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地理清晰图大全word格式(人工手绘,可以任意编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常用地理清晰图大全word格式(人工手绘,可以任意编辑)

资源简介























36.(36分)图2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000米。读图2,完成下列要求:(2004全国卷Ⅰ)
(1)简要叙述图示区域地形的突出特征。(6分)
(2)简要说明形成该区域地形特征的内外力作用。(2分)
(3)简述M河的水文特征。(8分)
(4)在开发利用M河时,应如何协调开发和环境的关系?(8分)
(5)图示区域中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分)
36.(1) 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2)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强烈挤压,地壳不断隆升;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3) 水量丰富,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
(4) 开发利用主要表现为开发其水能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开发水能时要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原有的生态平衡
(5) 三江并流、丽江古城
36.(36分)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⑴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
⑵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⑶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参考答案:
⑴盆地 从水系关系呈现众多支流向中心干流汇入,可以判断四周高,中间低;且图中500m等高线相对较闭合,内部登高线稀疏,地势较平坦,而四周较密集,坡度大,符合盆地地形特点。
⑵:河流流域主要分布于赤道地区,常年受赤道低气压上升气流控制,全年多雨,降水丰富;位于盆地,形成众多支流汇入干流,汇水面积大,汇水量大。
⑶①植被:流域内为热带雨林,植被繁茂,水土流失较轻②地形:河流M点以上流经盆地地形区,内部平缓,河流中所带泥沙大部分在盆地内部即沉积,到河口泥沙少;③该河流流量大,而河口又位于盆地出口,地势落差较大,流速较急,泥沙容易被冲走而不是沉积。
36.(36分)读下面甲、乙两国图,回答问题。
(l) 乙国的地势特点是 ,判断理由是
。(4分)
(2) 与乙国比较,甲国的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有何不同?试分析其原因。(12分)
(3)试简述图中M、N两河的主要补给类型,并分析由此而造成的两河水文特征的差异。(12分)

(4)M河流域的主要经济作物是            .试分析种植该作物有利的自然条件。(8分)
参考答案:
36.(1)东高西低(东南高西北低)(2分) (大多数)河流自东(东南)向西
(西北)流(z分) .
(2)甲国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大于乙国(2分) 甲国位于亚欧大陆内部(地处中
亚),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气候大陆性强(2分);夏季气温高于乙国(同纬度地
区),冬季气温低于乙国(同纬度地区)(2分),所以气温年较差大于乙国。 甲国属温
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多晴天(云量少)(2分);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
小,气温高(2分);夜晚,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小,气温低(2分),所以,甲国气温日
较差大于乙国。
(3)M河(锡尔河)以冰雪融水和积雪融水补给(2分)为主;N河(塞纳河)以雨
水补给为主(2分)。 M河河流水量小(2分);一年有两次汛期即春汛和夏汛(或答水
位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明显)(2分)。 (由于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N河河流水量大
(2分);水位季节变化小(河流无明显汛期)(2分)。
(4)棉花(2分)①光照丰富(光热充足)(2分);②灌溉便利(灌溉水源充足)(2分);③地形平坦;④昼夜温差大;⑤土壤肥沃;⑥棉花收获期降水少(③~⑥点任答一
点给2分)。

36.(36分)读下面甲、乙两国图,回答问题。
(l) 乙国的地势特点是 ,判断理由是
。(4分)
(2) 与乙国比较,甲国的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有何不同?试分析其原因。(12分)
(3)试简述图中M、N两河的主要补给类型,并分析由此而造成的两河水文特征的差异。(12分)

(4)M河流域的主要经济作物是            .试分析种植该作物有利的自然条件。(8分)
参考答案:
36.(1)东高西低(东南高西北低)(2分) (大多数)河流自东(东南)向西
(西北)流(z分) .
(2)甲国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大于乙国(2分) 甲国位于亚欧大陆内部(地处中
亚),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气候大陆性强(2分);夏季气温高于乙国(同纬度地
区),冬季气温低于乙国(同纬度地区)(2分),所以气温年较差大于乙国。 甲国属温
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多晴天(云量少)(2分);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
小,气温高(2分);夜晚,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小,气温低(2分),所以,甲国气温日
较差大于乙国。
(3)M河(锡尔河)以冰雪融水和积雪融水补给(2分)为主;N河(塞纳河)以雨
水补给为主(2分)。 M河河流水量小(2分);一年有两次汛期即春汛和夏汛(或答水
位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明显)(2分)。 (由于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N河河流水量大
(2分);水位季节变化小(河流无明显汛期)(2分)。
(4)棉花(2分)①光照丰富(光热充足)(2分);②灌溉便利(灌溉水源充足)(2分);③地形平坦;④昼夜温差大;⑤土壤肥沃;⑥棉花收获期降水少(③~⑥点任答一
点给2分)。
如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古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完成下列要求。(36分)


⑴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__________,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6分)
⑵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____________。(3分)
⑶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6分)
⑷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9分)
⑸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6分)
⑹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6分)
参考答案:
3、⑴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气温(温度) ⑵风(风力)
⑶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
⑷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⑸(人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
⑹“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


图1是亚热带亚欧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区域内拥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
A.瀑布飞流 B.湖光山色 C.云海日出 D.奇峰峡谷
2.下列四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合理的是
A.甲——育用材林 B.乙——培育橡胶
C.丙——种植棉花 D.丁——发展茶园
3.对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位于三角洲 B.②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反
C.盛夏晴朗的夜晚④地常吹偏北风 D.深秋的清晨乙地比甲地更容易出现雾
1.B 2.D 3.C

36.(36分)阅读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在图幅中部,用“==>”符号(“==>”画成3厘米左右长),表示该区域年降水量递减变化的总趋势。(2分)
(2)小冬作文中写道:“……烈日当空,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惊呆了。眺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俯视陡崖,使人心颤汗冒。下午,更神奇了。下山途中,突然,天空滚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哗哗而下。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在天空又露出了笑脸……”
小冬所登山是图中我国著名的旅游名山,它的名称是 ;作文中描述的降水,按成因划分属 雨,这种类型的降水在图示区域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6分)
(3)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 ;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有 。(4分)
(4)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12分)
材料二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在秦巴山区的十堰兴建了“二汽”。厂区分布在东西长32千米,南北宽8.5千米的二十多条山沟里。1981年,以“二汽”为核心的东风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东汽”)成立。为了进一步发展,2003年9月,“东汽”总部迁至图9中乙地,标志“东汽”已全面搬迁。
(5)运用区位理论分析“东汽”从十堰搬迁到乙地的主要原因。(12分)
36.(共36分)答案要点:
(1)(2分)箭头指向左,在图内大致呈水平状(2分)。
(2)(6分)庐山(2分) 对流(2分) 多发生在夏秋午后(2分)
(3)(4分)流水(2分) 岩浆岩(或花岗岩、或变质岩、或金属矿产) (2分)
(4)(12分)
成因不同:
长江“地上河: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容易沉积(2分)。
黄河“地上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下游水流平缓,泥沙大量沉积(2分)。
治理措施差异:
长江“地上河”:裁弯取直工程(2分);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2分)。
黄河“地上河”:黄土高原打坝建库(或打坝淤地),抽引水灌溉(或引黄淤灌) (2分)黄河中游地区种草植树(2分)。
(5)(12分)
十堰位于秦巴山区,交通相对不便,远离市场(2分);位于山谷地区,工业集聚、协作条件欠缺(2分)。因而,工业区位条件差。
武汉(乙地)位于长江与京广铁路交会处,水陆交通发达,联系市场方便(2分);武汉(乙地)地处江汉平原,工业用地、用水充足,农产富饶,劳动力资源丰富(2分);武汉(乙地)位于长江沿岸工业地带,近钢铁产地,工业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2分);武汉(乙地)葛洲坝、三峡电站,能源供应充足(2分)。因而,武汉(乙地)工业区位条件优越。


材料四
材料五
交通可以缩小时空距离。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使不同地域间相互交流,联系。实现互补。今日世界交通运输联系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且扩大到国与国之间
洲与洲之间。交通建设要受控于地理环境,亦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
昆曼公路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于秦国曼谷,长达1850千米,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地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
(4运用所学交通运输网知识、地域差异地理知识,说明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4分)
(5)简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8分)
(6)分析该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昆曼公路建设的影响,并列举两例修建该公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8分)
参考答案:
(4)(4分)昆曼公路与成昆铁路连接,构成了四川出海(与东南亚联系)的又一条通道(2分);四川与东南亚(或泰国)分别位于亚热带、热带、物产(或自然、人文景观) 差异显著,互补性强,该公路为两地贸易的发展(或旅游合作)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2分)。
(5)(8分)地势北高南低,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2分);北部冬暧夏凉、南部终年高温,沿线地区降水丰沛,气候垂直变化大(2分);河流纵列分布(或山河相间),流向自北向南,水能资源丰富(2分);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广布,生物具多样性(2分)。
(6)(8分)地势起伏大(或山谷相间),地质条件复杂(或喀斯特地貌发育),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2分);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2分)。
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加剧;原始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列举正确一例给2分,正确两例给4分)。















夏至
冬至
春秋分
侧视图
俯视图
(北半球)
圆柱投影图
斜侧视图
等太阳高度线图
局部图
组合图







2009年7月22日上海地区日全食示意图






1、读图1,完成下列各题:
⑴、太阳直射________,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A点此时的时刻为_______,B点的日出时间为_______,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_______小时。
⑶、图中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_______。
⑷、在ADC三点中,与B点时刻相同的一点是______点,与B点太阳高度相同的一点是_______。
所用原理大致有:
确定日期和季节:北极圈内极昼,或南极圈内为极夜为夏至日。
某一刻太阳高度:昼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大于零,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即地方时12点;夜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小于零,最小值出现在子夜,即地方时0点。
确定昼夜长短:昼半弧占所在纬线的几分之几,则昼长相应占24小时的几分之几。夜长同理。
确定日出日落时刻: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出时刻=子夜时刻+一半夜长。
参考答案:
⑴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⑵12:00 2:00 8 ⑶A ⑷D、C。
2、读图2,虚线表示回归线和极圈,图幅左半为东半球,阴影部分为黑夜,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⑴、读图判断下列两条经线的经度为:OA:______,OC______。
⑵、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
⑶、E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F点此时的太阳高度为______。
⑷、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为_______。
所用原理大致有:
确定南北极:北半球逆时针方向自转。
确定经纬线: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为西经20°和东经160°;西经20°往东到东经160°为东半球,东经160°往东到西经20°为西半球。
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线过极点,太阳直射赤道。
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平分昼半球经线的度数,也就是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的经度。
参考答案:
⑴115°E 155°W ⑵纬度0°,65°W ⑶66°34′ 0° ⑷0:20 昼夜平分
3、如图3,阴影部分为3月21日,非阴影部分为3月22日,完成下列各题:
⑴、NA的经度为_______,NB的经度为_______。
⑵、NA的地方时为_______,NB的地方时为_______。
⑶、计算北京时间为_____月_____日_____时_____分。
⑷、阴影部分中黑夜的范围占阴影的_______(填几分之几)。
⑸、CDEF四点,此时太阳高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应为______。
所用原理:
确定日期分界线: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该线两侧时刻相同,日期相差一天。另一条日期分界线为地方时0点所在的经线。
确定地方时:先确定一条容易计算地方时的经线的地方时,然后再算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
确定太阳高度:同一条纬线上各点的太阳高度比较,先找出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然后按与其相差的经度远近排列。
参考答案:
⑴60°E 180° ⑵0点 8点 ⑶3 22 4 0 ⑷3/8 ⑸ECF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