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太阳系》教学设计教学分析: 科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期第三单元《宇宙》第5课《太阳系》这一课知识点比较密集,内容比较抽象,我根据六年级学生具有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和学校计算机室的条件,这一课的教学我让学生们在学校电脑室里进行学习。先教师告诉学生上网查找关于太阳系的知识,然后分小组进行整理,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可以构建“主动、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实践能力。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多种形式,真正为学生提供了立体式的多项交流学习机会,形成“教师指导——学生个体学习——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态组合,在网络教学中营造自主探究的宽松环境。 我将教学过程分成五个环节:创设情景——确定研究重点——自主学习——交流汇报——知识延伸。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相关天体的特征,尽可能多地了解太阳系的其它有关知识。2.探究目标:培养学生上网络自主学习,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3.情感目标:增加对宇宙天体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学重点 根据收集到的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运行情况及有关数据,进行整理,有条理地交流太阳系的天体特点及运动规律。教学难点 交流介绍八大行星的名称和排列顺序及运行规律。教学准备教师的PPT课件,师生上网的计算机室保证计算机和网络正常使用。教师课前先预览一些相关网站。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情景导入同学们,老师在网上给你们播放一段非常好看的录像片,你们想不想看?(播放一段杨利伟在太空拍摄到的地球)。你们看到了什么?欣赏完我们美丽的家——地球,你是否也想到太空去看一看呢? 二、学生自主探究1.初步探究 这节课,就让我们借助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亲临”太阳系参观游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迎接我们了?(电脑上出现在各自轨道上运行的八大行星)。那就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看你都能发现些什么?(学生观察后发言) 学生活动: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2.自主质疑教师提问: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好。这节课呢,就让我们重点认识、了解八大行星。除了我们观察到的这些以外,关于八大行星你们还想了解些什么呢?学生发言。让同学们畅谈自己的想法,使大家的想法相互渗透。3.深入探究教师提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不少,不过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内全部解决,这怎么办呢?那就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任意选择一到两个进行重点了解。我们今天就分小组在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信息。网上查找资料,学习的具体要求:首先请同学们在网上浏览自己想要了解的那颗行星,然后再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最后再把文件夹里的资料分小组进行整理,分小组并制作成电子文稿,再向全班同学们交流。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就请同学们迅速地登陆网站找到你所要了解的那颗行星。学生们纷纷上网进行学习,教师巡视并且进行个别指导。三、学生小组交流整理信息让我们先浏览到这吧。现在就请把你浏览到的信息介绍给你们小组的同学,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准备有条理的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看怎么样?开始吧!学生活动:同学们就这样各自把自己收集到的行星资料向小组同学作介绍,共同分享。能干的学生整理后准备代表小组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发现优秀成果及小组。给学生留足自主活动的时间,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自主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使他们在参与学习活动中亲身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四、全班交流汇报 现在,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的收获讲给我们全班同学听?教师根据巡视指导的情况,抽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交流汇报。学生代表边展示自己收集整理的电子文稿,边介绍自己了解的那颗行星的情况。全班同学注意倾听,可以提问和补充你收集到的资料。各小组同学们把各自收集整理的行星资料向全班同学作介绍。五、教师总结知识延伸 1.教师谈话: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了解了一年等于两天的水星,太阳从西边升起的金星,人类家园的地球,太空中的小地球火星,行星中的老大哥木星,戴着“项链”的土星,躺着打滚的天王星,用笔尖计算出来的海王星,最小最远最冷最神秘的冥王星。一节课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获取的知识毕竟是十分有限的,每一位同学的头脑中都还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没有得到解答。不过没有关系,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两个关于天文知识比较丰富的网站:一是科普网站,二是天文台网站,点击它们,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2.作业布置:1)上网继续查找你想了解的太阳系相关的知识。2)按照教科书第56页的资料和数据,分小组用橡皮泥制作一个太阳系模型。课后反思:本课是在学生们了解了太阳系的组成,并详细研究了流星、彗星、卫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有关八大行星知识的。本课的知识点密集,且由于认识对象是宏观遥远的事物和现象,让学生亲自感知是非常困难的,是非常抽象的。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少,教学效果自然不够理想。因此,这节课我安排学生在计算机室上网学习,采用计算机室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当屏慕上展现出整个太阳系,形象逼真地把太阳系的外观和运行状况展示给学生时,使学生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然后让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并相互交流,尽可能多地发现太阳系中有关特点,以对太阳系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让学生带着疑问上网查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学生下载、存储,再小组合作进行整理、编辑、制作而成电子文稿,最后进行全班交流汇报。通过计算机上网查找资料、进行整理、交流汇报来学习这一课,计算机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自然知识的工具,每一位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而打破课内外、时间、空间的限制,广泛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太阳系的相关知识,而且还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太阳系中有关的其他天体是学生平时难以直接观察到的,用直接观察的方法来完成对太阳系的认识不再是有效的途径。利用相关资料来帮助学生认识太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太阳系的模型将是更有效的策略。 让学生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是本课的重要活动。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这一活动,不仅会加深太阳和太阳系中的组成天体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对建立有关宇宙空间的概念十分有益。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1.我们已经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太阳系,让我们来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2.讨论:为哪些星星建立模型?需要哪些相关数据才能保证我们建的模型相对准确。3.阅读教材中有关八大行星的数据。4.尝试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来建模型。① 如何在桌面上将八大行星摆列出来?② 如果要对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该如何处理?③ 试将橡皮泥球粘在铁丝制成的支架上代表八大行星,在桌面上建立模型。④ 建好之后有何发现?5. 尝试依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进行建模。① 如果要利用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这两组数据来建造模型,该怎么做?② 数据处理后的结果如何?我们还能在桌面上建太阳系模型吗?为什么?③ 如果要建一个较为合理的模型,有什么好办法?6.简单介绍一下后面几组数据: 轨道倾角是指行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轨道平面的夹角,也就是说在公转过程中,行星与地球不处于同一平面,如果用模型来表示就是橡皮泥球在支架上的高低不同。自转周期是行星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公转周期是指行星围绕太阳转动一周所需的时间。我们在建模过程中,可以暂时不用考虑这些问题。7.到操场上建立太阳系模型。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 14 厘米,其他行星的直径是多大呢?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多远呢?我们能在操场上完成这样的游戏吗?可以按上面的比例缩小行星与太阳间的距离,选择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这四个离太阳比较近的行星建立局部模型,让学生举着这几个行星的模型按一定的距离围绕“太阳”转动,感受太阳系的浩渺。 小结: 在建太阳系模型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体会或发现吗?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的相关数据直径与太阳的距离自转周期公转周期太阳14厘米水星0.0488厘米5.8米58.65日88年金星0.12104厘米10.8米243日225年地球0.12756厘米15米1日1年火星0.06792厘米22.8米1.03日1.9年木星1.43厘米77.8米0.41日11.8年土星1.205厘米142.9米0.44日29.5年天王星0.5112厘米287.1米0.72日84年海王星0.495厘米450.4米0.67日164.8年 水星的传说 希腊神话中说,在奥林帕斯圣山上,有一个“神行太保”,他的名字叫做赫耳墨斯。他不但担任天神宙斯和众神的使者,还是交通旅行和体育运动的神。赫耳墨斯行动迅速,动作敏捷,手上拿的魔杖上有两条蛇缠绕,顶部还带着两个翅膀。天文学家就用这个魔杖作为水星的天文符号,记为“ ”。 金星的传说 在清澈的夜空中,光芒四射的金星很惹人喜爱。古代西方人用罗马神话里“爱与美”之神维纳斯的名字称呼它,简直太贴切了。天文学家把美神化妆时用的宝镜作为金星的天文符号,记为“ ”。 火星的传说 古代的西方人把火星看成是战神的象征,用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的名字称呼它。天文学家用战神身上带的矛和盾组成了火星的符号“ ”。 木星的传说 宙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天神,又是主管太阳系的天神。而在太阳系中,木星是最大的行星,把宙斯的宝座放在木星上,似乎是无可非议的。宙斯给人以全能主宰的形象,他端坐在王位上,手持“闪电”,肩上站着一只鹰。天文学家把“ ”作为木星的天文符号,是因为这个符号来源于天神宙斯名字的第一个字母“Z”。 土星的传说 在希腊神话中,克洛诺斯是在推翻了父亲乌剌诺斯之后登上第二代天神宝座的。他又是主宰农业的神,右手拿着一把镰刀。因此,土星的天文符号记为“ ”。 天王星的传说 在希腊神话中,把乌剌诺斯看成是统治宇宙的第一位天神。西方人用乌剌诺斯的名字称呼天王星。天王星的符号记为“ ”或“ ”。 海王星的传说 在大望远镜中,海王星是蓝色的,使人联想到蔚蓝的大海。于是人们就用希腊神话中海神波赛冬的名字称呼它。波赛冬常用三叉戟砸开岩礁,呼风唤雨。因此,天文学家用三叉戟作为海王星的天文符号,记为“ ”。 冥王星 概况:冥王星曾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举行大会投票决定,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发现罗马神话中,冥王星(希腊人称冥界的首领为哈迪斯)是冥界的首领。这颗行星得到这个名字(而不采纳其他的建议)是由于他离太阳太远以致于一直沉默在无尽的黑暗之中,凑巧的是冥王星)开头的两字母是发现者Percival Lowell是缩写。 冥王星是在1930年由于一个幸运的巧合而被发现的。一个后来被发现错误的计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