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八上 3变迁中的家园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少版八上 3变迁中的家园 教案

资源简介

苏教版中学美术教材第16册第3课
变迁中的家园(教学设计)
(说明:本课教学设计,分为二课时和课后扩展。第一课时:调查自己家园的变迁感受并交流;通过作品、建筑图片导入观察角度、远近法。第二课时:室外写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表现校园的建筑。课后扩展:学生参观美丽的校园作品展,并交流心得。下面主要是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的设计方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二课《从心底接触自然》的延伸,通过家园的变迁调查感受交流和画家、学生作品的欣赏,将学生的视线有目的地引向建筑物的描绘中,引导启发学生去发现身边的美。从基本技能上看,本课内容是对七年级画静物,画人物的延伸和发展,通过欣赏和写生创作,让同学们感受到现实家园与作品意境的不同,从而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升华学生的热爱家园的情感,鼓励学生从现实的平凡生活中发现建筑与环境协调的美,并尽情地创造。
二、教学目标设计
认知领域:通过对建筑物的观察和感受,认识建筑之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技能领域:初步掌握基本的透视规律,关注不同的观察视角及构图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学会运用一定的美术工具表现建筑物。
情感领域:通过对学校新旧建筑的欣赏,体会生活中的艺术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园。
创新领域:通过自己的观察、欣赏,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个性,运用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表达自己对家园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及策略
教学重点:运用一定的绘画技巧表现个性的家园,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在作品中体现正确的透视规律。(主要策略: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我采用演示法,竞赛法,示范教学法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范例的欣赏,感受美的过程,去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难点:指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建筑物的美和特点,抓住建筑物的特点进行个性描绘。(主要策略:主要通过欣赏、比较、动手画画等方法相结合。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并归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对象分析
1、八年级的学生想象力没有七年级那么活跃,却增加了些成熟,动手创造能力较七年级显得强了许多。第二课《从心底接触自然》课程设置中进行了校园风景的写生,为本节课的校园建筑物的写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以写生创作为切入点,以作品展览为平台,能够提升学生对艺术对象的表现力和审美情趣,从而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达到热爱自然、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五、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通过走访老前辈、查阅资料等形式,写一份《变迁中的家园》调查报告。准备绘画用的材料和工具
2.教具:多媒体课件——《变迁中的家园》、实物展台、示范用的铅笔、铅画纸。
3.全班学生按每组8人围座一起,小组推荐产生小组长一名。
六、教学过程设计
1、欣赏图片 创设情境畅谈感受
在优美的音乐中,课件中展示学校的一些老房子和现在校区的建筑风景,让同学们看到新旧校容校貌的对比,在教师的引导下畅谈感受。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关于《变迁中的家园》调查报告,小组长做好归纳总结,并在全班交流。
师:刚才通过欣赏我校新旧校容校貌的变化,以及我们家乡环境的变化,你想到了什么?
生:以前的房子较矮小,砖瓦建筑不够牢固,房子格局有点凌乱,不美观。现在的建筑高大美观,结构更牢固,体现了家乡的繁荣,和学校环境的骤变。也说明我们现在的经济发达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园也越来越美丽了。
师:说得很好,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变迁中的家园” 。(板书:变迁中的家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身边建筑和环境的新旧对比,体会出生活的巨大变化,懂得去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和美好生活,在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渗透了对家乡美的情感教育。
2.图片欣赏,导入“观察建筑物的角度”知识点。
课件播放我校风景图片,让同学们快速说出建筑物名。(主要是我校的综合楼、教学楼、餐厅、艺术楼、报告厅、宿舍楼等)
上述图片中挑选出三张不同角度拍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并叙述出欣赏建筑物可以从平视、俯视、仰视等不同审美角度出发。
平视:亲切,身临其境
俯视: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感觉心胸开阔。
仰视:欲与天公试比高;感觉自己渺小。
幻灯片播放本课中《遥看姑苏城》、《故乡的云》等作品,学生回答作品的观察角度分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用文学中的优美语言来大胆表述自己的审美感受,在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渗透了对学校美的情感教育。
3.绘画比赛,化解重点
????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画学校建筑。在30秒之内画出学校某个建筑物的外形轮廓,通过短时间的绘画比赛,主要是为了发现学生在构图和透视上的缺陷,从而引出重点。教师在学生中巡视,每一组挑选一张有代表性的作业来讲解透视,老师再结合建筑图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平行透视,什么是成角透视。
【设计意图】通过短时间的绘画比赛,主要是为了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构图和透视上的缺陷,并通过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下对学生作品的现场修改,引入到透视的讲解,用比赛的方式把审美过渡到知识重点的学习上,既活跃气氛又使学生对后面的学习充满兴趣。
4.重点知识的学习
通过实物展台指出学生作业中透视问题,导出透视定义——也叫远近法,同样大小的物体在画中呈现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实远虚的视觉效果。(同时教师黑板板书)
师:在实物展台上对学生作业中透视错误进行修改。
生:讨论修改前后不同的视觉感受(修改后建筑物更为立体,更加有空间感)。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借助修改学生作业,更透彻更全面的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知识点。
5.作画步骤示范,化解难点
幻灯片播放学校走廊,教师在实物展台的纸上快速示范画校园走廊的过程,先找出视平线和消失点,再在消失线的辅助下整体构图,先画轮廓,再勾勒细节,最后强调主要结构,(教师在示范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建筑物的主要特点或者是自己认为感兴趣的某个细节进行重点刻画,从而帮助理解和掌握本课的难点。)随后在黑板上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建筑物的作画步骤,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自己去尝试创作。
6.亲自创作,深层理解本课的重难点。
幻灯片播放学校艺术楼成角透视现象照片一张,请用成角透视方法表现。
师:利用刚才学习的新知识,大胆表现,发挥自主创新的能动性,画出更有个性作品,注意构图合理,透视正确,方法、绘画工具不限。
生:尽情发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
师:教师在学生间巡视,对个性问题个别讲解或作简单修改,对共性问题共同讲解。
【设计意图】善于发现身边环境的美丽,再创美丽校园。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7.自主评价,相互评价,教师点评,让学生感受美丽
在学生绘画基本完成时,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小组互评与教师点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构图、观察角度、透视、色彩等方面尽情感受学生创造的美。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最佳绘画奖,最佳设计奖,最佳色彩奖,最佳视觉奖等奖项激励学生。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创作的快乐。
8.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了解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并能运用它来表现美丽的校园,以及在绘画中怎样重点刻画细节,画出有个性的作品。希望同学们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生活中去,例如欣赏作品,拍摄照片等,在生活中能发现和创造更多的美。
【设计意图】艺术活动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延伸课堂教学,把爱美的心悄悄溶入到爱家乡、爱学校、爱生活之中。
9.板书设计
变迁中的家园
透视
远近法: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
作画步骤:1.构图,找出透视点,主要结构定位
2.画基本轮廓
3.勾勒细节,重点刻画
4.根据需要着色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课前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对本课的重难点把握较为准确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化解,学生学习得轻松,又加深了对新知识的掌握。通过比赛,自主创作,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体现了创作的乐趣,提升了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