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2 气压带和风带(一) 导学案【使用说明】1、先认真阅读课本,用双色笔做好预习笔记,认真填写预习部分的内容并记忆。2、认真思考预习部分的思考题,想好答案要点,课堂讨论时积极发言,踊跃参与。3、认真完成各问题后的例题,思考问题的突破口和考查点。[学习目标]1、 学完三圈环流的形成,掌握其形成过程。2、 会绘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示意图。[导学提纲]问题一 单圈环流1 结合课本33页活动题及右图描述单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思考:现实中单圈环流能否形成?为什么?问题二 三圈环流 (北半球为例)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表现: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1 低纬环流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箭头①),在 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 上空(南风),受 影响,由南风逐渐偏转成 (箭头②),到30°N附近上空时,变成了西风。由于赤道地区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又不能继续北进,便在30°N附近上空堆积,空气密度加大产生下沉气流(箭头③),这样使得低空气压增高,形成 。在低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副高指向赤道低气压带,大气在向南流动过程中逐渐向右偏转,形成了 (箭头④)。这样在赤道与30°N之间形成一个 环流圈。2 中纬环流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一部分气流向 流去。另一部分气流向北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南风逐渐向右偏形成 ,也叫盛行西风(箭头⑤)。与此同时,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形成 ,又叫极地东风(箭头⑥)。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在 附近相遇,暖空气上升,形成上升气流,在低空形成 。上升气流到高空,一部分流向副热带高气压带上空(箭头⑦)为补充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的来源(箭头⑧)。这样在30°N与60°N之间形成一个 环流圈。3 高纬环流北纬60°附近的上升气流,另一部分流向极地上空(箭头⑨),补充极地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箭头⑩)。这样在60°N与极地之间形成一个 环流圈。问题三 气压带和风带1 在右图中填出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思考: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问题四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2气压带和风带如何有规律的移动思考:黄赤交角为0°,还会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吗?随堂练习1、影响三圈环流形成的因素有( ) A、地区间冷热不均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太阳直射点的移动2、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信风带都分布在副热带高压带南侧 B、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气流都是上升的 C、西风带内的风是寒冷湿润的 D、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是热力因素造成的3 关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正确叙述是:( )A.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 B.就北半球来说,夏季南移,冬季北移C.北半球夏季时,全球气压带风带大致南移 D.元旦前后向高纬移动4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点位于30°N附近 B. 乙点位于30°NC. ①是冷性气流 D. ②盛行西南风跟踪练习(A组)1.下列节气中地球上气压带风带位置最北的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2 由北京到乌鲁木齐的直达民航班机,飞行时间约为三个半小时,该机从乌鲁木齐返航到北京,大约只需三个小时,原因是 ( )A地球自转的影响 B.两地时差的影响C.中纬度上空西风的影响 D.水平气压梯度不同的影响3.下列哪个气压带控制下的天气通常是多雨的( )A.赤道低压带 B.极地高气压带 C.极地东风带 D.信风带4.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 d5、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⑴在图左侧添画箭头以正确表示三圈环流。⑵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⑶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添画箭头表示各风带风向,并标注风带名称。⑷极锋是_______________风带和_________________风带气流交汇而成的。B组图5.10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表示气压带表示风带,完成1~2题。1.图中字母a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2.图中字母b所示风带的风向是( )A. B. C. D.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B.盛行西风和信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C.赤道地区上空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D.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随堂练习1.A 2.D 3.A 4.A跟踪练习(A组)1.B 2.B 3.A 4.C5.(1)图略(2)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3)图略(4)中纬西风 极地东风B组1.B 2.D 3.A2.2气压带和风带(二) 导学案编写人:鞠玉明 李康 审核人:杨丽红 审批人:【使用说明】1.先结合自主学习提示认真阅读课本,用红笔在课本上做好标记,并记忆相关知识。2.通过合作探究部分,小组内相互学习,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3.五分钟完成【随堂练习】题目。自习课完成相关练习题。[学习目标]1、 学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 掌握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理3、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自主学习】结合自主学习提示认真阅读课本,并记忆相关知识,对不会的内容用红笔在课本上做好标记。问题一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提示:由于热力性质的差异,在冬夏季,海洋和大陆的气压状况将发生季节性转换。读课本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在北纬60 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冷却快,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和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读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在北纬30度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受热快,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印度低压最为突出,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高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亚速尔高压。具体示意图如下:2.季风对我国的影响 提示:夏季风从太平洋带来的暖湿气流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沛,形成了森林、草原景观,农业生产也生机勃勃。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丰富,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一年四季呈现出一派绿色,水网密布;而纬度位置大致相当的非洲撒哈拉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受季风影响,我多降水量多少和雨期长短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的趋势,因而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2到3熟。我国华北、东北及其西北地区东部,降水较少,以旱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是小麦,其次是谷子、高粱、玉米、大豆、土豆等。问题二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提示:1.世界气候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2.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1)以最高气温出现的月份确定所属把半球,凡7月(或8月)平均气温最高者,该地位于北半球:凡1月(或2月)平均气温最高者,该地位于南半球。(2)以最冷月均温确定所属温度带:最冷月均温在15℃以上者,该地位于热带;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者,该地位于亚热带或者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者为温带气候或寒带气候。(3)以降水状况确定气候类型①年雨型:全年降水较均匀,有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冬雨型:冬季多雨,主要是地中海气候③夏雨型:夏季多雨,有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④少雨型:全年降水量少,有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注意:上述降水的季节变化类型不是绝对的,有些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也比较多,且集中在夏季,因此判断气候类型时,需要进行综合分析、比较。(4)运用比较法:找出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尤其是找出几种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的异同点,这是判断气候类型的关键所在。例如: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型)、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地中海气候(冬雨型)、极地气候(最冷月均温-10℃以下都很好辨认,而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等。【合作探究】:先讨论自学中不会的问题,后重点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思考并完成课本36页、38页活动题。(写到课本上)2.南亚冬、夏季风的盛行风向以及成因。3.读课本40页图2.17并完成课本活动题。(写到课本上)【随堂练习】:1.我国东部季风的气候的成因是 ( )A.台风的影响 B反气旋的影响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2.如图,四幅风带图中,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 )3.读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回答问题。 (1)图A所示气候类型冬季的特点是 ; 夏季气候形成的原因是 ;(2)图B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主要分布在大陆的 (东 西)岸(3)下列城市中,气候类型与A图相似的是 A.北京 B.罗马 C.上海 D.伦敦 【跟踪训练】A组(必做题):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 ( )A.1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高仅停留在海洋上B.7月份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停留在海洋上C.纬向的气压带南半球比北半球明显D.冬夏季的高低气压中心很稳定,不随季节变化2.下面四幅图分别代表一种气候类型,哪幅图代表温带海洋性气候3.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A、B气压中心的名称:A ,B 。(2)A气压形成的原因是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3)受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 风,D点盛行 风,我国的天气以 为主要特征。(4)D地7月盛行 风,其形成原因是 ,由此可见,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 外,还有 等。B组(选做题):1.读某地气温降水资料表,分析回答:月份 1 4 7 10 全年气温(℃) 21 17 12 16 16.6降水(mm) 38 47 56 45 638(1)该地位于 (南、北)半球,理由是 。(2)该地的气候具有 特点,属于气候 (气候类型)。(3)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______________。【随堂练习】:1.C 2.A3.(1)温和少雨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2)亚热带季风气候 东(3)B【跟踪训练】A组(必做题):1.C 2.D3.(1)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2)气温低,气流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3)西北 东北 寒冷干燥(4)西南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夏季北移,越过赤道以后,向右偏转成西南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B组(选做题):1.(1)南半球 1月份气温高(2)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温带海洋性气候(3)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学 案 装 订 线学 案 装 订 线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的亚洲低压切断副极地低压被大陆的亚洲高压切断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太平洋高压)亚速尔高压(大西洋高压)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太平洋低压)冰岛低压 (大西洋低压)7月1月大陆上海洋上大陆上海洋上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