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共2课时)第1课时 自学-诊断一、自学目标:(根据目标读读、划划课本内容)1.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能够选择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重点)2.进一步规范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基本操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二、问题导学:1.制取与收集二氧化碳(参考课本P142相关内容,复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常用药品:______或_______和________(2)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注意事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正确添加药品等。(4)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________。(5)检验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 ,则为二氧化碳。(6)验满的方法: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如果木条 ,则证明集满。三、学情诊断:【诊断1】右图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有哪些错误?【诊断2】甲烷的实验室制法是: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态药品,经研磨均匀混合后装入反应装置中,加热产生甲烷气体。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轻,极难溶于水的气体。(1)本实验中反应物的状态为 反应条件为 ,(2)此实验的气体发生装置用那种类型的?(3)应用什么方法来收集甲烷?第1课时 问题-探究四、探究重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五、问题记录:六、论证演练:第1课时 觉悟-发展七、水平过关:化学实验操作小组评分表学生签名: (评委)、 (自评)、 (实验员)、 (实验员)。实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验满 小组总成绩= (他评+自评)/2序号实验步骤操作要求分值评分标准他评自评1清点器材清点实验所需器材.10有清点实验器材的动作。2组装装置,检验气密性;加入药品,制取二氧化碳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向锥形瓶加入适量石灰石,添加稀盐酸。20握住锥形瓶,看到有气泡冒出,或者放手后,上升一段水柱得10分;使用长颈漏斗液体未没过长颈漏斗底端(或使用分液漏斗,未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扣10分。3收集一瓶二氧化碳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20导管未伸到接近集气瓶底部扣10分,未盖毛玻璃片扣10分。不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扣20分。4验满用燃烧的火柴验满。 20燃烧的火柴明显伸入瓶内扣5分,没有收集满扣5分,集满后未盖毛玻璃片扣5分,集气瓶未正放在实验台上扣5分。5填写实验报告简要写出实验步骤。20实验步骤描述正确。6整理器材仪器洗刷干净,实验台整洁,器材摆放整齐。10仪器洗刷干净,实验台整洁,器材摆放整齐得10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验满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结果(或结论): 步骤: 结论: 班 组 报告人:第2课时 自学-诊断一、自学目标:(根据目标读读、划划课本内容)3.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二氧化碳的性质,会写化学方程式。(重点)4.熟练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操作。 二、问题导学:2.二氧化碳的性质(参考课本P142-P143相关内容,写出实验现象和结论)(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①比较二氧化碳和空气的密度②二氧化碳溶于水(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①与水的反应②与石灰水的反应③用于灭火的性质三、学情诊断:【诊断3】实验室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开始前,应检查A装置的_______________。(2)用装置A来制取二氧化碳,应在A中加入的药品是______和_______(填名称),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3)若B中盛有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4)若用装置C鉴定产生的二氧化碳,在C中该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5)烧杯D中燃着的蜡烛如图所示,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证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第2课时 问题-探究四、探究重点: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五、问题记录:六、论证演练:第2课时 觉悟-发展七、水平过关: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 (填“c端”或“d端”)通入。八、节评反思: 深省要点(请勾选,在本节学习时,出现的问题评价解释★1身体不佳; 2兴趣低下; 3情绪失控; 4环境干扰★???5知识遗漏; 6概念混淆; 7识记错误; 8分辨不清?9读题不明;10方法不当;11技能不巧;12表达有误总结转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