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十讲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知识体系构建】【核心要点突破】(10年天津卷文综第11题)11.据图8判断,莫斯科城市道路网络布局形式的主要形成因素是 A.城市性质,城市规划 B.城市职能,产业布局 C.环境质量,城市规模 D.地表形态,经济水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城市道路网络的因素。影响交通线的区位因素包括:为了完善路网、经济发展需要、人口与城市分布需要、自然条件、科学技术等5个方面。其中社会经济条件是主导因素,自然条件是限制因素(主要是地形、地势、地质、河流、气候等条件限制)。图中为典型的环行—放射式道路网络,交通便捷,反映了城市建筑集中,是在地势平坦的条件下才能做到。同时交通线路密集,结构完整,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高。(2010·江苏·T13~14·4分)图8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4.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命题立意】本题以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城市空间结构。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距市中心距离与面积大小来判断土地利用类型。解答该题需要明确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主要因素、城市各功能区特点。【规范解答】3选C,4选B。第3题,因为居住用地是城市最广泛的利用方式,故①为居住用地;由于城市边缘地价较低,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城市边缘,故②为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市中心,故③商业用地,由此判断C正确。第4题,因为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曲线②2005年面积比例大于1990年,曲线③2005年与1990年面积比例大约相等,由此判断B正确;A、C、D三项中居住用地比例减小,与曲线①距市中心12千米处2005年面积比例大于1990年矛盾。(2010·北京卷文综第11题)图5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第10、11题。11.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 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 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过程,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解题思路】由题图,很容易发现城市7月均温较高地区的范围在扩大,,这说明城市建筑物占地面积在增加,显然选项A正确。由于城市建筑物密度增大,城市南北部道路密度也会更加完善,商业网点布局会更趋向合理,商业中心会增加,城市的空间形态也在发生着变化,显然其他选择枝都是错误的。【高考真题探究】(2010·上海地理·T1~2·4分)(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职能、自然环境密切相关。5.不同的城市职能具有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巴西利亚有多个钢铁工业区 ②纽约金融区规模大③三亚旅游风景区占地比重大 ④上海有众多商业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大连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沿海城市,哈大铁路线的终点。其城市空间形态表现为A.从中心城区向外均匀扩展 B.沿铁路线狭长分布C.以港口为中心向腹地扩展 D.沿海岸线绵延分布[来源:21世纪教育网]【命题立意】本组题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切入点,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答问题的关键是了解我国及世界主要城市的职能差异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规范解答】5选B,6选C。第5题,巴西利亚是巴西专为政治职能而设立的城市,其不可能有多个钢铁工业区;纽约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三亚是我国重要旅游城市;上海市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因此,叙述项中①是错误的,②③④正确。第6题,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南端,不仅仅是铁路终端城市和沿海城市,而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因此其城市空间形态主要以港口为中心向腹地扩展,而不会由中心城区向外均匀扩展,也不会仅仅沿铁路线或海岸线分布。(2010·海南地理)某沿海城市人口达1,600万,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3千米的范围内。城市人口54%居住在贫民窟。下图示意该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据此完成5~7题。5.影响该城市大型商贸中心区位的主导因素是A.工业 B.行政中心C.海洋运输和贸易 D.居民人口密度6.该城市开发最充分的区域距离大型商贸中心A.0~8km B.9~16kmC.17~24km D.25~35 km7.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A.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B.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C.土地开发比例逐渐降低D.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命题立意】本题以某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读图获取有效信息,解答该题需要明确城市功能分区的分布及其形成原因。【规范解答】5选C,6选A,7选D。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距离大型商贸中心较近的地区,海港和铁路、公路为主要的用地形式,这反映出海洋运输和贸易是影响其区位的主导因素。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距离大型商贸中心0~8km的范围内,没有未开发的地区,这说明该区域范围内开发很充分。第7题,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在已开发的地区中,几乎都是以其他建筑为主,没有哪一种城市功能区占据主导,因而该城市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专题模拟演练】一、选择题(2010·安庆三模)读下图完成1—2题。1.两图所显示的含义是A.商业区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存在负相关B.商业区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存在正相关C.道路交叉口对商业区的吸引力小于公交站点D.道路交叉口对商业区的吸引力大于公交站点2.据图可知,影响商业区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市场 B.流动人口、商业区面积C.商业区面积、人口密度 D.人口密度、交通(2010·巢湖一模)下图是巢湖市某区域住房价格各因素的影响权重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该区域二手房价格受交通条件的影响权重值为6.42%,新房价格受交通条件的影响权重值为0.67%,影响程度均没有现实生活中感觉到的那么重要,这可能是该区域21世纪教育网A.人口密集 B.环境质量好 C.交通便利 D.繁华程度高4、有关该区域房地产管理与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础设施决定二手房价格B.房地产开发商关注环境质量C.地理位置对二手房、新房的影响差异较大D.人口状况对二手房、新房的影响差异较小(2010·南京三模)5.圈中A处建大型批发市场的主要优势是A.交通便利,地价低 B.人口密集,靠近市场C.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D.劳动力资源丰富6.该城市工业区布局的特点是A.位于河流下游方向 B.在城市盛行风下风方向C.沿铁路线分布 D.离城区较远,多沿交通线分布(2010·马鞍山二模)廉租房是指政府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廉租房并非高档住宅,一般为一梯四户。读下图完成7—8题.7.综合地价高低、交通便利等因素,此城市廉租房的位置,首先选建在左图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8.影响廉租房主轴线与经线斜交成一定角度的最主要因素是A.采光 B.民俗 C.通风 D.交通(2010·宿州三模)上海世博园位于卢浦大桥与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带,规划用地5.28km2,其中浦西1.35km2,这里原有大片厂房及部分民居。结合右图,回答9—10题。9.世博园区落足于黄浦江两岸,其布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A.靠近中心商务区B.地价低廉C.有利于城市改造D.缓解过江(黄浦江)交通压力10.园区内场馆林立,建筑风格迥异,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科技 B.经济 C.文化 D.政策(2011·厦门模拟)甲图为北京制造业、服务业空间分布模式图,乙图为1996年、2001年北京市制造业人口密度与服务业就业人口密度比值(R值)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11.影响北京市服务业的主要因素是( )①人口密集 ②交通通达度 ③制造业分布 ④城市化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2.读乙图,1996年、2001年北京市R值变化特点及其所反映的地理现象是 ( )A.R值变小,反映服务业和制造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B.R值的极大值离市中心变远,说明北京中心城区范围扩大,北京郊区城市化水平提高C.R值变大,说明北京市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第三产业的人口比重不断增大。D.大约离市中心30千米的地方,R值最大,说明服务业和制造业人口密度都达到最大值二、非选择题132010·广东模拟)我国某城市功能分区规划图,完成下列要求。(1)该城市的空间形态是 ,这种空间形态的主要优点是,主要缺点是 。(6分)(2)若该城市拟建工业区、科技开发区、商业和住宅区和重点环境整治区等四大功能区,你认为在图中①②③④(见下面图例)建什么功能区最合理,说出你的理由。工业区: 处,理由是 ;科技开发区: 处,理由是 ;商业和住宅区: 处,理由是 ;重点环境整治区: 处,理由是 。(16分)(3)为了减轻城市大气污染,有专家建议,在进行③城区改造时,要重点拓宽西北—东南走向的街道,原因是 。(6分)142010·北京模拟)(26分)世界各国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各具特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苏联的工业化历史为后人积累了经验和教训。美国学者弗里德里克.詹姆逊说:“斯大林以巨大代价使苏联从农业国家变为具有高识字率和高科技的工业国家。无论从社会方面看还是从经济方面看,斯大林主义都成功地实现了其历史使命。”80年代苏联流传着一个笑话:斯大林、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乘坐火车出门。火车开着开着突然停了。斯大林怒吼道:“枪毙火车司机!”可是车还是没有动。接着赫鲁晓夫说:“给火车司机恢复名誉!”车仍然没有动。勃列日涅夫说:“拉上窗帘,坐在座位上自己摇动身体,做出列车还在前进的样子……”(2)从图13中任选两个国家,说出其所处城市化的不同阶段。(4分)(3)根据图13,比较非洲五国城市化特点的异同。(6分)(2分)【答案】一、选择题1-5 DACBA 6-10 DBACC二、非选择题13(1)集中团块状(2分) 节省成本 (2分) 环境污染较集中(2分)(2)①(2分) 位于城市最小风频上风地带,工业对城区居民污染轻;(2分)② 处南部(或②)(2分) 以大学城为依托,人才丰富,交通便利,环境质量好;(2分)③(2分) 位于城市中心地带,人口稠密,交通便利;(2分)④(2分) 化肥厂、石油化工厂和印染厂等水污染或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位于④区,污染严重。(2分)(其它答案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顺东南季风方向,能加快来自东南面化工区大气污染物质在城区的扩散,提高城市环境质量;(3分)能保证街道两侧所有朝向的建筑物都有较好的光照条件(3分)14(2)乌干达(或埃塞俄比亚)处于城市化初期阶段;尼日利亚(或肯尼亚、加纳)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美国(或澳大利亚)处于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答对其中两项,得4分)(3)共同点:与美国、澳等发达国家相比,非洲五国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速度较快。(2分)不同点:非洲五国相比,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速度较慢;(2分)肯尼亚、尼日利亚、加纳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化速度较快。【备课资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我国不同经度范围和气候带城市数量分布图,回答1、2题。1.影响我国城市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①地形 ②交通 ③气候 ④经济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我国最东部(130°E以东)和最西部(90°E以西)城市数少的主要原因是( )①最东部面积范围小②最东部冬天太冷③最西部为少数民族聚居区④最西部自然条件差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1选C,2选C。第1题,由图中经度范围与城市分布的关系可知我国城市大多分布在110°E~130°E之间,主要是在我国的第三级阶梯上;从气候带可知城市大多分布在亚热带与暖温带,故选C。第2题,我国130°E以东城市少,主要是130°E以东我国领土面积小;90°E以西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为大陆性气候区、高山高原区,故城市分布也较少。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于2008年11月3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召开。论坛以“和谐的城镇化”为主题,共同探讨迅速发展的世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各种问题及如何应对的策略。读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的变化曲线图,回答3~5题。3.下列因素中对该城市人口密度的变化影响最弱的是( )A.交通运输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地形、气候 D.城市规模4.该城市在图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A.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城市化水平提高B.城市中心人口减少,工业和商业日趋集中C.城市中心经济萎缩,城市化水平降低D.郊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居民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5.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以“和谐的城镇化”为主题,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关于我国城市“和谐”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低,应不断扩大城市规模B.我国城市环境问题严重,应强行关闭重污染工厂C.为加快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应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到城市就业D.我国城市化发展要严格控制大城市的规模,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解析】3选C,4选D,5选D。第3题,一个城市人口密度的分布与该城市的经济、交通等社会发展因素密切相关,而自然因素对其影响不大。第4题,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可使郊区和城区外围地带经济得到发展,工业、商业、零售业、高技术企业等产业逐步向郊区转移,使郊区的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大量投入,使郊区人民生活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第5题,我国城市的和谐发展要注重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要解决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存在的人口压力大、就业困难等问题,应严格控制大城市的规模,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左图是我国某城市平均地租等值线(单位:元/m2)分布示意图,右图是该城市某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地铁使用量统计图。据此回答6、7题。6.右图反映的地区最可能是左图中的( )A.M B.L C.N D.P7.左图中,等地租线沿虚线向外凸出,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交通C.人口密度 D.建筑物高度【解析】6选A,7选B。第6题,由右图分析其反映的地区,8:00进入本区交通量大,18:00离开本区交通量大,符合中心商务区的特征,故应是M地区。第7题,左图中等地租线沿虚线向外凸出,说明地租水平高,影响因素主要是交通。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回答8、9题。8.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④城市规模扩大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9.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 )①蔬菜种植基地 ②高新技术开发区③大学城 ④美术馆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解析】8选C, 9选B。由图可看出2007年地价比2000年整体上涨,且距市中心距离向外扩展,说明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近郊区地价峰值与土地开发利用有关,其中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城对地价影响较明显。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 )①大城市化 ②郊区城市化③逆城市化 ④再城市化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11.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①交通通达性差 ②地价昂贵③污染严重 ④远离商业中心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解析】10选A,11选D。第10题,城市化发展进程与经济发展有相关性,结合图中阶段Ⅰ、阶段Ⅱ城区与郊区人口的增长状况可判断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大城市化与郊区城市化阶段。第11题,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主要是因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市中心地区污染加重、地价上升。二、非选择题(共40分)11.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结果。下图是某地区A、B两个城市化发展过程示意图。分析A、B城市发展演变过程,回答下列问题。(20分)(1)指出阶段Ⅱ中,A、B城市化处于什么阶段。(5分)(2)分析阶段Ⅲ中A、B城市化的特点。(5分)(3)比较阶段Ⅰ和阶段Ⅲ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差异。(10分)【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从图中显示可知:阶段Ⅰ是城市发展的初期,人口主要集中于市中心附近很小的范围内,内部没有明显的功能分区;到了阶段Ⅱ,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度最高值也不在市中心,而是出现在郊区,说明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到了阶段Ⅲ,两城市都沿河流方向扩展,最后连在一起,形成城市带,同时城市中心人口密度很小,可能形成中心商务区。【答案】:(1)郊区城市化。(2)城市沿河流延伸;城市面积不断扩大;A、B城市相连,形成城市带。(3)阶段Ⅰ:城市功能分区不明显,商业、工业、住宅混杂分布;阶段Ⅲ:城市功能分区明显。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 2009年6月15日,城市相关领域全球最高规格的年度国际高峰论坛——“2009CPN城市——中国峰会”在北京拉开帷幕。材料二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化率是44.9%,而2009年4月份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预计,203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65%以上。城市人口达到10亿人左右,形成1个世界级城市群,2个国际级城市群,7个国家级城市群,若干个区域性的中小城市群。(1)根据材料二分析,由现在到2030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处在哪一个阶段?有何特点?(6分)(2)材料三是我国部分城市群分布图,图示城市群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__。(8分)(3)材料三中⑥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________,试分析该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6分)【解析】第(1)题,由城市化水平状况分析,我国在此阶段城市化率大于30%,小于70%,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第(2)题,根据位置可知城市群名称。第(3)题,⑥城市群是武汉城市群,中心城市是武汉,从自然因素(如地形、气候、河流)及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政治、科技)分析其形成的区位因素。【答案】:(1)加速发展阶段。 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拓展,并出现了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2)辽中南 京津冀 山东半岛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3)武汉 自然因素:①位于江汉平原,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利于对外联系;②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降水丰沛,雨热同期;③地处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水源充足。社会经济因素:①靠近大冶铁矿,发展钢铁工业;②交通发达;③科研机构、大学集中,利于发展高科技产业;④是湖北省的政治中心,是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中心。图5预留商、住环境功能区预留工业环境功能区农业环境功能区图13 非洲五国和部分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