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知识点+练习(部分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知识点+练习(部分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九单元《平均数》
信息窗1——认识平均数

一、知识点解读
1.平均数的意义(理解识记)
知识点: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个数所得是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它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教学要求: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这里所说的平均数是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联系实际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了解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平均数的地方。
2.平均数的求法(掌握运用)
知识点:移多补少法、公式法求平均数。
教学要求:教学该知识点时,要让学生明晰算理,移多补少法是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几个不相同的数中,从多的一部分拿出一部分给少的数,使它们变成相同的数,这几个相同的数就是原来几个不相同数的平均数。公式法求平均数是先计算出所给几个数据的总和,再用总和除以数据的总个数,所得的商就是这几个数据的平均数。
二、知识拓展
当几个不相同的数据较大,又都比较接近某一个数时(逗比这个数大),可选定这个数作为“基数”,先计算出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与选定的“基数”的差的平均数,再加上“基数”便可以算出平均数
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总数量÷总个数=平均数。
2、知识点训练

基础训练
1. 小明今年15岁,红红今年17岁,两人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


1. 四年级有3 个班,平均每班有学生40人,其中一班有38人,二班有40人,三班有多少人?

3.东东在一天中测量了6次气温,分别是18℃、21℃、27℃、28℃、24℃、20℃,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能力提升
1.a、b、c代表三个连续的自然数,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 )。
2.某工程队前5天一共修路340米,今天修了80米。工程队这些天平均每天修路多少米?


3.笑笑家第二季度缴纳煤气费情况如下表。(单位:元)
月份 四月 五月 六月
煤气费 60 58 64
笑笑家第二季度平均每天缴纳煤气费多少元?


拓展应用
1. 甲、乙、丙三个数,甲、乙两数的和是82,甲、丙两数的和是90,乙、丙两数的和是86,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1. 某次测验,小明、小马和小红的平均分是94分,如果加上小丽,他们四人的平均分是92分;如果加上小刚,他们四人的平均分是95分。求小丽和小刚的得分是多少?


训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基础训练
1. (15+17)÷2=16(岁)
1. 2. 3×40-(38+40)=42(人)
3. (18+21+27+28+24+20)÷6=23(℃)
能力提升
1. b
2. (340+80)÷(5+1)=70(米)
3.(60+58+64)÷(30+31+40)=2(元)
拓展应用
1. (82×2+90×2+86×2)÷6=86(分)
1. 92×4-94×3=86(分) 95×4-94×3=98(分)

信息窗2——分段统计表

一、知识点解读
1.单式分段统计表(掌握运用)
知识点:单式分段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先把数据分段整理,再按一般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制作。理解题意→分段整理数据(对数据进行合理分段、整理数据)→制作单式分段统计表(确定统计表的名称、确定统计表的行数和列数)→分析统计表。
单式分段统计表的作用:能更清楚的看出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教学要求:该知识点是本课时的重点,教学时可以回顾以前学过的一般的统计表,结合一般的统计表来学习单式分段统计表。
2.复式分段统计表(掌握运用)
知识点:复试分段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先把数据分段整理,再按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制作。分析题意→制作复式分段统计表(确定复式分段统计表的名称、确定统计表的行数和列数、制作表头、填写数据)→分析统计表。
复式分段统计表的作用:便于对几组数据进行全面的比较,并由此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要求:该课时是本课时的重点,教学时可以根据单式分段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制作复式分段统计表。
二、知识拓展
运用统计表解决问题: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通过分析统计表中的表头、数据等,从统计表中得到所要解决问题的答案。
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统计表可以使复杂的数字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使人一目了然。
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对比情况。
3、知识点训练

基础训练
1.下面是某校一年级学生体重情况统计表。
体重(kg) 15及15以下 16~20 21~25 26~30 31及31以上
人数(人) 2 20 11 8 6
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千克的人最少。
2.下面是四(2)班的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记录。(单位,个)?
45?57?39?44?47?49?28?37?37?41?50?49?37?38?40?42?40?53?26?43?38??
你能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吗?
成绩(个) 合计 20~29 30~39 40~49 50~59
人数
3. 下面是任意抽取的四年级某班20名学生的体重记录单。(单位:kg)

(1)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
四年级某班20名学生体重统计表
年 月

(2)人数最多的是(    )kg范围内的人,这20名学生的平均体重大约是(   )kg。(保留整千克数。)
(3)你的体重在哪一段?你对自己现在的体重评价是什么?


能力提升
1.下面是中心小学四年级一班男生和女生校服定做情况统计表。?
四年级一班女生校服定做情况统计表。
型号 合计 小号 中号 大号 特订
人数 18 5 10 3 0
四年级一班男生校服定做情况统计表。
型号 合计 小号 中号 大号 特订
人数 19 4 8 6 1

根据以上两个统计表完成下列统计表
型号 合计 小号 中号 大号 特订
女生
男生
合计

2. 四年级一班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如下。(单位:个)
男生成绩:42、29、39、40、38、37、33、28、39、28、32、36、32、35、29、31、34、38、37、33?
女生成绩:28、34、28、29、23、32、33、41、29、35、38、36、35、30、31、22、27、40、33、36?

(1)男同学仰卧起坐成绩在(??)范围内的人数最多,女同学在(???)
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2)(???)同学比(??????)同学成绩好些。
3.小明对本班同学从下午放学到晚饭之前的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1)从下午放学到晚饭之前,()的人数最多,()的人数最少,()和()的人数一样多。
(2)男生做作业的人数比女生(),女生出去玩的人数比男生()(填“多”或“少”)。
(3)从统计表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拓展应用
1.希望小学四年级学生身高情况如下表所示。
性别性别 人数(人) 身高(厘米) 120以下 120~135 136~140 140以上
男 11 28 24 14
女 9 19 30 17
①身高在哪段之间的人数最多,达到了多少人?
②身高在120~135厘米之间的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2.某校进行讲故事比赛,四(1)班和四(2)班代表队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单位:分)
班级 总分 选手A 选手B 选手C 选手D
四(1)班 9.40 9.15 9.10 8.91
四(2)班 9.35 9.17 9.20 9.00
①将表格补充完整。
②四(1)班选手的最高成绩与最低成绩相差多少分?


训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基础训练
1. 16~20 15及15以下
2.
成绩(个) 合计 20~29 30~39 40~49 50~59
人数 21 2 6 10 3
3. (1)2 7 6 3 2(2)26~29 31 (3) 略
能力提升
1. 略
1. (1)36~40 30~35 (2)男 女
1. (1)做作业 看电视 参加兴趣小组 出去玩 (2) 多 少 (3) 略
拓展应用
1. ①身高在136~140之间的人数最多,达到了54人。
②28-19=9(人)
答:身高在120~135厘米之间的男生比女生多9人。
1. ①
班级 总分 选手A 选手B 选手C 选手D
四(1)班 36.56 9.40 9.15 9.10 8.91
四(2)班 36.72 9.35 9.17 9.20 9.00
②四(1)班选手的最高成绩与最低成绩相差0.49分。
综合与实践——消费知多少

一、知识点解读
1.经历统计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
知识点:在调查、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形成初步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信息的能力,发展数据统计观念。
教学要求:切实开展调查活动,收集准确数据。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师引导学生整理。明确一学期的消费都包括哪些方面。主要包括:学习消费、生活消费、其他消费。照制定方案开展活动,确定收集收据的途径和方法。可以以家长、老师等作为调查对象,要保证数据真实、准确。调查时间可以以学期为单位,也可以以月为单位。要设计数据记录表格,便于调查记录,先将调查的数据合理分组,用分段统计的方式进行整理,再全班汇总用条形统计图呈现,并与父母的收入进行比较,填写比较记录表。
2.应用统计和四则运算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合力消费意识,养成节约习惯。
知识点:在分析数据、作出判断的过程中学会统计知识。在知识运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价值。通过对自我消费行为的反思,学会合理消费,养成勤俭借阅、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教学要求:观察统计图表,回去先关信息,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展开有价值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经历整理分析数据后,让学生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
二、知识拓展
我们用统计的知识来进行问题分析时可以按一下步骤进行:1、确定活动课题2、制定活动方案3、收集数据4、分析反思
三、知识点训练

基础训练
1.影响你选择商品的主要因素( )
A广告 B推销人的解说
C同学的推荐 D跟风追潮赶时髦E商品的质量、实用和自己的需要
2.你在购买商品时,主要看商品的( )
A质量B价格C品牌D实用性
3.你在购买商品时,多半是( )
A自己做主 B同学参谋 C随心所欲D 听取父母的意见

能力提升
1.根据你上一个月的消费情况填写下表
月消费统计表
消费项目 衣服 图书 学习用品 玩具 水果与食品 娱乐 其他 合计
费用(元)
(1)该月总共消费多少元?

(2)你的消费合理吗?说明理由。

(1)结合上表,就如何安排消费计划说说你的想法。

拓展应用
1.根据班内同学11月份的消费金额统计一学期的消费
(1)将调查的数据合理分组,用分段统计的方式整理成统计表。
消费金额(元) 1000及1000以下 1001~2000 2001~3000 3001~4000 4000以上
人数
(2)根据统计表制作条形统计图。


2.调查父母的月收入与全家一个月的消费,完成下表。
爸爸的收入 妈妈的收入 我家的消费

你有什么收获及感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