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基础知识。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3.植物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阳光、土壤。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11.食物链的举例:①草→兔子→鹰 ②落叶→蚯蚓→小鸟 ③水稻→青虫→青蛙→蛇→鹰12.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13.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14.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15.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16.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17.自然保护区: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二、简答:在食物链“草? ? 兔子? ???鹰”中,①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兔子会大量繁殖,草来不及生长就很快被吃光,大量的兔子会饿死,鹰因没有食物死亡或迁走该地方会因为没有植被,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小气候恶化,降水减少,植物更难生长,形成荒漠。②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大量的鹰会饿死,草会疯长,植被不合理,可能引发草原火灾……③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兔子会因缺少食物而减少,最后会消失。老鹰也会饿死,草原会逐渐荒漠化……④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鹰、兔子的减少和草的减少?答:人类对老鹰、兔子的猎杀;为防止兔子与牛羊争牧草而进行的猎杀和驱赶;为了发展经济而过度的放牧;环境的恶化导致的生长困难;等等。⑤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答:①爱护动植物,不伤害它们。②保护森林,不乱砍滥伐。③多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惜的动植物。④保护草原,合理放牧。……第二单元《光》一、基础知识。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比如太阳、点燃的蜡烛、打开的电灯、星星、萤 火虫、打开的手电筒都是光源。2.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皮影戏、手影表演、标志…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4.影子会随着光源的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挡光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距离大影子小,距离小影子大。 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5.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6.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 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7.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 仪计时,如(日晷)。8.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9.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 以直线形式传播的。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潜望镜。10.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11.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汇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12.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 电池板。13.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14、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 热快。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二、简答。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答: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来变化。影子的方向和太阳方向相反,即早晨太阳在东偏北,影子在西偏南;中午太阳偏南,影子就偏北;下午太阳在西偏北,影子就在东偏南。 清晨和傍晚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正午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2、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就会留下一个暗区,这个暗区形成了影子。3、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答:这是因为需要增强反光的原因。因为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线合在一起,增加亮度。6、教师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答:墙壁涂成白色是因为白色物体反光较强,可以增强教室内的反光,使教室更加明亮。7、人们为什么夏天穿浅颜色的衣服,冬天穿深颜色的衣服?答:夏天温度高,浅色衣服反光能力强,吸收的热较少,所以穿起来较凉爽。而冬天温度低,深色衣服吸热能力强,反光少,所以穿起来较暖和。五、画图并分析。1、凹面镜汇聚光的原理图。? ??2、凸透镜汇聚光的原理图。 3、潜望镜光线图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一、基础知识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地形 特点山地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平原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盆地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2、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4、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5、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8、科学家认为喜马拉雅山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两个大板块拉张而形成的。9、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如海南第一山;云南的石林等。10.根据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11.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盐分、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12.土壤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13.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雨水对土地的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14.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15.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16.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17.除了流水,还有其他自然力如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有侵蚀和沉积作用。18.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19.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二、问答题:1、说说河流各段的岩石会有什么不同?河流上游往往布满了大石头,中游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2、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一是地球内部力量,如火山和地震等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二是来自地球的外部力量,如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也会改变地形地貌。3、人类的哪些行为造成了地表的破坏?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不受破坏?人类自身的活动如破坏植被、过度放牧等,都加剧了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应该适度开采矿产,妥善保护植被。4、地形地貌是怎样形成的?经过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才形成的。第四单元 运动和力1、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向下的拉力;我们背书包,感到书包对肩部有向下的压力。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树上的苹果往下落,向上抛的球最终要落回到地上,我们从滑梯上往下滑,水往低处流……这些运动都是因为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3、像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态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做弹力。4、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5、被压短或拉长的弹簧;拉开的弓;捏扁的海绵等都会产生弹力。6、弹簧受到的力越大,长度改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7、橡皮筋绕的圈数多,小车行驶速度快,距离远;橡皮筋绕的圈数少,小车行驶速度慢,距离近。8、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做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9、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10、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在生活中常常被叫做弹簧秤。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12、人们生活中习惯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科学技术上则统一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1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14、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15、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16、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滚动摩擦力小,滑动摩擦力大。17、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18、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橡皮、手柄(设计花纹或增加压力);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安装滚珠或加润滑油)。19、赛车的设计特点:(1)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动力要大)(2)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空气阻力要小)(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不会翻车)。(4)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轮胎不打滑)二、问答题1、在生活中,人们怎样根据需要来增加或减小摩擦力?答:要增大摩擦就应该使两个物体间的接触面粗糙些,设法加大物体间的正压力,如:汽车轮胎上的花纹、鞋底上的花纹。要减小摩擦就应该使两个物体间的接触面变光滑,在物体下面垫上能滚动的物体,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如:往自行车车轴上加润滑油、车轴内安装滚珠。2、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请选择其中一个因素写一下实验方案。答: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物体的重量、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运动的方式……若研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小木块、钩码(重物)改变的条件:物体的重量(钩码的数量);不变的条件: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的运动方式 画图表示实验步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