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精编10:物质的分类及构成物质的微粒一、【考点思维导图】 混合物 物 金属单质 质 单质 非金属单质 分 稀有气体单质 类 纯净物 有机物 化合物 氧化物 无机物 酸 碱 盐 定义分子 性质 原子核(带正电) 质子(带正电)物 原 原子(不显电性) 中子(不带电)质 子 核外电子(带负电)构 结 排布规律成 构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结构示意图含义的 金属原子奥 原子分类 非金属原子秘 离 定义 稀有气体原子 子 分类 书写 相对 定义 原子 公式质量 理解二、【经典点评】考点1:结构示意图1、【2018山东省临沂市】9.如图为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横行C.该粒子核外电子数是17 D.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原子易得电子形成Cl﹣考点2:分子2、【2019山东菏泽】6·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A. 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B.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C.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D. 食物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考点3: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关系3、【2019山东威海】4·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化学性质不同B. 在干冰中,分子因相互作用而静止不动C. 同种原子按不同方式结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D. 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原子核发生了变化考点4:物质的分类4、【2019山东青岛】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啤酒 B.生铁 C.河水 D.氮气5、【2018山东省济宁市】4. 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一组是( )A.H2O、MgO、H2CO3 都属于氧化物B.H2S、H2SO3、H2SO4 都属于酸C.NaOH、Ca(OH)2、Fe(OH)2 都属于碱D.NaCl、Na2CO3、NaHCO3 都属于盐三、【3年真题汇编】1、【2017山东省临沂】11.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 )A.分子 B.原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2、【2019山东威海】8·科学理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传承前人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观点,形成科学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学说有:①在球体内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②原子是可分的③原子呈球形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其中经过卢瑟福传承和发展后形成的观点是(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④⑤⑥ D、⑤⑥3、【2019山东烟台】7·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②③④均达到稳定结构 B. ④表示Cl-C. ①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D. ①③可形成化合物Na2O4、【2018山东省滨州市】5.下表列出了部分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不显电性的情况下,表中m的值为7B.如果失去第三层电子,上表空格内的微粒符号可表示为Mg2+C.上表中所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D.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5、【2018山东泰安】16、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B.③⑤化学性质相似C.②③④均表示离子 D.②④形成的化合物是MgCl6、【2017山东省威海】9.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萍萍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A.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B.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C.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相差不大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7、【2019山东青岛】11.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C.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8、【2018山东省滨州市】3.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 )A.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9、【2019山东东营】7.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事实解释A五月槐花香浓郁,六月荷塘清久远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不同分子性质不同B家中绿植枝叶生长不茂盛,叶色淡黄缺少氮肥C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洗洁精能溶解油渍D常用醋酸或盐酸除水垢醋酸和盐酸中均含有H+10、【2019山东威海】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宏观现象微观解释A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B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红色消失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成水分子C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向塑料袋中滴加少量酒精,挤瘪密封,放在热水中,塑料袋很快鼓起酒精分子受热后体积变大A. A B. B C. C D. D11、【2018山东省济宁市】3. 从分子、原子角度对下面一些现象和变化的解释,合理的是( )A.花香四溢 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B.热胀冷缩 温度变化,分子或原子大小发生变化C.滴水成冰 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停止运动D.食品变质 分子发生变化,分子性质发生变化12、【2018山东潍坊市】3.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这主要说明( )A.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质量很小13、【2019山东泰安】2.下列物质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A.铜 B.氧气 C.水 D.氯化钾14、【2018山东青岛市】8.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 铜 B. 氧气 C. 水 D. 氯化钾15、【2019山东潍坊】4.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16、【2019山东聊城】5.下列关于微观粒子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B.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 C.所有原子都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D.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17、【2019山东济宁】3·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在不断运动的粒子 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种粒子C.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 D.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18、【2019山东济宁】4·由C、H、O、Mg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H2O、H2O2都属于氧化物 B. Mg(OH)2是一种难溶性碱C. H2CO3是一种稳定性酸 D. Mg(HCO3)2、MgCO3都属于盐19、【2019山东枣庄】3、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色画《千里江山图》比采用同样颜料的《蒙娜丽莎》早300年,下表是《千里江山图》所用的部分矿物颜料,其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矿物蓝铜矿朱砂赭石砗磲颜色深蓝色大红色暗棕红色或灰黑色白色主要成分2CuCO3· Cu(OH)2HgSFe2O3CaCO3A.蓝铜矿 B. 朱砂 c. 赭石 D. 砗磲20、【2019山东聊城】12.归纳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归纳中不正确的是( )A.单质:氩气、液氧、铝粉 B.常量元素:钙、碳、氧 C.铵态氮肥:尿素、氯化铵、硝酸铵 D.新能源:氢能、太阳能,核能21、【2018山东德州市】7. 下列各图中“O”、“●”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22、【2019山东临沂】4.分类是化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分类正确的是( )A.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合成材料 B.氯化钠、苛性钠、纯碱是盐 C.磁铁矿、二氧化锰、二氧化碳是氧化物 D.钙、铁、锌、硒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23、【2017山东省枣庄市】3.小明通过如图实验自制了一瓶“汽水”,所加入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蔗糖 B.小苏打 C.柠檬酸 D.果汁24、【2017山东省德州市】3.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右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 )A.红磷 B.干冰 C.氯酸钾 D.食盐水25、【2017山东东营】4.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研究物质的便捷途径,现有以下物质:①塑料保鲜膜;②纯碱;③硝酸钾;④铝制易拉罐;⑤高铁的铁轨;⑥我国自主生产的圆珠笔头的圆珠;⑦PET制的矿泉水瓶;⑧磷酸二铵;⑨烧碱.对上述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属于复合肥的有③⑧ B.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有①⑦C.属于金属材料的有④⑤⑥ D.属于碱的有②⑨26、【2017山东济宁】11.读识下面几种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写出一种符合要求物质的化学式:(1)只含有一种元素 ;(2)含有二种元素 ;(3)含有三种元素 ;(4)含有四种元素 .27、【2019山东临沂】23.如图是A、B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1)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填离子符号) ,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A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28、【2019山东枣庄】10、(5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化学学习要让学生既能够“见微知著”,也能够“见著知微”。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右图为氯化钠形成的示意图。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1)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 ,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 “失去”)电子。(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 决定的。(3)化学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4)构成氯化钠的离子是 (填微粒符号)。29、【2018山东威海市】11. 征服原子——揭开原子的神秘面纱伟大的科学家费曼说:“假如只允许把人类的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会是——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1) 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Dalton J)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道尔顿原子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___________,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 _________中的观点。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_________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2)道尔顿的原子论,不是事实的归纳,而是思维的产物,体现了直觉和想象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在科学研究中,像汤姆森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做____。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 _________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2-15题。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自然环境由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组成(如图所示),四个圈层经过漫长演化,既相对稳定、动态平衡,又相互作用、不断变化,各圈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不停循环,这些循环既跟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关,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并通过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现。30、【2017年山东省威海市】12.元素家族新成员﹣﹣鉨(nǐ)2016年6月8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正式发布113号等四种新元素的英文名称和元素符号.2017年5月9日,我国发布了这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113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Nh,中文名称为“鉨”.图中,甲为鉨原子结构示意图,乙为铝原子结枸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中x= .(2)鉨元素与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 .(3)在化学反应中,鉨原子形成离子的符号为 .(4)根据铱和铝的结构,理论上鉨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试预测钵可能与哪些物质反应?(写出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 .精编10:物质的分类及构成物质的微粒一、【考点思维导图】 混合物 物 金属单质 质 单质 非金属单质 分 稀有气体单质 类 纯净物 有机物 化合物 氧化物 无机物 酸 碱 盐 定义分子 性质 原子核(带正电) 质子(带正电)物 原 原子(不显电性) 中子(不带电)质 子 核外电子(带负电)构 结 排布规律成 构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结构示意图含义的 金属原子奥 原子分类 非金属原子秘 离 定义 稀有气体原子 子 分类 书写 相对 定义 原子 公式质量 理解二、【经典点评】考点1:结构示意图1、【2018山东省临沂市】9.如图为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横行C.该粒子核外电子数是17 D.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原子易得电子形成Cl﹣【答案】C【解答】解:A、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17,为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该粒子是原子得到1个电子得到的,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该元素位于第3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C、该粒子核外电子数是2+8+8=18,故选项说法错误。D、该粒子是原子得到1个电子得到的,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阴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l﹣,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方法技巧】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考点2:分子2、【2019山东菏泽】6·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A. 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B.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C.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D. 食物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答案】C【解析】A、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小的缘故,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是因为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选项解释错误。 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D、食物变质属于化学变化,食物中的分子种类改变,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故选:C。【方法技巧】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考点3: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关系3、【2019山东威海】4·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化学性质不同B. 在干冰中,分子因相互作用而静止不动C. 同种原子按不同方式结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D. 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原子核发生了变化【答案】C【解析】A、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但分子的种类不变,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干冰中,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同种原子按不同方式结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如水和过氧化氢,故选项说法正确。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原子核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方法技巧】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考点4:物质的分类4、【2019山东青岛】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啤酒 B.生铁 C.河水 D.氮气【答案】D【解答】解:A、啤酒中含有水和酒精等物质,是混合物;B、生铁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等物质,是混合物;C、河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物质,是混合物;D、氮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故选:D。【方法技巧】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5、【2018山东省济宁市】4. 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一组是( )A.H2O、MgO、H2CO3 都属于氧化物B.H2S、H2SO3、H2SO4 都属于酸C.NaOH、Ca(OH)2、Fe(OH)2 都属于碱D.NaCl、Na2CO3、NaHCO3 都属于盐【答案】A【解答】解:A、H2CO3 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B、H2S、H2SO3、H2SO4 都是电离时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都属于酸,故正确;C、NaOH、Ca(OH)2、Fe(OH)2都是电离时电离出来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都属于碱,故正确;D、NaCl、Na2CO3、NaHCO3 都是由金属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盐,故正确。故选:A。【方法技巧】物质的分类知识是初中化学的教学难点,也是考查的热点之一,透彻理解有关概念,明确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三、【3年真题汇编】1、【2017山东省临沂】11.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 )A.分子 B.原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答案】D【解答】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不显电性,则分子不显电性,故选项错误.B、原子不显电性,故选项错误.C、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项错误.D、阳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项正确.故选:D.2、【2019山东威海】8·科学理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传承前人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观点,形成科学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学说有:①在球体内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②原子是可分的③原子呈球形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其中经过卢瑟福传承和发展后形成的观点是(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④⑤⑥ D、⑤⑥【答案】A【解析】①在球体内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是错误的,因为质子带正电荷,位于原子核内,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高速运动;②原子是可分的,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③原子呈球形是正确的;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正确;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是正确的;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正确的,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故选:A。3、【2019山东烟台】7·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②③④均达到稳定结构 B. ④表示Cl-C. ①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D. ①③可形成化合物Na2O【答案】C【解析】A、①②③④最外层电子都为8,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故正确; B、④中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属于阴离子,离子符号为Cl-,故正确; C、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①②③属于三种不同的元素,故错误; D、①表示的是氧离子,③表示钠离子,①③可形成化合物Na2O,故正确; 故选:C。4、【2018山东省滨州市】5.下表列出了部分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不显电性的情况下,表中m的值为7B.如果失去第三层电子,上表空格内的微粒符号可表示为Mg2+C.上表中所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D.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答案】D【解答】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不显电性的情况下,表中m的值=17﹣2﹣8=7,故正确;B、同一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上表空格内的微粒为镁,如果失去第三层电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镁离子,符号可表示为Mg2+,故正确;C、由表可以看出,电子层相同的为同一周期,表中所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故正确;D、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故错误。故选:D。5、【2018山东泰安】16、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B.③⑤化学性质相似C.②③④均表示离子 D.②④形成的化合物是MgCl【答案】B【解析】①②的核内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A错误;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③⑤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B正确;③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3,为原子,②④的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离子,C错误;②④分别是镁元素、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镁,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MgCl2,D错误。6、【2017山东省威海】9.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萍萍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A.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B.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C.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相差不大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答案】C【解答】解:A、原子的构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A说法正确;B、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故B说法正确;C、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C说法错误;D、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故D说法正确.故选C.7、【2019山东青岛】11.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C.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答案】B【解答】解:A、温度越高湿衣服干得越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B、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C、固体碘、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D、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是因为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8、【2018山东省滨州市】3.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 )A.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答案】B【解答】解:A、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因为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菠萝蜜的香味,故选项解释正确。B、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9、【2019山东东营】7.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事实解释A五月槐花香浓郁,六月荷塘清久远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不同分子性质不同B家中绿植枝叶生长不茂盛,叶色淡黄缺少氮肥C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洗洁精能溶解油渍D常用醋酸或盐酸除水垢醋酸和盐酸中均含有H+A.A B.B C.C D.D【答案】C【解答】解:A、五月槐花香浓郁,六月荷塘清久远,是由分子在不断运动,才能闻到味,两种分子性质不同,味道不同,故A解释正确;B、氮肥促进叶色浓绿;家中绿植枝叶生长不茂盛,叶色淡黄,缺少氮肥,故B解释正确;C、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原理,故C解释错误;D、常用醋酸或盐酸除水垢,是因为醋酸和盐酸中均含有H+,用酸将水垢反应掉,故D解释正确。故选:C。10、【2019山东威海】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宏观现象微观解释A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B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红色消失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成水分子C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向塑料袋中滴加少量酒精,挤瘪密封,放在热水中,塑料袋很快鼓起酒精分子受热后体积变大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A、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B、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红色消失,是因为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C、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D、向塑料袋中滴加少量酒精,挤瘪密封,放在热水中,塑料袋很快鼓起,是因为酒精分子受热后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11、【2018山东省济宁市】3. 从分子、原子角度对下面一些现象和变化的解释,合理的是( )A.花香四溢 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B.热胀冷缩 温度变化,分子或原子大小发生变化C.滴水成冰 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停止运动D.食品变质 分子发生变化,分子性质发生变化【答案】D【解答】A、花香四溢,是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不是因为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故选项解释错误。B、物质的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或原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分子或原子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C、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滴水成冰,分子仍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D、食品变质,是由于分子发生变化,分子性质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D。12、【2018山东潍坊市】3.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这主要说明( )A.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质量很小【答案】B【解答】解: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氧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选:B。13、【2019山东泰安】2.下列物质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A.铜 B.氧气 C.水 D.氯化钾【答案】D【解答】解: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故选项错误。D、氯化钾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故选:D。14、【2018山东青岛市】8.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 铜 B. 氧气 C. 水 D. 氯化钾【答案】A【解析】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正确;B、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错误;C、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错误;D、氯化钾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错误。故选A。15、【2019山东潍坊】4.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答案】A【解答】解: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说法正确。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选项说法错误。D、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也可能是变为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16、【2019山东聊城】5.下列关于微观粒子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B.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 C.所有原子都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D.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答案】A【解答】解:A.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质量大小,有的分子质量比有的原子的质量大,有的分子的质量比有的原子的质量小,故A错误;B.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如氧原子可以构成O2和O3两种不同的分子,故B正确;C.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可以构成原子,因此原子都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C正确;D.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所以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故D正确。故选:A。17、【2019山东济宁】3·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在不断运动的粒子 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种粒子C.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 D.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答案】C【解析】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断运动的粒子,故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种粒子,故正确; C、分子、原子是显中性的粒子,离子带正电或负电;故错误; D、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故正确; 故选:C。18、【2019山东济宁】4·由C、H、O、Mg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H2O、H2O2都属于氧化物 B. Mg(OH)2是一种难溶性碱C. H2CO3是一种稳定性酸 D. Mg(HCO3)2、MgCO3都属于盐【答案】C【解析】A、H2O、H2O2都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正确; B、Mg(OH)2是一种难溶性碱,正确; C、H2CO3是一种不稳定性酸,易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错误; D、Mg(HCO3)2、MgCO3都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盐,正确。 故选:C。19、【2019山东枣庄】3、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色画《千里江山图》比采用同样颜料的《蒙娜丽莎》早300年,下表是《千里江山图》所用的部分矿物颜料,其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矿物蓝铜矿朱砂赭石砗磲颜色深蓝色大红色暗棕红色或灰黑色白色主要成分2CuCO3· Cu(OH)2HgSFe2O3CaCO3A.蓝铜矿 B. 朱砂 c. 赭石 D. 砗磲【答案】C【解析】氧化物是指有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纯净物,只有Fe2O3符合题意,故选C20、【2019山东聊城】12.归纳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归纳中不正确的是( )A.单质:氩气、液氧、铝粉 B.常量元素:钙、碳、氧 C.铵态氮肥:尿素、氯化铵、硝酸铵 D.新能源:氢能、太阳能,核能【答案】C【解答】解: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氩气、液氧、铝粉都是单质,故A正确;B.钙、碳、氧都是常量元素,故B正确;C.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铵态氮肥;铵态氮肥要有铵根,而尿素没有铵根,不是铵态氮肥,故C错误;D.氢能、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都属于新能源,故D正确。故选:C。21、【2018山东德州市】7. 下列各图中“O”、“●”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答案】C【解析】A图表示由一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属于单质;B图表示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C图表示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属于化合物;D图表示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三种分子,属于混合物。故选C。22、【2019山东临沂】4.分类是化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分类正确的是( )A.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合成材料 B.氯化钠、苛性钠、纯碱是盐 C.磁铁矿、二氧化锰、二氧化碳是氧化物 D.钙、铁、锌、硒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答案】A【解答】解:A、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属于三大合成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B、氯化钠、纯碱是盐;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故选项说法错误。C、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属于混合物;二氧化锰、二氧化碳是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锌、硒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钙属于常量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23、【2017山东省枣庄市】3.小明通过如图实验自制了一瓶“汽水”,所加入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蔗糖 B.小苏打 C.柠檬酸 D.果汁【答案】D【解答】解:A、蔗糖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C、柠檬酸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D、果汁中有维生素、水、色素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24、【2017山东省德州市】3.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右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 )A.红磷 B.干冰 C.氯酸钾 D.食盐水【答案】B【解答】由图中信息可知,x属于单质;y属于化合物;z属于氧化物.A、红磷属于单质,故A错;B、干冰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C、氯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C错;D、食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B.25、【2017山东东营】4.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研究物质的便捷途径,现有以下物质:①塑料保鲜膜;②纯碱;③硝酸钾;④铝制易拉罐;⑤高铁的铁轨;⑥我国自主生产的圆珠笔头的圆珠;⑦PET制的矿泉水瓶;⑧磷酸二铵;⑨烧碱.对上述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属于复合肥的有③⑧ B.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有①⑦C.属于金属材料的有④⑤⑥ D.属于碱的有②⑨【答案】D【解答】解:A.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与氮元素,磷酸二铵含有氮元素与磷元素,均属于复合肥,故正确;B.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所以塑料保鲜膜和PET制的矿泉水瓶均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故正确;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所以铝制易拉罐、高铁的铁轨、我国自主生产的圆珠笔头的圆珠均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故正确;D.碱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而纯碱是由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错误.故选D.26、【2017山东济宁】11.读识下面几种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写出一种符合要求物质的化学式:(1)只含有一种元素 ;(2)含有二种元素 ;(3)含有三种元素 ;(4)含有四种元素 .【答案】(1)H2;(2)H2O;(3)H2SO4;(4)NaHSO4.(符合题意即可)【解答】解:图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是氢、氧、钠和硫.提供的元素分别为氢元素、氧元素、钠元素和硫元素.(1)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如氢气、氧气、钠和硫;故填:H2(符合题意即可);(2)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有水、过氧化氢、氧化钠、硫化钠、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故填:H2O(符合题意即可);(3)含有三种元素的化合物有氢氧化钠、硫酸、硫酸钠等;故填:H2SO4(符合题意即可);(4)含有四种元素的化合物有硫酸氢钠,故填:NaHSO4.27、【2019山东临沂】23.如图是A、B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1)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填离子符号) ,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A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答案】(1)Cl﹣,17;(2)Al2O3。【解答】解:(1)由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在B中,质子数是17<电子数18,属于阴离子,离子符号为:Cl﹣,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2)A元素是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28、【2019山东枣庄】10、(5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化学学习要让学生既能够“见微知著”,也能够“见著知微”。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右图为氯化钠形成的示意图。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1)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 ,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 “失去”)电子。(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 决定的。(3)化学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4)构成氯化钠的离子是 (填微粒符号)。【答案】:(1)3 失去;(2)最外层电子数;(3)0 -1 ;(4)Na+ 、 Cl-【解析】(1)从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得到,共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很容易失去一个电子,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达8电子稳定结构。(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决定着电子的得失,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去,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达8电子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较易得到电子达到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因此说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决定。(3)反应前氯原子没有电子得失,氯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反应后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成为氯离子,所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一价。(4)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符号为Na+ 和 Cl。29、【2018山东威海市】11. 征服原子——揭开原子的神秘面纱伟大的科学家费曼说:“假如只允许把人类的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会是——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1) 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Dalton J)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道尔顿原子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___________,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 _________中的观点。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_________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2)道尔顿的原子论,不是事实的归纳,而是思维的产物,体现了直觉和想象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在科学研究中,像汤姆森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做____。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 _________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2-15题。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自然环境由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组成(如图所示),四个圈层经过漫长演化,既相对稳定、动态平衡,又相互作用、不断变化,各圈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不停循环,这些循环既跟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关,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并通过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现。【答案】(1). 电子;(2). 原子不可再分;(3).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4). 推理;(5). 模型【解析】(1)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 中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卢瑟福通过实验,推测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2)在科学研究中,像汤姆森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做推理。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模型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30、【2017年山东省威海市】12.元素家族新成员﹣﹣鉨(nǐ)2016年6月8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正式发布113号等四种新元素的英文名称和元素符号.2017年5月9日,我国发布了这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113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Nh,中文名称为“鉨”.图中,甲为鉨原子结构示意图,乙为铝原子结枸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中x= .(2)鉨元素与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 .(3)在化学反应中,鉨原子形成离子的符号为 .(4)根据铱和铝的结构,理论上鉨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试预测钵可能与哪些物质反应?(写出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 .【答案】(1)3; (2)族; (3)Nh3+;(4)O2、HCl等.【解答】解:(1)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甲中x=113﹣2﹣8﹣18﹣32﹣32﹣18=3.(2)鉨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与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族.(3)由于鉨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鉨原子形成离子的符号为:Nh3+.(4)由于铱和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理论上鉨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由此可知钵可能与氧气、盐酸等反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精编10:物质的分类及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卷版).doc 精编10:物质的分类及构成物质的微粒(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