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市惠城区地理总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惠州市惠城区地理总复习

资源简介

一、地球专题
1.经、纬度计算:
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
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
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东西经-——东(西)经度的增大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反)。
南北纬——北纬的度数向北增大
东(西)半球——从20°W向东至160°E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方向—A在B的什么方向,分清出发点B与目的地A,看纬线的位置定南北(上北下南),
看经线的位置关系(经度差小于180°度)定东西
4.有关时间计算:
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
②区时的计算: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
③地方时的计算:找出已知的经度与时间,经度差计算:采用同侧相减,两侧相加; 时间差=经度差÷地球自转角速度15°/时或1°/4分;根据东早西晚来加或减时间差;注意考虑行程时间;;结果若小于0,则应加24小时,日期变为昨天。
④地方时的判断方法: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12:00,其对面经线上的时间为0时。昼半球中点经线上的时间是12时,北京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是指0度经线的地方时,太平洋标准时是指120W的地方时。
⑤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跨过它时日期应加上1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有三处并不完全重合),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跨过它时日期应减去1天。注意今天与昨天范围的描述。
6.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其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②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南北极点为0,任意纬线上线速度Vф=V赤道cosф=1670cosф km/h ; ③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上除极点外的任一点都相等,线速度比对应地面上的点大。
7.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①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线上h=0°,昼半球h>0°,夜半球h<0°。解题方法一定要注意把等太阳高度线图转化为日照图,关键是注意中心点或为太阳直射点,或为夜半球中点。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采用纬差法,即两地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适用条件:①两地位于直射点的同一侧;②两地对称分布于直射点两侧)。
8.昼夜长短计算:
弧比法----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时;
日出日落法---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
纬度法----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值地区的夜长。
9.太阳直射点的确定:
①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
②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10. 常见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1)、极点:一天中在极点上看太阳,太阳在地平圈以上作圆周运动,表现为不升不落。
极点上,一年中在极昼期太阳高度在0o到23.5o间变化。
极点上所见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纬度度数相等。
(2)、赤道:赤道上因全年昼夜等长,所以总是6点日出18点日落,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90°和66.5°间变化。
(3)、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地点,其纬度与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互余。
11.太阳回归运动轨迹图
12。黄赤交角的变化与五带
13.地球公转轨迹图判断依据: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一致;地轴北轴倾向太阳—夏至日,夏至日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14.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地势、天气、气候、空气质量、季节昼长。
15.卫星发射中心的选择因素——纬度、气候、昼夜、人口。
16.回收场的选择因素——地形、气候、河流、人口、交通。
17.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圈在某一时刻重合,与纬线圈垂直相交;春秋分以外的其他时间晨昏线与经线圈相交(夹角为0度-23度26分之间,二至日时夹角达最大),与纬度值相同的两条纬线相切而与其他纬线相交,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是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
18.日出、日落的方位:①春秋分,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②每年3月21日-9月23日(北半球夏半年)除发生极昼地区以外的其他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发生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其实没有落到地平面之下,只是落到一天中最低的位置);北极因终日太阳高度不变太阳始终位于正南,③每年9月23日-次年3月21日(北半球冬半年)除发生极夜地区以外的其他各地东南日出,西南日落。④根据日出、日落的方位可以判断日出、日落的日影朝向。
19.发生极昼地区日出时刻的太阳高度:发生极昼地区日出时刻的太阳高度并非都为0,只有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处日出时刻太阳是从地平线上升起的。两极发生极昼期间,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都不相同,但同一天太阳高度却始终保持不变。
20..正午日影朝向和长短的变化: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朝向始终朝北(北极除外);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日影朝向始终朝南(南极除外);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朝向随季节变化而有南北之别。正午日影的长短可以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进行计算,方法如下:设正午太阳高度为H,,物体高度为D,正午影长为L,则cotH=L/D,即L=D cotH
21. 河流两岸的侵蚀问题: 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可以从地转偏向力上来解释; 如果是弯曲的河道,还是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凹岸侵蚀,凸岸相对相对受沉积。港口建在河流凹岸
23.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延伸:①一年中昼长(或夜长)最大差值△R随纬度增加而增加,南(北)极圈及其以南(以北)地区达最大值,为24小时。赤道地区△R为0小时;②南北回归线至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即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与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为定值(46度5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