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复习微粒化学用语复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复习微粒化学用语复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知识点一:原子的结构
例1: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





知识点二:物质的组成构成
例2:下列关于葡萄糖(C6H12O6)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葡萄糖属于有机化合物
B.葡萄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葡萄糖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 : 2 : 1
E.葡萄糖是由葡萄糖分子构成的
F.葡萄糖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例3: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   )
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
A.氯化钠 B.二氧化碳 C.铜 D.氧气 E.水 F.金刚石

知识点三:元素及元素周期
例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两种元素的部分信息.
(1)P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_,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2)16号元素的名称是_____,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____(填“得”或“失”)电子;
(3)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不同。
(4)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不同,主要是因为 不同。

知识点四:化合价、化学式
例5:(1)书写正确的是 ( )
A.氧化铁[FeO] B.氯化银[AgCl2] C.硫酸钠[NaSO4] D.氢氧化铜[Cu(OH)2]
(2):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氧化钠[NaO]??B.氯化银[AgCl2]? C.氢氧化钾[K(OH)2]? ?D.硫酸锌[ZnSO4]

(3)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 3X+2CO2+4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
A.N2O B.N2O4 C.N2 D.N2H4
(4)某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中含有磷酸钾K3PO4,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3 B.+1 C.+3 D.+5

知识点五:微粒性质
例6:白色干冰在室温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消失不见了”,不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不断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可以再分
例7:请用微粒的观点回答问题。
(1)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 。
(2)装水的杯子长期敞口放置,水不断减少,说明 。
(3)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水电解实验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


知识点六:微粒简答
例6:微粒性质解释现象
1. (4分)用微粒的观点分别解释以下变化中白烟和自雾形成的原因 。
(1)少量自磷(由 P4分子构成)露置在空气中自燃并很快胃出白畑(由 P2〇5分子构成)。
(2)在空气中打开装有干冰的容器,容器口会有白雾产生。




2.(4分)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2)取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先倒入半杯水,再放入一大块冰糖,立即在玻璃杯外壁液面位置做上记号,冰糖完全溶解后液面低于记号。



3.(3分)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中医“拔火罐”时,将点燃的酒精棉伸入玻璃罐内又迅速拿出,立即将罐口扣到皮肤上,玻璃罐被紧紧吸住,罐内的皮肤凸起。



4. 3分)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碘固体(I2)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
(2)等质量的碘固体和碘蒸气比较,碘蒸气的体积远大于碘固体.




5.阅读以下内容,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有关事实.
“空气史话”:45亿年前,当地球逐渐冷却,一些气体被迫从岩石和岩浆中迸发出来,氢气、氨气等向星际逃遁,水蒸气、氨气和甲烷等滞留在近地球空间,形成原始空气,在太阳照射下,水蒸气分解为氧气和氢气,氧气跟氨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氧气跟甲烷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原始空气中又出现了二氧化碳、氮气和氧气…
(1)当地球逐渐冷却,一些气体被迫从岩石和岩浆中迸发出发;
(2)原始空气中出现二氧化碳.

6.(3分)室内装置产生甲醛(HCHO)可用活性炭吸附.将吸收了甲醛的活性炭拿到室外,甲醛会扩散到空气中,阳光下扩散得更快,用微粒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甲醛能被活性炭吸附.
(2)阳光下甲醛会扩散得更快


7. 3分)将柠檬(一种水果)切片,放入冰箱冷冻后,取出一部分放入真空冷冻环境中。留在冰箱中的柠檬片,时间久了会失去部分水分;真空冷冻环境中的柠檬片,在短时间内会变成干燥的柠檬片。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1)为什么冷冻后的柠檬片还会失去水分?
(2)为什么真空冷冻环境中的柠檬片,在短时间内会变得干燥?



8.如图所示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用微粒观点解释以下实验现象.
提示:红磷和五氧化二磷均由分子构成.
(1)待红磷熄灭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里的水部分进入集气瓶中.
(2)若装置未完全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进水量会偏少.








9. 3分)向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立即盖上玻璃片,用手压住玻璃片,充分振荡后将集气瓶倒置,松开手,观察到,玻璃片没有掉落,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以上现象。



10.(2017一模) (3分) 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玻璃磨口的)盖灭后,需趁热将灯帽再提起一次,重新盖好,以使灯帽内外压强一致。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
(1) 盖灭后不再提起灯帽,过一会儿灯帽不易打开。
(2)趁热提起,重新盖好,下次使用时灯帽就容易打开。




11.(2017二模)(3分)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里,放一小块白磷(P4),在瓶口的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短玻璃管,上端系一个小气球,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加热锥形瓶底部点燃白磷,冷却后,重新放回托盘天平上,质量不变.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以下事实.
(1)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2)白磷燃烧过程中,小气球慢慢胀大.
(3)锥形瓶冷却后,开启瓶塞时感觉比平时费力.





12.(2017中考)(3分)如图所示,集气瓶I、II中分别装有二氧化碳和空气,把中间的玻璃片抽出,一分钟后,取下集气瓶I,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II中,木条熄灭,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答案:1. 1)白磷燃烧放出热量,加快磷分子分解成磷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磷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结合成五氧化二磷分子,大量的五氧化二磷分子聚集成白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烟. (2)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分子运动速度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聚集成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2 .⑴ 空气中含有多种分子/空气是由多种分子构成的⑵分子间有间隔,在水分子作用下糖的分子不断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间隔当中,使液体体积减小

3.酒精燃烧放热,罐内气体受热,分子运动加快,分子间间隔变大(1分),体积膨胀,部分气体逸出(1分);罐内气体被密封,温度降低,分子间间隔变小,体积收缩(1分)。

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碘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碘分子.碘固体是由碘分子构成的,碘蒸气也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由于碘固体和碘蒸气的质量相等,说明二者含有的碘分子个数相等,碘蒸气中碘分子之间的间隔远远大于碘固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碘蒸气的体积远大于碘固体.

5. (1)随着地球的逐渐冷却,构成岩石和岩浆的微粒间的间隔逐渐缩小(1分),其中的气体受到挤压,部分气体分子运动逸出(1分)。
(2)在太阳照射下,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甲烷分子分解成碳原子和氢原子,氧原子与碳原子结合成二氧化碳分子,大量二氧化碳分子聚集成二氧化碳气体(1分)。

6. 1)活性炭疏松多孔,碳原子间有较大的间隔(1分),甲醛分子不断运动,进入碳原子间的间隔中(1分)。
(2)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甲醛分子能更快从碳原子间的间隔中逸出(1分)。

7.⑴冰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不断运动,会从柠檬片中逸出。
⑵真空冷冻环境中,因压强减小,水分子间的间隔骤然变大(1分),水分子运动加速并
扩散,所以短时间柠檬片会变干(1分)

8. (1)集气瓶中的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烧杯里的水部分进入集气瓶中;
(2)由于空气中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会导致进入的水偏少,测定结果会偏低.

9.二氧化碳分子扩散到水分子之间,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分子与水分子结合成碳酸分子,并电离出氢离子使石蕊变红?

10. 1)盖灭后,随温度降低,灯帽内的气体分子间的间隔缩小,灯帽内压强变小(1分)。
(2)趁热提起,灯帽内热的酒精分子大多运动出去(1分),周围冷空气中的气体分子运动进入(1分),重新盖好后,灯帽内外压强趋于一致。

11.(1)在点燃的条件下,白磷分子分解为磷原子,氧分子分解为氧原子,磷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五氧化二磷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填:在点燃的条件下,白磷分子分解为磷原子,氧分子分解为氧原子,磷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五氧化二磷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2)白磷燃烧放热,锥形瓶内的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间隔变大,体积膨胀,因此小气球慢慢胀大,故填:白磷燃烧放热,锥形瓶内的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间隔变大,体积膨胀;
(3)由于氧分子被消耗,锥形瓶内气体分子数目减少,瓶内气压小于外部大气压,压力差使瓶塞不易被打开,因此锥形瓶冷却后,开启瓶塞时感觉比平时费力,答:由于氧分子被消耗,锥形瓶内气体分子数目减少,瓶内气压小于外部大气压,压力差使瓶塞不易被打开.

12.二氧化碳分子和空气中的气体分子不断运动,抽出玻璃片,彼此进入分子间的间隔中(1分)。一分钟后,集气瓶Ⅱ中的氧分子数目少,二氧化碳分子数目多(1分)。氧分子能助燃,二氧化碳分子不能助燃(1分),因此木条熄灭。

例7:微粒观点解释化学概念
1.(4分)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2)取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先倒入半杯水,再放入一大块冰糖,立即在玻璃杯外壁液面位置做上记号,冰糖完全溶解后液面低于记号。




2.(3分)用微粒的观点解释: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他们的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1.⑴ 空气中含有多种分子/空气是由多种分子构成的⑵分子间有间隔,在水分子作用下糖的分子不断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间隔当中,使液体体积减小
2.金刚石、石墨均由碳原子构成,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1分),C60由C60分子构成,1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1分),因此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在参加化学反应时C60分子会分解成碳原子(1分),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