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政治部编版(2019)必修一: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教案(共2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2020学年高一政治部编版(2019)必修一: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教案(共2份)

资源简介


第一框 伟大的改革开放
情景导入
学习目标
  居民消费是不断变化的,人们通常所说的“三大件”的变化就是生动的事例。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大件”是指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以后“三大件”逐渐演变为彩色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空调、电脑和摄像机,轿车、房子和旅游。
决定居民消费从低级逐步向较高层次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意义。[重点·政治认同]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教材“探究与分享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用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到了20世纪末,我国已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如衣食住行的变迁:衣: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丰富多彩;食:匮乏、单调、营养不足→从“吃饱”到“吃好”;住:居住条件差→居住面积扩大、环境改善;行:交通条件较差→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2.我国的改革进程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2)1984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3)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4)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的重点围绕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
(5)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6)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3.我国的对外开放
(1)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2)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4)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至此,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5)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6)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这都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改革首先是从沿海开始的。(  )
(2)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
提示:(1)× (2)×
二、改革开放的意义
教材“探究与分享2”
 (1)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于敏,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长期主持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突破关键技术,使我国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他三十余载矢志不渝,三十多年隐姓埋名,忠诚于党的事业,勤于钻研,甘于奉献,不计得失,谦逊低调,方显共产党人本色。
(2)改革先锋,他们的年龄不同,经历不同,但有着共同的精神,那就是在改革开放的征程上,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勇攀高峰,争创一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改革开放一线不懈奋斗,一年接着一年干,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科技等领域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教材“探究与分享3”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的根本原则,探索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保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
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1)改革开放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
(2)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
提示:(1)× (2)√

 改革开放的进程
【背景材料】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思考:党中央在哪次中央全会上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
时间
理论(观点)
意义
十二大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打破了我国过去由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打开了缺口
十二届
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突破了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十三大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经济运行模式,要求实现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统一
不再把市场调节置于从属和次要的地位
十四大
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改革的目标
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彻底突破了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框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体现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________重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A.经济体制改革      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C.改革开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
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C正确。
[答案] C
 改革开放的意义
【背景材料】
2018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4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实现了小康,逐步富裕起来了。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命运,而中国自力更生的快速发展,是对世界作出的最大贡献。4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奇迹般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9.9%,2018年已经达到13.6万亿美元,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达到四分之一,超越主要发达国家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最强大的一支力量。
思考: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为世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改革开放的意义
1.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
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它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有(  )
①经济社会发展,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②强力推动中国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
③解决了极度贫困问题,实现了全面小康
④中国人民的生活从充裕走向富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实现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但还没有解决极度贫困问题,并没有实现全面小康,③不选;中国人民的生活从温饱不足走向小康富裕,④错误;①②符合题意且正确。
[答案] A
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通称南方谈话。讲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地总结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观点,讲出了新思路,开创了新视野,有了重大新突破,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这个重要讲话,不仅标志着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伟大历史性飞跃的思想结晶——邓小平理论的最终成熟和形成,而且也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第二次浪潮的掀起。邓小平南方谈话,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对21世纪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仍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影响。
 邓小平同志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坚持解放思想,抓住历史机遇,大大加快了中国的发展。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选择题
1.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  )
A.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率先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C.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D.研究深化改革重大问题
解析:选C。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最重要的原因是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由原来的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正确。
2.“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反映的是1978年以来在我国农村逐步实行的(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选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题干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正确。
3.以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党的会议是党的(  )
A.十四大        
B.十二大
C.十二届三中全会
D.十四届三中全会
解析:选A。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A正确。
4.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的重大事件是(  )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选D。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D正确。
5.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市场 B.企业
C.政府 D.消费者
解析:选A。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A正确。
6.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济,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这句话强调的是(  )
A.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C.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解析:选B。题干中“根据中国的经济,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等强调对外开放的重要性,B正确。
7.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下列属于发生在这个阶段的重大事件的是(  )
A.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B.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C.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解析:选A。解题时抓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召开,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A正确;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B不选;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不选;1993年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D不选。
二、非选择题
8.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推动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中实现了自身的大发展、大繁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又一次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大发展。此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而不断充实和发展起来。
结合材料,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的过程。
答案:(1)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的重点围绕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
(3)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4)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第二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情景导入
学习目标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固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得更改,不得违背。
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国情创立自己的指导思想,坚持走自己的路。
  你如何认识上述两种不同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理解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重点·政治认同]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内涵和相互关系。[重点·政治认同]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教材“探究与分享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的。
1.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
提示:(1)× (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教材“探究与分享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所以才能取得成功,并将继续取得成功。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认识上不断深化,在建设规律的把握和运用上不断增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教材“探究与分享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当今世界其他制度体系相比较,还具有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协调国家机关高效运转、凝聚各族人民力量的政治优势。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教材“探究与分享4”
 100多年前,中国人民努力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教条,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从本国国情出发确立的道路,这是一条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当前和今后,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
(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
提示:(1)× (2)√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背景材料】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然而,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考: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哪些。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
1.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要弄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否则就割裂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下列对上述指导思想及其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的理论结晶
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其他指导思想一脉相承
C.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
D.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创新,B正确;毛泽东思想与改革开放不是一个时代的,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是相对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A、C、D观点错误。
[答案]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背景材料】
“中国梦”这个激动人心的热词,激荡了春夏秋冬,拂煦了欣欣向荣的神州大地。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思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这一论述旨在强调 (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优势 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③中国道路受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的影响 ④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历史使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中国共产党要不忘初心和使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②④正确;①③与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 C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
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有赖于思想上的团结统一,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行动指南。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团结凝聚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才能指引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将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把党的指导思想通过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为国家指导思想,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如何看待通过修改宪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国家的指导思想?
 “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指导思想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是非同寻常的。此次通过修改宪法,通过法定程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国家指导思想,自觉及时地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体现了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我国宪法发展基本逻辑的统一。实现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一、选择题
1.改革开放40多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列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选A。本题要注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限定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入选。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在此过程中创立的伟大理论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解析:选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B正确。
3.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必须要面对和回答的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怎样实现共同富裕,国家繁荣富强
D.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能不能实现
解析:选B。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B正确;A、C、D都不符合题意。
4.党的十二大以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着______这一鲜明主题展开的。(  )
A.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C.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解析:选A。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的,A正确。
5.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它要求坚持(  )
A.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D.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解析:选A。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A正确。
6.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解析:选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A正确。
7.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是(  )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毛泽东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解析:选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B正确。
二、非选择题
8.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有赖于思想上的团结统一,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的基础上,提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确定为国家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