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地理空间定位】专题一、地理空间定位的基本要求(1)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坐标 (2)确定东西、南北半球的位置,海陆位置等(3)判断地理事物所在的区域或范围 (4)判断地理事物具体的名称二、地理空间定位的基础(1)地图的基本知识① 极点与赤道的空间定位——这是区域空间定位的原始起点。② 经线与纬线——应注意高、中、低纬度经纬网投影后的形状变化,逐步建立起图形的基本感觉是提高解题效率的手段。③经度与纬度——掌握经、纬度的划分和空间分布规律是定位的前提。④重要的图例与注记——掌握重要的山脉等地形类型、河流、湖泊、交通干线、城市、洲界、国家和省区界线,可以辅助定位。⑤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方法——可以确定范围或区域的大小,辅助定位。(2)熟悉世界地图 (3)熟悉中国地图三、地理空间定位的基本方法(1) 依据地理事物的地理坐标定位(2) 通过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3) 根据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定位① 依据地理事物的面积、轮廓和形状等特征定位;② 依据气候、地形、植被、动物、土壤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定位;③ 依据工业、交通、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事物的特征定位;④ 依据当地的代表性地理事物定位(包括特殊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建筑物、文化现象等)。(4) 用图例、注记、比例尺等图中信息辅助定位(5) 用题目中的文字提示信息辅助定位四、与“位置”有关的地理知识和能力要求(1)与纬度有关的能力要求① 确定位置、判断方向; ② 南北半球的划分; ③ 正午太阳高度与日影长短,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刻,地球自转线速度,物体偏向力的大小等;④ 直射点的纬度,与季节有关的现象;⑤确定高、中、低纬; ⑥确定气压带、风带;⑦ 确定热量带、气候带、自然带; ⑧ 确定洋流的流向和名称; ⑨ 确定农业带;⑩ 纬度地带性规律。(2)与经度有关的能力要求① 确定位置、判断方向;② 东西半球的划分;③ 经度与地方时、时区、区时的换算;④ 经度与“日期分割”问题;⑤ 依据经度(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⑥ 估算实地距离;⑦ 经度地带性规律。(3)与区域有关的能力要求① 以区域为背景,考查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和原理;② 以定位为基础,考查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③ 以区域的自然、人文要素统计资料为信息,分析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并分析原因;④ 以区域信息为基础,比较两地的区域特征的异同,并分析原因;⑤从区域特征人手,分析区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指出解决问题的措施。重点、难点细讲: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两个重要特征之一。任何地理事物都有具体的空间位置。地理事物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往往决定了其地理环境特征,因而对地理事物的认识和分析,应首先确立其所在的区域位置。只有首先掌握区域空间定位的基本方法,建立牢固的空问概念,才能在高考中得心应手。一、夯实定位基础空间定位的前提是建立牢固的空间概念,做到“心中有图”。所以,平时复习时,要将各种地理事物在脑海中牢固,进行准确“定位”,逐步在大脑中形成“经纬网”。具体方法、步骤如下:1.会判断东、西经和东、西半球:经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的为东经,经度自东向西逐渐增大的为西经。位于20°W以东、160° E以西的为东半球,位于160°E以东、20° W以西的为西半球。2.会判断南、北纬和南、北半球:纬度自南向北逐渐增大的为北纬,纬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的为南纬。经纬网地图中确定南、北半球的常见方法有:①据纬度: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②据极地俯视图的中心字母:为N的在北半球,为S的在南半球;③据极地俯视图中的地球自转方向:逆时针表示从北极上空俯视,为北半球,顺时针表示从南极上空俯视,为南半球;④据经度数值的变化:首先据东(西)经度数增大的方向,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然后确定南、北半球;⑤据光照图中特定日期极昼、极夜的状况:夏至日,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的为北半球、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的为南半球,冬至日相反;⑥利用极地周围的风向:风向由中心向四周呈顺时针方向辐散的为北半球,风向由中心向四周呈逆时针方向辐散的为南半球;⑦据极地附近的海陆分布:极地中心附近为海洋、四周被大陆包围的为北半球,极地中心附近为大陆、四周被海洋包围的为南半球。3.掌握经纬线的特点:(1)高纬度的经、纬线彼此垂直,极地投影图中的纬线圈呈闭合圆形,经线圈以极点为中心呈放射状直线;(2)中纬度的经、纬线彼此垂直,纬线圈呈弧形,经线圈呈放射状直线;(3)低纬度的经、纬线皆为彼此垂直的直线。4.熟悉世界地图① 熟悉世界政区图上的15条重要的经、纬线.0°、30°E、60°E、90°E、120°E、180°、120°w、60°W以及赤道、南北回归线、30°N,40°N、南北极圈,掌握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形成经纬网。② 熟悉大洲、大洋、各大洲的主要分区、主要气候区、大的地形区、世界主要的海区、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点与这“15条线”的关系。如喜马拉雅山在30°N附近,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东南亚北部地区等。③ 关注热点地区的经、纬度范围:如西亚、里海(大高加索山、乌拉尔山、伏尔加河)、地中海周围地区、东南亚、朝鲜半岛等。④ 以某一地理事物为参照物,熟悉它与周围地理事物的关系:方位、距离等。⑤ 从大小、长度、形状上将同类的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如岛屿、水系、国家等。5.熟悉中国地图① 明确中国的范围、在世界政区中的位置及领土的四至点。如最北点: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附近;最南点:南海曾母暗沙,40°N附近;最东点: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附近;最西点:新疆帕米尔高原,73°E附近。② 明确中国的海陆位置、陆上邻国和海上相望的国家。陆上邻国15个、海上6个。③ 熟悉我国的主要经、纬线(整数纬线:20°N、30°N.40°N、50°N;整数经线:80°E、90°E、100°E、110°E、120°E、130°E)。掌握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形成经纬网。④ 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轮廓特点与主要经、纬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北回归线穿过云、桂、粤、台等。⑤ 掌握我国省区间与相邻的国家、地区间的组合区域与重要经、纬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东北东部与俄罗斯,我国辽东与朝鲜,我国西藏与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等,云南、广西与东南亚中南半岛的国家等。⑥ 掌握我国一些主要地理界线与重要经、纬线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沿线的重要地理事物:三大阶梯分界线、重要河流沿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干湿地区与温度带(1月均温O℃等温线。长城,800、400、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等)、内流区和外流区、人口线、重要铁路线等。⑦ 丰富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其他地理事物。以中国政区图为基础,建构中国的地形图、气候图、河湖图、资源能源图、农业图、工业图、人口城市图、交通图、分区图等。附:我国主要经、纬线附近的地理事物经、纬线 行政区、附近城市 地形区、山脉 河流、矿产、交通线、农业区、工业区80°E 新疆(和田)、西藏、狮泉河 伊犁谷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青藏高原 伊犁河、塔里木河、雅鲁藏布江、新藏公路90°E 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藏(拉萨) 准噶尔盆地、天山、吐鲁番盆地、罗布泊、昆仑山、可可西里、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 纳木错、雅鲁藏布江、兰新线、新藏公路、羊八井100°E 内蒙古、甘肃(酒泉)、青海(西宁)、四川、云南(丽江、大理) 阿拉善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巴颜喀拉山、横断山、云贵高原(西双版纳) 青海湖、黄河、金沙江、澜沧江、兰新线、青藏铁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青藏牧区110°E 内蒙古(包头)、陕西(西安)、湖北(十堰)、湖南(张家界、怀化)、广西(桂林)、广东、海南(海口) 内蒙古高原(阴山、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秦岭、汉中盆地、巫山、雪峰山、南岭、五指山 黄河、渭河、汉江、长江、沅江、白云鄂博(稀土矿)、东胜(煤矿)、京包线、陇海线、湘渝线、湘黔线、焦柳线、南昆线120°E 内蒙古、辽宁、山东(青岛)、江苏、浙江(杭州)、福建(福州) 内蒙古高原、辽西走廊、山东丘陵、江淮平原、闽浙丘陵 淮河、长江、元宝山、霍林河煤矿、京哈线、京沪线、浙赣线、江淮平原(商品粮基地)、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商品棉基地)130°E 黑龙江(佳木斯)、吉林(图们) 小兴安岭、长白山 黑龙江、松花江、鹤岗、双鸭山、鸡西煤矿、滨绥线20° N 海南(海口) 滨海平原 粤海铁路、水稻甘蔗区23°26′N 台湾、广东(汕头)、广西(南宁)、云南 中央山脉、台西平原、珠江三角洲、云贵高原 西江、澜沧江、怒江、个旧(锝矿)、京九线、京广线、南昆线30°N 浙江(杭州)、安徽(黄山)、江西(九江)、湖北(武汉)、湖南、重庆、四川(成都)、西藏(拉萨) tf3r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四川盆地、横断山、青藏高原 长江、嘉陵江、岷江、雅著江、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大冶铁矿、自贡天然气、浙赣线、京九线、京广线、焦柳线、襄渝线、成昆线、商品粮基地、长江沿岸工业地带40°N 辽宁(大连)、河北(秦皇岛)、天津、北京、山西(大同)、内蒙古(鄂尔多斯)、甘肃(敦煌)、新疆 辽东半岛、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太行山、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 黄河、塔里木河、铁矿(迁安)、煤矿(大同、准格尔、东胜)、石油(玉门)、包兰线、兰新线、京津唐工业区、南疆棉花基地50°N 黑龙江(黑河)、内蒙古(满洲里) 小兴安岭、嫩江上游沼泽地、大兴安岭、呼伦贝尔高原 嫩江上游⑧掌握某一地理事物与周围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关系。6.了解重要的图例与注记:重要的山脉等地形类型、河流、湖泊、交通干线、城市、洲界、国家和省区界线等。7.在理解的基础上,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熟记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和区域特征,特别是区域的典型特征。对空间定位和解决区域问题大有好处。如中亚典型的区域特征为干旱,非洲典型的区域特征为贫困等。 8.记忆一些有代表意义的地理事物的景观图:如日本的富士山;印度的泰姬陵;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德国的柏林墙;俄罗斯的红场、克里姆林宫;美国的尼亚加拉瀑布、白宫、自由女神像;巴西的桑巴舞、街头足球;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跨海大桥。 9.了解三种比例尺(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的大小、表示方法。 二、掌握定位方法 1.地理坐标定位法:若了解某个地理事物的具体地理坐标(或坐标范围),就可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占据的空间。如某城市的地理坐标恰好位于40°N和116°E附近,则可确定该城市为北京。解题中往往需要确定(判读或计算)地理坐标,常见的方法有:① 直接从(区域)经纬网图中读出经、纬度;② 利用时间求经度(知道当地的时间及另一地的时间和经度,可以求出当地的经度);③ 利用正午太阳高度公式求纬度(公式H=90°一∣φ一δ∣,已知H、δ可以求出φ);④ 利用实地距离估算经度差和纬度差(经线上纬度每相差1°,实地长度约为110千米;赤道上经度每相差1°,实地长度也约为110千米;其他任意纬线上经度相差l°的长度为:L=110千米·cosφ),进而求出某地的经、纬度。2.海陆位置定位法: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内部,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东部或西部(临海),有的被海洋包围(如岛屿)。利用这一特性可以确定地理事物的大致位置。如某大陆西部为太平洋、东部为大西洋,且位于北半球,则可确定该大陆为北美洲大陆。3.相对位置定位法:任何地理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地图上,可以通过某地理事物与周围相关地理事物在方向、距离上的比较,确定它的区域位置。如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若能确定某高原东部为太行山,即可确定其为黄土高原。4.面积、轮廓、形状定位法:不同地理事物的面积大小或长短不同。有的地理事物还有独特的轮廓和形状,我们可以通过其面积、突出的轮廓和形状特点确定它的区域位置。包括河流、山脉的走向、长度,河流的源地、注入的海洋,大洲、世界分区、世界主要国家、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面积大小、轮廓形状等。如美国本土略显长方形,陕西省像秦兵马俑中的跪俑。5.典型区域特征定位法: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自然带特征、动物特征、土壤特征、河湖特征、地貌特征、人文特征等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或特殊性,这些特征是区域判断的重要线索。如据降水和气温情况可以判断是低纬还是高纬、是内陆还是沿海、是大陆东海岸还是大陆西海岸。6.特殊地理事物定位法:代表性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建筑物、文化现象等往往是定位的重要线索。如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凯旋门,广州的五羊雕塑,洛阳的龙门石窟,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泼水节等。7.用图例、注记、比例尺等图中信息辅助判断:如图中的河流、湖泊、山脉、等高线、沙漠等图例、注记往往是重要的提示信息;根据比例尺的大小往往可以初步确定区域范围的大小,有利于定位;特别是考题中一些特殊地名信息(但不一定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对定位是有帮助的,如太白山、神农顶、小五台山、神女峰、青海湖、开普敦等。8.用题目中的文字提示信息辅助判断:有的题目在题干或问题中提示了区域的大致范围或自然、人文特征,对缩小定位的范围和提高定位的速度很有帮助;有的提示信息甚至决定定位的成败。上述方法不是孤立的,解题时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协同作战”。平时解题要注意培养地理空间的整体定位意识和能力,即综合考虑经纬度、区域轮廓、相对位置,以及地理特征、特殊地理事物、图例、注记、比例尺等图中信息和文字信息加以判断,这样才不会感到无从下手或判断失误。三、提高定位能力 1.过好地图“六关”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地图,才能不断提高定位能力和解题能力。平时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下列训练: ① 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判断规律、提取信气(包括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加工、处理、应用信电图:② 就是把定位的思维过程、读图时得到信息以及得到信息的过程说出来。说图的过程也就是展示自己读图思路的过程。通过说图,说图者整理了自己的思路,教师也可以发现其在说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③“记”图:一是记地图笔记,二是记忆地图。把观察和学习到的地理知识,用图的形式记在笔记本上,记在大脑中;然后再用适当的形式把脑中的图显现出来,帮助解题。通过平时的训练,不断发展地图形象思维,提高无图解图的能力。④“换”图: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有利于提高空间想像力。如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平面图转换成立体图、局部图转换成整体图等等。另外图文之间也可以相互转换。⑤ 填图:其目的也就是通过填图,掌握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所在的空间位置。⑥ 绘图:通过绘制一些区域简图,加深印象,强化记忆。2.借助空间联想 在掌握某项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的基础上,可进一步联系其他地理事物,形成联系线索。如:七大洲、四大洋——板块分布——全球火山地震带——年轻的褶皱山及其附近的高原——古老的高原一世界重要的平原——世界大河的分布。又如:七大洲、四大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一洋流的分布——气候类型的分布——世界自然带的分布。并由此可联系植被类型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农业类型的分布——土地利用类型等。3.关注热点地区高考中涉及的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如世界中的地缘政治敏感区、民族矛盾尖锐区、自然灾害多发区、经济持续增长区、高科技产业集中区、战略资源丰富区、海陆交通枢纽区、生态环境脆弱区等)本身多是区域性问题。因此,在复习区域地理时,应将与区域地理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融入到复习之中,精心设计与地理有关的位置、自然特征、资源特征、人口问题、经济特征等问题,强化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发生地区的定位和区域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4.对比区域的差异 区域的差异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复习时,可对同类地理事物(如岛屿、水系、国家等)的大小、长度、形状等进行比较,从区域特征、成因上分析相同点和差异,如中亚与西亚、智利和越南、东北与德国鲁尔区、中国西部与美国西部、中国武汉地区与美国五大湖地区等。通过比较,提高区域定位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城市定位】查地图,填出城市名称:区域定位专题训练读下图,完成1—3题。1.该区域所属自然带为----------------------------(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2.该区域的自然土壤类型为------------------------( )A.水稻土 B.砖红壤 C.红壤 D.紫色土3.若该地形为低山丘陵,山地的南坡马尾松生长良好,北坡冷杉生长正常,这种差异反映了陆地环境的-----------( )A.从赤道向极地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分布现象4.下列几组海峡中,都介于两大洲之间的有----------------------------------------( )A. 马六甲海峡、莫桑比克海峡、英吉利海峡 B. 麦哲伦海峡、霍尔木兹海峡C. 白令海峡、直布罗陀海峡、土耳其海峡 D. 丹麦海峡、德雷克海峡、多佛尔海峡读下图所示岛屿,回答2—3题。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1图北改南)------------------------------------------( )A. ①③两岛位于大西洋,②④位于太平洋B. ②④两岛屿上主要居住黄种人,①③两岛上主要居住白种人C. ①②④三个岛屿上都有热带气候类型分布 D. 森林和水力资源都丰富的岛屿是②和③6.四个岛屿中,位于板块生长边界上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读图,完成7—8题。7.四图中,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的海域、盐度最高的海域分别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8.四图中,畜牧业发达的和与北京时间时差最大的分别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读下面四幅经纬网示意图,回答9—10题。9.关于①、②、③、④四地方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 B.③地位于中国西南地区C.①地位于③地的东南方向 D.②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向10.若阴影部分种植适合其气候条件生长的农作物,下列作物名称与图序一致的是-------( )A.①小麦②玉米③水稻④小麦 B.①天然橡胶②甜菜③棉花④亚麻C.①咖啡②可可③亚麻④甜菜 D.①水稻②玉米③小麦④水稻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经线,M、Q、P、E点对应的数值为纬度。据此回答11-12题(双):11.关于图中各点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Q、F地所属的自然带有较大的差异B.M地区内人口的迁入是城市化所致C.M、Q两地都位于季风气候区D.Q地以东海域有该国最大的渔场12.当Q地处于一年中降水量最少的季节时---------------------------------------( )A.M地的甜菜长势良好 B.F地盛行湿润气流,河流处于汛期C.E地比Q地更早日出 D.P地不可能出现太阳直射现象读图11,完成13~14题(双)。13.图中海洋L1、L2的流向可能是-------------------------( )A.L1向东流,L2向东流 B.L1向西流,L2向西流C.L1向东流,L2向西流 D.L1向西流,L2向东流14.假若L1、L2流向相同---------------------------------( )A.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 B.北京昼长夜短C.夏威夷高压强盛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弯曲下图为某地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回答15~16题(双)15.甲点附近地区降水量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锋面活动频繁B.西南季风从海洋上带来充沛的水汽C.受台风活动影响,多暴雨D.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16.对甲、乙两地能源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水能比乙地丰富B.乙地水能比甲地丰富C.甲地太阳能比乙地丰富D.乙地太阳能比甲地丰富下图是极点为中心的500纬线圈,图中数字表示经度度数,P、Q之间和M、N之间为陆地,据图回答4-6题。17.P点附近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南风C.西北风 D.东南风18.关于P、Q、M、N四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P、M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B.Q、N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C.P地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D.N地所属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9.若P点日出与Q点日落时间大体同步,则此时---( )A.淮河进入汛期 B.青海湖鸟岛有大量鸟类聚集C.南京昼短夜长 D.从亚丁湾到科伦坡的船只顺风顺水下图中P点以东是海洋,Q点以西是海洋,S和T之间为某一海域,判断20—22题。20.S一T之间的海域是----( )A.波斯湾 B、墨西哥湾C.莫桑比克海峡 D.红海21.实际观测表明,P海岸降水明显多于T海岸,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洋流 B.地形 C.季风 D.气压带、风带22.Q沿岸地区的自然带是-------( )A.热带荒漠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 D.热带雨林带读下图,完成5-7题:23.B地的气候特点是:----------( )A.最低月均温在0℃以下 B.雨热同期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D.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24.A地沿岸洋流为:------------( )A.加利福尼亚寒流 B.加那利寒流 C.墨西哥湾暖流 D.阿拉斯加暖流25.关于A、B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南部已形成世界巨大的城市群 B.中部地区乳畜业发达C.西海岸形成了以钢铁、石油工业为主的工业区D.南部形成了以钢铁、石油工业为主的工业区读下图(沿40°N亚洲东西向地形剖面图),回答26—29题。26.有关E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在国家是伊拉克 B.地形以山地为主C.自然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 D.冰川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深刻27.有关F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铁矿资源 B.该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C.该地有所在国家最大的内流河 D.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地森林资源丰富 B.制约H地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是旱涝、盐碱和风沙C.G地为帕米尔高原 D.图中从东到西降水逐渐减少29.图中Ⅰ河流历史上曾经水量丰富,但上世纪70—90年代,河流下游经常出现断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断流的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移,年降水量减少B.必须加强对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C.Ⅰ河上游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雨水补给 D.南水北调能从根本上解决其下游因断流所造成的危害下图 600N一段纬线,E地以西为海,据此回答30—35题。30.有关E地以西濒临海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1 盐度最低 ②仅有一狭窄天然水道与外海相通③至少有五个国家濒临该海 ④此海沿岸地区均属温带海洋气候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1.F地附近山脉是-------------------------------------------------------------( )A.亚平宁山脉 B.大高加索山 C、乌拉尔山 D.喀尔巴阡山32.I地以南濒临的边缘海是-----------------------------------------------------( )A.日本海 B.挪威海 C.白令海峡 D.鄂霍次克海33.对I地所在国的气候叙述,正确的是-------------------------------------------( )1 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②该国缺失地中海气候 ③该国的奥伊米亚康有“北半球寒极”之称④东部濒临太平洋,属温带海洋性气候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4.H地所在国传统上属欧洲是因为------------------------------------------------( )①该国人口大部分分布在欧洲 ②该国经济中心在欧洲③该国国土中欧洲部分所占面积大 ④该国首都在欧洲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35.G国首都道路网呈------------------------------------------------------------( )A.方格状 B.环状 C.方格——环行——放射状 D、环行——放射状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完成10—13题。36.R地的气候特点是,终年A.高温多雨 B.低温多雨C.高温少雨 D.低温少雨37. R、S、T三处的气温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R、S、T B.R、T、S C.S、T、R D.S、R、T38.R、S的气温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分布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洋流39.(20分)读下图(图11),回答下列问题:(1)甲岛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乙岛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2)甲岛气候特征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两岛气候特征上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乙两地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主要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主要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图12是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1)写出气候类型:甲为_____________,乙为_____________,丙为_____________(2)甲、丙两地都在近海地区,但降水状况不同,试从大气运动、地形、洋流作简要分析。甲地:丙地:(3)乙、丁气候类型相同,但面积大小不等,试从地形、海陆状况作简要分析。地形:海陆状况:1-5:B、C、D、C、C 6-10:C、C、D、D、B 11-15:AD、CD、BC、AD、BD、16-20:AD、B、A、C、C、21-25:B、A、B、A 、D 26-30:C、C、B、B、B 31-35: C、D、AB 、D 、D36-38:C、B、D39.(20分) (1)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2分) txjy(2)①夏季高温,冬季温和;降水量丰富,季节分配均匀(4分)②气温年较差大小不同;年降水量多少不一(4分)(3)甲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乙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西岸(4分) txjy(4)夏季高温,水热充足阴雨天多,光照少,日温差小,不利于谷类作物的成熟(6分)40.(共16分)(1)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共6分)(2)甲地:常年盛行东南信风,处于大分水蛉的迎风坡,终年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全年多雨(3分) 丙:常年盛行西风,处于安第斯山的背风坡,沿岸有寒流影响,全年少雨(3分)(3)地形:乙地处于大分水岭东坡,平地狭小,季风影响范围小;丁地处于拉普拉塔河平原,低平广阔,季风影响范围大。(2分)海陆状况:澳大利亚大陆面积较小,海陆差异小:南美大陆面积较大,海陆差异大。(2分)●17 N96 E●14 N100 E●6 S107 E●1 N104 E●38 N128 E●36 N140 E●43 N12 E●42 N2 E●48 N2 E●53 N5 E●52 N0 E●23.5 N90 E●38 N122 W●50 N123 W●56 N39 E●50 N7 E●60 N30 E●53 N13 E●9 N79 E●23.5 S46 W●23.5 N83 W●40 N73 W●30 N96 W●34 N118 W●35 S58 W●32 S116 E●34 S150 E●41 S175 E●66 N21 W●33 S70 W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