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型新授课课题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年级九年级主备人备课时间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识记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的改革与发展、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等基本史实。2.归纳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史实。3.了解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的改革与东欧剧变;探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并思考对我国发展的启示,培养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的能力。(重点、难点)【课堂教学流程】【学案自学梳理知识】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的改革与发展、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等基本史实。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1、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一系列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2、1964年,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但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3、1985年,戈尔巴乔夫实施加快经济改革的方案,效果不佳,转而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结果造成人们思想发生混乱,迅速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终结。4、东欧剧变:20世纪60年代,东欧各国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效果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80年代,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此后,东欧政局激烈动荡。1989年,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互助探究生成能力】出示任务:任务二:【合作探究】阅读教材,归纳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史实。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经互会”的建立; 全方位内部改造; 中苏互助;师展示经互会旗图片,斯大林图片、斯大林与毛泽东图片。并注释。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以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为榜样,展开对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出示任务:任务三【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说出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苏联经历了哪几位领导人的改革。学生阅读教材,说出。生: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合作探究】2.阅读教材,归纳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并分析其有什么作用,结局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归纳。生:政治: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经济:农业:发动垦荒;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精减机构。作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有一定成效结局:未从根本上突破,最终失败【合作探究】3.阅读教材,说说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军事上进行了哪些改革?重心是什么?如何评价?学生阅读教材,说出。生:经济: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军事: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重心:重工业评价: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合作探究】4.阅读教材,列举戈尔巴乔夫在政治上的改革,其结果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说出。政治: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政治多元化”结果:改革没有成效,引起人们思想上的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合作探究】5.结合材料与教材,归纳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材料: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钱其琛答《世界知识》记者问时的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学生探讨,教师总结。原因:内因:历史原因: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内部原因:改革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外因: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西方因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合作探究】6.阅读教材,说出哪一事件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的标志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教师讲解。生:“八一九事件”师讲解:“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事变后叶利钦掌握控制了全局“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正当新联盟条约即将签署之际,由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生:解体标志:1991年底,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最高领导人职务。师展示:“亲爱的同胞们!......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出现的局势,我决定停止行使苏联总统职务。”——戈尔巴乔夫1991年12月25日【合作探究】7.结合所学,概括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小组探讨,回答。教师总结讲解。根本原因: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催化剂:“八一九事件”拓展思考: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精讲点拨总结归纳】任务四:【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检测提升巩固新知】1.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B)向古巴运送导弹B.成立经互会C.成立华约组织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2.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这种模式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即开始学习和借鉴苏联模式,这在当时产生的积极政治影响是(B)A.推动了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B.赢得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各国对新中国的支持C.促进建国初期工业增长奠定中国重工业的基础D.使半殖民地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3.苏联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发展苏联经济而多次进行改革,那么,继斯大林之后,领导苏联人民进行改革的领导人是(C)A、列宁B、戈尔巴乔夫C、赫鲁晓夫D、勃涅日列夫4.东欧国家的剧变主要是指( C )A.执政党的变化B.国家名称的变化C.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D.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旗号5.苏联完全解体的标志是(D)A.“八一九”事件的发生B.叶利钦上台C.明斯克协定签订D.《阿拉木图宣言》签署6.两极格局完全瓦解的标志是(B)A.不结盟运动兴起B.苏联解体C.日本、西欧崛起D.多极化形成【课后思】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知道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的改革与发展、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等基本史实。2:阅读教材,归纳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史实。3:阅读教材及材料。了解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的改革与东欧剧变;探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并思考对我国发展的启示,培养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的能力。教学重点:苏联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政策的表现。(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来HYPERLINK"教学视频:苏联解体h264_720x576_800k.mp4"(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的改革与发展、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等基本史实。(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社会主义阵营的构建,说说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概况。(1)社会主义阵营:(2)教师提问:社会主义阵营是怎样扩大的?提示: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斯大林还取消了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也促进了苏联的发展与改革。归纳总结:(1)经互会的建立;(2)全方位内部改造;(3)中苏互助。教师引导:1953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的改革是从赫鲁晓夫开始的。那么,赫鲁晓夫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改革的呢?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1.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2.阅读教材,对比赫鲁晓夫改革举措,说说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军事上进行了哪些改革?这些措施有何影响?材料展示:1981年,苏共二十六大召开,会上勃列日涅夫提到,美国军费一年达到1500亿美元,并说这是庞大的天文数字。然而,从1973年起苏联的军费就超过了美国。1971年,苏联军费支出为740亿美元,1973年增至860亿美元,1975年又增至1023亿美元。到了80年代中期,美苏两国军费开支都超过了2000亿美元,但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的50%—60%,而这种畸形的军事投入在苏联却是一种常态。归纳总结:经济上:“新政策”;军事上: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3)评价: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目标导学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1.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与影响。材料展示:1985年,54岁的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总书记。这位苏联历史上最年轻的国家领导人一上台便倡导民主化、公开性和新思维,并在接下来的数年中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1988年,戈尔巴乔夫宣布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这个政策导致了1989年“东欧剧变”的发生。图为1986年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在苏共27大开幕式上。设问: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戈尔巴乔夫在思想、政治、经济上的改革特点(或措施)。2.阅读教材和材料,分析理解东欧剧变的原因与剧变的实质。材料展示:设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东欧剧变的原因。提示:东欧剧变的原因: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迟缓,各国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体制弊端,成效不大,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未充分发挥出来;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的影响;西方推行的“和平演变”策略等。归纳总结:剧变的原因;剧变的表现;(3)剧变的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3.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8.19事件和苏联解体过程。”材料展示:伴随政治体制的“根本改革”,政局失控状况日趋严重,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迅速发展,社会日益动荡。苏共党内的思想十分混乱,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70年的历史,反对马列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苏共内部进一步分化,400多万党员退党。1990年,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三个加盟共和国首先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设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苏联解体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我们有哪些启示?提示:(1)主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根本改革”影响;政治思想改革错误,反对马列主义和共产党执政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2)启示:①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实行以法治国;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等。归纳总结:苏联解体与原因(1)苏联解体:1991年底,苏联解体。(2)解体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而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是社会主义遭受的重大挫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方向,不切实际地倡导“政治多元化”,使改革始终没有找到符合实际的正确道路。实践证明:立足国情的改革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教学反思:这节课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冷战政策这个框题内容的学习中用时太多;而且课堂气氛不活跃;对冷战的影响分析不深刻,没有明确指出:美苏冷战打破了欧洲列强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二战后美苏两极划分势力范围的新格局。原因可能是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更多的还是在用一种非常传统的方式上课,即以教师的讲解为核心,以考试为目的,以中考为出发点,几乎很少考虑学生的知识生成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讲述取代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力争克服这一弊病。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辞去了总统职务。此后没过多久,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从此,苏联正式解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事件的发生。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6张PPT)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部编版九下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辞去了总统职务。此后没过多久,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从此,苏联正式解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事件的发生。新知导入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的改革与发展、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等基本史实。目标2:阅读教材,归纳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史实。目标3:阅读教材及材料。了解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的改革与东欧剧变;探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并思考对我国发展的启示,培养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的能力。(重点、难点)学习目标【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的改革与发展、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等基本史实。自主学习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二战后东欧成立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在苏联的影响下,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国家由一国变为多国,社会主义力量在发展壮大。新知讲解苏联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民德南斯拉夫大西洋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东欧”,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这些国家在二战后都按照苏联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与苏联结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成员。1.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社会主义阵营东欧八国: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国亚洲六国:中国、老挝、越南、朝鲜、蒙古、柬埔寨拉美一国:古巴“十月革命”的胜利,苏俄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经济互助委员会会旗(1)经互会的成立经互会和“马歇尔计划”在欧洲的分布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2)全方位内部改造;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斯大林还取消了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3)中苏互助。苏联的发展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开始改革。新知讲解阅读教材,归纳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并分析其有什么作用,结局是什么?农业:发动垦荒;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精减机构。赫鲁晓夫(1894—1971)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政治经济12推倒斯大林像被遗弃在布达佩斯街头的斯大林头像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推广种植玉米一定程度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一定成效,但未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最终失败。赫鲁晓夫改革3评价体制未变,小修小补无济于事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黑白相间的墓碑,毁誉参半的一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尼克松阅读教材,说说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军事上进行了哪些改革?重心是什么?如何评价?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经济1军事2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重心3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评价4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苏联经济发展失衡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勃列日涅夫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里,苏联的经济取得了较快速度的增长,工业总产值年递增率为6%,比美英等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同期的速度都快,仅次于日本。到1980年,苏联的石油、钢、生铁、化肥等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均达到了世界领先的地位。国民收入在1965年相当于美国的59%,十年后的1975年就达到了美国的67%。在这段时间里,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职工工资提高了80%,城市居民的平均住房面积从10平方米增加到了13平方米,拥有电视机的家庭从32%上升到90%,拥有电冰箱的家庭从10%上升到99%,还有10%的家庭购买了属于自己的小汽车。经济上推行“新政策”并获得了成效。凡到过苏联的人会看到这样的场面:一边是高耸的烟筒,军工联合体遍布全国,另一边则是商店里空空的货物;一边是广袤无际的肥沃土地,另一边则是人们排着长队在食品店抢购食物;一边是加加林早在1965年就幸运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飞向太空,另一边则是直到苏联解体前,她的人民喜欢的羽绒服、牛仔裤、旅游鞋之类的物品,要靠中苏两国大大小小的“倒爷”们才能得到,甚至连孩子们喜欢的泡泡糖和自动铅笔也没有一家工厂能够提供。——王长江等《世界执政党兴衰史鉴》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一度使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但是军备竞赛又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重工业,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改革仍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985年1、改革内容:①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②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结果: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失控,各加盟共和国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结合材料与教材,归纳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材料: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钱其琛答《世界知识》记者问时的发言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新知讲解外因内因原因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西方因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历史原因: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内部原因:改革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东欧剧变背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东欧剧变内容东欧各国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阅读教材,说出哪一事件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的标志是什么?“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正当新联盟条约即将签署之际,由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事变后叶利钦掌握控制了全局“亲爱的同胞们!……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出现的局势,我决定停止行使苏联总统职务。”——戈尔巴乔夫1991年12月25日1991年底,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最高领导人职务解体标志苏联解体意味着:苏联分裂成为多个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苏联国旗和国徽俄罗斯国旗苏联解体:无可奈何花落去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苏联解体(1)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目的:为了挽救苏联;结果:失败(2)苏联解体:1991年12月25日19时锤子镰刀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苏联(社)俄罗斯(资)实质:社会制度改变影响:标志着冷战(1947-1991)的结束和两极格局(1955-1991)的终结苏联(1922--1991)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有人评述苏联的改革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启示1: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启示2: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总结归纳【合作探究】结合所学,概括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1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直接原因2催化剂3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合作探究东欧剧变:波兰东欧剧变:罗马尼亚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欧各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农业生产减产,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斯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群众示威游行,随后演变为流血冲突。10月24日和11月4日,苏联两次派兵镇压,史称“匈牙利事件”。波兰团结工会获胜推倒柏林墙,德国统一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合作探究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而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是社会主义遭受的重大挫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方向,不切实际地倡导“政治多元化”,使改革始终没有找到符合实际的正确道路。实践证明:立足国情的改革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课堂总结板书设计1.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将改革的重点首先放在了()A.政治领域B.经济领域C.思想领域D.外交政策2.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八·一九事件”。下列对此事件叙述正确的是()A.它试图使苏联摆脱危机B.“八·一九事件”标志着苏联的正式解体C.通过政变戈尔巴乔夫强化了国家领导权D.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就不会解体BA课堂巩固3、苏联解体说明了()A.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B.“苏联模式”的失败C.列宁主义的失败D.社会主义不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B4.苏联发生剧变和解体的根本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积弊B.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改革C、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分离倾向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B5、苏联解体的时间是在()A、1953年B、1956年C、1986年D、1991年6、在20世纪80年代末,哪个地区的国家出现了大规模社会性质的蜕变()A、东亚B、非洲C、西欧D、东欧DD7.斯大林去世后,在20世纪50年代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是()A.列宁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8、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首先形成冲击的是()A、赫鲁晓夫改革B、勃列日涅夫改革C、戈尔巴乔夫改革D、东欧剧变BC9.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哪个领域()A、政治B、经济C、军事D、外交10.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的后果包括()①苏联的政治体制急剧变化②国家权力分散③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④苏联立即解体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BC11、苏联解体的实质是()A、经济制度的变化B、社会制度的变化C、国家名称的变化D、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12、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A、戈尔巴乔夫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B、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C、民族矛盾年久日深D、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BD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91年8月19日,由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不到三天,他们就失败了。12月28日,‘独联体’宣布成立;1991年底,苏联解体。①8名苏联高级官员发动政变的目的是什么?②此事件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③假若没有这件事的发生,苏联会继续存在下去吗?根本原因是什么 阻止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加速了苏联解体不会苏联僵化的体制阻碍了产力的发展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同步训练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图漫画说明了()A.社会主义阵营基本瓦解B.两极格局局面基本形成C.苏联经济改革取得重大成效D.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强制性【答案】D【解析】依据漫画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作为一种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发展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模式在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得到推广。在欧洲,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包括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等。1945年,由铁托任主席,成立了南斯拉夫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所以漫画说明了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强制性,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2.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的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周恩来的人格魅力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C.倡导“求同存异”方针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面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刁难和反驳,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所以答案选C3.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改革是()A.日本的明治维新B.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C.俄国的1861年改革D.中国的戊戌变法【答案】B【解析】日本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排除A,C中俄国还没变为社会主义国家,排除C,D中中国当时走资本主义道路,故答案选B。4.某论文把推行高度的民族自治、放弃一党制、列宁塑像被推倒、“八一九事件”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A.苏联的解体B.新经济政策的推行C.赫鲁晓夫下台D.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答案】A【解析】推行高度的民族自治、放弃一党制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八一九事件是指1991年8月19日至8月21日在苏联发生的一次政变,因此可以知道主题应该是苏联解体,故答案选A。5.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为代表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允许私人小企业的发展B.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C.开展了垦荒和推广玉米种植运动D.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解题时注意“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但最终都失败了”“根本原因”等信息,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苏联以及东欧社会主义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均是没有能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故选D。6.2014年3月16日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全民公决投票,其中赞成加入俄罗斯的选票占96.6%,克里米亚议会17日决定克里米亚独立成为国家,后加入了俄罗斯。此后乌克兰局势动荡不安。乌克兰和俄罗斯历史上曾经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苏联解体的时间是()A.20世纪8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19世纪90年代【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解体的时间。苏联解体与1991年,属于20世纪90年代,判断某年是某世纪多少年代,某世纪看百位数,百与其左边的数字组成一组数再加一就是世纪,年代直接看十位数,十位数是几就是几十年代,如1991年,19+1=20(世纪),十位数是9,因此说1991年处于20世纪90年代。故答案选C。7.他领导的经济和政治改革,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他是()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关史实。根据题干“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联。根据课本所学,苏联经历改革有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故此题选择答案C。8.“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冷战消失了”的标志性事件是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美苏争霸D.苏联解体【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美苏之间“冷战”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结束。1947年,美总统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开始。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的结束。所以此题选A。9.“赫鲁晓夫是改革的先驱者。他第一个推动了改革进程。”“赫鲁晓夫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段论述是指赫鲁晓夫改革()A.推动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B.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C.促进了苏联轻工业的发展D.实行多党制从而导致了苏联解体【答案】B【解析】“赫鲁晓夫是改革的先驱者。他第一个推动了改革进程。”“赫鲁晓夫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段论述是指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他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苏联农业方面的发展状况,A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苏联轻工业的发展状况,C不符合题意。实行多党制从而导致了苏联解体与赫鲁晓夫改革无关,D不符合题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10.世界历史波澜壮阔,大国兴衰构成重要篇章。回眸其中一国的演变历程,排序正确的为()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图片1是苏联解体以后的俄罗斯联邦,图片2是苏联建立前的俄罗斯帝国,图片3是苏联,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准确判断图片中的历史信息。11.东欧剧变实质上是指东欧各国()A.生活水平的根本变化B.对外政策的根本变化C.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D.文化传统的根本变化【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由于各国执政党的改变,社会主义制度也随之发生改变,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东欧剧变以后,南斯拉夫一分为五,分为南斯拉夫联盟、波黑、马其顿、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所以东欧剧变实质上是指东欧各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2.下列属于1991年苏联解体原因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已经不适应苏联的发展 ②苏联模式造成苏联社会矛盾尖锐 ③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面对长期积聚的矛盾,他着手进行全面改革,提出了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战略”。改革最初全部集中在经济领域,但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经济发展每况愈下,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状况,经济形势严重恶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所以1991年苏联解体了,故D②③④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已经不适应苏联的发展,表述错误,故含有①的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13.“我知道我会下地狱,但是我会在那里看到大资本家、窃贼、刽子手和美国总统们。”这是位于美洲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名言,这个国家()A.古巴B.埃及C.巴拿马D.印度【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我知道我会下地狱,但是我会在哪里看到大资本家、窃贼、刽子手和美国总统们”,这是古巴最高领导人卡斯特罗的名言。1959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卡斯特罗当选最高领导人。故正确答案为A。埃及是非洲国家,印度是亚洲国家,都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巴拿马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此题要把握题干中关键词“美洲”“社会主义国家”,依据所学知美洲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古巴。14.1991年发生在苏联首都的“八一九事件”,其初衷是()A.挽救联邦,避免解体B.篡党夺权,个人野心C.制造事端,加速分裂D.沽名钓誉,骗取民心【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在经济改革受挫后,他又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政治领域,引起了苏联政治体制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1991年底,苏联完全解体。“八一九事件”的目的是挽救联邦,避免解体,但却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故选A。15.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家关系学院演讲中指出:“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旧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物。”结合习近平主席的演讲,指出下列哪一表述不正确()A.埃及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B.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C.世界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D.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答案】A【解析】依据题文信息“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物”,结合所学可知,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故A项叙述错误但符合题意;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世界出现一超多强局面,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故BCD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应选A。二、综合题16.俄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经历过不同的危机,为此也相应的采取的不同应对策略或推动或阻碍了其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俄国在其发展的历史上曾遭遇到农奴制和工业化的矛盾……1914年俄国陷入战争泥潭…1917年11月7日,震动世界的革命爆发。﹣﹣摘编自《大国崛起》材料二材料三1990年,苏联经济出现严重滑坡,消费品全面短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同时,苏联各民族的积怨被煸动起来…(当时)苏联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1991年,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摘编自部编版九下教材(1)据材料一写出俄国为解决中“农奴制和工业化的矛盾”进行改革的名称;在1914年的那场战争中俄国加入的军事集团的名称;1917年的那场“革命”的名称。【答案】俄国1861年改革;三国协约(协约国);俄国十月革命。【解析】据材料一“俄国在其发展的历史上曾遭遇到农奴制和工业化的矛盾……1914年俄国陷入战争泥潭…1917年11月7日,震动世界的革命爆发。”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为解决中“农奴制和工业化的矛盾”进行的改革是俄国1861年改革。在1914年的那场战争中俄国加入的军事集团是三国协约(协约国)。1917年的那场“革命”是指俄国十月革命。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出现了严重危机,农奴暴动此起彼伏,严重威胁着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摆脱农奴制危机,沙皇被迫进行了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资金,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重大的转折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分别形成了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德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英国是三国协约的核心。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观察材料二图一,指出导致苏俄粮食产量在1921后不断上升的政策因素。【答案】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解析】观察材料二图一,导致苏俄粮食产量在1921后不断上升的政策因素是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为了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3)观察材料二图二,说出1937年的苏联工业产值居世界第几位?工业上这样显著的成就主要得益于谁实行的什么政策?【答案】第二位;斯大林、两个五年计划。【解析】观察材料二图二,1937年的苏联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工业上这样显著的成就主要得益于斯大林实行的两个五年计划。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与此同时,苏联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4)材料三中“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指的是什么事件?对此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或教训?【答案】苏联解体。启示:革命和改革推动社会发展;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国家的发展要符合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符合题意即可)【解析】材料三中“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指的是苏联解体。据所学知,1991年12月,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标志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本问是启示类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革命和改革推动社会发展;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国家的发展要符合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同步训练试卷(原卷版)一、选择题1.下图漫画说明了()A.社会主义阵营基本瓦解B.两极格局局面基本形成C.苏联经济改革取得重大成效D.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强制性2.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的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周恩来的人格魅力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C.倡导“求同存异”方针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改革是()A.日本的明治维新B.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C.俄国的1861年改革D.中国的戊戌变法4.某论文把推行高度的民族自治、放弃一党制、列宁塑像被推倒、“八一九事件”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A.苏联的解体B.新经济政策的推行C.赫鲁晓夫下台D.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5.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为代表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允许私人小企业的发展B.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C.开展了垦荒和推广玉米种植运动D.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6.2014年3月16日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全民公决投票,其中赞成加入俄罗斯的选票占96.6%,克里米亚议会17日决定克里米亚独立成为国家,后加入了俄罗斯。此后乌克兰局势动荡不安。乌克兰和俄罗斯历史上曾经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苏联解体的时间是()A.20世纪8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19世纪90年代7.他领导的经济和政治改革,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他是()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8.“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冷战消失了”的标志性事件是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美苏争霸D.苏联解体9.“赫鲁晓夫是改革的先驱者。他第一个推动了改革进程。”“赫鲁晓夫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段论述是指赫鲁晓夫改革()A.推动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B.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C.促进了苏联轻工业的发展D.实行多党制从而导致了苏联解体10.世界历史波澜壮阔,大国兴衰构成重要篇章。回眸其中一国的演变历程,排序正确的为()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11.东欧剧变实质上是指东欧各国()A.生活水平的根本变化B.对外政策的根本变化C.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D.文化传统的根本变化12.下列属于1991年苏联解体原因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已经不适应苏联的发展 ②苏联模式造成苏联社会矛盾尖锐 ③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3.“我知道我会下地狱,但是我会在那里看到大资本家、窃贼、刽子手和美国总统们。”这是位于美洲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名言,这个国家()A.古巴B.埃及C.巴拿马D.印度14.1991年发生在苏联首都的“八一九事件”,其初衷是()A.挽救联邦,避免解体B.篡党夺权,个人野心C.制造事端,加速分裂D.沽名钓誉,骗取民心15.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家关系学院演讲中指出:“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旧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物。”结合习近平主席的演讲,指出下列哪一表述不正确()A.埃及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B.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C.世界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D.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二、综合题16.俄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经历过不同的危机,为此也相应的采取的不同应对策略或推动或阻碍了其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俄国在其发展的历史上曾遭遇到农奴制和工业化的矛盾……1914年俄国陷入战争泥潭…1917年11月7日,震动世界的革命爆发。﹣﹣摘编自《大国崛起》材料二材料三1990年,苏联经济出现严重滑坡,消费品全面短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同时,苏联各民族的积怨被煸动起来…(当时)苏联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1991年,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摘编自部编版九下教材(1)据材料一写出俄国为解决中“农奴制和工业化的矛盾”进行改革的名称;在1914年的那场战争中俄国加入的军事集团的名称;1917年的那场“革命”的名称。(2)观察材料二图一,指出导致苏俄粮食产量在1921后不断上升的政策因素。(3)观察材料二图二,说出1937年的苏联工业产值居世界第几位?工业上这样显著的成就主要得益于谁实行的什么政策?(4)材料三中“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指的是什么事件?对此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或教训?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同步训练(原卷版).doc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同步训练(解析版).doc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导学案.doc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学课件.pptx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案.doc 苏联的最后解体h264_720x576_800k.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