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资料)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资料)

资源简介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1.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有矿产(石油,煤等)。可再生资源有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3.石油被称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
第二节 土地资源
根据土地的用途和利用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
其中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干旱地区或半干旱地区)。
3.从地形上看: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
4.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利条件: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不利条件:人均占有量小,耕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5“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每年6月25日为全国土地日。
第三节 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
目前人类利用的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我国水资源总量世界第六位,人均为世界水平的1/4。严重缺水。
3.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为每年3月22日到28日。
4.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1)时间上—夏季多,冬春少;空间上——南丰北缺,东多西少
(2)解决季节(时间)分布不均——兴建水库 [如三峡工程(长江)、小浪底(黄河)]
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5.南水北调就是把长江水系调到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其中东线利用已有的京杭运河作为输水主干河道。
6.除跨流域调水外,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措施还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和治理水的污染,兴修水库。
第四章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管道。
2.人们把交通运输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3.我国交通运输网的特点:东部密度大,西部密度小。
4.我国高速公路密度大的地区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5.铁路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6.我国的铁路干线分布:(“五纵三横”)注意:结合后面的图记忆。
南北方向:京沪线、京九线、京广——京哈线、
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东西方向: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7.铁路枢纽: 郑州——陇海线和京广线交汇;
徐州——陇海线和京沪线交汇。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农业的部门有: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和副业。
2.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3.西部——畜牧业为主;东部——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
4.东部和西部的农业分界线是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5.南方和北方的农业分布界线是秦岭———淮河线(800毫米)。
6.粮食作物——“南稻北麦”,糖料作物——“南甘北甜”;
油料作物——南油菜北花生;“南水田北旱地”。
7.我国的三大产棉区——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和发展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2. 工业分为重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等)和轻工业(食品工业、服装工业等)。
3. 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大势:
(1) 铁路沿铁路线(京广、京沪、哈大线)
(2) 黄河流域的能源工业带
(3) 沿江经济带(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
(4) 沿海工业带(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我国工业带的分布主要是沿铁路、沿河、沿海地区。
1.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中心城市有沈阳、大连、鞍山)优势: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不利条件:水资源不足
2.京津唐工业基地. 中国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或者全国第二大综合性工业基地(中心城市是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地理区位优越, 自然资源丰富,与日本、朝鲜和韩国等联系便捷,拥有“亚欧大陆桥”东端的天津港、大连港,是我国华北、东北的经济核心区
3.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强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中心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优势:市场广阔、科技力量雄厚、交通发达、历史悠久:不利条件:矿产资源缺乏,能源不足
4.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加工基地(中心城市包括深圳、广州、珠海、东莞、(泛珠三角还包括香港、澳门)
4.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的高新技术开发实验区。
5.高新技术产业的以电子信息为“龙头”,其特点:
(1) 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
(2) 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比例大
(3) 产品更新换代快。
6.我国高新技术区依托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7.我国不同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重点:
(1) 沿海地区——科技园区型
(2) 沿边地区——贸易导向型
(3) 内地——与军工有关的产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