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时分秒的认识》
信息窗1——时分的认识
一、知识点解读
1. 认识钟面
知识点:认识钟面上的指针、认识钟面上的格、认识时分、时和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要求:该知识点是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1时=60分。
2. 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识钟面上的时刻(掌握运用)。
知识点:计算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教学要求: (1)认识几时:观察钟面发现,时针指向8和9之间,也就是8时多。(2)认识几分:方法(一)数小格,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分针从12开始走到6是30个小格,也就是30分钟再加1个小格是31分钟;方法(二)计算,分针从12走到6经过了6个大格,1个大格是5分钟,6个大格就是5×6=30分,再加1分钟,即30+1=31分(3)认识几时几分:8时与31分钟合起来是8时31分,写作8:31
知识点:体验1分钟的长短。
教学要求:写出钟面上的时刻、探究8时30分与8时31分相差的时间、体验1分钟的长短,建立1分钟的时间观念。
二、知识拓展
体验1小时的长短
①. 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②. 探究9时15分与10时15分相差的时间。
三、知识点训练
基础训练
(1)分针从6走到7,走了( )分钟,时针从6走到7,走了( )分钟,,即( )小时。
(2)眼保健操用时5分钟,分针要走( )个小格;课间操用时15分钟,分针要走( )个大格。
(3)2017年9月30日上映的电影《英伦对决》时长近两小时,如果从晚上7时开始放映,那么电影结束时指针大约指向( )。

能力提升
(1)时针从3到1,走了( )小时。
A.2 B.10 C.4
(2)分针从2走到5,走了( )分钟。
A.10 B.15 C20。
(3)分针从12走到12,走了( )分钟
A.10 B.20 C.60。

拓展应用
(1)小刚月小红早上7时25分在龙山公园门口见面,小刚怕小红找不到自己,就提前10分钟到了龙山公园门口,小红由于公交车晚点,迟到了5分钟,你知道小刚是什么时间到达龙山公园门口的吗?小红又是什么时间到达的呢?

(2)欢欢做一朵花用了8分钟,王畅在30分钟内做了5朵花。欢欢做一朵花所用的时间比王畅做一朵花所用的时间多几分钟?

训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基础练习
(1)5、60、1 (2)1、3 (3)9
能力提升
(1)B (2)B (3)C
拓展应用
(1)7时25分-10分=7时15分、7时25分+5分=7时30分
(2)30÷5=6(分),8分-6分=2分。


信息窗2——计算间隔时间
一、知识点解读
间隔时间的计算
知识点:写出钟面上的时刻、明确间隔时间的意义、计算间隔时间的方法。
教学要求:
1. 结合具体情境,会进行有关间隔时间的简单计算。计算方法:经过时间就是两个时刻相差的时间,计算时可以用钟表模型拨一拨,也可以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如校园歌曲大联唱开始时刻是10时35分(10:35),结束时刻是10时55分(10:5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1)用钟表模型将分针从7拨到11,共拨了4个大格,4 5=20分,即20分钟(2). 列式算一算,用节目结束的时刻减去节目开始的时刻10:55-10:35=20分钟或55-35=20(分)
2. 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体会间隔时间算法的多样性。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二、知识拓展
运用间隔法和分段计时法解决求经过时间的问题。
例题:某天北京天安门广场早上7:36升旗,下午5:01降旗,这天国旗在空中飘扬了多长时间?
方法一:数间隔法。先计算出整小时数,然后计算出分钟数,最后相加。早上7:36—下午4:36经过了9小时,下午4:36--下午5:01经过了25分钟,共9小时25分
方法(二):分段计时法。先分别计算出上午、下午的经过时间,再把计算结果加起来。从早上7:36—中午12:00是4小时24分钟,中午12:00—下午5:01是5小时1分钟,加起来是9小时25分。
三.知识点训练
基础训练
1. 1时20分=( )分 3时15分=( )分
75分=( )时( )分 360分=( )时
100分+20分=( )分=( )时 1时-5分=( )分
1. 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第一节课开始的时刻是早上8时,第一节课下课的时刻是早上( )时( )分。
3. 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相关资料显示,一顿饭用时20分钟最科学。一天早上,兰兰7时15分开始吃饭,正好用了20分钟吃完,那么她吃早饭的结束的时刻是( )。

能力提升
1.




2.











1. 下面是2017年1月28日某次高速动车组列车运行的部分时刻表。
车站名 到达时刻 发车时刻 停留时间
北京西 ----- 早上07:27 ----
郑州东 上午10:02 中午11:06 4分钟
广州南 下午05:13 下午05:17 4分钟
深圳 下午06:03 ---- ----
①这一天小明乘坐本次列车从北京到郑州游玩,历时多长时间?
②本次列车全程历时多长时间?


拓展应用
1. 供电局为保障居民用电安全,会定期对线路进行停电检修,下面是某天的停电告示。
2018年6月18日停电告示
停电范围 停电时间
彩虹小区 早上6:00-早上8:00
园艺小区 早上7:00-早上8:00
君悦国际 中午12:00-下午2:00
桃花源小区 下午1:30-下午3:00

①园艺小区停电多长时间?
②小军家住在君悦国际,下午1:00他想在家看电视,可以吗?为什么?
③小亮家住在桃花源小区,妈妈下午2:30下班回到家,此时离来电还有多长时间?
1. 从甲城到乙城的城际列车每25分钟发一趟车,发车前3分钟停止售票,小星和爸爸早上8:28赶到车站售票室,8:30将有一趟车发出,他们能赶上这趟车吗?若不能则他们至少要等多久才能坐上车?

训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基础训练
1. 80、195、1、15、6、120、2、55
1. 8、40 3. 7时35分
能力提升
1. 11:40、25、12:05、4:15、35、4:50、45、5:25
1. 40分钟、上第一节课、7:30、可以整好赶到学校。
1. 155分钟 10小时36分
拓展应用
1. 1小时、不能看,电路检修没有完成、30分钟。
1. 不能赶上 8:30+25=8:55 8:55-8:28=27(分钟)

信息窗3——认识秒
一、知识点解读
1. 认识时间单位“秒”(掌握运用)
知识点: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秒”、观察钟面,认识“秒”、体验一秒的长短。
教学要求: 该知识点是认识钟面上的秒针及时间单位“秒”, 可分为两个环节教学(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秒”:问声“你好”的时间、跑5米的时间、闹钟“嘀嗒”一声的时间大约都是1秒,计量较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通过观察与体验活动,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2)认识钟面上的秒针,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走1大格的时间是5秒,走1圈的时间是60秒
2. 分和秒的关系
知识点:教学时,可在钟面上拨一拨,先让分针和秒针都指向12,在拨动秒针。秒针走一圈,分针走1小格,(即1分)秒针走60小格,正好是1圈,即60秒。由此得出:1分=60秒。
教学要求:在认识秒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知识拓展
生活中常用的钟表
让学生了解认识各种各样的钟表,拓展知识的广度。
三、知识点训练
基础训练
1. 钟面上的三根指针,按走的速度由快到慢排序是( )>( )>( )
1. 秒针走一小格是( ),走一大格是( ),走5大格是( )。半分钟秒针要走( )大格,即( )小格。
1. 3分=( )秒 240秒=( )分 60秒=( )分 2分=( )秒

能力提升
1. 一般情况下,《新闻联播》播放30( );小丽每天睡9( );小华跑50米大约用12( );跳7下大约用7( );做一套眼保健操大约用5( )。
1. 在 里填上“>”“<”或“=”。
3分 300秒 300秒 5分 1分50秒 100秒
108秒 2分 10分 10秒 1分59秒 2分
1. 时钟6时敲6下,10秒敲完,照这样计算,时钟敲10下需要多少秒?

拓展应用
1. 陈医生背着一筐草药下山,他每走5米要用8秒,然后休息2秒。他走50米一共用了多少秒?
1. 小亮从一楼到三楼用了18秒,照这样的速度,他从一楼到七楼需要多长时间?(每层楼梯的台阶数均相同)

训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基础训练
1. 秒针、分针、时针 2. 1秒、5秒、25秒;6、30
3. 180、4、1、120
能力提升
1. 分钟、小时、秒、秒、分钟 2. < = > < > < 3. 18秒
拓展应用
1. 可分成10个5米,前9个5米每5米用时是8秒+2秒=10秒,共用时10×9=90秒,第10个5米用8秒,所以共用时90+8=98秒。
1. 分析:从一楼走到三楼是2层楼梯,从一楼到七楼是6层楼梯18÷(3-1)=9(秒)
9×(7-1)=54(秒)
中国古代计时单位
我国古代有自己独特的计时方法和计时仪器,由此遂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计时单位——时、刻、更、点。
一、时:
  指时辰,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有古代的习惯称法。时辰的起点是午夜。
???  北宋时开始将每个时辰分为“初”、“正”两部分,分十二时辰为二十四,称“小时”。
古今时间对照表
子时 23:00 – 01:00 子初 23:00 夜半 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子正 00:00
丑时 01:00 – 03:00 丑初 01:00 鸡鸣 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丑正 02:00
寅时 03:00 – 05:00 寅初 03:00 平旦 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寅正 04:00
卯时 05:00 – 07:00 卯初 05:00 日出 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 升的那段时间
卯正 06:00
辰时 07:00 – 09:00 辰初 07:00 食时 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辰正 08:00
巳时 09:00 – 11:00 巳初 09:00 隅中 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
巳正 10:00
午时 11:00 – 13:00 午初 11:00 日中 又名日正、中午等
午正 12:00
未时 13:00 – 15:00 未初 13:00 日昳 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未正 14:00
申时 15:00 – 17:00 申初 15:00 哺时 又名日铺、夕食等
申正 16:00
酉时 17:00 – 19:00 酉初 17:00 日入 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酉正 18:00
戌时 19:00 – 21:00 戌初 19:00 黄昏 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戌正 20:00
亥时 21:00 – 23:00 亥初 21:00 人定 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二、刻:
  古代使用漏壶计时。
  大约西周之前,古人就把一昼夜均分为100刻,在漏壶箭杆上刻100格。折合成现代计时单位,则1刻等于14分24秒。“百刻制”是我国最古老、使用时间最长的计时制。
  到了汉代,在使用“百刻制”的同时,又采用以圭表测量太阳射影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太阳方位计时”法。
  明末清初,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在采用十二时辰的同时,也兼用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计时法。由于百刻制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不好计算,又先后改为96刻、108刻和120刻。到了清代才正式规定一昼夜为96刻,每个时辰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和下四刻。
三、更:
  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按时更换,叫“五更”,由此便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戌时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其对应如下:
  一更天:戌时 19:00 – 21:00
  二更天:亥时 21:00 – 23:00
  三更天:子时 23:00 – 01:00
  四更天:丑时 01:00 – 03:00
  五更天:寅时 03:00 – 05:00
四、点:
  古代使用铜壶滴漏计时,以下漏击点为名。一更分为五点,所以,一点的长度合现在的24分钟。






























































































































































(3)如果你在这所小学读书,从家学校要走10分钟,你最晚什么时候从家出发? 说说你的理由。

(2)下午2:10同学们正在做什么?

(1)上午第一节课用了多少时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