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题: 第四单元 天气与气候(二) 序号:6主备人:任秀 审核人 初三地理组 时间 2010年10月8日复习目标:归纳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理解气候的影响因素。掌握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分布规律,主要特征。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重、难点:气候类型与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经典回放一.世界气候类型1.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1)气候是一个地方______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______。(2)气候的重要组成要素:气温与___________.。(3)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_____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_____气候。(4)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______气候。(5)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___________ 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6)寒带:寒带气候。2.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纬度较低的亚热带地区,大陆东岸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西岸为________________;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为_________________,东部为________________,大陆内部为面积广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纬度较高的地区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不同纬度地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导致高低纬度之间_______和________存在明显的不同。2.海陆因素:降水,离海洋较近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一般降水____;远离海洋的内陆,一般降水_____。气温,由于陆地吸热_____, 散热也_____;海洋相反。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_________;冬季则相反。3.地形因素:一个地区的海拔、地面起伏状况和山脉的走向等都对当地_____ 有很大的影响。三.人类活动与气候1.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因纽特人生活在冰天雪地的________,他们乘________,住________,主要以_______为生。傣族居民住_________便于通风散热。在沙漠地区,____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被称为“_________”;而河湖水乡,人们一般“____”.水稻适宜生长在_______条件下,小麦适宜生长在_______的环境中。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一方面,人类活动可以改善局地气候条件。例如,建设农田防护林可以起到________的作用。另一方面,人类的某些活动,会导致气候恶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例如,大气中的“臭氧层”,“温室效应”,“酸雨”。亮点再现1. 单项选择题★1.气候受纬度位置影响最明显的地区是 ( )A.赤道和中纬度地区 B.赤道和两极地区C.两极和大陆内部地区 D.中纬度地区2.北京的气候类型是 ( ) A.温带大陆性气侯B.温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3.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的气候特点是( ) A.高温多雨 B.高温少雨 C.温和湿润 D.寒冷干燥4.“温室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5.下面有关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臭氧都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可导致全球变暖B. 二氧化碳增加使臭氧减少,进而增加了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C.燃烧矿物质燃料和毁林都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D.全球变暖将对全球经济造成较大的影响,且弊大于利★★6.夏季可以作为避暑胜地的一组是( )A武汉、哈尔滨、昆明 B.黄山、北戴河、武夷山C.庐山、广州、九寨沟 D.北京、海南岛、重庆7.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大洲(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 北美洲8.下列跨经度最广的气候类型(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9.“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说明气温的分布深受的影响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势影响 D.季风的影响10.赤壁之战中,诸葛亮预测将有东南风,下面表示东南风方向的正确天气 符号是( )A. B. C. D★★★二.综合题1. 读世界气候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1)沿大西洋东岸,由赤道地区向北极气候类型依次是________气候→________气候→________气候→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气候→极地气候。(2)自亚欧大陆西岸到东岸气候类型依次是:温带海洋性气候→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气候。(3)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气候。(4)热带草原气候面积最广的大洲是___________,热带雨林面积最广的大洲是________________,亚欧大陆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气候。2.比一比,谁最快1.影响气候最基本的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洋流2.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全年高温多雨C.全年高温,降水稀少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3.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影响最显著的是( )A.农业生产 B.工业生产 C.交通运输 D.旅游业4.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5.下列气候类型中,属于温带气候的是( )A.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C.极地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D.高山气候和极地气候6.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是受下列哪种因素影响( )A.海陆因素 B.纬度因素 C.人为因素 D.地形因素7.世界各大洲中,既有热带气候,又有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的是( )A.欧洲、南美洲 B.非洲、大洋洲 C.亚洲、北美洲 D.亚洲、欧洲8.世界上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在( )A.中国 B.俄罗斯 C.美国 D.澳大利亚王教授在日记中写到:“中午出门,骄阳似火,热风阵阵,干燥无比,气温在40℃以上,沙丘砾石随处可见。在这季节我家乡山东丘陵,孩子们可能在打雪仗呢!”据此回答9-10题。9.日记记述的这天中午,王教授在 ( )A.亚马孙平原 B.印度半岛 C.塔里木盆地 D.撒哈拉沙漠10.此时王教授家乡的自然现象可能是 ( )A.温和多雨 B.西北风刺骨C.河流进入汛期 D.乡亲们正收割小麦中考链接读某地2007年月平均气温数据统计表,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气温∕℃ 1.1 2.5 10.1 16 21.3 24.6 27.9 26.9 22.9 17.1 8.8 5.8 15.41.(2008·江苏淮安)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地一年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 )A.7月 B.8月 C.1月 D.2月2.(2008·江苏淮安)根据气温年变化的一般规律判断,该地位于( )A.北半球陆地 B.南半球陆地 C.北半球海洋 D.南半球海洋3.(2008·威海)下列对世界气候的描述与其对应地区组合正确的是( )A.全年炎热,气候干燥,荒漠广布—西伯利亚地区B.夏季有充足的阳光,柔软的沙滩,碧蓝的大海,降水稀少—地中海地区C.气候温和湿润,阴雨天气多—东南亚地区D.冬季漫长寒冷,生长大量耐寒树木—西欧地区4.(2007·潍坊)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属于( )A.冬季多雨区 B.夏季多雨区 C.常年湿润区 D.全年少雨区5.(2008·山东东营)2004年、2008年、2012年夏季奥运会分别在雅典、北京和伦敦举行,下面是三地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雅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伦敦全年降水比较均匀 ③北京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④当北京举办奥运会时,雅典正值高温多雨期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①④6.(2008·天津)某山山脚下温度为22℃,山顶温度为10℃,这座山相对高度为( )A.600米 B.3666米 C.200米 D.2000米7.(2008·江苏盐城)从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所反映的气候类型中,找出在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典型的是( )8.(2006山东济宁)读“等温线图”,回答问题。(1)图中的A点是______(低温、高温)中心。(2)如果根据气温判断地形,A点的地形应该是( )A.盆地 B.山地 C.平原 D.丘陵(3)B地区等温线密集,说明气温差别________;C地区等温线稀疏,说明气温差别________。9.(2007·云南)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大的是( )A.海洋 B. 陆地沿海地区C.高山上 D.大陆内部的沙漠地带10.(2007·湖北宜昌)下列四个地点中,如按气温随纬度变化的一般规律来看,冬季气温最高的是( )A.30°S 、120°W B.20°N、90°EC.60°N、 90°W D.40°S、120°E11.(2006·湖北宜昌)我国属于下列选项中的( )A.全年多雨区 B.全年少雨区C.夏季多雨区 D.冬季多雨区12.(2005·内蒙古)气候类型沿东西方向变化最明显的地区是( )A.高、中、低纬度 B.低纬度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中纬度地区13.(2007泉州)下列描述中表示气候的是( )A.四季如春 B.风和日丽 C.暴风骤雨 D.晴转多云显示你的才艺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