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我思我学】想一想:如何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是什么?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什么?议一议: 1、我们怎样才能走进迷人的化学殿堂?2、实验的方法在物理学的的研究中有什么重要作用?进行化学学科的学习与研究的方法是什么?3、如何理解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曾经说过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 【同步导学】一、评价要点 1、知道化学探究活动的环节。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并能作出简单的处理。3、初步学会对实验探究活动进行评价。二、方法指引1、实验探究活动是为了认识某种物质,探究化学某种现象,我们常常要提出问题(提出问题),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与问题有关的推测(猜想与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制定计划),进行化学实验(进行实验),查阅资料,收集证据(收集证据),通过分析、归纳、推理和论证,证实修正或否定自己的猜想,得出合理的结论和问题的答案(解释与结论),并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对实验结果作出合理的评价(反思与评价)。2.实验结果分析与解释。实验结果是指通过实验获得的事实材料,如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等资料,是研究分析并取得结论的依据。对实验获得的各种现象和数据资料要经过整理再用文字或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整理实验结果必须客观,尊重事实,不要把和自己预料相反的数据和现象轻易抛弃。因为有“偶然性”或异常现象的背后往往隐藏着重大发现。既要重视实验结果,更应该重视对结果的分析。通过分析讨论,才能引出实验研究的结论或作出新的发现,实验的结果才有意义。【随堂检测】1.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使整个化学领域经历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2.进行化学探究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下列因素与化学探究有关的是( ) ①提出合理假设或猜想 ②设计探究实验步骤 ③详实记录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 ④合作进行化学实验 ⑤形成总结性报告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3.化学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科学,进行化学实验要注意 ,遵守 。要学会观察 ,准确客观地记录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4.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小亮同学取来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 B、 C。向试管内各加入 3 mL 水,进行了如下实验:(1)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 cm处加热;(2)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3)把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实验结果如下表:试管编号ABC水沸腾所用时间(/s)903045由此小亮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根据他的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 。(4)填写实验报告:实验现象结论把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酒精燃烧时生成了 用手触摸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 说明酒精燃烧时有热量放出用塑料软管向一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吹气,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 5.为证明某空杯内充满着空气,小红同学把杯口向下使杯子浸没在盛水的盆里,她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证明空杯内充满着空气吗?请简述操作方法和现象: 6.给你一盒火柴和一盏酒精灯,请你设计实验证明酒精灯火焰温度的高低。如果要证明焰心处的主要物质不是酒精燃烧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而是酒精蒸气,怎样设计一个实验?7.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A)氢氧化钠叫做烧碱或苛性钠;(B)氢氧化钠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C)暴露在空气中的烧碱易吸收水分而潮解;(D)氢氧化钠还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E)氢氧化钠还能跟指示剂、盐酸、氯化铁等反应;(F)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广泛的用途;(G)纯净的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它的水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1)用序号回答:短文中叙述物理性质的有___________,叙述化学性质的有_________。(2)氢氧化钠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氢氧化钠应__________保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提出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查阅资料: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探究:⑴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_。⑶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蜡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___ 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8分)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1)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原因是: (2)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3)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 A.用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23.(6分)蜡烛经过了数世纪的变迁,它们的照明功能已经衰弱,现代人们用点燃蜡烛来烘托气氛,如生日蜡烛、圣诞蜡烛等。蜡烛是由石油化工产品石蜡制成的,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哪些,有哪些研究能用到蜡烛,蜡烛的燃烧受到哪些条件的影响。请你选择一个关于蜡烛(或应用蜡烛进行)的有意义的问题(题目自定),开展化学实验研究,按要求填写下列表格。实 验 设 计课题的名称研究的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