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1: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函数图象生成动画的方法途径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1: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函数图象生成动画的方法途径

资源简介










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函数图象生成动画的方法途径
赵化中学 郑宗平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路径:
打开几何画板5.06(也可选择其它版本) → 自定义工具 → 经典坐标系 → 选择蚂蚁坐标系(无参版)(注:也可选择其他类型的坐标系) → 系统初始化 → 建立直角坐标平面 → 根据函数图象的需要利用操作控制台调整的单位长、字体等等.
制作函数图象生成动画的的方法途径:
方法一.自定义变换法(下面以二次例函数为例)
1.通过绘图 → 绘制新函数 →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绘制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并把抛物线的粗细改成中等;选定图象通过属性的取值范围改为-3.3到3.3之间,同时把抛物线两端的箭头去掉.
















2.对应二次函数图象的取值范围在 轴上对应构造点A(-3.3,0)和B(3.3,0)的两个点,连接AB两点构造一条线段,在这条线段上构造一点 ,作过这一点并垂直于该线段的垂线,选中抛物线和垂线构造出抛物线和垂线的交点为(也可以在交点处直接点击出来).















3.⑴.依次选取点P(初始点)和点E(变换点)(注意选点的顺序) → 单击变换菜单下的创建自定义变换 → 调出对话框“创建P到E的变换”→确定;生成后在变换下拉菜单中的最后会显示该项目.
⑵.依次单击点A和P → 构造线段AP → 选定线段AP → 变换 → 从P到E的变换; 选定原抛物线隐藏,余下的抛物线暂时显示为一部分,选定设置动画部分的抛物线的颜色.
注:两点创建自定义变换和线段添加此变换很重要,要注意操作顺序.
4.制作点P到点B的移动按钮作为抛物线的生成按钮:依次选定点P和点B →编辑 → 操作性按钮 → 移动(选好速度,这里我选“中速”);再制作一个点P到点A的移动按钮作为抛物线的重置按钮.其制作路径是一样的,速度这里我选“高速”.
注:前面一个按钮是显示动画生成的按钮,后面一个按钮是回归原位的按钮.
















5.隐藏不需要在展示过程中线点等,这里我把“移动P→B”的名称修改为“图象生成”,把“移动P→A”的名称修改为“回归复位”;隐藏不需要显示点、线等(可以把线段AB上的点P保留,便于手动操作).点击动画按钮观看动画生成的过程的效果.
















说明:
1.自定义变换都需要都要有两个点,一个“初始点”(上面例子中线段AB构造的P点),还有一个 “变换点”(上面垂线和函数图象的交点E.),通过这样一对点就形成“自定义变换”;移动初始点时,变换的曲线会跟踪变化,这样课件用于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非特殊的二次函数的以及反比例、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生成动画制作步骤方法是一样的.自定义变换与迭代过程类似,并且平移放缩等均可以照此方法进行“自定义变换”的创建.

方法二 .轨迹法(下面以二次例函数为例)
1.绘制函数的图象:绘图 → 绘制新函数 → 输入 → 在“方程”选好函数字母的符号表达形式(这里我选“符号”)→ 确定即可得到二次函数的图象并显示表达式.
2.确定显示图象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利用参数的办法在轴上对应的描出起点和终点 :
①. 这里取自变量我取-4~6,注意最好显示图象要具有轴对称性(因为本例对称轴为直线,则起点与终点的横坐标之和为).
②..在轴绘制起点:新建参数,把此参数导入绘制点的对话框描出起点;在轴绘制终点:新建参数,计算(作为),把点参数导入绘制点的对话框描出终点.
注意:由于本例显示的是二次函数自变量在-4~6范围内的图象,所以要保证的值在-4~6范围内,所以参数的取值范围有讲究,这里的取的范围为0~10,根据需要而取.
3.构造轨迹:连接→选中线段并通过“构造”构造出线段的点;过点作轴的垂线,构造垂线和二次函数的交点, 依次选定→ 构造 → 轨迹.
4.隐藏不需要演示的点、线、标签等(包括二次函数的原图象)、
5.选定迭代次数的按钮,制作动画按钮(设置好范围、速度、方向以及播放的次数等).















说明:
1.“轨迹法”和前面的“自定义变换法”不同的是重新播放时需要把参数回归到起点的参数,所以若课件不需要显示某些点的坐标和标注线,最好用前面的“变换法”;
2.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图象照此方法可以类推!

方法三 .迭代法
迭代法(一)(下面以二次例函数为例)
1.新建六个参数:(自变量),(迭代初象),(迭代深度)
2.计算函数的值(注意全部采用导入计算),把标签修改为”的形式,计
算迭代的初象的值;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参数点 ;
4.深度迭代:选中参数和,并按住Shift → 变换 → 深度迭代导入 “ "→ 迭代;
5. 修改迭代深度n的的最高值可以得到迭代点数(最好是的范围除以的值,比如本例的);
6.把迭代深度设置动画按钮(这里我命为“增加迭代点”,播放一次,速度30单位/秒.),制作函数图象两个隐藏/显示按钮(把函数图象和所描起点都选进去),一个属性设置为“总是显示”,一个属性设置为“总是隐藏”.依次选定“隐藏”、“动画”、“显示”制作系列按钮(这里我命为“动画按钮”,依序执行,设置好间隔时间.)
7. 把的值设置为0,并隐藏函数图象;点击动画按钮观察效果.


















迭代法(二)
1. 新建六个参数:(系数常数), (自变量), (迭代初象), (迭代深度);
2. 计算的值(即的值,注意全部采用导入计算),把标签修改为“”的形式,计算迭代的初象的值;
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参数点;
4. 深度迭代:选中参数和,并按住Shift→变换→深度迭代导入“ " →迭代;
5. 修改迭代深度的值可以得到迭代点数(最好是的范围除以的值,比如本例的);修改为起点的值(范围根据对称关系设置),修改的值可以达到迭代点的稀密程度,越小越密;也可以修改值来调整抛物线的位置和开口方向等;
6. 把自变量根据需要设置成动画参数,设置动画参数的范围.(最好把每秒单位取道谢)
7. 点击动画按钮可以观察点汇集成线并的过程,可以事先把的取值设置到起始数据,这样动画放完后就会回归到一个完整图象.

















注:
1.以上方法可以类推到其它形式的函数图象生成的动画制作,总体上讲“自定义变换法”更实用,更容易操作;
2.方法途径的归纳是个人实践的总结,是个人所见,仅供参考!

2020.1.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