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把盐藏起来》王少军一、设计理念: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或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大象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第一课时:《把盐藏起来》,课本38~40页的教学内容。2、教学方法:探究是科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即:“问题——假设——实验——汇报——得出结论”。三、学生情况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溶解。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2、知道通过加热、搅拌、研碎等方法使盐溶解得更快。能力目标:经历“问题——假设——实验——汇报——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能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加快盐溶解的方法。情感目标:1、与同学合作进行研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注意倾听他人的看法。2、了解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谨记注意事项。从小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五、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过程,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溶解”和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2、教学难点: 对比实验过程,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盐、玻璃棒、冷水、酒精灯、烧杯、沙子、实验记录单等。七、教学过程:(一) 故事引入:设计目的:用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故事情节造成的悬念,引起学生大胆的猜想,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阅读闪闪红星中小红军带盐的故事。读后,请大家开动脑筋猜猜看,小红军是怎样把盐藏起来的?(PPT显示)(二)猜想假设:设计目的:通过小组讨论,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得出小红军可能使用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合作精神。1、提出问题后大家交流。2、猜想到小红军把盐溶进了水里。(三)实验验证:设计目的:让学生学会考虑影响盐溶进水里的各种因素,从而设计实验来验证,培养学生从小考虑问题要全面的科学思考方法。学会实验操作的方法,为今后的科学实验研究打下基础。1、小红军很聪明,把盐溶在水中,但当时处境一定非常危急,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怎样能帮小红军将盐尽快的消失在水中?2、师生交流,探讨实验方法。3、实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讲解(1)注意事项:实验用品要轻拿轻放,注意安全。分工合作。用简单的语言填写实验报告单。(2)教师操作演示。4、设计方案、实验研究每个小组都有一张实验单,先确定一下如何加快盐消失在水中方法,再讨论一下如何来设计这个实验。(1)分组讨论、领取实验材料。(2)实验研究。(3)填写实验单。5、交流结果,得出正确结论。(PPT显示)学生汇报交流,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加热、搅拌、研碎这三种方法都可以加快溶解。(四)观看电影《小红军巧带盐》得出结论:设计目的:通过视频进一步理解如何快速溶解盐,总结视频中应用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小红军先把盐藏到水里,再用衣服吸盐水、最后穿上衣服过敌人封锁线。(五)建立科学知识“溶解” :(PPT显示)设计目的: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得出科学理论的能力,学生叙述要简明扼要,学会科学定义的语言。1、像盐这样“消失”到水里的现象就叫溶解。2、演示沙子能不能溶解在水里,加强学生对溶解的认识和记忆。(六) 拓展活动:(PPT显示)设计目的:通过学生生活经历交流,明白我们日常生活处处有科学,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使学生明白科学知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1、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溶解?哪些情况用到了加快溶解的方法?2、学生交流汇报。八、教学评价: 1、今后你在生活中用到了溶解,你怎么做?你为什么这样做呢?(举例说明)2、学生交流生活中用到的溶解及自己的做法。板书设计:把盐藏起来加快溶解的方法猜想:搅拌 成立加热 成立研碎 成立多种方法结合 成立溶解定义:像盐这样“消失”到水里的现象就叫溶解。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