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感觉器官及其功能》教学设计(广东省揭阳市)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的感觉器官及其功能》教学设计(广东省揭阳市)

资源简介

《人的感觉器官及其功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眼球和耳的基本结构特点,了解视觉的形成和听觉的形成过程,说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与矫正,了解眼的保健和耳的卫生,了解鼻、舌、皮肤等处的感受器及其功能。通过视力检查实习,初步掌握视力检查的方法。
(二)认知水平层次要求
┏━━━━━━━━━━━━━━┳━━━━━━━━━━┳━━━┓
┃ 了 解 ┃ 理 解 ┃掌握 ┃
┣━━━━━━━━━━━━━━╋━━━━━━━━━━╋━━━┫
┃1.近视和远视,眼的保健 ┃1.感觉器官的概念和 ┃ \ ┃
┃2.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 ┃ 意义 ┃ ┃
┃ 成,耳的卫生 ┃2.眼球的结构和功 ┃ ┃
┃3.皮肤的感觉作用 ┃ 能,视觉的形成 ┃ ┃
┗━━━━━━━━━━━━━━┻━━━━━━━━━━┻━━━┛
(三)实习教学要求
学习检查视力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人的感觉器官及其功能”一节,首先讲述眼、耳的结构特点,视觉、听觉形成和眼、耳的卫生保健知识,然后再喽述鼻、舌和皮肤的结构特点和感觉功能。在这节教材中,眼球的结构、视觉的形成、近视和远视的成因、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是重点内容。让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他们做好眼的卫生保健。难点是眼球及耳的结构、视觉和听觉的形成。
三、教学建议
了解眼球和耳的基本结构,是理解视觉和听觉形成的基础。但是,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运用挂图、模型或电化教学等手段,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在讲述视觉形成时,应做好眼球成像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以便更好地理解视觉形成的原理。在讲授听觉的形成这部分知识时,可用水波的振动与传播方式,来比喻声波的振动和传播方式,让学生更好理解声波引起内耳感受器振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传人听觉神经中枢而产生听觉的原因。
四、参考资料
眼的折光功能 外界物体发出的光线,通过眼的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所组成的折光系统,最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像,这就是眼的折光功能。
眼的折光原理是与凸透镜的折光原理相同的。凸透镜的凸度越大,折光的能力越大;凸度越小,折光能力越小(如图)。
不同凸度的凸透镜折光情况示意图
视网膜上之所以能形成清晰的物像,是依靠眼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眼的调节作用,主要有晶状体调节和孔调节两个方面。
1
(1)晶状体的调节:在眼的折光系统中,能够改变折光度的结构主要是晶状体,所以晶状体在眼的调节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2)瞳孔的调节:人在看近处物体时和在强光下,瞳孔缩小,在看远处物体时和在弱光下,瞳孔扩大。瞳孔缩小,减少了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光的刺激。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能得到足够的光刺激。
是什么控制着瞳孔的缩小和扩大呢?原来在虹膜内,有环状排列的瞳孔括约肌(缩瞳肌)和放射状排列的瞳孔散大肌(扩瞳肌)。它们分别受到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支配。在看近物和强光下,副交感神经兴奋,瞳孔的括约肌收缩,散大肌松弛,瞳孔缩小。在看远物和弱光下,交感神经兴奋,瞳孔的散大肌收缩,括约肌松弛,瞳孔放大。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