动态 少 大 广8.全能 全球 连续 实时 10.空间数据 13.地图重难点分析“3S”技术的区别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概念 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对地物进行感知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简称 RS GIS GPS别称 人的视力的延伸 地图的延伸技术装备 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信息的传输与处理 计算机软、硬件 三部分(星座、地面部分、用户设备)技术环节 电磁波→收集→传输→处理→分析→成果 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特征 范围大、速度快、周期短、限制少、应用广 采集、管理、分析、预测、输出 全球性、全能性、全天、连续性、实时性作用 短时间内获得资料 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分析、表达 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时间考点突破【例1】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图回答1~3题。1.上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A.可见光、红外线 B.X光、紫外线C.X光、红外线 D.紫外线、红外线2.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A.划分植物类型 B.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C.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D.估算国民生产总值3.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也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有( )A.判断水体污染 B.判断人口分布C.寻找失踪人士 D.为商业网点选址【分析】(1)读图时注意把两条数轴分开来读,从图中看出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长大约在0.6—0.8之间,对应光谱数轴,反射率最高的应在可见光和红外线波段;(2)图中反映的原理主要是植物不同的生长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主要应用于对植物生长状况的监测;(3)水体中所含成分不同,反射率不同,因此可以利用遥感图片在监测水的污染程度。人口分布和商业网点选址用GIS功能实现,寻找失踪人士可找用GPS定位系统。答案:1.A 2.C 3.A【例2】我国地震局采用一种现代技术对我国大陆地壳运动进行了长期监测,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每年在以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该技术是( )A.RS技术 B.GIS系统 C.GPS系统 D.GSM技术【分析】本题主要考虑GPS系统的应用领域。GPS主要用来定位、导航、测绘、授时等几个方面,对大陆地壳的监测,通常通过对某一点定位进行长期监测才能发现地壳变动情况。答案:C【例3】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应用于鲁尔区煤矿整治研究。读下图,完成1~3题。1.GIS技术的( )A.关键装置是传感器B.数据模型用点、线、面表达C.主要功能是空间定位D.数据库由若干图层组成 2.图中城市( )A.①位于规划区B.②位于非矿区 C.③位于现矿区D.④位于原矿区 3.图示地区采矿业向西、向北迁移,主要是趋向( )A.原料地 B.消费地 C.水资源 D.交通线 【分析】GIS可以用来分析地理空间模型和地理数据。传感器是遥感的关键装置;GIS的数据模型用表格表达,空间模型用点、线、面表达;GPS的主要功能是空间定位,GIS的功能有分析、查询、管理、预测等功能;GIS中数据库主要是通过图层来实现管理,如上图。将图中两个图层进行仔细对比,①城市位于非矿区(空白区),②城市位于原矿区,③城市位于现矿区(灰色区),④城市位于现矿区。图示采矿业为规划矿井,煤炭采掘属资源密集型工业,向北、向西迁移,主要是接近煤炭资源储藏地。答案:1.D 2.C 3.A【例4】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下图反映了甲、乙两类植物在生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该选择生长期内哪一天的影像最合适( )A.①——第30天 B.②——第75天 C.③——第100天 D.④——第130天 【分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实线代表甲类植物,虚线代表乙类植被;同时,两类植物必须在同一波段的反射率差异越大,影像越容易区分。植物在30天左右,反射率差异最大。答案:A课堂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从某一时刻的遥感影像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森林火灾面积 B.土地干旱程度 C.洪峰流量 D.植物病虫害程度2.在沙漠中迷路时,可用哪种方式获知自己所处的具体位置信息( )A.指南针 B.GPS设备 C.遥感图像 D.地形图 3.测量某地的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读我国国家航天局公布的第一幅月球表面图像(如图1),完成4-5题。4.月面图像的形成主要应用了下面哪项技术 (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系统 D.地质勘探技术5. 利用“嫦娥一号”月球卫星,探测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铁等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这是( )A.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 B.全球定位系统在野外测绘领域的应用 C.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领域的应用 D.“数字月球”在环境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读“GPS手机界面图(图2)”,界面上的时间为北京时间。读图回答6~7题。 6.此时,持有GPS手持机者所在的地形区为( )A.江汉平原 B.江淮平原 C.华北平原 D.江南丘陵7.如果此日全球昼夜平分,那么此地离日落还约有( )A.56分钟 B.1小时55分钟 C.1小时1分钟 D.1小时7分钟8.GIS即地理信息系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图3可用来进行( )A.农业布局规划B.工业布局规划 C.商场选址规划D.学校选址规划 地理信息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交通、军事等各领域,据此回答9~10题。9.在反恐战争中,美国对塔利班政权大至军事设施,小至主要组织成员的打击异常精确,其信息资料的精确性主要是依靠(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10.遥感技术用于农业生产,不可以用来( )A.判断农作物长势 B.进行病虫害的监测C.对农作物进行估产 D.农业区位的选址二、综合题11.读遥感技术工作原理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A图中可以看出,此遥感技术所用的运载工具是 ,这种运载工具采用的是 的方式对地面进行感知和识别,这种方式的遥感技术,对地面物体的分辨率是较 (高或低)的。 (2)在A图中,航空摄影采用 的方式对地面进行感知,其目的是 。(3)在B图中,传感器接收到的是 ,它的产生是由于 ,在这个遥感过程中,传感器之所以能够对地面进行分辨,其原因是 。12. 联系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海某出租车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出租车的位置信息,所采用的技术是(单项选择)( )A.RS B.GIS C.RS和GPS D.GIS和GPS (2)在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远红外遥感图像时,发现外环线周边地区的红色块状区域面积越来越小,而蓝灰色区域面积越来越大。据此可以判断,该地区 用地面积在缩小,而 用地面积在扩大。 (3)根据三颗卫星提供的资料,运用数学原理就可以计算出地面静止物体的位置。如下图所示,有四颗卫星提供资料,除可进一步提高定位的精准度外,还可迅速计算出 物体的 空间位置。 (4)下列选项中,可以应用3S技术的有(多项选择)( )A.导弹发射的精确制导 B.珠穆朗玛峰高程的精确测量 C.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统计 D.人口密度与商业网点布局的相关分析 课后训练一、单项选择题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图1)回答1~3题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2.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途径是( )A.RS技术 B.GPS技术 C.GIS技术 D.实地考察3.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徽省土地总面积中,各类土地比重约为:平原49.6%,山地15.3%,丘陵27.0%,水面8.1%。完成4~5题。4.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是(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5.表1中①、②、③、④项符合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的是( )表1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耕地 林地 草地 建设用地 其他用地① 57.80 37.32 0.76 3.59 0.53② 40.96 25.68 0.16 11.60 21.60③ 30.71 31.15 0.37 31.86 5.91④ 20.16 50.95 0.56 7.61 20.72A.① B.② C.③ D.④图2所示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6~7题。6.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耕地分类和评价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商业分布和规划D.学校布局 7.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①大气污染 ②区域规划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 ④水文地质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 2008年9月上旬,飓风排着队穿越大西洋,向加勒比地区和美国东南沿海袭来,使途经地区遭受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读图完成8~9题。8.飓风对图示地区的影响主要有( )A.当位于飓风中心正北时,新奥尔良吹东南风B.当位于飓风中心正南时,新奥尔良吹东北风C.墨西哥湾沿岸的石油工业受损D.给旧金山电子工业带来巨大损失9.对飓风进行预报的主要技术是( )A. RS B.雷达C.GPS D.GIS图4是1986 ~1996年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增减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0~11题。10.该图资料来源主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S B.GPS C.GIS D.RS11.下列有关图4所反映的地理信息不正确的是( )A.1988年~1990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得力,效果明显B.1990年以前黄河入海口以沉积作用为主,三角洲面积增大C.1990年~1995年初黄河三角洲入海口以侵蚀作用为主,三角洲面积减小D.外力作用对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根据表2资料,回答12~14题。表2 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省(区)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耕地面积(万公顷)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木材总蓄积量(亿立方米)① 34.3 532.5 1865.8 15.8② 53.5 1539.1 727.9 15.0③ 51.9 542.4 404.4 0.4④ 31.1 361.0 184.6 2.012.表1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A.川、黑、苏、陇 B.苏、川、陇、黑 C.黑、川、陇、苏 D.陇、黑、川、苏13.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B.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C.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14.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地叙述.正确的是( )A.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B.②省(区)东部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区C.③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D.④省(区)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15.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D.内蒙古大草原二、综合题16.我国A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下表是两区域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两区域发展经济的相对优势是:A区域 ;B区域 。(2)A区域和B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下列要素的流动。从A区域流向B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 ,从B区域流向A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 。①资金 ②劳动力 ③技术、管理 ④原料、燃料 ⑤劳动密集型产业(3)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17.阅读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5)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1)在图幅中部,用“==>”符号(“==>”画成3厘米左右长),表示该区域年降水量递减变化的总趋势。(2)小冬作文中写道:“……烈日当空,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惊呆了。眺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俯视陡崖,使人心颤汗冒。下午,更神奇了。下山途中,突然,天空滚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哗哗而下。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在天空又露出了笑脸……”小冬所登山是图中我国著名的旅游名山,它的名称是 ;作文中描述的降水,按成因划分属 雨,这种类型的降水在图示区域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3)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 ;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有 。(4)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材料二: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在秦巴山区的十堰兴建了“二汽”。厂区分布在东西长32千米,南北宽8.5千米的二十多条山沟里。1981年,以“二汽”为核心的东风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东汽”)成立。为了进一步发展,2003年9月,“东汽”总部迁至图9中乙地,标志“东汽”已全面搬迁。(5)运用区位理论分析“东汽”从十堰搬迁到乙地的主要原因。18.一种物质所产生的自身辐射或对外来辐射所产生的反射和透射,形成了该物质的一种特殊标志——波谱特征。读松林、草地、红砂岩和泥浆的反射波谱曲线,回答题后问题。(1)遥感对地物波谱特征反应比较灵敏的仪器是 。(2)遥感的类型多种多样,按波谱特征分,可分为 遥感、 遥感、遥感、 遥感等。(3)在可见光波段具有高反射率的地物是 。草地反射率最高的波段出现在 。(4)对泥浆进行遥感成像,为获得清晰影像,一般选择 波段的遥感器。(5)图中直接显示出来可利用遥感的工作是( )A.判断水域状况 B.预测植被类型 C.估算地物面积D.判断土地利用类型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999年,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专家认为,“数字地球”是地图测绘、航空卫星遥感、探空和深钻的深化,是对地图测绘系统(EO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综合,实现地球圈层间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数据的集成,从而对全球化问题进行广泛研究。以农业为例,它在农业信息遥感、太空农业等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一些国家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监测等。例如,美国利用资源卫星在估测本国小麦产量的同时,还对其他国家小麦产量进行估测,根据所得数据制定生产布局、储运、加工等计划,确定对外贸易策略,由此每年可获利数亿美元。(1)根据材料推断,“数字地球”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做哪些工作?(2)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利用“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运用课堂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选C 解析:利用长时间的影像资料可获得洪峰流量,某一时刻的影像可直观看出火灾面积、干旱程度、病虫害程度。2.选B 解析:GPS具有定位功能,可知道自己所处的经度、纬度、高度。获取信息便捷,迅速。3.选B 解析:GPS具有测绘功能,可用于大地测量、海拔高度的测量等。4.选C解析:遥感系统具有成像功能,并能经过传感器处理后传回给地面接收系统。5.选C 解析:遥感系统具有环境监测、资源普查的功能。可探知矿床资源的分布范围。6.选B 解析:依据GPS手机界面图上的经、纬度坐标(N32°03′23.2″,E118°45′54.6″)判定,此人所处地形区为江淮平原。7.选D 解析:全球昼夜平分,说明当地18点钟日落。界面显示的北京时间为16︰59︰11,当地时间(E118°45′54.6″)约为:16︰53。故还有1小时7分钟日落。8.选A 解析:GIS的图层技术,是GIS系统数据管理的主要方式。将不同图层叠加可以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商业等的规划。依据图3提供的图层,最适合进行农业布局规划。9.选B 解析:美国精准打击恐怖目标,是3S技术综合运用的结果,即遥感提供影像(地形、建筑等)资料,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处理分析,为GPS提供准确地形、建筑资料,GPS导航打击。10.选D 解析:遥感技术主要功能具有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监测等功能,而对农业区位的选址宜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综合利用。二、综合题11.(1)飞机 成像 高 (2)多次成像 增加监测的范围和信息量 (3)地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 太阳辐射 由于地物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的不同,其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也各不相同12.(1)D (2)农业 建筑(非农业用地) (3)运动 (4)ABD课后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A 解析:流域的划分主要是依据水系这一指标来进行,故属单一指标。2.A 解析:甲是青海湖,受全球变暖及上游用水增大,引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不断减小。最快捷是通过不同年份影像资料的比较,可直接得出。3.C 解析:乙属腾格里沙漠、丙属黄土高原、丁属渤海,分别对应的环境问题是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4.A 解析:遥感技术可用来对自然资源进行普查,尤其是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规划等方面进行运用,既快捷又省事。5.B 解析:依据安徽省的土地比重构成,可推知其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如平原占49.6%,说明耕地占的比重大,也应该在40%左右。6.A 解析:由地形、水系、土地利用、地形等图层可知,可能研究的是耕地分类与做耕地评价。工业分布、商业分布一般与交通、人口等图层密切。7.D 解析:垃圾对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有很大的污染,因此要了解其附近的水文地质,其次垃圾场一般建在城市郊区,因此,还需要增加城市规划图层。8.C 解析:飓风属热带气旋, 当新奥尔良位于飓风正北时,吹偏北风,正南时吹偏南风。对墨西哥沿岸的石油工业带来较大冲击。旧金山受台风影响小。9.D 解析:RS对飓风的移动路径可进行监测,而对飓风的移动方向、速度刚需经过GIS处理可做出预报。10.D 解析:通过不同年份的遥感影像资料,可直观地看出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增减的情况。11.A 解析:由图中的信息可知,1988-1990年三角洲面积增加最大,说明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时期。12.A 解析:黑龙江省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是我国最大的林区;江苏省人多地少,林木蓄积量少,城市化水平高。因此,可确定③为江苏省,故只有A正确。13.D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①耕地②比少;水资源②比③多,但不能说明降水量②比③大,这与河流径流量大小有关;木材总蓄积量主要与用材林有关,而覆盖率与植树造林面积有关。14.D 解析: ①省的西北部有一成都平原,是主要的种植业区;②省属北方,是我国主要的甜菜种植区;③省的南部属长江三角洲,作物熟制主要是一年二熟;④省主要是靠高山冰川融水与地下水,灌溉农业发达。15.A 解析:由8月至10月时间可知,正值我国夏季,小明带墨镜、遮阳帽可知该地紫外线强烈,带羽绒服说明该地气候寒冷、带防水服说明地面较潮。故可知该地一定在青藏高原上。二、综合题16.(1)A区域: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产业结构成熟。B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煤铁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2)①③⑤ ②④(3)促进资源能源开发;加快工业化进程;改善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17.(1)箭头指向左,在图内大致呈水平状。(2)庐山 对流 多发生在夏秋午后(3)流水 岩浆岩(或花岗岩、或变质岩、或金属矿产)(4)成因不同:长江“地上河: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容易沉积。黄河“地上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下游水流平缓,泥沙大量沉积。治理措施差异:长江“地上河”:裁弯取直工程;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黄河“地上河”:黄土高原打坝建库(或打坝淤地),抽引水灌溉(或引黄淤灌) 黄河中游地区种草植树。(5)十堰位于秦巴山区,交通相对不便,远离市场;位于山谷地区,工业集聚、协作条件欠缺。因而,工业区位条件差。武汉(乙地)位于长江与京广铁路交会处,水陆交通发达,联系市场方便;武汉(乙地)地处江汉平原,工业用地、用水充足,农产富饶,劳动力资源丰富;武汉(乙地)位于长江沿岸工业地带,近钢铁产地,工业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武汉(乙地)葛洲坝、三峡电站,能源供应充足。因而,武汉(乙地)工业区位条件优越。18.(1)传感器 (2)微波 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3)红砂岩 红外线 (4)可见光 (5)D19.(1)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遥感调查,合理布局农业;监测预报气候变化、旱涝、长势和产量预测,提高抗灾能力;农业污染环境状况监测与预报,提出解决措施等。 (2)全球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地震分布带、地形遥感、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全球气候预报、生物分布、生产结构监测等。图1图2图3图1图2图3′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