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衣服的颜色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颜色的材料吸收热量的多少。2.能够准确地测量、记录观察到的现象。3.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4.能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2.能够与同学交流自己设计的热水器方案。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够得出黑色材料比白色材料吸收的辐射热多。2.能解释生活中利用热辐射的一些现象。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举出生活中利用不同颜色的材料的例子。2.能制作出造型美观、效率高的太阳能热水器。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观测不同颜色的材料吸收热量的多少。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活动1:黑手套、白手套。活动2:3个形状材料相同的小瓶,大小相同的黑、红、白纸各1张,温度计3支,台灯。拓展活动:瓷砖、木板。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分钟)小游戏《熊猫作画》把一幅用纸画的熊猫图贴在一块泡沫塑料板上,用一100w白炽灯灯正对着这幅图,它们相距大约10厘米,让灯泡亮几秒钟就断开灯头开关,揭开熊猫图,可看到泡沫塑料板上凡是原来黑色的部分都凹陷下去了,形成一个熊猫图,白色部分毫无变形。做完后提出问题:漂不漂亮啊?看到这幅画你想说什么吗?为什么会这样呢?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3分钟)1.大胆猜想。学生认真思考,自己做出猜想。熊猫是利用了什么原理来作画的?学生猜想的因素有:①泡沫板受热后会软化。②黑色象放大镜一样,容易聚光。③可能黑色吸热快,升温快。④就像夏天一样,如果穿浅色衣服就不会吸太多的热,但是如果穿黑色就会觉得很热。……(如果学生作不出猜想,可以用白炽灯直接照射另一块泡沫板,学生会观察到泡沫板受热后软化,从而启发思考。)2.交流猜想。①小组内的交流讨论:。②各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三、设计实验1.请每组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1)围绕刚才的猜想和讨论提出问题。我们穿的衣服的颜色是否跟这个有关呢?(板书:15、衣服的颜色)是否是穿黑色衣服会感到热,穿白色衣服感觉凉快些呢?(板书:黑色白色)有没有办法让大家相信你的想法?(2)学生开始小组研究、设计,师巡回指导。2.全班交流方案。将小组的方案在全班进行交流和评价,以实现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完善自己方案的目的。如:有一个小组:(课件展示如下方案) 直接用温度计来测量。在一个温度计下端贴上黑色胶布,另一个温度计下端贴上白色胶布,分别用它去测量一杯热水,看哪个温度计升的温度最高。 其他同学的意见:如果是一杯刚烧开的水,到最后温度计肯定都升到100摄氏度了。我觉得应该是看在相同时间内,哪个温度计升温较快。 几乎每个组的实验方案都得到了来自不同组的学生的看法和建议,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方案:1.可以用我们上节课做的传热比赛的实验方法,找两块硬点的白色纸片,其中一张涂成黑色,然后在每张纸片上面用凡士林沾上豆子,分别放在酒精灯的两侧,看哪张纸片上的豆子最先掉下来。如果是黑色纸片上的豆子先掉下来,证明黑色吸热比较快。2.把两个一次性纸杯分别涂成黑色和白色,各放一块冰块,看哪个杯里的冰块融化得快。或者比较相同时间内2只杯子融化成水的多少四、实验及汇报交流(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1.学生小组实验。学生领材料、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实验,帮助有困难的小组。强调安全、保持清洁等注意事项。2.交流汇报小组汇报、展示各自的研究和发现。教师板书学生们得出的结论3.问题延伸通过实验,学生都验证了自己的猜想,黑色的确比白色吸热较快。(板书:吸热快吸热慢)(1)提出疑问:在实验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新的思考吗?还想不想继续研究什么?提出这个疑问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探究:变换一下别的颜色,看看是不是颜色越深,吸热越快,颜色越浅,吸热越慢。(2)学生在原来设计的实验基础上变换实验材料的颜色,看吸热的快慢如:改变一下白色纸杯的颜色,涂成浅灰色,看看,如果不是白色的话,是不是吸热还比黑的少?变换了黑色和灰色两种温度计,发现还是黑色的升温较快。还有的组利用身边的材料换了不同颜色的铁铅笔盒进行传热比赛,也发现是深色笔盒上的豆子先掉下来了。五、拓展应用(10分钟)1.日常生活举例至此学生已经明白了,泡沫熊猫图是利用了不同颜色吸热快慢不同的原理制作的。那么,我们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现象吗?或者说还可以从哪里发现这一物质的特性呢?生:“冬不穿白,夏不穿黑。”夏天人们都喜欢穿浅色衣服,像白色、灰色、浅蓝、淡……家里用的冰箱、空调一般都是用浅色的外壳。在夏天如果想要遮阳避阴就应该使用浅色的遮阳伞。2.实际运用根据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谈谈这些画面:油罐车、太阳伞、防火隔热服、汽车遮阳板、保温壶、铁锅等)六、布置作业请大家课后根据本课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太阳能热水器。板书设计 15.衣服的颜色 黑色(颜色深) 吸热快 白色(颜色浅) 吸热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