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微专题7:地形图[课前导学]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注记和图例。(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相同图幅,比例尺越 大 ,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 详细 。(2)方向:①根据经纬网判断。②根据指向标判断:指向标箭头指向 北方 。③既无指向标,也无经纬网的地图,按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来判定。 (3)注记和图例。2、地形图的判读(1)地面的高度①海拔:地面某地高出海平面的 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地面某地高出另一地的垂直距离。(2)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稀疏表示缓坡。3、识别山地不同部位①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②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③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④山顶:闭合圈状的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⑤峭壁:等高线重叠的地方。⑥流水线:与等高线垂直,据水流方向可得出山脊处水向两侧流、山谷处水向中部汇集。[典型例题]读图,完成第1~2题。1、甲地的海拔是( C )A、300米 B、500米 C、800米 D、1 300米2、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D )A、800米 B、1 300米 C、500米 D、300米3、四幅图为同一山地的等高线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A )4、吉时雨中学在家乡开展实践活动。读“某地等高线图”和“缓坡上的梯田图”,完成问题。(1)图中A、B两处,适合攀岩的是 B 处;适合漂流的是 A 处。①河段小河的流向大致为 自西向东 。(2)该地区最高海拔为 658 米。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1厘米,若要在两地间修建缆车,已知比例尺为1:100000 ,则缆车线路长度至少 1 千米。(3)结合图中C、D两山坡更适合修梯田的是 C 坡,此地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水稻 。[巩固练习]1、读等高线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山顶海拔在400~500米之间B、甲地地处鞍部C、王村在李村的西北方向D、乙地附近可能有河流经过2、俗话找不着北了,这地方应当是在( D )A、回归线上 B、南极点上 C、赤道上 D、北极点上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比例尺表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比值,也叫缩尺B、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地图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等C、地图上,总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D、地图是平面的,所以没法表示高度和深度4、在甲、乙两张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上,某两地间的距离分别为8厘米、4厘米,这说明( D )A、甲图表示的实地地域范围比乙图广 B、进行工程建设选用乙图更为实用C、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小 D、甲图所表示的内容比乙图更详细5、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所对应的地形景观素描图是( D )A、甲 B、乙 C、丙 D、丁吉时雨中学要组织登山活动,为了安全,老师拿出一张等高线图说:“这是我们要登的山,大家注意……”据此地形图完成第6~8题。 6、从图可知最高的山顶海拔高度是( D )A、900米 B、1200米C、900米以上1200米以下 D、1200米以上1500米以下7、老师强调有一个悬崖很危险,望大家上山时要注意。请你判断悬崖在哪个地方( D )A、丙地 B、丁地 C、戊地 D、己地8、时雨说图上五处等高线不同,要留心观察。那么甲、丙、丁、戊、己五处依次表示( B )A、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 B、山顶、鞍部、山谷、山脊、陡崖C、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D、山顶、山谷、山脊、陡崖、鞍部9、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A 鞍部 ,B 山顶 ,C 山谷 。(2)图中甲村在丙村的 西北 方向。(3)图中东湖EF间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那么它们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 400 米。(4)甲、乙、丙三村中适于栽种果树的是 乙村 ,最适于发展种植业的是 丙村 。(5)从丙村和甲村登山到山顶D,哪条线路更容易?为什么?从丙村登山更容易。因为这条线路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缓。[专题反思]1、本专题中你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你将如何解决?2、根据自己相对薄弱的知识点或题型,整理或自编一道试题,写在下面。内容包括:抄题(附图)、答案、解析过程(包括画图分析)。[作业评价] 导学 作业 反思一批 二批 年 月 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