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节 透镜和视觉〖知识整理〗一.透镜: 凸透镜 凹透镜定义 中间⑴ 、边缘⑵ 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中间⑶ 、边缘⑷ 的透镜叫做凹透镜。实物 形状 主光轴和光心 透镜上通过球心的直线CC'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⑸ ,这个点叫光心。 对光线作用及光路图 凸透镜对光有⑹ 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⑺ 作用。 光线透过透镜折射,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比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⑻ 主光轴。 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比原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⑼ 主光轴。特殊 光线 焦点和焦距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 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发散,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叫做虚焦点,也用F表示。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凹透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凸透镜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实焦点,同一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 凹透镜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虚焦点,同一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焦距与会聚能力的关系 凸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会聚能力的强弱,焦距⑽ ,会聚能力越强。 凹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发散能力的强弱,焦距⑾ ,发散能力越强。 同种光学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⑿ ,焦距越短,会聚能力越强。 同种光学材料制成的凹透镜表面的凹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⒀ ,焦距越短,发散能力越强。 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每个凹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二.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三.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注意: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⒁ ,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四.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熟记、并理解)光路图 物距(u) 像距(v) 位置关系 成像的性质 应用 u﹥2f f﹤v﹤2f 像与物异侧 ⒂ 的实像 照相机摄像机眼睛 u=2f v=2f ⒃ 的实像 测焦距 f﹤u﹤2f v﹥2f ⒄ 的实像 投影仪幻灯机 u=f 光线平行不成像 放在焦点的光源可以获得平行光 0﹤u﹤f v﹥u 像与物同侧 ⒅ 的虚像 放大镜规律 1.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虚像大;2.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3.成实像时,当物体从远处向焦点靠近时,像逐渐变大,远离凸透镜,反之亦然。 ①当u>2f,物体比像移动得快;②当f<u<2f,物体比像移动得慢。无论成实像或者虚像,只要物体向焦点靠近,像就变大。五.近视与远视原因与矫正 名称 比较 近视眼 远视眼形成原因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得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⒆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使得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⒇ 原理图 矫正图 〖例题解析〗〖例题1〗在烈日下洗车,水滴所产生的效果会使车身局部产生高温现象,时间长了车漆便失去光泽,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水滴相当于平面镜,能使车漆发生折射而失去光泽B.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能使光聚在车身的局部而产生高温C.水滴相当于凹透镜,能使光聚在车身的局部而产生高温D.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能发散光使车身的局部产生高温解析:由于水的特点,水滴类似球形或半球形,相当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能使光聚在车身的局部而产生高温,因此答案为B。〖例题2〗[2015宜宾]小雷对凸透镜焦距与制成凸透镜的材料种类、凸透镜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⑴他第1次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的焦距为???cm。次数 1 2 3材料 玻璃 玻璃 水晶凸起程度 较小 较大 较大焦距/cm 8.0 4.0⑵由1、2次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⑶小雷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受此启发,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结论是:对同一凸透镜, 光入射时焦距小些。⑷探究完成后,小雷和其他同学用焦距为8.0cm的凸透镜和蜡烛进行成像实验。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当物距均为16.0cm时,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9.0cm、13.0cm,与理论像距16.0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解析:⑴焦距测量属长度测量,需估读,由图可知焦距为10.0cm;⑵由1、2次的实验可知:玻璃材料相同时,凸起程度越大,焦距越小;⑶由图乙可知,同一棱镜对不同的色光的折射能力不同,红光折射能力最弱,紫光最强,所以对同一凸透镜,紫光入射时焦距较小;⑷凸透镜成像时较难确定的是像的清晰程度,只有当像最清晰的时候测的像距才比较准确,因此题目情况的原因就是像没有最清晰时就测量像距造成的。〖例题3〗[2018昆明]如图所示,若想在位于凸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图中光屏未画出)得到一个烛焰清晰放大的像,那么点燃的蜡烛应置于图中的?( )A.a点 ????B.b点 ????C.c点 ????D.d点解析:由题意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物距应满足f〖例题4〗[2018重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峻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1)按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出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接着小峻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3)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向右移动蜡烛时,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仍然不变,小峻继续向右移动蜡烛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清晰的像。解析:(1)刻度尺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分度值为1 cm,故读数为10.0 cm。(2)乙图中物距小于像距,故物小像大,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原理制成的。(3)向右移动蜡烛,物距变小,故像距会变大,应将光屏向右移,才能得到清晰的像。(4)蜡烛移到45 cm刻度线处,物距为5.0 cm,u〖例题5〗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的是________图;表示矫正近视眼的是________图。甲 乙 丙 丁解析: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还没会聚成清晰的像就到达视网膜了,因此图甲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戴发散透镜,使光线会聚点后移,故图丁给出的是近视眼的矫正方法。因此答案为甲、丁。〖巩固基础〗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2.取一圆形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透镜的焦距是( )?A.5cm??? ??? B.10cm? C.15cm? ??? ? D.30cm3.如图所示,一塑料薄膜组成的顶棚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 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C.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凹透镜作用??D.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4.[2019盐城]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图中所示操作最合理的是( )5.[2018长春检测]如图是宇航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的一个镜头,若她的脸离水球球心的距离是20cm,则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 )A.8 cm B.12 cm C.15 cm D.30 cm6.[2019湘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4 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 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4 cm B.7 cm C.10 cm D.16 cm7.[2018北京]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 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B.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C.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D.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8.[2018河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C.透镜不动,蜡烛向左移动,光屏向右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透镜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9.[2018烟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蜡烛从如图所示的A位置逐渐移到B位置的过程中,像距及像的变化情况是( )A.像距增大,像变大 B.像距减小,像变大C.像距减小,像变小 D.像距增大,像变小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10.[2018临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C.将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D.将蜡烛移动到4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11.[2019泰安]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在距离凸透镜8 cm处时,在距离凸透镜15 cm处的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现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7 cm,下列关于蜡烛在光屏上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成清晰的像 B.成倒立、缩小的像C.成倒立、放大的像 D.成倒立、等大的像12.[2014河南]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A.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 B.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C.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 D.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13.[2019鄂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甲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cmB.图乙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C.在图乙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D.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像14.[2019徐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开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接着把物距调整为开始时的一半,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此时的像 ( )A.是放大的 B.是缩小的 C.是等大的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15.[2016河南]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16.[2018长沙]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A.甲、乙 B.甲、丁 C.丙、乙 D.丙、丁17.[2016河南]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古代就有许多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可生火”是由于凸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18.[2018长春]人的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看到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 ???的实像。眼睛近视的人可以通过戴 ???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19.[2018海南]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如果不爱护眼睛容易患上近视眼,矫正近视眼应配戴 透镜(选填“凸”或“凹”)。视力正常的眼睛,远近景物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 像(选填“实”或“虚”)。20.[2017长春]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实验时,通过调节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3)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至30cm刻线处,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放一个合适的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21.[2018宁波]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的位置,蜡烛也移至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 (选填“注水”或“抽水”)。?〖提高能力〗1.[2017常州]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 )2.如图,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N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面上的一个圆孔,用一个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光学器件嵌入其中,发现在暗盒右侧与盒侧面平行的光屏M上呈现出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的光学器件( )A.一定是凹透镜 B.一定是凸透镜 C.可能是凸透镜或凹透镜 D.可能是厚平板玻璃3.学习了透镜的有关知识后,为了把一束从左侧射入的较宽的平行光变为较窄的平行光,小王同学找来了三只薄透镜,其中凸透镜L1的焦距是5cm, 凸透镜L2的焦距是3cm, 凹透镜L3的焦距是2cm。小王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光路,能够达到目的是( ) A. B.???C. D.4.小明将凸透镜紧靠如图甲所示的一幅卡通图片,然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图片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如图乙所示四个不同的像,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③②④① B.②③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5.[2016绍兴]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 )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距离;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一定可以在光屏上的到另一个清晰的像。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6.[2016河北]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烛焰像,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下列烛焰成像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A.缩小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放大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7.[2013武汉]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 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8.一束光线经过某光学元件后的出射光线如图所示,则方框内放置的光学元件( )A.只能是平面镜或凸透镜 B.只能是凸透镜或凹透镜C.只能是凹透镜或平面镜 D.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均可9.若空间有一竖直放置的大凸透镜,在主光轴位置上拉一根钢丝,一个小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着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走来。下列叙述中:①小演员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②像的脚步始终比小孩大;③像大时脚步大,像小时脚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④像总朝远离小演员的方向运动,好象在逃离。其中正确的是 ( )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①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③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10.[2017天津](多选)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焦距分别为f1、f2的甲、乙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先将点燃的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标出);再用透镜乙替换透镜甲,且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 ???? B.图中光屏上的像是缩小的C.f1D.f1>f2 11.如图所示,F1、F2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点光源,S’是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其中a、b是由S发出的两条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到S’的光线。当光源S沿平行主轴的方向向透镜移动时(始终保持u>f),像S’远离透镜移动的情况是:(?? )A.沿平行主轴方向?? B.沿O与S’连线方向??C.沿F2与S’连线方向???D.沿F1与S’连线方向12.[2012宿迁]如图,两端开口的圆筒内嵌一光学元件,在圆筒左侧中心轴上放一光源S,圆筒右侧中心轴上垂直固定一光屏,现左右移动圆筒,当圆筒左端面距离光源为a时,恰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将圆筒向右水平移动距离b时,光屏上第二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此光学元件是_____透镜,第二次所成像的性质是______(填“放大”、“等于”或“缩小”)、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13.童话世界里也有很多物理知识。如图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 (选填“平”或“凸”)一些。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面”或“后面”),因此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佩戴 (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图中 (选填“甲”或“乙”)为远视眼镜。14.[2015广东]用焦距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⑴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 (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此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将逐渐向 移动。?⑵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将所缺的实验数据和像的性质补充完整。?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1 30 15 ①2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3 15 ② 倒立、放大的实像4 6 无 正立、放大的虚像请根据实验序号4的成像规律,写出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 ③ 。 ⑶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小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 (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⑷晓红在早上9: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你认为她这种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是 。参考答案〖知识整理〗⑴厚 ⑵薄 ⑶薄 ⑷厚 ⑸不变 ⑹会聚 ⑺发散 ⑻靠近 ⑼远离 ⑽越小 ⑾越小 ⑿凸 ⒀凹 ⒁在同一高度⒂倒立缩小 ⒃倒立等大 ⒄倒立放大 ⒅正立放大 ⒆前方 ⒇后方〖巩固基础〗1.D 2.D 3.D 4.C 5.A 6.C 7.C 8.D 9.A 10.C 11.B 12.A 13.C 14.D 15.B 16.A17.会聚18.缩小、凹19.凹、实20.(1)同一高度。(2)投影仪。(3)近视。21.缩小、注水〖提高能力〗1.B 2.C 3.A 4.D 5.D 6.D 7.C 8.D 9.C 10.BD 11.D 12.凸、缩小、倒立13.凸、前面、近视、甲14.⑴较暗、上。?⑵30。 ⑶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⑷透镜应正对太阳而不能与地面平行。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