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德州市陵城区第一中学高二政治复习学案班级 小组 姓名________ 使用时间:2019年 12 月 18 日 编号:2 编制:王树强课 题 必修3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 考点梳理:1.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2.尊重文化多样性为什么 必要性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重要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怎么办 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因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世界的 文化是民族的含义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原因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联系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②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统一的关系错误倾向 只看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而看不到共性和普遍规律,就否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的基础;只看到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共性,而看不到存在的差异,就否定了各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也否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的必要性4.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1)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 途径 手段区别 内涵 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 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侧重点 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 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具体形式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此外还有留学、访问、聚会、旅游等 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联系 文化传播以大众传媒为载体,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传播,实现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文化交流的意义与要求意义 对中国 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对世界 有利于世界各国文化相互借鉴吸收,取长补短;有利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增进国家间的友谊和加强相互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要求 引进来 我们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 走出去 我们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二.易错点:(1)文化多样性等同于文化多元化。(2)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3)尊重文化多样性,要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4)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5)文化交流有助于减少文化差异。(6)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三、链接高考1.(2019·全国卷Ⅱ)2019年3月23日,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和意大利双方代表交换关于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返还的796件(套)文物,有马家窑文化红陶罐、汉代茧形壶、唐代武士立俑、宋代黑釉瓷……是承载民族记忆的宝贵遗产。流失文物返还中国的启示是( )①保护文化遗产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各民族文化 ③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保持文化多样性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18·全国卷Ⅰ)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18·全国卷Ⅱ)截至2016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 ②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 ③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 ④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17·全国卷Ⅱ)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 ④规定着各自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17·全国Ⅲ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材料一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目前,中国建成了营业总里程达2.2万千米的高速铁路网,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中国加快高铁“走出去”步伐。2017年4月,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该铁路的开工建设,促进了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材料二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3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技术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四、体系构建:课堂训练一.选择题:1.(2018全国Ⅰ·19)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18全国Ⅱ·20)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截至2016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 ②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 ③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 ④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15全国Ⅱ·20)2015年1月,由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级中国》在韩国播出,引起热烈反响,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 )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③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18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匾额文化发源于中国,从春秋战国开始,至今已有2 500多年历史。历史上曾出现“无处不匾”“无门不匾”的盛况。匾额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集文学、书法、雕刻、装饰艺术于一体,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较高的学术价值。但是,随着社会变迁,匾额逐渐淡出日常生活,日益被国人遗忘。为此,我们要( )A.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顺应匾额文化日渐式微的历史必然性B.萃取匾额文化精华,以其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思潮C.复兴匾额文化之风,以其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D.深度挖掘和创新阐发,将匾额文化活化为社会文化新风尚5.(2018河北衡水模拟)2017年12月14日,著名诗人余光中逝世。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代表作《乡愁》自创作以来在海内外广为传诵,引起无数海内外华人的共鸣。《乡愁》引起共鸣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③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至今仍发挥着作用 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激发出人们的思乡情结和爱国情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18宁夏银川一中模拟)2017年7月29日,以秦文化为主题的情境体验剧《梦回大秦》以浸入式的戏剧表演形式,带领大家穿越历史,触摸大秦。走进《梦回大秦》的实景剧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秦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观众的好评。《梦回大秦》受到观众的好评是因为( )①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自信 ②喜闻乐见的呈现形式贴近了观众的文化需求 ③通过大众传媒扩大了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效果 ④通过文化的创新激发了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7.(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2018年2月1日,石家庄市新华区举办非遗展演文化节,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包括永年太极拳、定州缂丝、武强年画、手工剪纸、脸谱制作、木刻等项目。文化节采取展览、展示和展销相结合的方式,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非遗展演文化节的举办( )①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②坚持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 ③展示了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④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8.(2018北京西城一模)西城区陶然亭地区是京城重要的建党纪念地,革命遗址众多,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都在此留下过影响深远的革命足迹。某中学启动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在陶然亭公园慈悲庵各个展室向观众义务讲解革命史迹,并提供助老助残、文明引导志愿服务。中学生参加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①能帮助观众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历程 ②向他人传播着革命思想,同时又实现着自我教育 ③显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④创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18湖南郴州一模)2018年春节晚会上有个相声节目《我爱诗词》,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示了诗词的魅力。诗、诗歌魅力无穷,尤其是中国的古诗,甚至不少爱好诗词的中国专家学者自豪地说:“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但这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缺憾,如果我们不创新形式走出去,就会影响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发挥文化的基础性作用,向其他国家传播中华文化②重视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③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加强与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学习 ④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使东西方文化相融合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0.(2018江西赣州一模)中英文化体验中心于2018年2月23日在英国伦敦成立,揭牌仪式后,来自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孔子学院的师生以及中英两国的艺术家与小朋友们表演了中国传统舞蹈、武术、二胡独奏和钢琴独奏等文艺节目。中英文化体验中心的成立( )①推动了文化传播,有利于增进中英两国的友谊 ②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③有利于加强文化交流,实现中英文化的融合 ④说明中华文化得到英国民众的广泛认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18天津·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制作既保持了传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精品。宋元以来,德化瓷销往海外。这些瓷品有为日本、东南亚地区生产的观音像等佛教用品,有销往阿拉伯地区的带有阿拉伯纹饰的釉外云彩大盘。精美的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第3单元 文化与生活 答案澄清易错(1)文化多样性等同于文化多元化。提示: 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的,即人类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多元化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上说的,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文化,又有落后、腐朽文化。我们要提倡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多元化。(2)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提示: 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对其他民族文化,要尊重但不一定要认同。(3)尊重文化多样性,要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提示: 尊重文化多样性,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或者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但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因此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不等于各种文化一律平等。(4)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提示: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非主要途径。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5)文化交流有助于减少文化差异。提示: 文化交流不会减少文化之间的差异,相反,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6)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提示: 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链接高考1.A [③表述错误,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④表述错误,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材料中,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和意大利双方代表交换关于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这启示保护文化遗产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各民族文化,①②符合题意。]2.D [③对:中国话语在海外认知度提高,既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又包括新时代政治词汇,这说明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④对:随着我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话语在海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①错:文化的价值取决于其本身的内容,而不只是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②错:中国话语在海外认知度提高,既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又包括新时代政治词汇。]3.C [②④正确: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表明了中医药走向世界会扩大中医药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增强中医药文化国际影响力和国家软实力;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会造福于世界人民,也满足了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①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没有体现“转型升级”。③排除:材料表明的是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意义和影响,并没有说明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4.C [②③入选:中俄两国之间发展红色旅游,是因为两国的红色文化能够满足两国民众的文化需求,也是因为两国红色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特色。①错:“主导性”夸大了两国的红色文化对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作用。④错:两国的红色文化不能规定两国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5.【解题思路】本题的知识限定为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中国高铁“走出去”是商业贸易,其过程也会伴随着人员交往,因此可从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既有利于外国人了解中华文化,又有利于中国人了解外国文化等角度分析;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这一做法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答案】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国铁路“走出去”,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扩大了中外人员交往,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课堂训练1解析 D本题考查文化交流与传播。材料中“新现象”的出现,“新兴词汇”“新时代政治词汇”受到国外高度关注等,说明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这得益于中国科技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③④正确,故D项应选;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不决定文化的价值,①观点错误;材料不单单指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②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2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②④正确,故C项应选;本题材料只涉及文化的交流问题,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与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等观点不符合题意,①③观点排除。3答案 D解析 一部纪录片的热播不具备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新台阶的作用,①不选;该纪录片引起热烈反响但不等同于认同,对待外来文化是尊重而不是认同,韩国民众对待中华文化也是如此,②不选;热播和热烈反响说明了中国影响力的扩大,③正确;创收视率新高说明中国的发展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④正确。4答案 D解析 以继承传统文化的必备知识,渗透科学精神。对待匾额文化,我们的态度不应是顺其自然、自生自灭、无所作为,也不应不切实际、不合时宜复兴匾额文化之风。A项中“顺应匾额文化日渐式微的历史必然性”实际上是一种无所作为的思想,不利于保护和传承匾额文化,因此A项不能选。继承匾额文化需要针对的具体措施,复兴匾额文化之风,不切实际,C项不能选。夸大了匾额文化的作用,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思潮,B项不能选。对待匾额文化的正确态度是要传承,要创新,与时代精神和现实需要相结合,通过深度挖掘和创新阐发,将匾额文化活化为社会文化新风尚,D项正确。5答案 B解析 以传统文化的作用的必备知识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科学精神。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人生,故舍去②。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④表述错误。余光中的《乡愁》引起共鸣说明①③。6答案 A解析 以传统文化的必备知识考查关键能力,渗透科学精神。用情境体验剧的形式,展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该剧之所以赢得观众好评,是由于该剧贴近群众需求,激发文化自信,①②正确。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推动了文化创新,故排除④。情境体验剧形式赢得观众,使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取得良好效果,不是扩大,排除③。7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活动的意义,渗透科学精神。石家庄市新华区举办非遗展演文化节,展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展示了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展示和展销相结合,坚持了文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故②③符合题意。举办非遗展演文化节有利于发展社会文化事业,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但说“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则说法太过绝对化,④夸大了其作用。①是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题干指向是“非遗展演文化节”,与指向不符。8答案 A解析 中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式之一,不是创造新形式,故舍去④。①②是中学生开展向观众义务讲解革命史迹,并提供助老助残、文明引导志愿服务活动的文化意义。③与题旨弘扬革命文化不符。9答案 B解析 以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必备知识,渗透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题旨强调我们要创新形式,推动中国古典诗歌走向世界,②③符合题意。一定经济决定一定文化,文化不是基础性作用,舍去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要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④后半句不正确,舍去④。10答案 A解析 以文化交流的必备知识,渗透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成立中英文化体验中心,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①②应选。③错在“融合”,④错在“广泛认同”。11答案 ①德化瓷具有独特性和民族性,富有中华文化的内涵。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德化瓷适应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文化需求)。③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的特征、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旨在考查获取、解读信息和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是原因类试题,德化瓷畅销海外一方面是因其独特性和民族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德化瓷的制作能够符合不同区域文化特点,体现了尊重文化多样性;此外,德化瓷远销海外也离不开人们对德化瓷的不断创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