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图形的认识 》信息窗1——认识周长一、知识点解读1. 理解图形的周长的意义(理解识记)。知识点: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的长就是周长。教学要求:该知识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时也是将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通过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动,切实组织好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周长的意义。2. 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掌握运用)。知识点:探索周长的测量方法,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来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教学要求:教学该知识点时,要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通过围一围、算一算等活动的开展,初步学会通过运用测量或计算的方法求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二、知识拓展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方法一:(1)步测;(2)绕绳法测量;(3)用卷尺测量方法二:拓展学生思维广度,提倡测量简单图形周长方法的多样化,如:化曲为直法、滚轮法、辅助法等。三、知识点训练 基础训练1. 用彩笔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1. 哪条绳子的长度是奖状的周长。 3. 下面图形有什么区别? 能力提升1. 求下面图形的周长。 3厘米 1厘米 2厘米 2厘米1. 先量出各边的长,再求出下列图形的周长。 3. 一个三角形,它们三条边分别长3厘米,4厘米,5厘米,它们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拓展应用1. 比较下图中A部分和B部分的周长大小,并说说理由。 A B 2. 三只蚂蚁沿一片树叶的边缘爬行,甲蚂蚁从A点出发,经过B、C点爬回到A点,共爬行了52厘米;乙蚂蚁从A点出发,爬到B点,又沿原路返回到A点,共爬行了50厘米;丙蚂蚁从C点出发,经过B点爬到A点,共爬行了48厘米。这片树叶的周长是多少?.AC. .B训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基础训练1.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周长的理解和巩固,让学生明白图形的一周的边线就是封闭图形的周长。学生沿图形的边线圈描即可。1.解析:周长必须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第二条绳子的长度是奖状的周长。1.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封闭图形和不全封闭图形的认识,学生说对即可。能力提升1. 12厘米; 14厘米2. 学生先用直尺或三角板测量出图形每边的长度,再把每边的长度相加,就是图形的周长。3. 3 + 4 + 5 = 12( 厘米 )拓展应用1. A和B图形的周长相等。解析:长方形被分成A、B两部分,两部分的周长都包括长方形的一个长和一个宽及公共的折线部分。长和宽分别相等,公共的折线部分也相等,所以A、B两部分的周长相等。2. 树叶的周长是52厘米。解析:比较三只蚂蚁的路线可知,丙蚂蚁从 C点出发没有回到C点,没有绕树叶一周,乙蚂蚁也没有绕树叶一周,只有甲蚂蚁绕树叶一周,所以甲蚂蚁爬过的路线的长度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信息窗2——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一、知识点解读1.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掌握运用)知识点:长方形周长 = 长 × 2 + 宽 × 2 = ( 长 + 宽 ) × 2。教学要求:该知识点应分三步走,先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先要算长方形花坛的周长”。然后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周长,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紧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来理解计算方法。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对于哪种计算方法更好,不做硬性要求,学生在应用中自觉优化即可。2.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掌握运用)知识点:正方形周长 = 边长 × 4。教学要求:该知识点教学和长方形周长探究过程相似,也是先由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寻找多样化的算法,最后总结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二、知识拓展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学生在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题目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中,只要真正理解题意就能运用自如。三、知识点训练基础训练1. 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相框,它的周长是( )分米。2. 一个正方形台布,边长20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长多上分米?3. 王爷爷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给这块地围上篱笆,至少需要多长的篱笆? 能力提升1.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2厘米,其中长为10厘米,那它的宽是多少厘米?2. 先拼一拼,在计算。用2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 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如果改围成一个长是32厘米的长方形,那么宽应该是多少厘米?(铁丝无剩余) 拓展应用1.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2厘米,若长减少4厘米,宽增加2厘米,则长方形就变成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2. 如果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8厘米,你认为它的长和宽可能是多少厘米?(请写出算式,至少写3种)训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基础训练1.( 4 + 2 )× 2 = 12( 厘米 ) 4 × 4 = 16( 分米 )2. 20 × 4 = 80( 分米 )3.( 6 + 3 )× 2 = 18( 米 )能力提升1. 32 ÷ 2 - 10 = 6( 厘米 )2. 解析:拼成的新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 周长为:( 6 + 3 )× 2 = 18( 厘米 )3. 解析:先求出正方形的周长为:20 × 4 = 80( 厘米 ),因为是同一根铁丝,所以围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样长,长方形的周长为80厘米,那它的宽为:80 ÷ 2 - 32 = 8( 厘米 )拓展应用1. 32 ÷ 2 = 16( 厘米 )16 - 4 + 2 = 14( 厘米 )14 ÷ 2 = 7( 厘米 )2.(1 + 8)× 2= 18( 厘米 ) 所以长为8厘米,宽为1厘米( 2 + 7 )× 2 = 18( 厘米 ) 所以长为7厘米,宽为2厘米( 3 + 6 )× 2 = 18( 厘米 ) 所以长为6厘米,宽为3厘米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长加宽等于9就可以。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