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16张PPT。音画交融教材分析 《音画交融》是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内容,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不同的艺术形式是相通的,音乐和美术分别从人的听觉和视觉上,使人产生审美感受,引发无限的艺术联想,它们都能直接传达和表现艺术家的感情起伏、思绪变化,都具有较强的情感表现力。新课标明确提倡学科的综合,这一课在这一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学情分析 步入初二年级的学生,它们有着神奇的想法、张扬的个性,喜欢民主和平等,具备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具备由感知印象转化为表现情感的实践能力,针对学生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自由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产生自觉参与的愿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体验和感受绘画和音乐相似的艺术美感,提高艺术感悟力。2、能力目标 尝试用抽象绘画的造型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提高绘画表现能力。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探知欲,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及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艺术具有“相通性”这一规律。难点:用抽象绘画造型语言表现音乐艺术的审美感。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等 学生准备:美术教材、绘画材料、搜集的自己喜欢的音乐。教法、学法 依据本课实际,我以启发式、讨论法和小组合作法、评价法的方式设计的教学模式,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学法上,主要通过欣赏、比较、讨论、创作、分享等方法相结合。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并归纳,体会创作的快乐。教学过程 本节课重在体现人的情感性。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据此本课采用“创设情景、赏析互动、设计制作、展示分享、课堂小结”的教学方法设计本节课。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比较、学生创作为线索逐步展开。 时间分配:导入新课5分钟,讲授新课15分钟,学生练习22分钟,课堂小结3分钟。 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赏析互动,尝试探讨3、多元构画,音韵翩飞4、精彩展示、快乐分享5、课堂小结,拓展延伸(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我校春季满园争春百花开的图片,配《春之圆舞曲》,欢快、明朗的节奏充满活力,处处散发着青春的气息。请学生形容春天的美景,运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降低学习难度,逐步过渡到用抽象形式进行联想构思,曲中生动地描绘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一派生机的景象,宛如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永远保留住了大自然的春色,这时抛出第一个问题:你最想用哪些色彩来表示呢?由此进入本课主题《音画交融》。(二)探索求进,学习新课 首先我利用音乐动画片《幻想曲2000》片段让大家直观的感受,画面与旋律的严密契合,节奏与光影的奇妙互动,给人强烈的震撼力。将音乐与画面结合起来,使学生头脑中抽象的感觉具体化,让学生自己感悟其内在联系。接着播放第三段,这一部分动画还原了20世纪30年代爵士乐的味道,从而引出蒙德里安的绘画作品《百老汇的爵士音乐》,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和理解音乐与绘画交融的规律。 引用康定斯基关于用线的画论,展示其油画作品《第七乐章》,使学生再次感受到音乐与绘画所表达的情感共鸣。这时学生已经由最初的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理解,这时再次比较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作品风格的不同,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加深印象,引发学生对音乐联想的灵感。(三)多元构画,音韵翩飞 本环节准备了两首音乐《忐忑》《荷塘月色》,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来练习,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突出个性,还可以边哼唱边创作来表现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享受创作的乐趣。学生创作时,教师给予学生鼓励与赞扬,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四)精彩展示、快乐分享 展示学生作业,小组评论,在评价中要有尊重他人的想法,分享交流愉悦,学习他人的长处。教师及时点拨、总结点评。(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有人说“音乐是有声的绘画,绘画是无声的音乐”。美术中会出现“节奏和韵律”;音乐中也会出现“和声色彩、绘画节奏、旋律线条”等等。我们要表达自己的情感,除了表情的流露,绘画的色彩、点、线、面的造型语言;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还可以用什么来表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