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国的气温分布》说课稿 【说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意图、 地位及作用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讨的内容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气候——第一课时:气温的分布。教材从我国气温分布图入手,通过读图分析、合作学习认识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以及温度带的划分。本课是我国气候的基础知识,是为后面气候的学习作铺垫,同时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和作物熟制。过程与方法: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得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学会利用已有资料和知识简单分析地理现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3)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探究活动,归纳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由于学生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的局限性,教学难点是影响我国气温的主要因素。【说学情】在学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世界气候,知道气温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具备了学习气候的基础知识,拥有了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能够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因此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农村中学的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说教材处理】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教材只是个例子”。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对教材作了如下处理:首先导入部分利用课件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盎然地进入本课学习。其次对课本中的正文、图表、辅助阅读材料和活动以及课外素材有机整合,引导学生从已有的资料认识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说教法、学法】教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在教学中,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的教育思想,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情景导入法、读图比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地理学科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才能在老师引导下归纳出知识点,在教学中,我牢记“学为主体,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运用地图,多媒体等教学工具,采用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在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中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学生学习方法有读图分析法,归纳总结法。【说教学过程】这堂课我采取的教学流程是: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接着读图比较,认识规律,然后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最后拓展延伸,总结反思。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具体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我认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营造一个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根据新课程理念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上课铃声响,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喜爱的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中片断:寒假来临,刘星的爸爸准备带上小雨到海南旅游,去领略天涯海角的碧海蓝天、沙滩椰林;而刘星的妈妈准备带上小雪去北极村感爱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一家人在讨论准备行李的时候犯愁了:听说两个地方的气温相差很大。请大家帮忙出谋划策,该如何去准备两地旅游的衣服呢?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轻松踏上这节课的学习之旅。二、读图比较、认识规律。接下来,我用多媒体展示出一月份平均气温图,标出漠河和海口的位置,配上两地在一月份的自然景观图片,指导学生讨论分析一月份平均气温图,探讨以下问题:1)一月份等温线疏密程度。2)一月份0℃等温线主要穿过了哪些地区?3)一月份,我国黑龙江省北端的漠河镇气温是多摄氏度?此时,海南海口市气温又是多少摄氏度?4)计算一月份的时候漠河和海口的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学生在老师指点下,读地图,找地名,算数据,共同参与,不难得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温差大。为了更加形象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我引用儿时语文课本里的一段话“海南岛,鲜花盛开;长江两岸,柳树开始发芽;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飘舞。”以此加深学生对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的认识。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掌握了冬季气温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夏季的气温图,通过对7月份平均气温图的判读、分析,概括出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全国普遍高温,最低气温在青藏高原。三、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学生明白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之后,我用多媒体同时展示一月与七月气温分布图,质疑:为什么冬季南北温差大,而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呢?我此时因势利导,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相互探讨。学生有的读地图,有的演示地球的公转自转,有的查资料,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使学习氛围浓烈。学生合作探究时,我通过问题的形式正确地引导讨论方向,遵循递进式的原则,逐步深入地提出三个问题。1)随着纬度的变化太阳高度和昼长是怎样变化的?2)太阳高度的大小和白昼长短对于我国气温有何影响?3)冬季风是如何影响我国气温分布规律的?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太阳高度这个概念,我与学生一起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在头顶上,太阳高度最大,北半球光热充足;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跑到我们的南边去了,太阳高度最小,北半球光热少了,越往北去越少。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教学难点得到突破。得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的成因,我再次用动画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形成理性的认识。四、拓展延伸、总结反思。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学生完全把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及成因的基础上延伸拓展,初步认识积温的概念及主要温度带的划分与作物熟制。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不同,一系列瓜果,新疆的哈密瓜,山东的苹果,海南的波萝等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生活”的理念。并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两个典型的应用举例达到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的目标为今后学习奠定了基础。接下来引导学生反思和回顾本课的收获所在,比较完整的归纳和小结。标志着本节课教学任务已圆满完成。这也就是本节课的板书设计。课后探究问题的设置,将地理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地理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时候我回过头来,询问学生刘星一家出行如何带衣服时,大家都举起了右手,找到了答案。【说教学评价】这节课我从教学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了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贯彻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注重突出了教学重点、难点,关注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教学中突出了学科特点,启发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能力,我相信这堂课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上便是我教《中国的气温分布》实践与思考,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板书设计: 中国的气温分布 冬季:南北温差大1、气温的分布 夏季:普遍高温,最低温在青藏高原2、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高原气候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