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共1课时)第1课时 自学-诊断一、自学目标:(根据目标读读、划划课本内容)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学会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和解释某些现象,以此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表现和微观本质,认识到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总质量有没有增减。二、问题导学:1.阅读课本P102活动天地5-1思考:问题:你选择甲、乙、丙中 丙 ,因为_分解了的过氧化氢的质量=生成水和氧气的质量_。2.阅读课本P103实验探究5-1思考:该实验的目的是 _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无变化_。 3.质量守恒定律:参加 化学反应 的各种物质的 质量总和 等于 反应后 生成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4.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①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变化,如“镁带燃烧后生成的白色固体比原镁带的质量增加了”,“蜡烛越烧越小,最后消失”怎样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这些现象。②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如: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了SO2和H2O,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S、H两元素,可能含氧元素。5.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分子分成 原子 ,原子不再分,而是重新组合得到 新分子 的过程。因此,一切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种类 、 原子的数目 、 原子的质量 都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中存在 质量守恒定律 。为了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将化学反应的过程归纳为: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反应物和生成物 质量总和 宏观 元素 种类 五个不改变 原子 种类 微观 原子 数目 反应前后 原子 质量 两个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 种类 微观:分子的 种类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的 数目 三、学情诊断:【诊断1】如图所示是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情况的实验,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白磷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2)左盘锥形瓶口在白磷点燃反应并冷却后为什么还要塞紧瓶塞_____________。(3)点燃时,若瓶塞未塞紧,待燃烧完毕后再塞紧,天平的指针将会___________ 。(填“偏左”、“偏右”、“正中”)【答案】(1)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2)防止漏气,导致称量结果不准确;(3)偏左.【诊断2】最近日本推出了一种廉价的环保新能源——甲醚。它完全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 X+3O2 2CO2+3H2O则X(甲醚)的化学式为( )A.C3H6O2 B.C2H6O C.C2H4O D.CH4O【答案】B第1课时 问题-探究四、探究重点: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无变化五、问题记录:六、论证演练:第1课时 觉悟-发展七、水平过关:1.判断下列事实,①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了 ②镁条燃烧后质量变大了 ③湿衣服晾晒后变轻了 ④CuSO4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变小,其中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③ B.③④ C.①②④ D.都可以【答案】C2.用下列装置进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 )【答案】C3.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 )A.反应条件 B.反应物 C.生成物 D.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答案】D4.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 )A.分子的种类B.分子的数目C.原子种类和数目D.物质的种类【答案】C5.下列实验事实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煤燃烧后,留下煤渣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减少了B.镁带燃烧后,得到的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C.白磷在密闭的锥形瓶中燃烧,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D.硫燃烧后,硫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总质量【答案】D6. ag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得到bg白色固体,此时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 )A.(a+b)g B.(a-b)g C.(b-a)g D.无法判断【答案】C7.某化合物在纯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SO?2?,则在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和_____两种元素,可能含有_____元素。【答案】碳,硫,氧8.如图所示,是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情况,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试回答:(1)白磷燃烧时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2)左盘锥形瓶口在微热前后均要用瓶塞塞紧,原因是______.(3)做实验时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发现天平不平衡,得出结论是质量不守恒.等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得到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______(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答案】(1)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4P+5O2=2P2O5;(2)防止漏气,导致称量结果不准确;(3)后一种;白磷刚引燃时,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将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解析】(1)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故答案为: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4P+5O2=2P2O5;(2)反应前若不塞紧,会导致白烟逸出,反应放热使气体膨胀,也会导致一部分空气逸出容器,从而导致生成物结果偏小.反应后若不塞紧,因为此时瓶内氧气的消耗使气压降低,会导致外界空气进入容器,导致称量的生成物质量偏大;故答案为:防止漏气,导致称量结果不准确;(3)因为白磷刚引燃时,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将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而待锥形瓶冷却后,小气球缩小,因此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故结论正确的是后一种;故答案为:后一种;白磷刚引燃时,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将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9.现有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按下图装置做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 他们的做法是:将反应前的装置放在各自的托盘天平左盘上称量,然后取下使反应物之间接触反应,反应结束后再放回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平衡情况,这三位同学的实验中天平仍然平衡的是_______,天平不能平衡的是__________,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 B、C ;B反应生成的H2从瓶口逸出,C反应后产生的H2充满气球会产生浮力【解析】B装置没有密封,会使产生的氢气从瓶口逸出。八、节评反思: 深省要点(请勾选,在本节学习时,出现的问题 评价解释★ 1身体不佳; 2兴趣低下; 3情绪失控; 4环境干扰 ★??? 5知识遗漏; 6概念混淆; 7识记错误; 8分辨不清 ? 9读题不明;10方法不当;11技能不巧;12表达有误 总结转变:点燃PAGE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共1课时)第1课时 自学-诊断一、自学目标:(根据目标读读、划划课本内容)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学会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和解释某些现象,以此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表现和微观本质,认识到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总质量有没有增减。二、问题导学:1.阅读课本P102活动天地5-1思考:问题:你选择甲、乙、丙中 ,因为________。2.阅读课本P103实验探究5-1思考:该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3.质量守恒定律:参加 的各种物质的 等于 生成的各物质的 。4.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①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变化,如“镁带燃烧后生成的白色固体比原镁带的质量增加了”,“蜡烛越烧越小,最后消失”怎样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这些现象。②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如: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了SO2和H2O,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S、H两元素,可能含氧元素。5.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分子分成 ,原子不再分,而是重新组合得到 的过程。因此,一切化学反应前后, 、 、 都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中存在 。为了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将化学反应的过程归纳为: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反应物和生成物 宏观 元素 五个不改变 原子 微观 原子 反应前后 原子 两个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 微观:分子的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的 三、学情诊断:【诊断1】如图所示是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情况的实验,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白磷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2)左盘锥形瓶口在白磷点燃反应并冷却后为什么还要塞紧瓶塞_____________。(3)点燃时,若瓶塞未塞紧,待燃烧完毕后再塞紧,天平的指针将会___________ 。(填“偏左”、“偏右”、“正中”)【诊断2】最近日本推出了一种廉价的环保新能源——甲醚。它完全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 X+3O2 2CO2+3H2O则X(甲醚)的化学式为( )A.C3H6O2 B.C2H6O C.C2H4O D.CH4O第1课时 问题-探究四、探究重点: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无变化五、问题记录:六、论证演练:第1课时 觉悟-发展七、水平过关:1.判断下列事实,①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了 ②镁条燃烧后质量变大了 ③湿衣服晾晒后变轻了 ④CuSO4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变小,其中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③ B.③④ C.①②④ D.都可以2.用下列装置进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 )3.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 )A.反应条件 B.反应物 C.生成物 D.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4.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 )A.分子的种类B.分子的数目C.原子种类和数目D.物质的种类5.下列实验事实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煤燃烧后,留下煤渣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减少了B.镁带燃烧后,得到的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C.白磷在密闭的锥形瓶中燃烧,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D.硫燃烧后,硫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总质量6. ag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得到bg白色固体,此时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 )A.(a+b)g B.(a-b)g C.(b-a)g D.无法判断7.某化合物在纯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SO?2?,则在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和_____两种元素,可能含有_____元素。8.如图所示,是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情况,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试回答:(1)白磷燃烧时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2)左盘锥形瓶口在微热前后均要用瓶塞塞紧,原因是______.(3)做实验时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发现天平不平衡,得出结论是质量不守恒.等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得到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______(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9.现有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按下图装置做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 他们的做法是:将反应前的装置放在各自的托盘天平左盘上称量,然后取下使反应物之间接触反应,反应结束后再放回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平衡情况,这三位同学的实验中天平仍然平衡的是_______,天平不能平衡的是__________,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节评反思: 深省要点(请勾选,在本节学习时,出现的问题 评价解释★ 1身体不佳; 2兴趣低下; 3情绪失控; 4环境干扰 ★??? 5知识遗漏; 6概念混淆; 7识记错误; 8分辨不清 ? 9读题不明;10方法不当;11技能不巧;12表达有误 总结转变:点燃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学生版-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5-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导学案(无答案).doc 教师版-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5-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导学案(含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