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共2课时)第1课时 自学-诊断一、自学目标:(根据目标读读、划划课本内容)1.通过阅读思考、观察比较等活动,感受化学在时代变革、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2.通过生活经验的分析和动手实验,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重点)3.初步建立化学科学的价值观,树立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4.了解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和实现能量相互转化的重要途径,初步形成物质变化观等一些基本观念。二、问题导学:1.化学改变了世界 来自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只经物理处理或未经处理的材料 等是天然材料而 天然材料经过人为的化学方法加工而制得的材料 则是人造材料;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品,绝大多数是由 人造 材料制成的,这些材料都是通过 化学 变化制得的,都属于化学制品。2.神奇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的变化;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的变化。本质区别:有没有 新物质 生成;我们可以通过观察 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 等现象来推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而且它还会伴随着 能量 的变化,通常表现为 热能,光能和电能 的放出或吸收。三、学情诊断:【诊断1】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下列与化学无直接关系的是( )A.人们吃上了不含农药的绿色蔬菜 B.使用味精等人造调味品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的人造纤维 D.使用汽车给人类的出行带来了方便【答案】A【诊断2】下列叙述中没有化学变化的是( )A.小煤窑发生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爆炸 B.涂在墙上的熟石灰逐渐变硬C.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遇水形成酸雨 D.舞台上用干冰制造“云雾”【答案】D第1课时 问题-探究四、探究重点: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五、问题记录:1.观察镁条的颜色:_银白色_,点燃镁条,观察镁条燃烧的现象: _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_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镁+氧气 点燃 氧化镁__2.观察氢氧化钠溶液的颜色:_无色_,酚酞试液的颜色:__无色_,混合后的现象:_溶液变红色__3.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的现象:__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消失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锌+稀盐酸=氯化锌+氢气__4.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__蓝色_混合后的现象__产生蓝色沉淀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__六、论证演练:第1课时 觉悟-发展七、水平过关:1. 某衣服标签上标明“面料成分:67%棉,33%涤纶”说明该衣服的面料( )A.全由天然材料制成 B.全由人造材料制成C.由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制成 D.无法判断【答案】C2.下列房屋的结构主要是用人造材料建造的是( )A.茅草屋 B.竹楼 C.钢筋混凝土的楼房 D. 窑洞【答案】C3.你的学习用品主要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是( ) A.塑料尺 B.钢笔 C.圆珠笔 D.毛笔【答案】D4.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给自行车打气 B.把煤粉制成蜂窝煤 C.用食醋去除水垢 D.用砂纸磨去铁片表面的铁锈【答案】C5.家庭厨房中常发生下列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 B.水沸腾 C.天然气燃烧 D.菜刀生锈【答案】B6.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对着干燥玻璃呼气 木炭在O2中燃烧 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A B C D【答案】B7.在下列变化中,有一个变化与其他变化的本质不同,该变化是( )A.石蜡融化 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 D.冰雪融化【答案】B第2课时 自学-诊断一、自学目标:(根据目标读读、划划课本内容)5.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6.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二、问题导学:3.物质构成的奥秘(1)水是由 水分子 构成的。氢气是由 氢分子 构成的,氧气是由 氧分子 构成的。可见 分子 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2)每个水分子是由 两个氢原子 和 一个氧原子 构成的;每个氢气分子是由 两个氢原子 构成的,每个氧气分子是由 两个氧原子 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除了有分子外,还有 原子 、 离子 。(3)每一类原子称为一种 元素 。宏观物质都是由不同的元素组成的。水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氢气由 氢元素 组成,氧气由 氧元素 组成。(4)化学就是在 分子和原子 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 组成,结构,性质 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三、学情诊断:【诊断3】下列图形能表示氧分子的是( )A. B. C. D. 【答案】A第2课时 问题-探究四、探究重点:用微粒观看待生活中的物质构成,比如:一杯水… …五、问题记录:六、论证演练:第2课时 觉悟-发展七、水平过关:8.分子模型可以直观的表示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模型中,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右图所示的分子模型表示的分子是( )A.HCHO B.CO2 C.NH3 D.CH4 【答案】A9.下列表示水分子的图示为:( )A. B. C. D. 【答案】C10.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瞄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这两个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C.上述操作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D.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答案】A11.水是由大量的_________构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一个水分子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答案】水分子,H2O,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12.组成万物的基本成分是_______。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气、水四种物质中都有的基本成分是_______。【答案】物质,氧元素八、节评反思: 深省要点(请勾选,在本节学习时,出现的问题 评价解释★ 1身体不佳; 2兴趣低下; 3情绪失控; 4环境干扰 ★??? 5知识遗漏; 6概念混淆; 7识记错误; 8分辨不清 ? 9读题不明;10方法不当;11技能不巧;12表达有误 总结转变:PAGE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共2课时)第1课时 自学-诊断一、自学目标:(根据目标读读、划划课本内容)1.通过阅读思考、观察比较等活动,感受化学在时代变革、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2.通过生活经验的分析和动手实验,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重点)3.初步建立化学科学的价值观,树立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4.了解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和实现能量相互转化的重要途径,初步形成物质变化观等一些基本观念。二、问题导学:1.化学改变了世界 等是天然材料而 则是人造材料;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品,绝大多数是由 材料制成的,这些材料都是通过 变化制得的,都属于化学制品。2.神奇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的变化;物理变化: 的变化。本质区别:有没有 生成;我们可以通过观察 等现象来推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而且它还会伴随着 的变化,通常表现为 的放出或吸收。三、学情诊断:【诊断1】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下列与化学无直接关系的是( )A.人们吃上了不含农药的绿色蔬菜 B.使用味精等人造调味品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的人造纤维 D.使用汽车给人类的出行带来了方便【诊断2】下列叙述中没有化学变化的是( )A.小煤窑发生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爆炸 B.涂在墙上的熟石灰逐渐变硬C.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遇水形成酸雨 D.舞台上用干冰制造“云雾”第1课时 问题-探究四、探究重点: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五、问题记录:1.观察镁条的颜色:_________,点燃镁条,观察镁条燃烧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观察氢氧化钠溶液的颜色:_________,酚酞试液的颜色:_________,混合后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3.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______混合后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论证演练:第1课时 觉悟-发展七、水平过关:1. 某衣服标签上标明“面料成分:67%棉,33%涤纶”说明该衣服的面料( )A.全由天然材料制成 B.全由人造材料制成C.由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制成 D.无法判断2.下列房屋的结构主要是用人造材料建造的是( )A.茅草屋 B.竹楼 C.钢筋混凝土的楼房 D. 窑洞3.你的学习用品主要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是( ) A.塑料尺 B.钢笔 C.圆珠笔 D.毛笔4.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给自行车打气 B.把煤粉制成蜂窝煤 C.用食醋去除水垢 D.用砂纸磨去铁片表面的铁锈5.家庭厨房中常发生下列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 B.水沸腾 C.天然气燃烧 D.菜刀生锈6.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对着干燥玻璃呼气 木炭在O2中燃烧 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A B C D7.在下列变化中,有一个变化与其他变化的本质不同,该变化是( )A.石蜡融化 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 D.冰雪融化第2课时 自学-诊断一、自学目标:(根据目标读读、划划课本内容)5.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6.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二、问题导学:3.物质构成的奥秘(1)水是由 构成的。氢气是由 构成的,氧气是由 构成的。可见 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2)每个水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每个氢气分子是由 构成的,每个氧气分子是由 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除了有分子外,还有 、 。(3)每一类原子称为一种 。宏观物质都是由不同的元素组成的。水由 组成,氢气由 组成,氧气由 组成。(4)化学就是在 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 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三、学情诊断:【诊断3】下列图形能表示氧分子的是( )A. B. C. D. 第2课时 问题-探究四、探究重点:用微粒观看待生活中的物质构成,比如:一杯水… …五、问题记录:六、论证演练:第2课时 觉悟-发展七、水平过关:8.分子模型可以直观的表示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模型中,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右图所示的分子模型表示的分子是( )A.HCHO B.CO2 C.NH3 D.CH4 9.下列表示水分子的图示为:( )A. B. C. D. 10.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瞄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这两个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C.上述操作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D.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11.水是由大量的_________构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一个水分子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12.组成万物的基本成分是_______。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气、水四种物质中都有的基本成分是_______。八、节评反思: 深省要点(请勾选,在本节学习时,出现的问题 评价解释★ 1身体不佳; 2兴趣低下; 3情绪失控; 4环境干扰 ★??? 5知识遗漏; 6概念混淆; 7识记错误; 8分辨不清 ? 9读题不明;10方法不当;11技能不巧;12表达有误 总结转变: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学生版-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1-1《化学真奇妙》导学案(无答案).doc 教师版-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1-1《化学真奇妙》导学案(含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