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岩 石》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岩石》一课是河北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主要是通过利用感官、借助工具和利用一些化学药品等常用的认识物体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收集、观察,发现岩石的特征,从而达到认识岩石的目的。本节课我设想以“石头展览会”活动为切入点,课前鼓励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课堂上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观察器官研究“我的岩石”的特征。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种标准给这些岩石分类。“观察岩石”目的在于让学生研究不同岩石的个性特征,“给岩石分类”目的在于让学生研究一些岩石的共性特征。学生对岩石并不陌生,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各种岩石,我期望通过本课活动后,当学生捡到一块岩石时,不会随便看一看后就随手扔掉,而会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对它进行研究,培养他们观察岩石、收集岩石和认识岩石的爱好与兴趣。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认识到岩石组成地球外壳,覆盖在地球表面;(2)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程度等不同特征;(3)认识岩石有三种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并初步了解起形成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1)会用感官(看、摸)、工具认识常见岩石,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一些特征;(2)能用相关的分类标准对岩石分类;(3)能查阅有关岩石的相关资料;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2)意识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观察及使用简单的工具初步认识岩石,并进行简单分类。教学准备:1、教师:岩石标本、实验表格、小刀、放大镜。2、学生:采集各种岩石标本并洗干净,记好采集地点,搜集有关岩石的资料。教学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介绍岩石 (教师播放一些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典型的图片。) 1、同学们这些都是地球上千姿百态、奇形怪状的岩石。岩石是地球上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岩石。(板书课题:岩石)2、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找的岩石,都带来了吗?谁来说说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到的?请简单介绍你的寻找经历。让学生说说岩石的来历。【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交流,并不是要让学生知道岩石的原产地,而是让学生了解岩石分布的广泛性。因此,课前组织学生寻找岩石的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二、指导方法,观察岩石1、开石头展览会。 A、相互欣赏、交流自己带来的岩石。 B、辨别岩石和非岩石。 C、把学生带来的非岩石挑出来。2、如何观察“我的岩石” 师:你们的岩石真有特色,如果我们从中挑选一块岩石进行细致观察,你们准备怎样观察?师生共同讨论观察方法:重点指导岩石大小、构造等方面的观察方法。用眼睛看形状、颜色、花纹 (条纹、斑点) 、颗粒(结构) ;(大小)长:宽:高;(原先)气味,摩擦(敲打)后气味;手摸的感觉光滑(或粗糙)程度,重量(轻重) ,软硬程度;敲打时的声音…… 还可以借助放大镜、铁钉等观察工具深入观察。教师指导学生完善、提高观察岩石的方法,学生明确观察岩石哪些方面的特征。【设计意图:“运用什么方法观察到岩石的什么特征”,首先强调的是科学学习的方法,其次强调的是对观察过程的实际反映。这种遵循“观察方法——观察结果”的交流探究方式,不仅是观察活动本身的需要,更是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也为“给岩石分类”打下了基础。】3、观察记录“我的岩石” (1)师:在观察岩石的同时,我们还要在书本第76页表格中及时记录自己的发现。(附表格)形状颜色软硬条纹光滑程度12345(2)教师巡视指导。 (3)大约十分钟后,让材料员整理观察工具和岩石标本,组长指挥小组内部交流观察发现。 【设计意图:小组观察、讨论是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课堂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教师细节指导很有必要,对于观察完后指导学生整理好观察工具和岩石标本,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观察描述 “我的岩石”师:谁先来说说自己的观察发现! 汇报员发言时要声音响亮,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有补充或意见可以举手。 (要求按:我是用什么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的?我观察到了岩石的哪些特征?) 师小结:在短短的几分钟里,你们就有这么多的发现,真不简单。 【设计意图:学生的描述全面、深入、有条理,这离不开教师对如何观察、如何记录、如何汇报等环节的有效指导。】 三、明确标准,给岩石分类1、指导分类方法。师:每块岩石都有各自独特的地方,但岩石与岩石之间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果把小组内的所有岩石放在一起分分类,你们打算按什么标准来分?将岩石分成了哪几类?学生讨论分类标准,按颜色、形状、大小、光滑程度、颗粒结构……2、给岩石分类。师:请大家在分类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出示分类提示)(1)??? 我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的?将岩石分成了哪几类? (2)??? 我们想到了多少种不同的分类方法?(3)??? 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一样吗?学生小组分类,并完成表格,教师巡视指导。分类标准分类结果(注意不要遗漏)颜色硬度……3、汇报交流岩石分类结果。学生汇报交流分类结果,说明分类标准。4、讨论思考: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你们想不想知道科学家们怎么对岩石分类?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书本第77页的科学在线,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小结:根据岩石的形成,地质学家通常将岩石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板书)【设计意图:分类前先确定“分类标准”这一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类操作具有指导意义。学生的分类过程其实就是为自己观点寻找充分证据的过程,这一环节应尽可能多地给他们充分求证自己“分类标准”的正确性,这一过程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分类的结果如何其实并不是非常重要的。】四、活动:动手玩一玩1、教师展示几种不同的岩石标本盒,让学生欣赏。2、学生看书78页:了解标本盒的制作方法。 重点理解岩石资料卡的填写内容。3、布置课后采集岩石,自制标本盒的作业。【设计意图: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实际应用。 】五、活动:认识岩石在生活中的应用1、播放录像资料。提问:岩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2、让学生找出在生活和生产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岩石,把自己知道的岩石的用途写出来,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从总结中了解岩石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六、拓展廷伸,激发课后探究的兴趣师:这节课我们对岩石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并按自定的标准给岩石分了类。可能大家的心中还会产生许多新的疑惑:这些岩石是从哪儿来的呢?它们是怎么形成的……确实,关于岩石,还有很多秘密,这就需要同学们课后继续去探究了!【设计意图:这是对观察研究的一个总结。注重学生的发展。希望研究科学、探索科学的方法得到延续和发展,让学生能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运用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