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运算律》信息窗1——加法运算律一、知识点解读1.加法结合律(掌握运用)知识点:三个数相加,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这个规律叫作加法结合律。教学要求:教学时,可以通过大量的举例和验证,由个案中的等式关系到若干同类算式中的等式关系,由个性到普遍性,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得出结论:“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2.加法交换律(掌握运用)知识点: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个规律叫作加法交换律。教学要求: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计算、比较,再找出各组算式的共同特点,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3.加法运算律的应用(理解运用)知识点:合理运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教学要求:教学时,先让学生举例说一说加法运算律能解决哪些问题,有的学生可能直接举出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的例子,有的学生可能举出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的例子,教师可以顺势展开教学。二、知识拓展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用字母表示为:a-b-c=a-(b+c)三、知识点训练基础训练1. a + 28 + 72=□ + (28 + 72)2. 25 + □=b + □3. 175 +(□ + a)=(□ + 25)+ □能力提升用简便方法计算1. 135 + 519 + 181 + 65 2. 36+(78+64)3、 875-143-357拓展应用1.计算999 + 998 + 997 + 996 + 995 + 1 + 2 + 3 + 4 + 51. 计算2 + 4 + 6 + 8 + … + 96 + 98 + 100训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基础训练:1. a 2. b 25 3. 25 175 a能力提升:1. 900 2. 178 3. 375拓展应用: 1. 分析:观察此题我们会发现,999+1=1000,998+2=1000,997+3=1000,996+4=1000,995+5=1000。根据这个规律,利用加法结合律进行计算就比较简便了。解答:999+998+997+996+995+1+2+3+4+5 =(999+1)+(998+2)+(997+3)+(996+4)+(995+5) =1000+1000+1000+1000+1000 =50001. 2550信息窗2—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一.知识点解读1.乘法结合律:知识点(理解识记)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个规律叫作乘法交换律。字母表示ɑ·b = b·ɑ 教学要求: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了加法的运算律及其相关简便运算后学习的。对于乘法的交换律,学生学习表内乘法时有了初步体验,知道根据同一幅图能列出两个乘法算式,知道互换因数位置得数相同。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验算方法时,知道互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教材对乘法交换律的编排与加法交换律类似,也是由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引出一组算式,让学生初步理解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再让学生通过举例,经历分析、综合、抽象的过程,得出乘法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的编排与加法的结合律相似,但对学生探索的要求有所提高。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知识迁移,学生通过猜想、探究、归纳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理解其作用,为后面的简便计算作好铺垫。2.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的应用(掌握运用)知识点:运用乘法交换律可以对乘法算式进行检验。在计算连乘算式时,当某些因数相乘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运用乘法运算律改变连乘的运算顺序,可以使计算简便。同时熟记25×4=100,125×8=1000等。教学要求:学生在本课前已经学习掌握了加法的运算定律,并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但学生对于加法运算定律的表述不是很清楚,本节课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要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知识迁移,从而学习掌握新知,并能灵活运用新知进行简便计算。二、.知识拓展除法运算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用字母表示为:a÷b÷c=a÷(b× c)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互为逆运算。3、知识点训练基础训练1.用简便方法计算。125×56 44×252.选一选。计算25×38×40的简便方法是( )。A.(25×40)×(40×38)B.25×40×38C.25×(40×38)3.在 ( ) 里填上“>”“<”或“=”。a+b ( ) b+a125×2×4 ( ) 125×6能力提升1.怎样简便怎样算。50×27×4×2 125×17×2×82.同学们乘汽车去游玩,每辆汽车坐50人,用7辆汽车送了2次才恰好把所有的同学送完。去游玩的同学有多少人?3.龙海幼儿园买了300个芭比娃娃,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有50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芭比娃娃?(用两种方法计算)拓展训练题1.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125×5×25×8×432×2×4训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基础训练题1. 原式=125×8×7 原式=11×4×25 =1000×7 =11×100=7000 =11001. B 3. = >能力提升1. 原式=(50×4)×(27×2) 原式=(125×8)×(17×2) =200×54 =1000×34=10800 =340001. 50×7×2=50×2×7=100×7=700(人)1. 方法一:300÷3÷50=2(个)方法二:300÷(3×50)=2(个)拓展应用1. 原式=(125×8)×(25×4)×(5×2)×432=1000×100×10×432=432000000信息窗3——乘法分配律一、知识点解读1.乘法分配律(掌握运用)知识点: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教学要求: 该知识点是教学运算律的难点。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增加其探索和练习的力度。教学时先从大量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出乘法分配律的结构,用生活情境解释算式的生存与由来,再从算式回归到情境,以此深化乘法分配律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意义,为后续解决问题打好铺垫。2.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掌握运用)知识点:两个数相乘,有时可以根据因数的特点,将其中一个因数写成两个数之和(或差)的形式,再将这两个数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最后把所得的积相加(或相减)教学要求:教学该知识点时要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算。二、知识拓展两个数的差与第三个数相乘的简算1.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用这两个数分别去乘这个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减。用字母表示为(a-b)?c= a?cーb?c。2.在乘加、乘减运算中,如果两个乘法算式中有共同的因数,可以使用乘法分配律,即运用a?c+b?c=(a+b)?c或a?cーb?c=(aーb)?c进行简便计算。三、知识点训练基础训练1.简便计算。①36×29+71×36②70×(50-2)2.不计算,直接在○中填上“>”“<”或“=”。35 × 8×14 ○35 × (8×14) 135×32 ○ 135 × 8×4能力提升1.下列等式中,逆用了乘法分配律的等式为( )A.99 × 7+7=7 × (99+1)B.4 × 9 × 25=(4 × 25)×9C.43+25+57=(43+57)+252.用简便方法计算74 × 99,正确的是( )。A.74×100+74B.74×100-74C.74×100-100拓展训练题1.简便计算:9999 × 2222+3333 × 3334训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基础训练1. ① 36×29+71 × 36=36×(29+71)=36×100=3600② 70×(50-2)=70 × 50–70 × 2=3500–140=33602. ==能力提升1. A 2. B拓展应用1. 分析:此题从表面上看不能直接应用乘法分配律,但可以把原式变形,使它具有能够逆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的特点。9999 × 2222 + 3333 × 3334=3×3333×2222+3333 × 3334=3333 × 6666+3333×3334=3333 × (6666+3334)=3333000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