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大纲版地理知识点归纳和学法建议:文化景观与环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大纲版地理知识点归纳和学法建议:文化景观与环境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3 文化景观与环境
知识归纳
学法建议
设计网络图示分析自然与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
潜能开发
[例1]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在古代起御敌作用,目前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这表明 ( )
A.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 B.文化景观的空间性
C.文化景观的时代性 D.文化景观的功能性
思路分析
万里长城在古代的功能主要是防御功能,目前只有旅游功能,说明文化景观的功能性和时代性。
[答案]CD
思维诊断
容易错选A,出现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理解题意,即万里长城的功能变化说明的问题是什么。长城是古代人民修建,当时主要是起防御作用,现在则是旅游资源,说明文化景观的时代性和功能性特征。
[例2]右图是“都江堰工程布置示意图”,读图后请回答问题:
(1)简要说明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在川西平原修建的都江堰这种文化景观是如何反映“趋利避害”原则的
(2)以上内容说明文化景观顺应了 ________,将对自然环境产生________的影响,违背了________则产生不利的影响。
思路分析
长江上游的岷江流经崇山峻岭后,在四川灌县一带进入平坦的成都平原,过去这里常常发生水旱灾害,李冰修建了都江堰,这项水利工程采取中流作堰,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灌溉,外江分洪,至今此工程还恩泽成都平原的良田,同时也不存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答案](1)此工程采取中流作堰的方法(注:堰是指较低的挡水并溢流的建筑物),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这就控制了岷江激流,使水势转为平缓,免除了水灾,还能灌溉300万亩农田。汹涌澎湃的岷江水,依从人的意志,一分为二,进入内外两江。
(2)自然发展的规律;有利或无害;自然规律。
思维诊断
解题过程中往往对人地关系如何协调不清楚,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1)结合历史、地理学科知识,分析都江堰工程如何利用自然环境,趋利避害;
(2)结合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都江堰工程顺应自然规律。都江堰工程是古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兼有灌溉、防洪等作用。
都江堰既是一种物质文化景观,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文化景观,是古代人们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基础上的一项创举。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