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地理导学案

资源简介

芝田一中 八年级地理导学案
课 题 辽阔的疆域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班 级
主备人 靳晓娟 复核人 柴丰锡 审核人 赵保军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其特点,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
【重点难点】
重点:熟记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省会。
难点:要求学生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1.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____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____ 半球。
  2.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____带,少部分位于___带,没有____带。
  3.我国位于_____洲的东部,东部濒临______洋,有许多的海岛,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4.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____平方千米,仅次于____ 和____ ,居世界第____位。
  5.自北向南我国频临的海有____海、____ 海、____ 海、____ 海。
二、小组合作
  1.阅读图1.4说出我国四至点
  “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2.在图1.4中国疆域示意图找出陆上邻国、海上邻国,其中陆上邻国中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海上邻国中亚州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__________。
3.我国共有____个省、___个自治区、___个直辖市、____个特别行政区,总计____个省级行政单位。
三、班级展示
1.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 )
  A.渤海、黄海 B.黄海、东海 C.南海、东海 D.渤海、琼州海峡
2.我国濒临(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3.下列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的一组是( )
 A.马来西亚和越南 B.朝鲜和韩国
C.柬埔寨和文莱 D.日本和菲律宾
四、质疑探究
我国的陆上邻国有几个?分别是?
五、自悟自得
六、测评反馈 
1.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 ( )
  A.寒温带 B.南温带 C.热带 D.北温带
  2.当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已经洒满了阳光。 说明我国( )
  A.领海面积广大 B.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C.南北跨度广 D.东西跨度广
3.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 )
  A.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B.渤海、黄海、南海、东海
  C.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D.黄海、渤海、东海、南海
七、课后反思
课 题 众多的人口
课 型 新授 姓 名 班 级
主备人 魏利冰 复核人 柴丰锡 审核人 赵保军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阅读和绘制"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并分析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2、通过分析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严重人口问题,理解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性,树立人口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相适应的科学人口观。
【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难点: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其基本国策。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根据2000年第____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______亿,占世界人口______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______的国家。
2、目前,由于我国的人口__________,每年新增人口______左右,要满足这么多新增人口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必将消耗大量的______和______,这给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带来巨大的压力。
3、为了使____________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______,我国政府把实行____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二)人口东多西少
4、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______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9人)的______倍多。
5、我国人口分布______,以黑河(黑龙江)—腾冲(云南)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______,特别是______沿海一些省区的人口密度更大,每平方千米可达______人;西部人口密度______,多数地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______人以下。
6、西部地区面积占______,人口占______;东部地区______占43%,______占94%。
二、小组合作
问题1: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
问题2:阅读课本第12页图1.10,说说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有什么影响?
三、班级展示
四、质疑探究
问题:对于下面两个不同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我国人口东多西少,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应采取措施促使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
观点二:西部大部分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不适宜大量移民,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五、自悟自得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
你还有哪些疑惑 。
六、测评反馈
问题:1)请根据课本第14页图1.12,找出江苏、山东、新疆和西藏四省区的人口数和面积数,计算人口密度,并把查找和计算的结果填入下表。
省区 江苏 山东 新疆 西藏
面积(万平方千米)
人口(万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2)比较东部沿海两省(江苏、山东)和西部内陆两自治区(新疆、西藏)人口密度的大小,试说明我国人口分布差异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形成的原因。
七、课后反思
课 题 多民族的大家庭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班 级
主备人 许翠珍 复核人 柴丰锡 审核人 赵保军
【学习目标】
1.通过读“中国民族的分布图”学会分析民族分布状况,总结民族分布特点。
2.树立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的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民族的数量,分布特征,主要的风俗民情、民族政策
难点: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主要的风俗民情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阅读教材P15-20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共有 个民族, 族人数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 %,其他民族人口占 %,称为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族。各民族不论大小,都具有 地位
2、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 居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 和 。少数民族则分布在 。
二、小组合作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据我国少数民族的特点,完成下列题目:
(1)我国人口总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A、壮族 B、回族 C、蒙古族 D、藏族
(2)下列民族与其民族节目组合正确的是:( )
A、藏族—开斋节 B、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C、傣族—火把节 D、满族—泼水节
(3)下列乐器与创造此乐器的民族对应正确的是:( )
A、长鼓—傣族 B、冬不拉—哈萨克族
C、芦笙—藏族 D、马头琴—朝鲜族
三、班级展示
1、大家喜爱的歌曲《吉祥三宝》的前奏主要用了 族创造的乐器马头琴。
A、壮族 B、藏族 C、蒙古族 D、哈萨克族
2、“高空低瞰山成浪,个个峰蒙白玉中。大地苍茫如锦绣,宝藏开采待新民”。是指( )
A、蒙古族为主的内蒙高原 B、彝族为主的云贵高原
C、回族为主的黄土高原 D、藏族为主的青藏高原
3、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
A、高山族 B、藏族 C、壮族 D、蒙古族
四、质疑探究
(1)歌曲《敖包相会》反映了哪一民族的生活( )
A、藏族 B、回族 C、蒙古族 D、朝鲜族
(2)每年大约4月13日至4月15日,人们举行盛大的集会,“赕佛”、“嬉水”、 “丢包” 、放高升、赛龙舟、放孔明灯、赶摆。这是( )
A、蒙古族的摔跤节 B、瑶族的泼水节
C、黎族的传统节日 D、傣族的传统节日
五、自悟自得
六、测评反馈
读“中国政区示意图”,回答:
(1)我国的中部和东部分布的主要民族是 族;在边疆地区,汉族多与各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所以,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 ,从而为各民族相互交往、团结合作、共同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
(2)在我国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中,主要位于东北地区的是 族,土家族、彝族、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地区。
七、课后反思
课 题 地势和地形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班 级
主备人 靳晓娟 复核人 柴丰锡 审核人 赵保军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22-30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一)基础强化
1.我国地势第二阶梯的主要地形是( )
A.山地、高原 B.山地、高原 C.丘陵、平原 D.高原、盆地
2.五种地形类型中占我国陆地面积比例最大的是( )
A.山地 B.丘陵 C.高原 D.平原
3.“我国既有世界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也有低于海平面的吐鲁番盆地。”此叙述最足以说明哪一项地理事实?( )
A.疆域面积广阔 B.地势高低起伏很大
C.地势向东逐级下降 D.主要河川多由西向东入海
(二)反思提升:
.读我国沿36°N附近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我国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级阶梯地形以_________为主,平均海拔在________米以上。
(3)36°N在第二、三阶梯经过的地形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地形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山脉
二、小组合作
交流自学成果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班级展示
小组选代表发言。
四、质疑探究
听完小组发言,提出的疑惑问题,由其他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让学生再次探究,教师适时点拨。
五、自悟自得
1、本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测评反馈
(4)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级阶梯上。
(5)受地势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是______________,注入______________洋。
(6)我国的地势对航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对水电开发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
七、课后反思
课 题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班 级
主备人 靳晓娟 复核人 柴丰锡 审核人 赵保军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重点难点】
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31-43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读哈尔滨和广州各月气温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哈尔滨的是图 ,表示广州的是图 。
(2)1月份,两地气温相差约 ℃,这说明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
(3)7月份,两地气温相差约 ℃,这反映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是 。
(4)A图气温的年较差约 ℃;B图气温的年较差约 ℃。
二、小组合作
交流自学成果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班级展示
小组选代表发言。
四、质疑探究
听完小组发言,提出的疑惑问题,由其他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让学生再次探究,教师适时点拨。
五、自悟自得
1、本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测评反馈
1.下列叙述中能正确反映我国气候特征的是( )
A.气候复杂多样与海洋性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与季风气候显著
C.气候复杂多样与灾害显著 D.气候复杂多样与干旱性显著
2.我国能够大量引进国外优良的动植物品种,并能找到适合的生长地区,是因为( )
A.国土广大 B.平原面积辽阔
C.地形复杂多样 D.气候复杂多样
七、课后反思
课 题 河流和湖泊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班 级
主备人 靳晓娟 复核人 柴丰锡 审核人 赵保军
【学习目标】
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重点难点】
重点: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难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44-55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省区之间以黄河干流为天然界线的是( )
A.青海和甘肃 B.宁夏和内蒙古
C.陕西和山西 D.山东和河北
2.“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反映了下列哪个地方的情景?( )
A.黄河上游 B.黄河下游 C.黄河中游 D.长江下游
3、黄河下游支流少,流域面积小的主要原因是( )
A.下游是地上河 B.下游地区都丘陵、山地
C.下游地区降水量较少 D.下游地区用水量大
二、小组合作
交流自学成果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班级展示
小组选代表发言。
四、质疑探究
听完小组发言,提出的疑惑问题,由其他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让学生再次探究,教师适时点拨。
五、自悟自得
1、本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测评反馈
读上图回答:
(1)长江发源于____________山脉,最后注入________海,是我国第____大河。
(2)图中序号代表支流名称是: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
⑥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
(3)图中字母代表的水电站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__
长江上游和中游分界点是宜昌,C是__________,它是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
七、课后反思
课 题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班 级
主备人 刘玲玲 复核人 柴丰锡 审核人 赵保军
【学习目标】
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60-64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以下几项内容中,哪一项不是自然资源 ( )
A.空气 B.鱼 C.水 D.书本
2.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
B.铁矿、天然气、铀矿、阳光
C.阳光、土地、水、草原
D.森林、水、天然气、铁矿
3.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生物资源 B.矿产资源
C.水资源 D.气候资源
4.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有( )
A.土地 B.水 C.森林 D.矿产
二、小组合作
交流自学成果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班级展示
小组选代表发言。
四、质疑探究
听完小组发言,提出的疑惑问题,由其他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让学生再次探究,教师适时点拨。
五、自悟自得
1、本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测评反馈
在下列图片下的横线上填出相应所属或所利用的资源类型。(4分)
①瑶山鳄蜥 ②龙滩水电站
资源 资源
③锰矿 ④罗汉果
七、课后反思
课 题 土地资源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班 级
主备人 刘玲玲 复核人 柴丰锡 审核人 赵保军
【学习目标】
1、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2、学会以土地资源为例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65-72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 )
A.湿润区 B.半湿润区
C.半干旱区 D.干旱区
2.我国耕地面积较小,人均耕地不足。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你认为应该( )
A.多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B.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把草原、山坡开垦为耕地
D.围湖造田,围海造陆
3.近年来北方冬季频繁发生沙尘暴,这是什么现象发展的表现?( )
A.水土流失 B.荒漠化
C.气候骤变 D.乱占耕地
4.下列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荒凉的陡坡上开垦耕地
B.在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
C.农村新建的居民的住宅区,尽可能移到地形平坦的平原地
二、小组合作
交流自学成果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班级展示
小组选代表发言。
四、质疑探究
听完小组发言,提出的疑惑问题,由其他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让学生再次探究,教师适时点拨。
五、自悟自得
1、本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测评反馈
1.对我国土地资源描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没有后顾之忧
B.我国人均耕地资源丰富
C.我国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而且分布不均
D.我国难利用的土地资源比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多
2.我国水稻种植相对集中分布在( )
A.长江以南 B.黄河以南
C.秦岭—淮河以南 D.阴山—辽河以南
七、课后反思
课 题 水资源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班 级
主备人 刘玲玲 复核人 柴丰锡 审核人 赵保军
【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掌握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
2.在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使用图表资料分析水资源特点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3.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珍贵,培养他们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思想观念,促进他们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2.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难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75-81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 )
A.江河湖泊水 B.高山冰雪融水
C.大气水 D.地下水
2.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北方多,南方少 B.西北多,西南少
C.南方多,北方少 D.东北多,西南少
3.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 )
A.兴修水库 B.节约用水
C.跨流域调水 D.开发地下水
二、小组合作
交流自学成果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班级展示
小组选代表发言。
四、质疑探究
听完小组发言,提出的疑惑问题,由其他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让学生再次探究,教师适时点拨。
五、自悟自得
1、本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测评反馈
1.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 )
A.输水线路较短
B.人口少,最为经济
C.可以利用已有河道及天然湖泊
D.南高北低方便引水
2.下列地区中,缺水严重的是( )
A.三江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七、课后反思
课 题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班 级
主备人 许翠珍 复核人 柴丰锡 审核人 赵保军
【学习目标】
1、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和重要的铁路枢纽。
2、了解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
【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格局,“六纵三横”中的枢纽名称和位置
难点:比较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学会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阅读教材P86-97完成下列问题:
1、交通运输的含义:利用 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就是交通运输。我国的省级行政区中,仅 没有铁路运行。
2、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
干线 六纵: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干线 三横:大秦—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二、小组合作
1、铁路枢纽: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 或 处形成许多重要的铁路枢纽。
2、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趋势:向着 化、 化及 调度、通讯、信息设备 化方向发展。
3、我国铁路的 、 、 均居世界第一。4、我国的公路交通网由 、 、 组成
三、班级展示
1、我国铁路、公路、航空的分布特点:东部 ,西部
2、影响的因素 东部:人口 ,地形 ,经济
西部:人口 ,地形 ,经济
3、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四、质疑探究
1.经过郑州的铁路干线是( )
A.京广线、陇海线 B.焦柳线、陇海线
C.京沪线、陇海线 D.京九线、陇海线
2.跨越黄河下游的铁路线是( )
A.京包线 B.京哈线 C.京沪线 D.焦柳线
3.下列铁路线与海港相连的是( )
A.湘黔线 B.浙赣线 C.陇海线 D.贵昆线
4.陇海线与京广线的铁路枢纽是( )
A.石家庄 B.郑州 C.武汉 D.广州
五、自悟自得
六、测评反馈
运输方式 优 点 缺 点
铁路
公路
航空
水运
七、课后反思
课 题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班 级
主备人 许翠珍 复核人 柴丰锡 审核人 赵保军
【学习目标】
1、说出农业的组成和农业的重要性。
2、运用资料,联系实际解释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养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情感和态度,明白可持续发展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用事实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阅读教材P98-107完成下列问题:
1、利用 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 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称为农业。
2、农业分为 、 、 、 等部门
3、农业为人类提供衣、食、住等 ,还给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 和 ,它是国民经济的 。
4、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粮食,蔬菜来源于( )
A.种植业 B.林业 C.牧业 D.渔业
5、读“我国粮食作物分布图”,小麦主要分布在( )
A.东部季风区 B.秦岭-淮河以北
C.秦岭-淮河以南 D.西南地区
二、小组合作
1、举例说明农业与我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实际解释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3、根据“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发展农业生产的原则,说说我们家乡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三、班级展示
1.读“我国棉花生产分布图”,棉花主要分布在( )
A.秦岭-淮河以北 B.长江流域、华北平原和东南丘陵
C.华北平原、淮北和新疆 D.新疆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
2.以下为油菜、冬小麦、茶叶、水稻四种农作物集中产区示意图,说法是正确的是( )
A.①油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茶叶 B.①水稻②冬小麦③茶叶④油菜
C.①茶叶②油菜③水稻④冬小麦
D.①茶叶③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
四、质疑探究
1.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是( )
A.冬小麦 B.甜菜
C.棉花 D.甘蔗
2. 根据因地制宜布局农业的原则连线
(1)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 a.牧业
(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b.林业
(3)降水少,牧草生长良好 c.渔业
(4)河湖较多 d.种植业
五、自悟自得
六、测评反馈
1、南稻北麦 (界线: 岭—— 河)
地 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气 候 温带季风 热带、亚热带季风
熟 制 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至一年三熟
粮食作物
糖料作物
油料作物
2、东耕西牧 (界线:   毫米的等降水量线)
地 区 农业生产类型 原 因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3、形成农业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各地具有不同的 条件和 条件
七、课后反思
课 题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班 级
主备人 许翠珍 复核人 柴丰锡 审核人 赵保军
【学习目标】
1、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2、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区、工业城市的分布。
3、了解我国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的主要工业区和工业中心
难点:我国工业的发展前景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1、把采掘 、对 和 进行加工,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 、 和 ,为人民提供 的产业称为工业。
2、工业的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 部门。 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3、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沿 、沿 、沿 、沿 分布。
二、小组合作
1.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快捷、便利的交通 B.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支持
C.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D.稳定的较大比重的军事订货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突出优势是( )
A.原有工业基础好 B.能源资源丰富
C.高等教育发达 D.紧邻香港、东南亚,便于引进外资和技术
三、班级展示
比较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析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
主要工业城市 主要工业部门 优势条件
辽中南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
珠三角工业基地
四、质疑探究
对图中五个沿江城市描述正确的是( )

A.除南京外,其它城市都有汽车工业
B.不是依靠河流,而是靠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是攀枝花市
C.对长江流域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城市是重庆市
D.上海成为钢铁基地的原因是原材料丰富
五、自悟自得
六、测评反馈
下列对沪宁杭工业基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区各种资源十分贫乏 B.是新建起来的工业基地
C.区内有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D.其发展优势不太明显
七、课后反思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