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必修2):1.4《地域文化与人口》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理(湘教版必修2):1.4《地域文化与人口》学案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学习重点】
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学习难点】
文化的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
【课时计划】
1课时
【学习过程】
【基础知识梳理】
一、文化与地域文化
1、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 和 的总和。它包括思想观念、社会组织形式、工艺技术等。因此,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界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2、地域文化:指在一定 长时期形成的 。如:有人称江南地区为“稻米文化”,称蒙古为“游牧文化”,称美洲印第安人创造的文化为“玛雅文化”等。换句话说,地域文化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内,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域间的差异比较明显。例如西方国家和我国传统文化差别较大,因而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也不同。同时,它也能够对人类自身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
二、外国文化与人口
1、婚俗(初婚年龄、 )。
①在许多发展中国家, 之风盛行,初婚年龄 。这意味着妇女生育年龄 ,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 ,从而加快了人口增长。
②在许多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够稳定, 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一般会 出生率。
2、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很大。
三、中国文化与人口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是表现在 、 和 等方面。
(1)生育——从早婚早育到 ,从 到只生一个;
(2)职业选择——从“学而优则仕”到“ ”;
(3)人口流动——从 到“四海为家”。
【问题探究】
下列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A 黄山云海 B 京剧 C 地铁 D 窑洞 E 校园雕塑 F 城市
G 壶口瀑布 H 五台山寺庙 I 三北防护林 J 未成年人保护法
【当堂训练·基础题】
【 】1、以下关于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自然界的阳光、空气、山峰、河流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②山川林木一旦经过人类开发成为景观,就成了文化的一部分
③茹毛饮血的饮食本能也是文化
④人们将食物加工成适合人类需要的食品,这一现象及产生的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构成了饮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2、婚俗对人口的发展影响很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低 B.初婚年龄小,人口的出生率低
C.离婚率高,则人口的出生率高 D.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高
【 】3、有关地域文化与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
B.地域文化对一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起决定作用
C.地域文化能够对一个地区和国家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
D.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地域文化虽然有差异,但对人口发展的作用往往相同
【 】4、形成多育多子的传统生育观念的根源是
A.“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 B.劳动力的增殖能增加家庭财富
C.传统农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D.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当堂训练·能力提升题】
【 】1、工商业者在中国传统中曾遭受贬斥的原因是
A.认为不能增加社会财富 B.是被统治阶层
C.四海为家,居无定所 D.不能使劳动力增殖
【 】2、 近年来,我国在生育方面的变化是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②从“多子多福”到“只生一个好”
③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3、我国传统农业社会里,牧民的居住观点是( )
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B.安土重迁
C.逐水而迁 D.四海为家
下图为“我国城乡15-64岁各种受教育水平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4~5题。
【 】4.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差异的特征有
A.农村人口中文盲人口占一半以上
B.城市人口以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为主
C.县镇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小于城市
D.农村人口以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为主
【 】5、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有
A.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B.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数量增加
C.有利于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
D.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第三节 人口迁移参考答案
【当堂训练·基础题】
1.A 2.D 3.A 4.C 5.D 6.C
【当堂训练·能力提升题】
1.C 2.D 3.CD 4.A
5.(1)京津唐 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
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工资高
(2)缓解了人口压力(或人地矛盾),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流动人口 务工 经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