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第二章 第4节 风和降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风的基本要素,了解空气湿度,知道降水是怎样形成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考点、重点、难点、】重点:风的基本要素,空气湿度,降水是怎样形成的难点:知道风的基本要素,了解空气湿度,知道降水是怎样形成的考点:风的基本要素,空气湿度,降水是怎样形成的【学习探究】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方法可以判断风向?探索新知:1. 风的形成风是空气的 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上,风是从 气压区流向 气压区的。2. 风的基本要素:风向和风速(1) :指风吹来的方向。天气观测和预报中常使用8种风向(东风、南风、西风、北风、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东北风)。(2) :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常用单位有:m/s、km/h。(3)表示风向和风速的天气符号是风向标:风向标上的矢杆表示风向,风向标上的矢羽表示风速。(4)观测风向和风速的工具分别是风向标和 。3. 空气的湿度(1)湿度表示空气中 的多少。(2)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 表示。(3)空气中水汽的多少往往是相对的,气温的高低不同,空气中所含的水汽量也不同。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水汽含量就 ,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就越大。(4)测量仪器: 。4. 降水(1)水珠和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渐增大,最终形成 、 或冰雹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2)降水形成的条件: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 和 ;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 出来的程度。(3)降水形成的机理:空气上升、 、水汽凝结、水滴增大、降水形成。(4)降雨量:表示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层深度,用 来计量。气象观测中,常用 收集雨水。【目标检测 直击考点】1. 下列现象不可以用来判断风向参照的是( )A. 沙尘扬起的方向 B. 旗帜飘扬的方向 C. 水波移动的方向 D. 石头滚落的方向2. 我们把从东南方向吹向西北方向的风称为(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西北风 D. 西北—东南风3. A、B、C、D四只玻璃杯子盛有温度不同但质量相同的水,室内气温为25℃,拿一块玻璃片盖住杯子口,则玻璃上水雾最多的是( )4. 下列有关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大气中只要含有水汽就一定会出现降水 B. 大气降水形式就是降雨C. 冰雹也是大气降水的一种形式 D. 空中有云就会降水5. 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A. 风向和风能 B. 风力和风向 C. 风级和风速 D. 风向和风速6. 某同学以一定的速度向东跑,他感觉到无风,则此时( )A. 无风 B. 吹西风,风速与跑速相同C. 吹东风,风速与跑速相同 D. 吹西风,风速比跑速小7. 外面好像有风。你觉得下列现象中不是作为判断风向的依据的是( )8.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蜻蜓低飞,不雨也阴”说明空气中湿度较大B. “燕子低飞要下雨”说明空气中相对湿度较大C. 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D. 干燥的沙漠地里没有水汽9. 如图为某地中午气压图,让你此时去放风筝,你最好向着哪个方向跑( )A. 向东 B. 向南 C. 向西 D. 向北10. 根据相对湿度表,完成下列问题。干球温度 干湿差(干球温度减去湿球温度) 1.0℃ 2.0℃ 3.0℃ 4.0℃ 5.0℃-5℃ 77% 54% 32% 11% 0.0℃ 82% 65% 47% 31% 15%5.0℃ 86% 71% 58% 45% 32%10.0℃ 88% 76% 65% 54% 44%15.0℃ 90% 80% 70% 61% 52%20.0℃ 91% 82% 74% 66% 58%25.0℃ 92% 83% 76% 68% 61%30.0℃ 93% 86% 79% 73% 67%35.0℃ 93% 87% 81% 75% 69%(1)干球温度10℃,湿球温度9℃,则相对湿度为 。(2)干球温度25℃,湿球温度22℃,则相对湿度为 。(3)干湿球湿度计两温度计值相差越大时,湿度是越大还是越小?为什么?答案:探索新知:1. 水平 高 低2. (1)风向 (2)风速 (4)风速仪3. (1)水汽 (2)百分数 (3)越多 (4)干湿球湿度计4. (1)雨滴 雪 (2)①水汽 凝结核 ②凝结 (3)冷却降温 (4)毫米 雨量筒【目标检测 直击考点】1D 2A 3D 4C 5D 6B 7D 8D 9A10. (1)88% (2)76% (3)在相同的干球温度条件下,当干湿球湿度计两温度计值相差(干湿差)越大时,空气的相对湿度就越小。因为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越小,湿棉纱布中的水蒸发得越快,带走的热量就越多,湿球温度计上的读数就越小,两温度计的差值越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