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全册)同步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全册)同步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生命的起源
【学习目标】
1.比较神创论、自然发生论、化学进化论等有关生命起源的观点,通过联系实际,锻炼自己的比较能力。
2.说明科学家通过实验否定自然发生学说的过程。
【学习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述化学进化的过程,说出各个阶段的有力证据。
【学习过程】
一、生命发生的几种可能
1.多数人认为生命由 物质随时自发产生。如中国古代所谓 。古埃及人认为蛙和鳝鱼是由河中的 产生的。范海尔蒙特通过实验证明,将谷粒、破旧衬衫塞入瓶中,静置于暗处,21天后会产生 。有人认为生命是 创造的。牛顿认为植物是彗星的尾巴形成的。?
2.雷迪用实验证明腐肉生蛆是蝇类产 的结果,首先对生命自发产生提出异议。?
3.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生物只能来自 ,而不能凭空产生。?
巴斯德将营养液(如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 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 则被弯曲的颈阻挡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结果瓶中 微生物。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 而直接进入营养液中,不久营养液中就 微生物了。
二、化学进化的可能性
1.原始大气的成分有 、 、 、 等,但没有 。?
2.化学进化论: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非生命的物质通过 途径进化而来。?
3.在 、天空放电等能量作用下空气中的 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形成了一些 物质,随倾盆大雨汇集入原始海洋,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演变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4.米勒的实验证实,从 物质形成 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5.宇宙生命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中的其他 上的生命。?
【达标检测】
1.阅读雷迪实验,讨论解答下列问题:
(1)雷迪为什么做实验?
(2)设计B瓶是在什么前提下进行的?B瓶与C瓶作为对照组,其变量是什么?
(3)该实验未能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根据教材所学的巴斯德的肉汤变质实验完成以下问题:
(1)巴斯德观察的现象是什么?
(2)巴斯德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3)巴斯德在实验中设计了什么对照实验?
(4)装入甲、乙两瓶的肉汤为何要先煮沸?
(5)实验研究的单一变量是什么?
(6)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什么?
3.米勒的模拟实验开创了生命起源研究的新途径。你能对他的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吗?
(1)火花放电的作用是什么?
(2)向装备内输入的气体主要有哪些物质?
(3)米勒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物的进化
【学习目标】
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
2.说出地球上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学习重难点】
1.学会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模拟自然选择的过程。
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学习过程】
一、生物化石
1.化石是生物的遗传、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2.各种生物的化石在地层里的出现规律: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而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而高等。
二、地球上的生命史
开始年代
生物种类
前寒武纪时期
地球形成到5.5亿年前
原核生物→单细胞真核生物→多细胞真核生物→原生动物。
古生代
5.44亿年前
三叶虫、无脊椎动物和高等藻类植物。
海洋鱼类、陆生裸蕨类植物。
石松类、蕨类出现→煤层,两栖类,有翅昆虫出现。
中生代
2.45亿年前
主要陆地植物是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哺乳动物鸟类开始出现,恐龙灭绝。
新生代
6640万年前
哺乳类、鸟类成为占优势的陆地脊椎动物,被子植物占优势,出现灵长类。
三、达尔文和他的“自然选择学说”
1.人工选择是指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3.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主要区别
(1)人工选择的选择是人类,自然选择的选择因素是自然界的各种环境条件。
(2)人工选择的结果是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保留对生物自身有利的各种性状,但这种性状不一定对人类有利。
(3)人工选择的速度较快,而自然选择则需漫长岁月。
【达标检测】
1.下列对地层中化石出现顺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较古代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较低等、较简单。
B.较晚形成的地层中,有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化石。
C.较晚形成的地层中,有较复杂、较高等的生物化石。
D.较晚形成的地层中,没有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化石。
2.马化石的研究揭示出( )
A.生物进化的长期性和渐变性。
B.马与其他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C.生物进化从水生到陆生的趋势。
D.动物界的一般进化历程。
3.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 )
A.运动方式不同。
B.细胞结构不同。
C.营养方式不同。
D.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同。
4.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
A.细菌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
B.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抗药性个体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后来的药量用得少了,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5.某岛屿上存在着两种桦尺蛾,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为工业区,下表为该地区不同时期两者的数量比:
森林时期
建工业区50年后
灰色桦尺蛾
黑色桦尺蛾
灰色桦尺蛾
黑色桦尺蛾
99%
1%
1%
99%
两种桦尺蛾出现上面的变化的原因是( )
A.工业煤烟使灰色桦尺蛾变为黑色桦尺蛾。
B.灰色桦尺蛾迁离,黑色桦尺蛾迁入。
C.自然选择的作用。
D.定向变异的结果。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学习目标】
1.讲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过程,对比观察人与类人猿的特征,说出人与黑猩猩的相似之处。
2.分析比较人类进化的各个阶段,说出各阶段人类的主要特征,说出人种的类型与分布。
【学习重难点】
确立劳动创造了人的思想,养成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学习过程】
一、比较人类与类人猿的特征
1.四个现代类人猿:猩猩, ,黑猩猩, 。?
2.类人猿与人类在外部形态、 和 等方面有相似的特征。?
二、猿向人的过渡
1.人类的祖先是 ,过着 生活,但由于造山运动和气候的剧烈变化,使它们有两个方向的变化,一些森林古猿继续 中;另一些则成群的 。?
2. 是人类祖先与猿的分界标志,在进化过程中原始人类由 生活到 生活。?
3.人类与黑猩猩相比,手的不同之处是拇指能否 。
三、人类进化阶段
1.人类进化的历程分为 、 、 和 等阶段。?
2.填表。
进化阶段
距今时间
制造工具情况
脑容量
是否直立
南方古猿
400~100万年前
天然工具
与现代类人猿相似
直立
能人
200万年前
制造使用工具
700毫升
直立
直立人
180~20万年前
制造不同用途工具
1088毫升
直立
智人
20万~到1万年前
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
与现代人相似
直立
四、人种
1.由于不同的分布区域,所以人类进化成了 、 、 和 4个人种。
2.人类祖先制造使用工具进行劳动,既是 的手段,也是 的重要因素,所以从这个角度讲, 创造了人类本身,也选择了人类本身。?
【达标检测】
1.阅读课文,完成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特征的活动。讨论问题:
(1)为什么类人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说明理由。
(2)人类与类人猿有哪些不同的特征?人类与类人猿的不同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2.完成探究活动:探索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说明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
3.请阅读教材,找出四个阶段人种距今的年代、主要代表、体质特征、文化遗物等。
(1)南方古猿的特征是什么?
(2)能人或早期猿人的特征是什么?
(3)直立人的特征是什么?
(4)智人的特征是什么?
4.在生物学上,现代人类都属于智人。不同的人种或种族实际上是智人的各地方性亚种,现代人根据肤色和鼻形可以分为几种?能举出各人种的例子吗?
生物的分类
【学习目标】
1.列出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及基本单位。
2.举例说明对生物进行统一命名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
1.七个分类系统的关系和“种”在分类阶层中的生物学意义。
2.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编制一张简单的生物检索表。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地球上生命的演化趋势是由______到______;由______到______;由______到______。
地球上最早的细胞生命形式是____________。
你知道哪些生物类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要点概述
生物学家是以生物性状差异的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为依据,对生物进行分类。
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检索表的编制依据:生物学家依据生物特征的差异,编写生物检索表。
林奈于1753年创立了双名法。双名法:属名+种名。
【达标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他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小。
B.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大,他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近。
C.在生物各类群之间,他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越远。
D.在生物各类群之间,他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越近。
2.下列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 )
A.目 B.纲 C.属 D.科
3.下列动物中,其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鲸与鲨鱼 B.狗熊与熊猫 C.猫与东北虎 D.猫与猫头鹰
4.1753年,瑞典科学家______创立了生物命名的______法。即一种生物的名称中,前一个是它们的______,后一个是它的______。
5.下列表格中表示的是小明对7种动物进行的简单分类,他的分类依据是( )
类别1
类别2
燕子、青蛙、野兔、鱼
蜜蜂、蚯蚓、蜘蛛
A.水生还是陆生 B.有无脊柱 C.体温是否恒定 D.是胎生还是卵生
6.下面关于玉米、玫瑰、桃三种植物的分类。想一想,哪两种植物的共同特征多?哪两种植物的共同特征少?为什么?
(1)玉米在分类上属于:玉米属、玉米科、禾本目、单子叶植物纲、种子植物门。
(2)玫瑰在分类上属于:蔷薇属、蔷薇科、蔷薇目、双子叶植物纲、种子植物门。
(3)桃在分类上属于:梅属、蔷薇科、蔷薇目、双子叶植物纲、种子植物门。
问题:
______与______的共同特征较多,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与______的共同特征较少,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
【学习目标】
1.认识原生动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以及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说出原生物的主要特征。
3.知道常见藻类;说出藻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学习重难点】
1.认识原生动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以及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说出原生物的主要特征。
【学习过程】
一、原生生物
原生生物约有11万种,多数是 生物,少数是 生物,细胞中有真正的 。?
二、原生动物
1.特征:身体由 个细胞构成,细胞能完成全部的生理功能。?
2.分布:一般生活在 、 和 中。?
三、藻类植物
1.特征:结构简单,是 或 ,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 ,能进行光合作用。?
2.分布:分部在 、湖泊、池塘和 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3.意义: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可以作为鱼的饵料,还为水生动物提供 ,也是大气中 的重要来源。
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 。
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 上使用。
③可作为水域是否被污染的 植物(赤潮现象)。?
【达标检测】
1.举例说明原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物类群?
2.哪种原生动物能使人患病?
3.观察海带、石花菜、裙带菜、紫菜、鹿角菜、石莼、马尾藻等藻类的图片,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这些藻类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2)根据藻类植物呈现的颜色的不同可以将藻类植物分为绿藻、褐藻和红藻等。你能举出几种常见的绿藻吗?说说它们各有哪些特点?
(3)海带属于哪一种藻类,为什么?除了海带以外还有哪些藻类属于褐藻,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特点?
(4)红藻是因为体内含有较多的藻红素而呈红色,哪些藻类属于红藻?
(5)各种藻类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4.想一想:藻类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植物的主要类群
【学习目标】
1.初识植物系统进化树,说出不同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2.概述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3.概述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4.通过观察比较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的不同,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比较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
1.初识植物系统进化树,说出不同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2.概述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3.概述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苔藓植物
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茎弱小,没有输导组织。
1.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_________、背阴的__________和________。
2.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_______,它的假根没有吸收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功能;________弱小,没有________;叶片绿色,小而薄,除进行__________外,还能吸收__________和________。
3.苔藓植物大都对___________等有毒气体非常敏感,可作为监测___________的__________。还能______水分等作用。
二、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1.蕨类植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
2.蕨类植物的结构特点如何?为什么比苔藓植物高大?
3.蕨类植物是靠什么来繁殖的?
4.蕨类植物有什么意义?
三、合作探究
如果你在森林里迷了路,怎样借助苔藓植物来辨别方向?
【达标检测】
1.有些形态优美的蕨类植物,可以盆栽用于观赏,这些盆栽蕨类应放在(? )
A.室外阳光充足处 B.室内光线阴暗处
C.室内光线明亮处 D.暗室内
2.铁线蕨的茎是( ? )。
A.在地上直立生长 B.在土中的根状茎
C.在土中和地上生长? D.尚没有形成
3.下列哪种植物不是苔藓植物(? )。
A.葫芦藓? B.墙藓?
C.地钱?? D.紫菜
4.苔藓植物的植株长得十分矮小,主要原因是(?? )
A.叶子太薄 B.茎太细小
C.没有真正的根 D.靠孢子繁殖
5.葫芦藓的根状物被称为假根,这是因为(? )。
A.它只能吸收水分而不能吸收无机盐。
B.它只能吸收无机盐而不能吸收水分。
C.它主要起固着作用,而很少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
D.它既无固着作用,也无吸收作用。
动物的主要类群
【学习目标】
1.认识动物系统进化树,了解不同动物类型之间的亲缘关系。
2.通过“对某些动物进行分类”等活动,认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常见种类和形态、生理特征,认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通过参与“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观察昆虫标本”等学习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学习重难点】
1.“观察昆虫标本”和“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
2.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学习过程】
一、复习练习
1.蕨类植物生活环境在________繁殖方式为_______,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
2.种子植物:通过________繁殖,种子植物分为______植物和______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_____________,被子植物又分为_____植物和______植物。
二、预习练习
1.动物约有______种,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类是身体里有脊椎骨的动物,叫脊椎动物,如_______、_______等。按生活习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脊椎动物又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脊椎动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最古老、最原始、结构最________,整个身体_________构成的动物叫_________。多数生活在________中,少数______。如_______使人换疾病。
4.腔肠动物多数生活在________中,一般为____细胞生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蜇的伞部结构称为____,可供食用。
5.扁形动物身体_______、_________,多数生活在_____、_______,多数为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等。
6.环节动物身体呈______状,细长而_____,分成许多_____,多数_____爬行。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软体动物身体_____,分为____、_____,______三部分,体外有_____,常包有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8.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_____,数量_____,分布_____的一个类群。地球上约有_____种。多数节肢动物_____,有坚韧的_____,可以防止_____蒸发。身体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每个体节有一对____。有发达的____,灵敏的感觉器官和呼吸器官,可以完全适应____上生活。____是唯一能飞行的_____,胸部有三对____、_____,______。
9.刺皮动物全部生活在_______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
1.在常见的腔肠动物中,营群体生活的是 ( )
A.水螅 B.海蜇 C.海葵 D.珊瑚虫
2.我们食用的“蜇皮”主要是海蜇的 ( )
A.伞部 B.口腕部 C.整个海蜇 D.伞部的外层细胞
3.“米猪肉”是指 ( )
A.含米粒的猪肉 B.含猪肉绦虫卵的猪肉
C.含猪肉绦虫成虫的猪肉 D.含猪肉绦虫幼虫的猪肉
4.下列试图说明蚯蚓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其中可能对生产活动造成危害的是 ( )
A.能改良土壤并能提高土壤的肥力 B.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
C.可利用它处理有机废物(如垃圾) D.过量的蚯蚓会吞食植物的根系
5.下列动物中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 )
A.蛔虫 B.蛲虫 C.涡虫 D.水蛭
6.身体里有由脊椎骨组成脊柱的动物类群,叫做 ( )
A.脊椎动物 B.无脊椎动物 C.脊柱动物 D.无脊柱动物
7.最古老、最原始、结构最简单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动物是(    )
A.原生动物 B.腔肠动物 C.扁形动物 D.线形动物
8.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是(   )
A.软体动物 B.环节动物 C.节肢动物 D.棘皮动物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学习目标】
1.能说明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尝试对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归类。
2.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学习重难点】
1.能说明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尝试对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归类。
2.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学习过程】
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类
1.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 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 。?
2.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为 因素和 因素两大类,生物因素包括影响该生物的 生物,非生物因素包括 、 、 、 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 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 生物的生长发育;一定地区一年的 是决定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2.植物的光合作用 阳光;光对植物的分布起 作用。?
3.各种生物对温度都有 的适应范围。温度 生物的分布。?
4. 和 决定生物群落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格局。?
三、生物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1.同种生物的关系。
2.不同种生物的关系。
【达标检测】
1.分析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
小组讨论:下列图片中,是什么非生物因素影响了该种生物的生存?
2.举例说明水分过多或过少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为什么在森林里只有阴暗的地方才有可能找到人参?为什么桃树春天开花,菊花秋天开花?影响它们生长的主要生态因素是什么?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描述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自然现象。你能简述这一自然现象的成因吗?为什么香蕉不能生长在北方?
 5.小组讨论:下列图片中,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你能说出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哪些影响吗?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哪些影响吗?
生态系统概述
【学习目标】
1.学生知道生态系统的概念。
2.学生能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1.学生知道生态系统的概念。
2.学生能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学习过程】
1.生态学是指研究 之间的关系以及 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
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 及其 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3.活动:分析凯巴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1)凯巴森林中生物分为哪三种类型: 。
(2)除了有表示的生物,还存在什么类型的生物: 。
(3)动物的生存需要什么条件: 。
(4)为保证各种生物的存在,森林中还应具有的条件: 。
4.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生物有 等类群,非生物环境包括 等因素。
5.填写下表:
生物类群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6.在生态系统中, 、 、 、 紧密联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整体。
【达标检测】
1.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源于 ( )
A.绿色植物 B.吃植物的动物 C.空气和土壤 D.阳光
2.在生态系统中能够作为分解者的一组生物是 ( )
A.细菌和蚯蚓B.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C.真菌和单细胞动物D.病毒和低等动物
3.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指 ( )
A.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B.以食草动物为食的动物
C.自己不能够制造有机物的生物 D.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的动物
4.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可以没有 ( )
A.绿色植物 B.草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土壤
5.在生态系统中,完全以其他生物为食的是 ( )
A.所有生产者 B.所有消费者 C.所有分解者 D.所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
6.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池纯净水 B.一块农田 C.5000棵树 D.一片森林 E.一群羊。
7.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 及其 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由 和 两部分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8.在生态系统中,能够自己制造养料的生物称为 ;分解废物、生物尸体,并将组成生物的原料重新回归环境的生物称为 。
9.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大地。一只雄鹰从它栖息的树枝上扑啦啦飞起,展翅滑翔在点缀着鲜花的田野上空。忽然,这只鸟儿停止了滑翔,它的头一动不动地停在空中,因为它发现了猎物——一只正在草丛中大口咀嚼着快要成熟的麦粒的田鼠。几秒之内,雄鹰俯冲而下,利爪紧紧抓住了这只田鼠,然后飞回树上享用去了。与此同时,一只蜘蛛正躲在附近花朵的花瓣里,一只毫无防备的蜜蜂在这朵花上停了下来,想要呷一口里面的花蜜,蜘蛛立即抓住蜜蜂,并将毒液注入蜜蜂的身体,在蜜蜂想要动用它致命的一叮之前,蜘蛛的毒液已将它毒死了。可是,不一会儿,蜘蛛却成了正在捕食蚜虫的青蛙的美餐。这一片阳光照耀的田野就是一个生态系统。请你分析这个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请在右面写出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a. 。
b. 。
c. 。
(2)非生物环境有: 。
(3)生产者有: 。
(4)消费者有: 。
(5)这个生态系统中是否有分解者 。
10.有人说:“在生态系统中,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因为人既能够生产制造出许多产品,又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知道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功能,说出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和意义。
3.通过各种活动,认识环境对自身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知道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功能,说出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和意义。
【学习过程】
一、食物链和食物网
1.在生态系统中, 与 之间、 与 之间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 。?
2.许多 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联系,生物之间由于 构成的网状联系叫食物网。?
3. 和 反映了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复杂关系,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
4.请你根据实际中所观察到的食物关系,写一条食物链。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 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能量是沿 逐级传递的,一个环节只能把所获得能量的约 传递给下一级,这样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愈少,储存的能量也愈少。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通过 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 中,为植物进行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消费者则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取食 而获取能量的;分解者是靠分解动植物遗体或遗物中的 来获取能量的。?
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组成生物体的各种物质来自于 ,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 与 之间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达标检测】
1.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并回答问题。
(1)水箱中生活着哪些生物?
(2)水箱中的各种动物如何获得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3)水箱中各种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来自哪里?这些植物是怎样获得所需要的能量的?
(4)水箱中各种生物之间有什么样关系?
(5)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如何在其中流动的?
(6)各种生物所获得的能量是不是可以全部用于它们的生命活动?
2.观察教材,分析回答所提的问题:
(1)生态系统中能量来源于哪里?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3)在能量流动过程当中,能量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这种变化对于生物体的数量有着怎样的影响?
3.观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以此来认识绿色植物的作用,并讨论有关碳循环的问题:
(1)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是通过什么生物,以什么方式进入生物体的?
(2)与生产者相比,消费者获得含碳化合物的方式有什么特点?
(3)生物体的哪些生命活动可以使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得到补充?
(4)在生态系统中,碳是怎样循环的?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学习目标】
1.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概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原因。
3.简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原因。
4.关注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学习重难点】
1.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概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原因。
3.简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复习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 和 ,使其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非生命物质和能量紧密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预习
1.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1906年以前的凯巴森林是什么状态?
(2)1925年以后森林中鹿的数量为什么不断减少?
(3)整个凯巴森林生态系统在30多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因素导致这种变化的?
2.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 之间、 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凯巴森林中植被、黑尾鹿和肉食动物的数量是不断变化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是通过这三种生物数量的 维持的。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当生态系统发生一定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 ,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 的状态。一般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 ,稳定性就越 。
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 能力,导致稳定状态被破坏。
6.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
自然因素: 、 、 、 、 等;
人为因素: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大自然 ,如修建大型工程、大量排放有毒物质、引进或毁灭某些生物物种、大量地施用农药或化肥等。
【达标检测】
1.具有下列哪种特点的生态系统较稳定 ( )
A.生物种类较少 B.食物链较长
C.食物网中营养结构复杂 D.食物链中的消费者较多
2.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
A.草原生态系统 B.河流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热带雨林
3.农业生态系统较之其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容易被破坏,主要原因是 ( )
A.营养结构单一B.人为干扰太多C.长期使用化肥和农药D.长期种植同一种植物
4.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着茂密的森林植被,但是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破坏这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是( )
A.这个地区的地壳运动频繁,使植物数量减少 B.北方寒流长期侵袭,使植物死亡
C.长年干旱,植物无法生存 D.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放牧
5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
A.封山育林,禁止随意打猎 B.减少使用农药,控制环境污染
C.大量植树,增加绿地面积 D.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
6.玉米螟在田里大量繁殖,造成玉米严重减产,可能的原因是( )
A.破坏了食物链 B.农民大量清除了田间的杂草
C.大量捕杀了田鼠 D.大量捕杀了黄鼬
7.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 和 两类。
8.下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鼠与狐的数量变 化曲线图,食物链为草→鼠→狐
(1)狐的变化曲线应是图中的 。
(2)由于狐的毛皮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果为了获取皮毛而大量猎狐,则产生的严重后果是 的数量大量增加,草场的植被 ,可能出现土壤沙化 。
(3)从图中可以看出 、 和 数量的动态变化维持着这个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
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
【学习目标】
1.解释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最有效的措施。
2.分析说明我国解决人口问题和粮食问题方面对世界的贡献。
【学习重难点】
1.解释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最有效的措施。
2.分析说明我国解决人口问题和粮食问题方面对世界的贡献。
【学习过程】
一、比较世界人口和中国人口增长情况
年平均增长率(%)=人口增加的数量/(起始人口数×年数)×100%。
1.我国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
时间段
1953-1964
1964-1982
1982-1990
1990-2000
年平均增长率
2.世界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
时间段
1950-1960
1960-1980
1980-1990
1990-1999
年平均增长率
3.讨论:
(1)根据上述比较,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接近或大至接近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的时间段是 ,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明显低于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的时间段是 。
(2)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明显低于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的时间内,我国政府制定是相关的政策是 。
二、计划生育
1.计划生育是指国家对人们的生育实行统一计划,通过 和 相结合,做到有计划地生育子女,消灭生育上的无政府状态。计划生育的中心内容就是 , 。
2.控制 是解决人口与环境矛盾的有效方法,而降低 则是控制人口的唯一选择,实行计划生育可以有效地降低人口出生率。
3.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 、 、 、 。
【达标检测】
1.目前全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大约需要时间为多少年( )
A.100年 B.12年 C.30年 D.50年
2.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是 ( )
A.晚婚 B.晚育 C.少生 D.优生
3.计划生育是指 ( )
A.每个人要有汁划地进行生育 B.国家对人们的生育实行统一计划
C.一对夫妻一定生育一个孩子 D.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个孩子
4.控制人口增长最有效的选择是( )
A.降低出生率 B.降低死亡率 C.提高优生率 D.提高生育年龄
5.计划生育的中心内容是控制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___。具体的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6.下表为中国人口数量变化表。请据此表和下面的要求解答问题。
年代
1686
1762
1790
1834
1949
1953
1964
1971
1982
1990
1995
2000
人口(万)
10000
20000
30000
30000
54167
58260
69122
85200
100391
113051
12000
129533
(1)依据上表所列数据,在右图中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
(2)假设2000年后的人口增长速度保持1995—2000年间的人口增长速度,请你根据曲线趋势预计中国在2050年的人口数。答:
(3)我国要坚定不移地执行 政策,为稳定世界人口作出积极的贡献。
关注农村环境
【学习目标】
1.说出生态农业的主要特征。
2.列举农村或城市社区环境发生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
3.使自己认识并做到保护身边的环境应该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做起。
【学习重难点】
1.说出生态农业的主要特征。
2.列举农村或城市社区环境发生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关注农村环境
1. 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场所,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所聚居的地方就形成了农业村落,即 。?
2.我国政府和农民在控制 、植树种草、退耕 、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建立 等得到较大改观。
3.农药的危害:危害人类健康、破坏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环境污染 等,所以要控制农药的 。防治害虫可以用化学防治和 防治。?
二、生态农业
1.生态农业能够 利用自然资源,增加物质财富和 。改善农村的 质量。 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沼气发酵:是利用一些 ,在无氧环境下,将农作物的秸秆以及人、家禽、家畜的粪便等有机物投放在一个密闭的池内进行 ,获得沼气的过程,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一种 的能源,可用来做饭和照明。发酵后的渣水也是一种 肥料。?
3.生态农业使用的优点:减少资源的 ,减少 。?
三、关注城市环境
1.城市生态系统是以 为主体,与 、 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是一个复杂的 生态系统。?
2.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始终是以 、 为代表的煤烟型污染。而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过高,是造成 的主要原因。
3.创建良好的社区环境从我做起。
【达标检测】
1.请同学们仔细学习课文内容,小组讨论回答生态农业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
2.结合当今的状况,你认为“城市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一定比乡村差”,这种说法对吗?
3.为进一步美化社区环境,我们中学生应该力所能及地做些什么?
关注城市环境
【学习目标】
1.列举城市社区环境发生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
2.举例说明家居环境主要污染物的来源。
3.讨论制定防止室内环境污染的有效对策。
【学习重难点】
1.列举城市社区环境发生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
2.举例说明家居环境主要污染物的来源。
【学习过程】
一、城市生态与社区的关系
1.城市生态系统是以__为主体,城市居民与_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是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
2.近10年来,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始终是以____、________为代表的煤烟型污染。
3.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过高,会导致____,其会破坏____、____甚至______等。
二、创建良好的社区环境从我做起
1.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有______、____、玻璃、金属等。
2.举例说出保护城市社区环境,我们随手可做的小事有什么?(答案合理即可)
三、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中的一切设施都是人制造的,人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城市居民所需要的食物绝大多数要求依靠其他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城市中的工业、建筑业、交通等都需要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这些也必须从外界输入,并且迅速地转化成各种产品。同时,城市中人类在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如果不及时进行人工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由此可见,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同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例题:城市生态系统是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下列从生态系统理论上说明这一点的是( )。
A.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依赖性。
B.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能产生强烈干扰。
C.城市生态系统要大量输入输出物质和能量。
D.城市生态系统人。
【达标检测】
1.人类的因素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是( )。
A.乡村 B.牧区 C.水域 D.城市
2.近10年来,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始终是以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煤烟型污染( )。
A.烟尘 二氧化碳 B.烟尘 二氧化硫
C.煤渣 一氧化碳 D.煤渣 二氧化硫
3.生态城市建设让人与自然更趋和谐。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 )。
A.要做到生态良性循环。
B.要做到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和谐进步。
C.要进一步做好城市绿化工作。
D.可先加快工业化进程以促进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再保护环境。
4.目前我国城市环境污染主要包括( )。
A.水污染、大气污染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视觉污染、噪音污染 D.以上三点都是
5.下列关于对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防止汽车尾气污染,鼓励骑电动车
C.杜绝污染物的随意排放 D.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重视新能源开发
6.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下列哪项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
A.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B.消费者主要是人类,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
C.动植物种类繁多,有“绿色水库”之称。
D.缺乏高大植物,降雨量很少。
家居环境与健康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家居环境主要的污染物来源。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创建健康的家居环境。
3.使自己形成绿色消费和绿色文明的观念。
【学习重难点】
1.举例说明家居环境主要的污染物来源。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创建健康的家居环境。
【学习过程】
一、家居环境状况调查
1.厨房内的污染是____污染,常见的污染物有苯并芘、________、可吸入的颗粒物、________等。
2.很多装修材料会产生一定的无色无味的放射性气体________,对人体危害极大。
3.一些观赏性植物产生的植物纤维、__________及__________等,易诱发人得哮喘、皮疹等过敏性疾病。
4.室内装饰材料及家具的污染是目前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方面。
二、改善家居环境、维护人体健康
居室的环境首先要满足人体的______,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此外还应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如有__________以杀菌消毒,有良好的__________以获得新鲜空气,以及无辐射、无污染的室内装饰材料等。
三、改善家居环境的措施
针对厨房污染,加强厨房通风,安装抽油烟机,尽量少用旺火煎炒烹炸,做饭时尽可能将厨房与居室间的门关闭等;针对装修污染,我们要尽量降低装修程度,避免豪华装修,装修后多通风或使用炭雕之类的具有吸附功能的物质净化空气;适量养一些能吸收有害气体的植物,尽量不养宠物;生活垃圾及时清运,避免室内空气二次污染。
例题:为了净化室内空气,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经常开窗通风 B.在厨房内安装抽油烟机
C.室内种养大量的花草 D.室内放置炭雕艺术品
【达标检测】
1.下列疾病中,与空气污染有关的疾病是 ( )。
A.冠心病 B.肝炎 C.肠炎 D.哮喘
2.家居环境存在的问题不包括( )。
A.厨房的空气污染 B.生活垃圾
C.装修污染 D.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
3.在以下几种职业的人群中,咽炎的发病率较高的是( )。
A.园林工人 B.灾区居民 C.公务员 D.交通警察
4.为了保证教室内的空气清洁新鲜,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B.绿化周围环境
C.勤打扫教室及环境 D.关闭门窗防止灰尘飞入
5.下列不属于常见家居污染的是( )。
A.甲醛的释放 B.煤气的泄漏
C.宠物疾病的传播 D.二氧化硫的释放
6.为了改善空气质量,确保身体健康,下面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
①经常在居室中喷杀虫剂,以杀死空气中的细菌 ②在居室周围多栽花草树木
③对新装修的房子经常打开窗户通气 ④晚间在居室摆放花卉
⑤焚烧秸秆 ⑥教室经常保持空气流通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⑥
7.下列气体中,属于家居内放射性气体的是( )。
A.甲醛 B.氨气 C.氡气 D.氯仿
8.冬天上课教室门窗关闭较久后,不少同学会出现打呵欠的现象,是因为( )。
A.同学们上课太久,很疲劳 B.大家养成了打哈欠的习惯
C.教室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打哈欠会传染
发酵技术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尝试制作米酒、酸奶、面酱等食品,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协作精神。
3.能够介绍沼气发酵原理以及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学习重难点】
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尝试制作米酒、酸奶、面酱等食品,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协作精神。
【学习过程】
一、发酵食品
1.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食品,属于发酵食品的有 、酱油、 、米酒。?
2.制作酸奶
(1)将容器清洗干净,并 。向牛奶里加入适量 ,煮开后冷却到 ,倒入玻璃杯中,加入两勺你喜欢的 ,搅拌均匀后盖紧杯盖,将牛奶放在20~30度的环境下培养1~2天。
(2)在品尝酸奶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酸奶的 和 。?
(3)乳酸菌在温度适宜、 氧气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牛奶中的营养物质,产生 ,所以酸奶有酸味。?
3.仔细阅读课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酒药中含有 、 、 等多种微生物。曲霉和毛霉把 转化为 ,在没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经过代谢把 转化为 。?
(2)面酱是以 为原料制成的,在其生产过程中,米曲霉将面粉中的淀粉水解为
和 ,使甜面酱有 ,将少量的蛋白质水解为 使甜面酱具有鲜味。?
(3)在制作发酵酱的过程中,一般要加入适量的盐水,一方面抑制腐败 的活动;另一方面使产品咸味适口。
二、沼气发酵
1.在 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将 制成 的过程,叫沼气发酵,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
2.制作沼气的原料是 、树叶、人畜粪便,以及酒厂和食品加工 等。?
三、工业化发酵产品
1.工业发酵产品主要有 、 、 、 、 等。?
2.抗生素: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 、 等。?
3.氨基酸:利用微生物生产氨基酸应用于 、 、医药、化学和农业等。?
4.甜味剂:新型甜味剂—— 应用于生产饮料、糖果等。?
5.食用有机酸: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 、醋酸和乳酸等。?
6.酶制剂:利用微生物生产洗衣服中的 、蛋白酶、酿酒中的 。?
【达标检测】
1.回顾自制酸奶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将牛奶煮开?
(2)煮开的牛奶为什么要冷却后,才可加入酸奶?
(3)给牛奶中加糖的目的是什么?
(4)加入酸奶的作用是什么?
(5)为什么接种后的牛奶要密封保存?
2.仔细阅读课本“酿一醇香浓郁的米酒”,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酿酒过程中,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才会较快的产生酒精?
(2)为什么要把加好酒药的砂锅盖上盖子,并用棉被包裹,使温度保持在30度左右?
(3)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说出制酒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中的沼气发酵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在沼气发酵过程中,加入池底污泥的作用是什么?
(2)在发酵原料中加入秸秆和猪粪的目的是什么?
(3)沼气在发酵池中是如何发酵成的?沼气的成分是什么?
4.工业化的发酵产品有哪些?
现代生物技术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2.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学习重难点】
1.举例说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2.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学习过程】
一、活动:分析科学家利用细菌合成人胰岛素的研究过程;
1.转基因技术的操作对象是什么?
2.转基因技术的任务?
3.转基因细菌为什么能够在短时间内生产大量的人胰岛素?
4.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 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 的生物技术。
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转基因技术与制药: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动植物甚至微生物成为制造药物的“微型工厂”。目前, 、 、 等都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
2.转基因技术与遗传病诊治:转基因技术还可以用于 诊断与治疗。 能及早准确的诊断疾病,从而预防疾病或使疾病得到及时的对症治疗。
3.转基因技术与农业:科学家已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地培育出了一批 、 、 的农作物新品种。
4.转基因技术与环境保护:生物技术在 方面也可以发挥奇妙的作用。
三、活动:寻找科学家培育克隆羊“多莉”成功的奥秘
1.“多莉”好像有三个母亲,到底哪一只羊是它的母亲呢?
2.为什么说“多莉”是一只克隆羊呢?
3.你认为科学家利用哪些生物技术是取得动物克隆成功的秘诀?
4.你认为克隆技术的成功有哪些意义?
四、现代生物技术引发和社会问题
转基因产品的 ;克隆技术引起 之争。
【达标检测】
1. 、 等都属于现代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是 。
2.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 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 中的生物技术。
3.转基因细菌能够在短时间内生产大量人胰岛素的原因是 ( )
A.细菌繁殖速度很快 B.细菌的新陈代谢旺盛
C.细菌对繁殖条件要求严格 D.细菌个体很小
4.下列药品中不是转基因产品的是 ( )
A.胰岛素 B.干扰素 C.凝血因子 D.青霉素
5.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数量稀少,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后代比较困难。你认为将来最有可能通过下列哪种办法来繁殖大熊猫( )
A.转基因技术 B.克隆技术 C.发酵技术 D.嫁接
6.下列农作物新品种中,由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是( )
A.抗虫的棉花 B.具有抗除草剂能力的农作物
C.能产生大豆蛋白的水稻 D.包括以上三者
7.克隆羊“多莉”,是将白面绵羊的乳腺细胞核移植到黑面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后培育而成的。根据遗传学原理,你判断“多莉”的面部毛色应是( )
A.黑色 B.白色 C.黑白相间 D.不能确定
8.下图是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示意图。
(1)图中所标A、B、D、E采用的技术和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C细胞是__________。
(3)克隆羊“多莉”的母亲是_________。
(4)发育成多莉的重组卵细胞的细胞核来自于________妈妈,该细胞的其他部分来自于________妈妈,该细胞在________妈妈的子宫中发育。生出来的小羊多莉几乎跟________妈妈一模一样(请填字母)。
(5)由此可见,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的中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