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德州市陵城区第一中学高二政治复习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________ 使用时间:2019年 12 月23日 编号:4 编制:王树强
课 题 必修3 第5课 文化创新
一、考点梳理:
源泉、动力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重要意义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基本途径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但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创新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造要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克服倾向 既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点拨:深入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
①进行文化创新的两条基本途径都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
②两条基本途径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过程中,离不开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二.易错点:
(1)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3)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
(4)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关键是继承传统文化。
(5)文化创新的主体是文化工作者。
三、链接高考
1.(2019·全国卷Ⅰ)2019年上映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天下大同、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讲述了全球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故事,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被称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
②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
③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
④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9·全国卷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 )
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6·全国卷Ⅲ)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材料:
乡村文化兴盛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A村在发展乡村文化中,坚持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动员村民参与到乡村文化共建、共管、共享的建设中去,以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打造一个有着村民自己“乡村魂”的特色文化品牌,开发独具创意的旅游产品,并通过媒体、网络进行传播,提高本村知名度,从而使乡村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和文化创新的知识总结A村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四、体系构建:
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
1.2019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俄罗斯建交70周年纪念币,该纪念币图案精选两国代表性建筑,通过精湛、精美的设计庆祝两国关系走过极不平凡的历程。由此可见( )
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反映 ②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④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9·山东临沂三模)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是贯通南北的文化长廊,也是联系不同区域的重要经济动脉和生态廊道,已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2月,国家制定《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推动大运河沿线地区文化融通,探索以文化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第一个以文化为引领的区域规划。这表明( )
①大运河承载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②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其悠久的历史 ③文化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文化的价值突出体现在促进经济发展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9·安徽蚌埠三模)2019年4月29日,以“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为办会理念的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本次园会将以园艺为载体,积极传播和发展中国园艺文化,同时,园博会也将汇聚世界各地独特的园艺特色和地域文化,促进国际园艺合作。这说明本次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将有利于( )
①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②丰富文化传播的手段,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展示文化多样性的魅力
④加强对话交流,增进各国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参观名胜古迹、阅读经典名著……这些隐性教育活动似春风,著物物不知,更契合青少年的思维方式、认知特点、精神需求,达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这说明( )
①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一定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③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文化决定人的认识活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经典为何成为经典?因为他们不朽。不论置于时代的哪处洪流,经历了何种人世浮沉,经典就是你坐下翻阅两页,仍能从中汲取到精神智慧和生命力量的文字。这说明( )
①经典作品的具体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②经典文化以其特有的感染力使人震撼
③经典文化的价值大于流行文化的价值④经典作品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6.(2019·四川成都模拟)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并借鉴丝绸之路多民族歌舞元素。1979年在北京首演,后又按照舞剧国际标准创排,40年来不断升级换代、常演常新,走进4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演出2 887场,观众达400多万人次。成功实现了“送文化”到“卖文化”的转变。这表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 ②不忘本来和吸收外来是可以统一的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走向统一 ④文化的影响力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19·山东青岛三模)中宣部倾力打造的“学习强国”平台,整合各类新闻媒体和学习平台,依托手机客户端和PC客户端,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全媒体形式,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理论学习、宣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这说明媒体融合发展( )
①关键在于加快各类媒体叠加实现一体化发展
②通过新兴媒体代替传统媒体实现传播技术更新
③能够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④通过媒介资源的联动与整合实现了资源集约效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2019·山东临沂一模)画年画、挂年画是不少地区人们难忘的乡愁记忆,五彩的年画配着大红灯笼,浓浓年味扑面而来。随着时代的变化,年画总有新鲜内容,特别是近几年不少地方年画中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由此可见( )
①传统文化增强了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②传统文化应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节日庆祝形式的变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传统习俗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19·福建福州模拟)在“年画重回春节”活动启动式上,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互联网企业联合发出“中国新年画行动”倡议书,呼吁共同营造“新年画、新年俗”的文化传播与传承氛围、共同激发“新年画、新应用”的文化创作与创新活力,共同拓展“新年画、新产业”的文化转化与发展模式。“年画重回春节”需要( )
①立足现代科技推动内容形式创断 ②融入现代生活、弘扬当代价值
③把拓展应用范围作为发展的前提 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个教育专用网、一部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突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课程资源得以共享,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促进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
①“互联网+教育”开创了文化传播的新途径
②“互联网+教育”“是适应大众真正需要的先进文化
③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④新兴媒体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2019·河南郑州模拟)2019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1周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创作出了很多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如反映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进程中“追梦”故事的《航拍中国》《记住乡愁》《超级工程》《本草中华》等纪录片,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观众的爱国情怀,凝聚了人民的精神力量。这启示文艺工作者( )
①文艺之笔应当为人民抒写、为时代放歌 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作品中 ③坚持百花齐放方针,倡导指导思想多元化
④在文化创新时立足人民的文化需要这一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19·山西晋中模拟)香港邮政将于2019年10月1日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1套4枚纪念邮票。这套邮票以象征团结、吉祥、和谐的中国结作为设计亮点,构图精巧细致,寓意70年来我国在经济、社会、科技及环境各方面取得的卓越发展与成就,这套邮票( )
①在设计中引入中国结元素,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贯通
②新颖独特的设计说明设计者的灵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说明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在传承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
④展示了我国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这套邮票在设计中引入中国结元素,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贯通,说明传统文化的稳定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月11日,国家航天局对外宣布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将成为世界上首个有能力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我国对太空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探索,此次嫦娥四号的主要任务目标是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与研究,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探索宇宙的工具越来越先进,对月球的认识将越来越深刻。
嫦娥四号任务的成功在月球探测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这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航天战线大力传承和践行“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探月精神所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全体航天人拼搏精神的成果,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
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阐释传承和践行探月精神的现实意义。
14.(2019·广东深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举办“进博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
“进博会”充分展示了国家形象、经贸发展成就和特色优势产品。中国国家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主线,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就。英国国家馆集中展现了来自医疗和生命科学、创意产业、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领域的世界领先企业;越南国家馆展出果干、工艺品、传统服饰等。动漫制作、文化艺术、境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在“进博会”上精彩亮相。可以说,进博会也是各国文化交流的舞台。
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文化意义。
第3单元 第5课 答案
易错点
(1)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提示: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提示: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
提示: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之间交流、借鉴、融合,但各自保持自己民族和国家的特色,并非融为一体。
(4)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关键是继承传统文化。
提示: 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5)文化创新的主体是文化工作者。
提示: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链接高考
1.B [2019年上映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这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①正确;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此说法过于绝对,②错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这一说法抹杀了文化的多样性,③错误;《流浪地球》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讲述了全球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故事,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这启示我们中华文化要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④正确。]
2.B [②说法错误,文化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但不能起决定作用;④说法错误,“趋于一致”的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中强调“如今‘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表明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也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①③符合题意。]
3.B [“《辞海》电子版和网络版的推出”这一文化创新,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立足于信息社会人们网上阅读的新需求,①④符合题意。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②错误;文化创新不一定能够保证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③说法不妥,排除。]
4.【解题思路】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和文化创新的知识总结A村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要求调用的知识是“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创新”。从材料可以看出,A村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了乡村振兴,可以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知识分析其成功之处;材料中A村通过村民参与乡村文化的共建、共管、共享,推动当地乡村文化振兴;A村既重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又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打造并传播“乡村魂”特色文化品牌,弘扬正能量;A村通过网络媒体提高其知名度。针对A村的这些成功做法和限定的知识范围,可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众传媒的作用等方面,总结A村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本村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生产力。
②发挥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作用,通过村民参与乡村文化的共建、共管、共享,推动当地乡村文化振兴。(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文化建设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
③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继承中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村民在文化建设中,既重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又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打造并传播“乡村魂”特色文化品牌,弘扬正能量。
⑤运用文化传播手段,发挥大众传媒在交流中的作用,提高本村知名度。
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
1A [材料内容体现不出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③不合题意;④说法错误,经济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该纪念币图案精选两国代表性建筑,通过精湛、精美的设计庆祝两国关系走过极不平凡的历程”表明精神产品凝结在文化载体之中,也说明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反映,①②符合题意。]
2.B [②表述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而不能说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其悠久的历史;④表述错误,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但优秀文化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材料说明大运河承载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也说明文化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①③符合题意。]
3.B [本次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将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展示文化多样性的魅力,①③符合题意;②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丰富文化传播的手段,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④说法错误,认同的应该是本国或本民族文化。]
4.C [①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未涉及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④说法错误,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参观名胜古迹、阅读经典名著,这些隐性教育活动似春风,著物物不知,更契合青少年的思維方式、认知特点、精神需求,达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一定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③符合题意。]
5.D [①不合题意,与题意无关;③错误,经典文化和流行文化不能比较价值大小。不论置于时代的哪处洪流,经历了何种人世浮沉,经典就是你坐下翻阅两页,仍能从中汲取到精神智慧和生命力量的文字。这说明经典文化以其特有的感染力使人震撼,经典作品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④符合题意。]
6.A [③说法错误,“走向统一”的说法不利于文化多样性的展现;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文化的影响力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而是强调文化对经济的影响,④不合题意;①符合题意,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走进40多个国家和地区,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②符合题意,“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并借鉴丝绸之路多民族歌舞元素”表明不忘本来和吸收外来是可以统一的。]
7.B [①说法错误,媒体融合发展并不是各类媒体的简单叠加;②说法错误,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材料表明媒体融合发展能够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通过媒介资源的联动与整合实现了资源集约效应,③④符合题意。]
8.A [③错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④错误,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并没有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材料可见传统文化增强了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传统文化应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①②正确。]
9.D [①说法错误,文化创新要立足实践;③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②④符合题意,“年画重回春节”,强调“新年画、新年俗、新应用、新产业”,说明传统年画要与时俱进,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弘扬当代价值,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10.B [①说法错误,“互联网+教育”属于文化传播手段的变化,所以不能说开创了文化传播的新途径;②说法错误,“互联网+教育”只是文化播手段,而非文化本身,故不能说是先进文化;说明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说明新兴媒体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③④符合题意。]
11.A [③说法错误,文艺工作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指导思想,而非倡导指导思想多元化;④说法错误,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材料一方面启示文艺工作者在进行文艺作品创作时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作品之中,另一方面启示文艺工作者文艺之笔应当为人民抒写、为时代放歌,①②符合题意。]
12.B [这套邮票在设计中引入中国结元素,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贯通,说明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在传承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这套邮票展示了我国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是对题干的抄袭,不是这套邮票表现的寓意,④排除。]
13.解析 解答本题可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与教材知识相对接进行分析。可结合材料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作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塑造人生等角度进行阐释。
答案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探月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探月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③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探月精神催人奋进,引领人们不断前进。
14.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可从文化传播的途径、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推动文化创新、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②博览会上展示中国发展新理念和改革开放成就,增进外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③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世界文化,促进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推动文化创新。④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