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86张PPT。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人类正面对着两个威胁: 恐怖主义和艾滋病!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人们把艾滋病称为: 21世纪的瘟疫! 超级癌症! 在人类与疾病斗争史上从未有疾病像艾滋病这样受到全世界广泛的关注。 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指出:中国艾滋病,危险的泰坦尼克号!中国正处在艾滋病灾难的边缘!一艘巨轮正在撞向冰山! (一)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因素静脉吸毒增加不规范的采供血不安全性行为(性观念的改变是大学生不安全性行为的主要原因)人口流动频繁大众HIV/AIDS知识缺乏全国个体卖血人数约有300~500万,发证者仅40万。河南省供血者HIV/AIDS普查全省51187村.卖血人 280,476人 HIV+ 25036例 现存活 11815例 农村 11622例 河南省人群感染率 3.5/万 经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比例在不断上升,逐步变成艾滋病传播的一种主要途径。 卖淫嫖娼现象有增无减,全国暗娼人数 有约数百万。 卖淫女的HIV感染率(监测点)省 2000年上半年 下半年广西 9.9%(354) 10.7(394)云南 1.6%(450) 4.6%(370)广东 1.2%(251) 3.0%(336)2004年女性HIV/AIDS感染数占全国的27.8% 同性恋者人数庞大,估计有数千万有过同性性行为: ﹡刘 达:男大学生7.0% 城市已婚者 0.5% 农村已婚者 2.3% ﹡潘绥铭:北京某大学 14.6% 男同性恋HIV检测结果 我国约有1亿人在流动,流动人口中性比例严重失调,并脱离了家庭的监督和约束,性行为更为随便,加之预防艾滋病的意识淡漠,经济条件较差,得了性病也很难根治,加速了艾滋病的蔓延和在全国范围的扩散和传播。 目前性病人数增加,约500万,性病的大面积流行可能导致艾滋病的大面积流行 ,一些地区该人群HIV感染率已高达3-5% 安全套的使用率很低,每次使用安全套的基线只有2.6% 在无保护的情况下从事性活动,更加容易导致HIV的感染 青少年性观念已经发生较明显的变化,传统的贞操观在一些地区或部分人群中逐渐淡漠 据广州地区的2966名一、三年级大学生的调查: 男生有过性行为的比例分别高达13.83%、18.89%; 女生分别为2.98%、8.43%;主张性解放、性自由的比例高达35.72%、40.61%; 女生分别达26.68%、31.65%。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专家调查显示,71.1%的女大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某市在大学生中调查,80%的学生认为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发生性关系。 普遍的婚前性行为导致的性关系网络图 在这种不了解对方是否感染HIV的情况下,存在着很大的被传染的危险。如果性伴侣越多其危险性就越大!也许一次性行为就可能被感染! (二) 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1、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中血源和性传播主要与个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个人行为密切相关。 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个人行为,完全可以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 2、艾滋病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对艾滋病患者,药物只能改善和缓解症状,不可能治愈,对付艾滋病的办法只能是预防。 3、到目前为止,没有有效的艾滋病疫苗,不可能通过疫苗接种防止艾滋病的感染,健康教育就是预防艾滋病最好的疫苗。 4、大学生可塑性强,是进行教育的最佳年龄段,完全有可能通过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个人行为来预防艾滋病的感染, 使他们终身受益。 5、大学生是性活动开始活跃的时期,容易受社会、影视、媒体、书籍等不良思想、行为及色情描写的影响,不知深浅地去尝试、体验不良生活方式,如吸毒、性行为等而误入歧途。因此必须加强教育、加以引导。 6、学校是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最好场所,教学组织、设施、教师齐全,学校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效果是其他途径所无法比拟的。 7、利用学校阶段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可以保证每个青少年都接受预防艾滋病的教育,进而普及全民预防艾滋病知识。 学校预防爱滋病工作的难点学校领导重视不够不能按照文件要求把此项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学计划没有专职人员从事健康教育工作缺乏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学校没有专项目经费投入全球性策略(成功经验)政府领导的作用(承诺/行动)广泛的健康教育(同伴教育)(A、B、C)推广避孕套使用(免费/廉价/方便可及)规范性病治疗(优质/廉价/免费)针具交换/美沙酮替代维持治疗(优质/免费/廉价/方便可及)血液管理(优质/高效)孕妇抗病毒治疗减少母婴传播(免费/方便可及)抗病毒治疗/抗机会感染治疗(免费/廉价/有效/可及)关怀、接受/不歧视(保密/尊重/符合需要)(三)学校预防艾滋病的政策和要求政府策略《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国发【1998】38号)《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 (国办发【2001】40号)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7号)2004年国家下发27个艾滋病防治政策性文件胡锦涛总书记批示: “艾滋病防治是关系我中华民族和国家兴亡的大事。各级领导需要提高认识,动员全社会,从教育入手,立足预防,坚决阻遏其蔓延势头”。 温家宝总理批示: “艾滋病流行的实际情况可能比预料的严重,一些重点流行地区的防治工作很不适应,很不落实。必须实行责任制,加强防治规划、监督检查、队伍建设、技术措施、依法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同时注意总结成功经验,真正把这件关系民族根本利益的大事抓紧做好。”温总理在2004年7月9日发表—— 《全社会共同努力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强调: “各级政府一定要本着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动员组织社会力量,扎扎实实做好防治工作,坚决遏制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和蔓延”。 教育部门有关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文件和要求 1.1993年国家教委制定了《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将预防艾滋病、性病及禁止滥用药物等有关内容列入健康教育基本要求,明确规定对大学生要提倡性道德教育、洁身自好,警惕性病、艾滋病的发生。 2.1995年教育部体卫艺司下发《关于加强预防艾滋病教育及搞好预防控制艾滋病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要求大中学校在健康教育课中落实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内容;制定了《预防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处方》,要求高等学校在新生入学体检时向每个新生发放《预防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处方》。 3.《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的意见》(教体艺[2001]8号)对教育部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10条明确要求。 4、《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教体艺[2002]5号)要求: 5、2003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决定在各中学设立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要求将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在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每学年安排2课时时间,按照《专题教育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 6、2004年6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的意见》。根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及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在总结前一阶段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8条意见:(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艾滋病防治工作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保障学校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筹规划。 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和《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的意见》等文件要求,进一步部署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狠抓落实,确保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在各级各类大、中学校全面、深入地开展。(2)要切实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开设相应的课程或讲座。 普通高等学校应开设专题讲座或将其内容纳入健康教育等相关课程,每学年平均课时不少于1课时。 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相关生活技能;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避免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行为。(3)在“世界艾滋病日”要开展具有一定声势的宣传教育活动。 各类大、中学校要充分利用每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的机会,动员学校各有关部门及团组织、红十字会等广泛参与,通过同伴教育、主题班会、绘画、读书活动、知识竞赛、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集中开展具有一定声势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4)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 各类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以及普通高中必须要结合新生体检和入学教育向每一位入学新生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到2005年,发放率应达到100%。 高等学校、普通中学及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或阅览室应根据师生人数配备相应数量的预防艾滋病、远离毒品、无偿献血等相关知识的科普读物,供师生开架阅读或借阅。到2005年,学校相关科普读物的配置率达到80%以上;到2008年,达到100%。 各类大、中学校校园宣传栏中应设有相对固定的艾滋病防治宣传园地,并做到内容定期更新。到2005年,宣传园地的设置率应达到70%以上;到2008年,达到80%以上。 建有校园网络的大、中学校应在校园网中设置相对固定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栏目。到2005年,宣传栏目的设置率达到70%以上;到2008年,达到80%以上。 还要利用校园广播、闭路电视等不定期地宣传预防艾滋病科普知识。(5)重视和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提高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按照《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的意见》要求,在2005年底前对大、中学校承担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师资和校医进行一次轮训。 要安排和筹措相应的培训经费,调动各种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对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进行培训。 师范院校要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纳入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 有条件的地区应利用当地医学院校或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建立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或依托当地卫生专业机构开展师资培训工作。 要重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各级教研部门要把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研究纳入教研工作计划,要把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作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开展以知识传播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教学研究工作。 要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教学用多媒体课件,以提高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6)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关心艾滋病患者遗孤的义务教育,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卫生、民政等部门密切配合,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切实解决艾滋病患者遗孤免费义务教育问题,以确保他们接受义务教育。(7)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应与现有相关工作有机结合,发挥综合效应。 要与学校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远离毒品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把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以发挥整体教育效应。 学校在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时还应与社区宣传教育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学校、学生将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与技能、将党和政府防治艾滋病的有关政策与措施传递到家庭以及社区其他成员,带动社区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的开展。(8)加大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检查督促力度,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落实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及有关专项工作检查内容,定期对学校开展该项工作的情况。 特别是落实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课时、开展师资培训、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科普图书配备、宣传园地设置以及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等进行检查与督促,以保证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的青少年都掌握必要的预防艾滋病知识。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1)了解艾滋病、性病的基本概念及其危害。(2)了解艾滋病、性病的传播途径。(3)掌握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方法和措施。(4)减少歧视,正确对待和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5)了解获取相关信息、寻求帮助的相关途径和机构。(6)了解我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的相关政策与法规。 (四)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 1、健康教育目标: 通过专题教育的形式,使学生了解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2、健康教育内容: (1)与预防艾滋病、性病相关的伦理道德教育及法制教育。 (2)深入了解艾滋病、性病的国内外流行趋势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的危害。 (3)艾滋病、性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4)无偿献血知识。 (5)预防艾滋病的方法与措施:自尊、自爱、关心他人,有责任感;树立健康观念,遵守婚姻、家庭的文明道德规范;拒绝婚前性行为和非婚同居;避免不必要的注射,避免使用消毒不严格的注射器、口腔器械及手术器械;了解安全套在预防艾滋病、性病中的作用,知道安全套的正确使用方法;(6)关爱、帮助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7)了解我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相关政策与法规。(8)积极参与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活动。3、健康教育形式 要教授给大学生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性病(性传播疾病)的知识,就需要坦诚、清楚地讨论有关性方面的知识、性病传播途径及防护措施。许多人在谈论性及与性相关的问题时会感到困窘、难为情,为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应该正确的进行引导。健康教育可采取以下几种主要形式:(1)正规课堂教程 正规课堂教程以课堂讲述为主。这是我国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教师和学生比较习惯的形式。讲述内容以课本为主。 课堂讲述应结合提问。因为艾滋病涉及的问题较敏感,所以提问题的速度是很重要的。既要给学生时间去考虑如何回答,又要让问题提出得足够快以保证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尽量不问只用一两个字就能回答的问题。提一些公开的、清楚的、能鼓励学生讨论的问题。(2)专题讲座或报告会 专题讲座或报告会是对不安排课堂教学的高中和高等院校的学生广泛采取的单向信息传播形式。讲座内容多为有普遍性的问题。优点是省时省力,传播面较广。缺点是欠缺互动性。(3)间接传播 大众媒介:包括电子媒介(如电视、广播)、印刷媒介(如杂志、报纸和宣传栏); 视听手段:包括有声教具(录音带、唱片、光盘); 视觉读物:(教科书、图表、标语、挂图、幻灯片、投影、黑板报、手册), 可视又可听的内容(电影、录像、计算机等)。 (4)其他形式 健康咨询与热线电话,相声、评书、快板书、话剧、讲故事、寓言、音乐、舞蹈、诗歌、木偶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美术如宣传画、广告画、连环画、漫画及照片等。还可通过举办展览会、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健康信息的传播。(5)常用的参与式教学方法: 学校健康教育以学校为中心,但并不意味着只限于教室或其他学校场所,也不意味着仅以教师为主体。因此,教育方法不能依靠单纯的说教,不能把学生简单地视为听众。在整个健康教育中,学生和教师均应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在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中,我们提倡运用参与式的教学方法。 参与式教学是指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发动学生以积极的方式与教师及其他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有效交流,使学生广泛、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参与式教学的最大特点是促进了双向式交流,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强。 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应体现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尊重信任 教师和学生要彼此信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性别、语言、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差异,允许他们平等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信赖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能做的一切。民主参与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在健康教育的学习过程中建立强烈的责任感,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相互学习 鼓励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分享健康信息、彼此的经历和经验,相互促进提高。常用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如下:课堂授课教学法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教学法“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教学法角色扮演(Role Play)教学法案例分析(Case Study)教学法辩论(Debate)教学法小品(Drama)教学法游戏(Games)和活动(Activities )教学法 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和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做出贡献!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