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第1讲 地球仪 地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1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第1讲 地球仪 地球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一 宇宙中的地球
【专题概要】
(1) 命题分析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呈现以下特点:
1.以某一典型区域的经纬网为信息载体,把经纬网的判读技能与区域特征分析相结合进行考察是最为常见的命题方式。
2.以某一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切入,综合考察等高线判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和应用、区域特征及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3.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问题是常见考点,侧重于对等值线方向、弯曲状况的规律描述和成因分析的考查,也是高考命题中能力礼仪夫人重要体现。
4.以经纬网图、光照图及变式图为背景,综合考察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与区时计算等是命题的常考点,甚至是必考点。
5.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考查命题较少,但随着当今世界对太空探测,开发力度的加大,此部分知识的考查也将会增加。
(二)备考策略
1.核心主干知识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根据经纬网进行方向判读、比例尺计算、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仍将是高考命题的相关内容复习时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1)地图相关知识。应加强地图相关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如地图上各种背景下方向的判读,结合等值线分布理解比例尺的应用等。
(2)等值线问题。加强对等值线地图判读训练,在此基础上注重对吧等值线的运用复习时可采用对比的方式,把我各类等值线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要结合大气、洋流、海陆分布等知识,并注重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21世纪教育网
2.光照图即变式图、日照时数、昼夜分布等要素的统计图出现频率较高,侧重对学生图形判读和信息提取能力的考查。复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实的把握基本规律,熟练的进行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图标转换等,同时学会举一反三。
第一讲 地球仪 地图
【知识体系构建】
【核心要点突破】
【典型例题】(2010·北京卷文综第3题)
图2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第3-6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3.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A.3° B.5° C.8° D.10°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知识、中国陆地行政区划的范围及轮廓、省级行政中心的大致位置,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我国陆地部分的最南位置大致在北纬20°,最北端在北纬53°,两地垂直距离的纬度差约33°;由于题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选项B正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
(2010·江苏卷)
图6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9~I0题。
9.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
A.KLOP线 B.KMOP线
C.KMNQ线 D.KRQ线
10.拟在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
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
A.KRQFF线
B.KMNQPT线21世纪教育网
C.KLOPT线
D.KST线
答案:9 B 10 D
解析:等高线判读是等值线中最经常考的知识点。
第9题,分水(脊)线从大的方面来说往往是山脉或高低,从微地貌来说又是以山脊。
第10题,按照“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的要求选择等高线分布比较系数的线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
(2010·天津卷)
4.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 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 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地形剖面图的画法和作用以及比例尺的含义。地形剖面图作用是反映某条剖面沿线的地势起伏状况。一般画地形剖面图时,水平比例尺与原地形图相同,垂直比例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能够表示出剖面线上的最高和最低值为根据。垂直比例尺越大,纵坐标越长,反映的起伏状况越明显。
【高考真题探究】
(2010·北京卷)
图2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第3-6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4.图上标出的经纬网格区中
A.②与③都处于暖温带
B.随地球自转,③的角速度比④小
C.从春分到夏至,①比④的昼长变化幅度大
D.从夏至到秋分,②比⑤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大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温度带分布、地球自转运动角速度、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据题图和上题分析,图示地区中①地是我国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该市属于中温带,而②地应该是甘肃兰州市,为暖温带地区,选项A错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为零外,其他地区都相同,所以,③④两地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选项B错误。从春分到夏至期间,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纬度位置越高,其昼长变化幅度越大,很显然,①地纬度位置较高,其昼长变化幅度比④地要大,选项C正确。从夏至到秋分日时段内,太阳直射点自北回归线向赤道地区移动,②地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较小,而⑤地纬度位置较低,其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幅度要大于②地,选项D错误。21世纪教育网
(10年浙江文综第7-8题)
图4是某地地形图,MN、PQ是地形剖面线。①、②是水库,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完成7~8题。
7.M→N、P→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库分别是
A.甲、乙;① B.乙、甲;②
C.甲、乙;② D.乙、甲;①
解析: 主要对地形剖面与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考查。读剖面图分析高低起伏,读懂等高线地形图,判清河流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特征。水库建设在“口小肚大”的区域,同时适当考虑河流等因素。
8.Z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应依次布局在
A.③④ B.④⑤ C.⑤⑥ D.③⑥
解析: 本小题涉及丘陵山区特色农业、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等知识;温室大棚主要是针对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与农民增收角度来命题的,大棚要建在地形相对平坦开阔的地方,且气候条件不是特别好的山地上,种植反季节蔬菜,满足市场需求。污水处理厂建在聚落河流的下游。
(2010·福建卷)
图2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3—4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3.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
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答案】
3.D
3.本题重在读图分析,左图显示的经度变化,根据 变化趋势可以推测从东西方向来讲是从东向西逐渐增高的;同样读右图分析,右图展示的是纬度上的变化,也就是南北变化,根据变化趋势可以推测由南向北逐渐增高。由此得出结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增高。
(2010·重庆卷)
图3为四位同学分别绘制的某局部海域8月表面水温图(单位:℃)。读图3,回答5题。
5.四位同学绘制的图中,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5.A
【解析】
5.考查读图判断分析能力和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根据图示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位于美国西海岸,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所以水温线应该向南弯曲,A选项正确。
【专题模拟演练】
一 选择题
(2011·山东昌乐模拟)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形剖面图,回答1~2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关于甲、乙两地等高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的等高线一定比乙地密集 B.甲地的等高线一定比乙地稀疏
C.甲地等高线的数值一定比乙地大 D.甲地等高线的数值一定比乙地小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2.该地最适宜的农业布局模式是( )
A.水产养殖业 B.水稻种植业 C.基塘农业 D.立体农业
1.C 【解析】等高线的数值表示海拔,单位是米。甲地的海拔较乙地高,因此,等高线的数值比乙地大。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中,甲地的等高线比乙地密集,当甲、乙分别位于不同的等高线图上,由于等高距和比例尺不一定相同,因而不能根据坡的陡缓确定等高线的疏密。
2.D 【解析】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结合地形剖面图,当地地形以丘陵为主,适宜发展立体农业。
(2010·巢湖一模)
下图实线为地形等高线,虚线为潜水面等高线,等高距均为5米,M、N位于河流两岸,AB为晨昏线。读图回答3—4题。
3、对图中河流流向、甲处潜水流向和①处潜水位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A.西北 北 55 B.东南 南 55
C.西北 东南 65 D.西北 北 65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谷的M侧比N侧坡度陡一些 B.此时河流处于丰水期
C.图中AB线为晨线 D.当地的生态问题主要是土壤盐碱化
(2010·安徽三模)
读中纬度某区域示意图,图中实线为等高线,虚线a、b表示等温线。读图回答5—6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5.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区域为
A.北半球山脊 B.北半球山谷
C.南半球高原 D.南半球山谷
6.图中海拔高于1500米的区域面积约为
A.0.0068km2 B.0.068km2 C.0.68km2 D.6.8km2
(2010·海淀适应性模拟)
图为“某大陆沿南回归线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7~8题。
7.①~⑤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环节对该大陆水资源补给有重要意义 B.发生在F地形区内的水循环均属内陆循环
C.东北向气流是②环节的主要动力 D.①~⑤环节均参与了海陆间的水循环
8.有关该国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H地有自南向北运动的暖流 B.G山地对F地气候特点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C.F地内陆地区是小麦-牧羊混合农业区 D.E沿岸是该国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区
(2010·福建养正四模)
图4是我国某山脉东、西坡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6~7题。
9.结合图例,推断甲处岩石形成处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沙漠 B.沼泽 C.海洋 D.苔原
10.由图4得出的推断,正确的是( )
A.东坡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B.山麓气温比山顶约高21℃
C.该山以西绿洲农业特色突出 D.该山为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2011·河北模拟)图6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第11-15题。
11.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 )
A.3° B.5° C.8° D.10°
12.图上标出的①经纬网格区 ( )
A.处于寒温带 B.地表起伏小
C.气温日较差大 D.风能贫乏区
13.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 ( )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③和⑤ D.④和⑤
14.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最易发生泥石流的网格区是 ( )
A.① B.② C.④ D.⑤
15.依图可知,下列城市中与北京的直线距离最近的是 ( )
A.兰州 B.重庆 C.长沙 D.长春
二 非选择题
(2010·安徽三模)
16(30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半岛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 图中某地气候资料
(1)简述图中地区的地形特点及东西两岸大陆架坡度变化的特点。(8分)
(2)据图表信息判断该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及主要的分布区,并分别说明理由。(12分)
(3)材料二中所示的气候类型为 ,说明该类型气候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10分
(2010·巢湖一模)
17、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图中凉水河的流向为 ;甲村与龙山之间的理论温差范围是 _。(2分)
(2)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3分)21世纪教育网
(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区域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4分)
(4)简述凉水河的水文特征。(3分)
答案:一 选择题
1-5 C D D B B 6-10 B A B C C 11-15BCADD
二 非选择题21世纪教育网
16 (1)低山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地势东部高西部低;(4分)东部大陆架陡峻;西部大陆架平缓。(4分)
(2)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分)理由是该地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年降水量较大,耕地应为水田。(4分)分布地区:西部及南部的沿海平原(地区),(2分)理由是西部及南部的沿海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形较为平坦,有利于农耕,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4分)
(3)热带季风气候(2分)该类气候主要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地区,(2分)该地区冬季位于亚洲高压的南部,吹偏北风,干旱少雨;(3分)夏季受风带气压带北移的影响,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为西南季风,加之地形的作用,形成多雨的季节。(3分)
17 (1)自东向西(1分 ) 3℃—4.2℃(1分)
(2)该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1分)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1分)中部为谷地,地势较低。(1分)
(3)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条件优越,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地形崎岖,地势起伏较大;耕地面积小,土层浅瘠。(4分)
(4)径流量较大,以夏汛为主;无结冰期;含沙量较小。(3分)
【备课资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从赤道某点向北行1 000千米,折向东行1 000千米,再向南行1 000千米,最后向西行1 000千米,则回到原出发点的
( )
A.正东 B.正西
C.西北 D.与原出发点重合
读图1,N为北极点,大圆为经线圈,ACB为赤道,据此回答2、3题。
2.假如一架飞机从A飞到B,实际最短
的飞行线路是( )
A.ANB B.AGB
C.AMB D.ACB
3.按最短飞行路线飞行,该飞机从A到B的飞行方向是( )
A.由西→东 B.由南→北→南
C.由东南→东→东北 D.由东北→东→东南
【解析】2选A,3选B。第2题,从A飞到B的最短飞行线路应是过AB的大圆上劣弧,但ACB是赤道,理论上ANB、ACB都是过AB的大圆的弧,但题干中是“实际最短线路”,地球两极稍扁,极半径较赤道半径短21千米。第3题,因为最短飞行线路是指沿经线圈ANB的飞行,从A到N(北极点)是向北飞,从N到B是向南飞。
21世纪教育网
2010年暑假,小明和同学想游览中国航天第一港,也是中国目前惟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酒泉,小明想知道酒泉在哪里,他选用了“中国政区图”;北京真大啊!玲玲想知道故宫在什么位置,她选用了“北京城市图”;小畅去海口市探访同学,他选用了“海口市地形图”;兰兰去天涯海角风景区旅游,她选用了“天涯海角风景区导游图”。据此回答4、5题。
4.哪位同学选择的地图不合适( )
A.小明 B.小畅 C.玲玲 D.兰兰
5.假如上面提到的四幅地图图幅大小相等,那么表示地理事物可能最详细的是( )
A.中国政区图 B.北京城市图
C.海口市地形图 D.天涯海角风景区导游图
【解析】4选B,5选D。第4题,小畅要去海口市探访同学,应选择“海口市交通图”。第5题,四幅地图图幅大小相等的情况下,范围越小的,比例尺越大,表达的内容越详细。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6~8题。
6.既近水又受水患影响最小的居民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居民点最容易发展成为城镇
B.站在M山顶可以通视图中的所有居民点
C.图中干流的流向为西北流向东南
D.由⑤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山忽上忽下较耗体力
8.⑤居民点和M山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368m B.488m C.678m D.708m
【解析】6选A,7选D,8选B。沿河地区水患往往是排水不畅引发的,居民点②③④处地势低平,且河道弯曲,易出现水患灾害。②居民点处虽然地势平坦,但地域空间狭小,且易发生水患,不利于发展成为城镇;因M山顶与⑤居民点间有山脊隔挡,站在M山顶只能看到①②③④四个居民点;根据指向标和等高线弯曲确定河流干流应由西南流向东北。由居民点⑤取近道到M山,要翻过山脊、越过山谷,忽上忽下较耗体力。根据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得出⑤居民点和M山顶的相对高度在400~600米之间,B项最符合。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图,图中等高距为150米。据图回答9、10题。
9.该区域的自然植被是(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10.图中等高线a和点b的海拔数值分别可能是( )
A.150、150 B.150、450 C.450、200 D.450、350
【解析】 9选B,10选C。第9题,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10题,河流发育在山谷中,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凸向海拔高处,再由图中等高距为150米,可知a等高线数值为450米;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的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其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所以点b的海拔数值在150~300米之间。
11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3分)
材料一 5月5日,阳光灿烂,东南风3~4级,小明和小畅相约到媚尼风景区去旅游。
材料二 媚尼风景区略图。
(1)小明和小畅相约在尼湖之南的古寺会合,这座古寺是______。(填数码)(2分)
(2)乘船游览尼湖风光,从A到B快还是从B到A快(均直线航行)?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4分)
(3)小明和小畅想要享受“漂流探险”的乐趣,你能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向他们介绍一下在支流a和媚河上游b“漂流”可能有的特点吗?(3分)
(4)C处的地形是_________,该处的海拔高度为______。(4分)
(5)在图中D处拟建一水坝(如图:“ ”),水坝建成后,三座古寺中最有可能被水淹的是__________。(3分)
(6)此时小明和小畅在古寺②,想去登山顶C,想知道两地的温差,能帮忙计算吗?(3分)
(7)尼湖风光、媚河漂流探险、古寺探幽、山顶观日出等媚尼风景区开发的旅游项目中,有可能效果不佳的是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能力。第(1)题,根据图中的指向标,位于尼湖之南的古寺只有①,②和③位于尼湖的西南方向。第(2)题,由材料一可知该地盛行东南风,从A到B是顺风航行,所以快些。第(3)题,支流a流经地区等高线密集,说明河流落差大,水流急;b河流经地区等高线稀疏,河流落差小,水流缓慢。第(4)题,根据C处等高线数值是中间大,四周小,可判断为山顶,其海拔在900米~1 000米之间。第(5)题,水坝建成后,三座古寺中最有可能被水淹的是海拔最低的古寺。
②。第(6)题,图中古寺②的海拔为100米,山顶C海拔在900米~1 000米之间,所以两地的高差为800米~900米,按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计算,两地温差为4.8℃~5. 4℃。第(7)题,海拔较高的山脉,山顶观日出效果更好,而此山不足1 000米,很难观赏到好的日出效果。
【答案】:(1)①
(2)从A到B快 此时该地盛行东南风,是顺风航行。
(3)a河流经地区等高线密集,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漂流速度快,更加惊险刺激;b河流经地区等高线稀疏,河流落差小,水流平缓,漂流速度慢。
(4)山顶 900米~1000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② (6)4.8℃~5.4℃。
(7)山顶观日出 山顶海拔不足1 000米,难以观赏到好的日出效果。
1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
材料一 2009年6月15日新华社消息 在6月13日——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考古人员将对西安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进行发掘,这是其沉寂20多年后迎来的第三次考古发掘,目前,考古发掘工作已全面展开。
(1)图中A处地形为_____,A处的人能否看到B处的景物?判断的理由是什么?(5分)
(2)该地区有两条较大的河流,请在图中画出这两条河流的大致位置,并说出考古发掘地——西安靠近哪条河流。(6分)
(3)图中A处与B处相比,气温年较差______处较大,说明原因。(6分)
【解析】第(1)题,由图知,A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凸向海拔高处,应为谷地;根据等高线的变化规律,A和B之间有山脉阻挡视线,因此A处的人看不到B处的景物。第(2)题,河流发育在山谷中,一条应画在北部谷地A处,另一条画在南部谷地B处。根据该地的范围可知,A处为渭河,西安就在渭河沿岸;B处是汉水。第(3)题,A、B之间有山脉分布,冬季冷空气受山地阻挡在A处集聚,气温较低;夏季A处因位于谷地,气候炎热,所以A处气温年较差较大。
【答案】:(1)谷地 不能。 因为A和B之间为山脉(秦岭),阻挡视线。
(2)分别画在北部谷地A处和南部谷地B处(500米和1 000米等高线向西凸出处)的位置。(A处是渭河,B处是汉水)西安靠近A处河流(渭河)。
(3)A A处纬度高,并位于山地(秦岭)以北,冬季冷空气受地形阻挡而在此集聚;夏季因位于谷地,地势低;降水较少加剧炎热程度(气流下沉增温)。
图4
【解析】选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地球上所有经线均等长,而纬线则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结合右图,可知应回到原出发点的正东。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