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规律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笔记整理 |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球运动规律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笔记整理 |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地球运动规律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笔记
知识点1 经纬网
一、地球、地球仪
二经纬网
1、经纬网
经线和纬线特点对比
经线 纬线
纬线
指示方向
长度
形状
相互关系
重要经线
2、经度的判断
A、自西向东(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为东经,逐渐减小为西经
B、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经度性质相反(W和E),度数和为180°
3、纬度的判断
A、某地的纬度就是该地向地心做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B、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北极星的地平高度。
C、自南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减小为南纬。
4、经纬网的运用
A、利用经纬网定“距离”
①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千米,如图中AB。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②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AC。
B、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
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
(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1 同一经度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图中AB)。
2 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
(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MPK而不是MQK)。
③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处在晨昏线上的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晨昏线(即最短劣弧线)。
学法指导
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的判断
如果记忆不牢固的话,可通过右图进行推导。
如图A、B为位于北半球的两点且不在常见的大圆上,
则其最短航线为一个向北弯曲的弧线。
具体是:同北偏北,同南偏南,同一条经线圈上走极点。
C、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①方格状经纬网图上经线和纬线呈直线
a.确定南北方向: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b.确定东西方向:同是东经度,则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两地经度数值之和大于180°,则位于东经度的一点在西方,反之在东方。
②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
a.如图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
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正东方。
b.B、C位于同一经线上,
根据极点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
(由以上两点可判断C在A的东南方)。
5、深化拓展——对称点
A、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同。
如(40°N,20°W)与(40°S,20°W)
B、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性质不同(W、E),和为180;纬度相同 如(40°N,20°W)与(40°N,160°E)
C、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相对,性质不同(W、E),和为180; 纬度相反,数值相同如(40°N,20°W)与(40°S,160°E)
知识点2 地球自转
一、自转特点
1、方向
2、示意图 自己画出(包括侧视图和基地俯视图)
3、运动轴心及轨道(注意夹角)
4、周期 恒星日
太阳日(真正的周期)
5、速度
角速度:除极点外均为
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特点总结:
(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半径越长,线速度越大)
(3)60°纬线上的线速度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4)地球上任意一点的线速度等于赤道上线速度与该点纬度余弦的乘积。
(5)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的关系 地球同步卫星位于赤道上空, 它绕地球转动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但线 速度大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如右图,位于赤道上A地上空的一颗同步卫星B,3小时后地面上的点A运动到A′,卫星由B运动到B′,转过的角度都是45° 而转过的弧度BB′大于AA′。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交替
1、产生原因
2、周期
3、分界线
A、概念:
B、特点
(1)晨昏线是平分地球的一个大圆。晨昏线平分赤道
(2)晨昏线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地球球面上的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相切。
(3)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
C、运动
(1) 晨昏线自东向西以15°/小时的速度移动,与地球自转
的方向相反。
(2)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夹角变化范围为66°34′~90°,只
有在二至日才与极圈相切。
(3) 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变化范围为0°~23°26′,春分日、
秋分日时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时晨昏线与经线夹角
为23°26′。也可以说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为太阳直
射点的纬度数,如图所示(α=β)。
D、判读
第一种方法——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线是晨线。
如图一,这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图,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BC线是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线,为昏线;AB线是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线,为晨线。
第二种方法——时间法:图一中A、B、C三点是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和与某一纬线(极圈)的切点,它们的时间是一定的,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如A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如C点为18时,据此也可以判断是晨线还是昏线。
第三种方法——昼夜半球法: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
在常见的侧视图中,我们可以利用“左夜为晨,右夜为昏”这一规律来解题,也就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半球的位置可判断晨线或昏线。由夜半球转向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晨线左边一定为夜半球,右边一定为昼半球,如图二左图;昏线正好相反。所以口诀是“左夜为晨,右夜为昏”。
E、晨昏线的应用
①确定日期和季节
晨昏线经过极点,
即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时,
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春分日或秋分日);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则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上
(夏至日和冬至日)
2 确定地方时
③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和昼夜长短时间计算
晨昏线将其所经过的纬线圈分为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是昼弧,位于夜半球的是夜弧;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黑夜长。
理论含义:过晨线为日出,过昏线为日落,从日出到正午再到日落为昼长时间。
昼长=(12点-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点)×2
夜长=(日出时间-0点)×2=(24点-日落时间)×2
注意: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12个小时
④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
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 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者极夜现象。南北极正好相反。
(二)、地方时
1、地方时的计算
2、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1)、求时区数的方法:经度数/15°
说明:①若所得余数小于7.5°,所得整数为所在时区号数;若所得余数大于7.5,则所在时区号数为所得整数加1,即求得的商四舍五入。
②某地在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东经7.5°~西经7.5°为零时区;东经172.5°~西经172.5°为东西十二时区)。
 (2)、已知某地时区号数,推算时区中央经线和范围的方法
  某地时区号×15°=该时区中央经线度数
  说明:①除零时区外,时区号数乘以15°所得的积为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东经180°和西经180°合称为180°经线)。
   ②将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分别加、减7.5,所得的和与差即为该时区的范围。
(3)、已知某一时区的区时,求另一时区的区时。
  已知地的区时±两地的区时差数=所求地的区时。
 说明:①若所求地区在已知地的东边则要用“+”;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要用“-”。
  ②因为一天是23小时。计算结果若是是0至24,为当日时间。24时也可写作次日0时。所求的时间大于24时,则是明天,因此,钟点要减去24小时,日期则要进一天。所得的时间是负值时,则是昨天,因此钟点要加上24小时,日期要退一天。
  ③若遇上跨年月,要特别注意是否是闰年、大月和小月等情况。
④两时区时间差的计算方法:“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则用减号;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用加号。
⑤根据“东早西迟”的规律,采用“东加西减”的算法,计算出结果。一般采用不过日界线而过中时区的计算方法较为简便。
(4)、时间换算中计算飞行、航行等经过时间
出发地出发时的区时±两地的区时差数+航行时间=所求地到达时的区时
3、地球上日期变更的判断
在地球上,日期变更的界线一般情况下有两条:(如下图所示)
(1)自然界线(不断变化):即0点所在的经线,由于地球不停自转,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不停自东向西交替,其速度大约为每小时西移15个经度。自西向东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要减一天(如上图所示)。
(2)人为界线(固定不变):即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如上图所示)。从下图可直观地看出某一时刻地球表面分属于不同日期所跨的经度范围。
(3)自然界线与人为界线有可能重合,即当180°经线地方时为0点时,此时,全球处于同一天;当0时经线在东经范围内, 地球上新的一天少于一半;当0时经线在西经范围内,地球上新的一天多于一半。
(三)、地转偏向力
(1)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①方向表现
地转偏向力始终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垂直,北半球作用在物体的右侧,南半球作用在物体的左侧。它只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不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
②方向判定
我们可以借鉴物理学科中的“左右手定则”来判断水平运动的偏向。
北半球:右手四指表示物体原来运动方向,大拇指表示偏向,手心向内;
南半球:左手四指表示物体原来运动方向,大拇指表示偏向,手心向内。
特别说明 因为左和右是相对的,因此在判断物体运动的偏转方向时,首先要按照面向物体前进方向确定左和右,然后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具体的偏转方向。
(2)地转偏向力的大小赤道为零。
(3)地转偏向力的原理应用
①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冲蚀右岸,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宜选在左岸。具体示意如下:
②炮弹的发射及物品的空投方位确定。
③根据天气资料图,正确判断风向及其变化。
④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全 品中考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