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019年颠峰对决教师用书(PDF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019年颠峰对决教师用书(PDF版)

资源简介



编写说明
本书根据新课程标准?严格遵循新课改理念进行编写? 编者仔细研究了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
试题的命题方向及重点中学各年级的学段测试题?把这些优秀的数学题目以及所承载的重要数学
思维巧妙地揉进了本书的各个环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本着求新、务实的态度?立志把
本书打造成“课堂互动、课后反馈、分段检测”三位一体的精品教辅书?
本书分为八大板块?具有鲜明的特色?实用性强? 现介绍如下:
【目标认识】
通过明确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时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把握住重、难点?清楚从这节课中能
获得什么样的数学思想?
【自主预习 感受新知】
通过预习?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些什么有大致的了解?对新知的产生、发展、运用有一定的认知?
为课内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课堂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 如果能在上课之前完成预习?
效果就更好了?
【互助学习 探究新知】
本板块内容是一节课的核心?通过精心设计的几个探究点?把本课承载的知识、考点、规律等
收纳进来?选择极具代表性的例题进行剖析?并给予归纳总结?让学生获得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数
学经验?
【独立思考 运用新知】
通过对知识点、考点的梳理与归纳?相信学生们已掌握了一些解题方法?该你们大展身手了?
这时候设计了“2+2”的四个题目?以基础题为载体?检验学生掌握新知识的程度?
【老师点拨 学法指津】
本板块是老师给学生的温馨提示与精炼总结?将本课的精华及易错、易混等知识点做一个“再
回首”?
【课后作业】
本板块的题目是精心挑选的?反映了近几年中考命题方向?涵盖了三年中考、两年模拟?对经
典题也做了很好的传承?其中不乏原创好题?具有很强的知识覆盖性与思维性?
【单元检测】
围绕每一周或每一节的知识点设计题目?让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
【章末检测】
对于每章的知识?它自有一个完整的架构?学生通过章末检测可以了解自己对本章知识的掌
握程度?便于在复习中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本书在各个板块中均注重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精心遴选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创新性、层
次性、精确性的优秀题目?
亲爱的同学?希望本书能助你登上巅峰?临绝顶而一览众山小!
目    录
第 1 章  有理数 1????????????????????????????????????????????????????????????
  第 1 课  正数和负数 1????????????????????????????????????????????????
  第 2 课  有理数(一)———有理数 3????????????????????????????????
  第 3 课  有理数(二)———数轴 6????????????????????????????????????
  第 4 课  有理数(三)———相反数 8????????????????????????????????
  第 5 课  有理数(四)———绝对值(1) 10????????????????????????
  第 6 课  有理数(五)———绝对值(2) 13????????????????????????
  第 7 课  有理数的加减法(一)———有理数的加法(1)
15????????????????????????????????????????????????????????????????????
  第 8 课  有理数的加减法(二)———有理数的加法(2)
18????????????????????????????????????????????????????????????????????
  第 9 课  有理数的加减法(三)———有理数的减法 21????
  第 10 课  有理数的加减法(四)———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
算 23????????????????????????????????????????????????????????????????
  第 11 课  有理数的乘除法(一)———有理数的乘法(1)
26????????????????????????????????????????????????????????????????
  第 12 课  有理数的乘除法(二)———有理数的乘法(2)
29????????????????????????????????????????????????????????????????
  第 13 课  有理数的乘除法(三)———有理数的除法
32????????????????????????????????????????????????????????????????
  第 14 课  有理数的乘方(一)———乘方(1) 35????????????????
  第 15 课  有理数的乘方(二)———乘方(2) 39????????????????
  第 16 课  有理数的乘方(三)———科学记数法 41????????????
  第 17 课  有理数的乘方(四)———近似数 44????????????????
  第 18 课  ?有理数?复习 46????????????????????????????????????????
第 2 章  整式的加减 51????????????????????????????????????????????????????
  第 1 课  整式(一)———用字母表示数 51????????????????????????
  第 2 课  整式(二)———单项式 54????????????????????????????????????
  第 3 课  整式(三)———多项式 56????????????????????????????????????
  第 4 课  整式的加减(一) 58????????????????????????????????????????
  第 5 课  整式的加减(二) 61????????????????????????????????????????
  第 6 课  整式的加减(三) 63????????????????????????????????????????
  第 7 课  ?整式的加减?复习 66????????????????????????????????????
第 3 章  一元一次方程 69????????????????????????????????????????????????
  第 1 课  从算式到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69????????????
  第 2 课  从算式到方程(二)———等式的性质 72????????????
  第 3 课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1)
75????????????????????????????????????????????????????????????????????
  第 4 课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2)
78????????????????????????????????????????????????????????????????????
  第 5 课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3)
81????????????????????????????????????????????????????????????????????
  第 6 课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1)
84????????????????????????????????????????????????????????????????????
  第 7 课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2)
88????????????????????????????????????????????????????????????????????
  第 8 课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3)
91????????????????????????????????????????????????????????????????????
  第 9 课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搭(调)配
问题 94????????????????????????????????????????????????????????????
  第 10 课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二)———工程(工
作量)问题 97????????????????????????????????????????????????????
  第 11 课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三)———盈亏(打
折)及百分比问题 100????????????????????????????????????????
  第 12 课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四)———图表信息
问题 104????????????????????????????????????????????????????????
  第 13 课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五)———方案与择
优问题 107????????????????????????????????????????????????????????
  第 14 课  ?一元一次方程?复习 111????????????????????????????
第 4 章  几何图形初步 115????????????????????????????????????????????
  第 1 课  几何图形(一)———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115????
  第 2 课  几何图形(二)———从不同方向看 118????????????????
  第 3 课  几何图形(三)———展开与折叠 121????????????????????
  第 4 课  几何图形(四)———点、线、面、体 124????????????????
  第 5 课  直线、射线、线段(一) 127????????????????????????????
  第 6 课  直线、射线、线段(二) 130????????????????????????????
  第 7 课  角(一)———角 133????????????????????????????????????????????
  第 8 课  角(二)———角的比较与运算 136????????????????????????
  第 9 课  角(三)———余角与补角 139????????????????????????????????
  第 10 课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
盒 142????????????????????????????????????????????????????????????
  第 11 课  ?几何图形初步?复习 145????????????????????????????
附:
  单元检测题(8 套)
  章末检测题(4 套)
  七年级(上)期末模拟考试数学试题(2 套)
  第 1 章  有理数 
第 1 章  有理数
                                         
第 1 课  正数和负数
知识目标
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能区分两种不同
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重、难点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与理解
思维目标 分类思想
1.正数、负数的概念:大于 0 的数叫做  正数  ?在正数前
面加上符号“-”(负)的数叫做  负数  ?负数也就是小
于 0 的数.
注意:
  (1)正数前面的“ +”号可以省略不写?但负数前面的
“-”号不能省略?
  (2)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正数和 0 称为非负数?负数和 0 称为非正数.
2.相反意义的量具有的属性
  (1)相反意义的量是成对出现的?单独的一个量不能
成为相反意义的量.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只要求意义
相反.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必须是同类量.
  (3)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一定要说明数量
和单位?并且向指定方向变化用正数?向指定方向的相
反方向变化用负数.
正数和负数的认识
【例 1】将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括号中.
  -1?1.5?0?


?-1


?5.
  (1)正数:{                          ?????}?
  (2)负数:{                          ?????}?
  (3)非正数:{                        ?????}?
  (4)非负数:{                        ?????} .
  分析:注意非正数与非负数均包括 0.
  答案:(1)1.5? 1

?5  (2)-1?-1 1

  (3)-1?-1 1

?0  (4)1.5? 1

?5?0
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例 2】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下列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盈利 4 万元和亏损 1.8 万元?
  (2)向北走 10 米和向南走 9 米?
  (3)温度上升 5 ℃和温度下降 4 ℃?
  (4)运进 50 箱和运出 80 箱.
  解:(1)+4 万元?-1.8 万元.  (2)+10 米?-9 米.
(3)+5 ℃?-4 ℃.  (4)+50 箱?-80 箱.
归纳:
  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时?一个记作正
数?一个记作负数?这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但往往在习惯
上把盈利、向东、向北、上升、运进、增加、收入、高于、前
进、逆时针等记作正数?对应的亏损、向西、向南、下降、
运出、减少、支出、低于、后退、顺时针等记作负数.
注意:
  (1)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应注意“正”
“负”的相对性?
  (2)可选择一个标准量?比标准多的记为正?少的记为负.
正数和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 3】天天乐饮料公司生产的一种饮料包装上印着
“500±30 mL”字样?请问“500±30 mL”是什么含义? 质
检局对该产品抽查 5 瓶?容量分别为 503 mL?512 mL?
486 mL?477 mL?529 mL.请问抽查产品的容量是否合格?
  解:“500±30 mL”是指 500 mL 是标准容量?470 mL~ 530 mL 是合
格范围?故所抽查 5 瓶均合格.
1.(2019????河北)规定:(→2)表示向右移动 2 个单位长
度?记作+2?则(←3)表示向左移动 3 个单位长度?记
作 (  B  )
A.+3 B.-3 C.-


D.+


2.(2018????新疆建设兵团) 某市有一天的最高气温为
2 ℃?最低气温为-8 ℃?则这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
温高 (  A  )
A.10 ℃ B.6 ℃ C.-6 ℃ D.-10 ℃
3.有一种零件的直径在图纸上是 10±0.05 mm?表示这种
零件的标准尺寸是  10  mm?加工要求最大不能超过
  10.05  mm?最小不能低于  9.95  mm.
4.墨尔本与北京的时差是+3 小时(即同一时刻墨尔本比
北京时间早 3 小时)?班机从墨尔本飞到北京需 12 小
—1—
 
????????????????????????????????????????????????????????????????????????
????????????????????????????????????????????????????????????????????????
???? ????
????????巅峰对决  数学  七年级上
时.若乘坐 9:00(当地时间)从墨尔本起飞的航班?到
达北京机场时?北京时间是  18:00  .
1.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同一个问题中意义相反的两个量
时?不要丢掉单位?“ +”和“ -”是表示意义相反的两个
符号?要注意在问题中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2.0 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0 ℃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 0
米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 的意义已不仅是表示“没
有”?有些时候表示“有” .
A 组  夯实基础
一、选择题
1.(2019????海南)如果收入 100 元记作+100 元?那么支出
100 元记作 (  A  )
A.-100 元 B.+100 元
C.-200 元 D.+200 元
2.(2019????衢州)在


?0?1?-9 四个数中?负数是
(  D  )
A.


B.0 C.1 D.-9
3.加工零件的尺寸要求如图所示?现有下列直径尺寸的
产品(单位:mm)?其中不合格的是 (  B  )
A.Φ45.02 B.Φ44.9
C.Φ44.98 D.Φ45.01
第 3 题
   
第 4 题
4.(2018????宜昌)1261 年?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用如图所示
的三角形解释二项和的乘方规律?比欧洲的相同发现要
早 300 多年?我们把这个三角形称为“杨辉三角” .请观
察图中的数字排列规律?则 a?b?c 的值分别为 (  B  )
A.a= 1?b= 6?c= 15 B.a= 6?b= 15?c= 20
C.a= 15?b= 20?c= 15 D.a= 20?b= 15?c= 6
二、填空题
5.(2019????云南)若零上 8 ℃记作+8 ℃?则零下 6 ℃记作
  -6  ℃ .
6.“甲比乙大-3 岁”表示的意义是  甲比乙小 3 岁  .
7.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依次为:


?1?


?
11

?
14
11
?
17
13
?????.按此规律?这列数中的第 100 个数是
  299201  .
三、解答题
8.请你说出下面每句话的实际含义.
(1)重庆市夜晚的气温上升了-3 ℃?
(2)小明爸爸今天做生意赚了-30 元?
(3)观光电梯下降了-2 层?
(4)小亮向西运动了-50 米?
(5)将手表指针逆时针旋转-2 圈?
(6)某地区严格控制人口?使人口出现了负增长?其增
长率为-0.2%.
解:(1)气温下降 3 ℃.
(2)生意赔了 30 元.
(3)电梯上升了 2 层.
(4)小亮向东运动了 50 米.
(5)手表顺时针旋转 2 圈.
(6)人口下降了 0.2%.
9.用正、负数表示下列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向东走 200 米和向西走 200 米?
(2)进口 3 000 箱橘子和出口 5 000 箱橘子?
(3)顺时针转 5 圈和逆时针转 3 圈?
(4)高于海平面 800 米和低于海平面 200 米.
解:(1)+200 米?-200 米.
(2)+3 000 箱?-5 000 箱桔子.
(3)-5 圈?+3 圈.
(4)+800 米?-200 米.
10.体育课上?七(1)班的 8 名女生做仰卧起坐测试?若
以 16 次为达标?超过的次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次数
用负数表示.现将成绩抄录如下:
+2?+2?-2?+3?+1?-1?0?+1.
问:(1)有几人达标?
(2)平均每人做几次?
解:(1)6 人达标.
(2)平均每人 16.75 次.
—2—
  第 1 章  有理数 
B 组  提高巩固
11.有一列数:a1?a2?a3??????an .其中?a1 = 3?a2 = 7.若从第
三个数开始?每一个数都等于它前两个数之积的个位
数字?则这一列数中的第 2 019 个数是 (  A  )
A.1 B.3 C.7 D.9
提示:依题意?得 a1 = 3?a2 = 7?a3 = 1?a4 = 7?a5 = 7?a6 = 9?a7 = 3?
a8 =7.周期为 6?2 019÷6=336????????3?所以 a2 019 =a3 =1.故选 A.
12.观察下面用数字排列成的表:
-2 3 -4 5
9 -8 7 -6
-10 11 -12 13
17 -16 15 -14
???? ???? ???? ????
那么第 99 行自左向右第 2 个数是   395   ?数字
-1 000在  250  行  2  列.
提示:数字是从 2 开始连续的自然数?偶数的数字皆为负数?奇数
数字皆为正数?每一行 4 个数字?每两行 8 个数字位置一循环?由
此规律计算得出答案即可.第 98 行的第一个数字为 98×4+1 = 393?
所以第 99 行自左向右第二个数是 393+2 = 395.因为第 250 行的第
一个数字为 250×4+1=1 001?所以-1 000 是第 250 行自左向右第 2
个数.
13.下表列出了国外的几个城市与北京的时差(带正号
的数表示同一时刻某城市比北京时间早的时数):
城市 纽约 巴黎 东京 芝加哥
时差(时) -13 -7 +1 -14
如果现在的时间是北京时间 7:00?请问:
(1)现在的纽约时间是多少?
(2)小明现在想给远在巴黎的姑妈打电话?你认为合
适吗? 为什么?
解:(1)现在纽约时间是前一天 18:00.
(2)不合适?因为此时巴黎的时间是晚上 0:00.
第 2 课  有理数(一)
———有理数
知识目标
识记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
类?知道非负整数和非正整数的意义
重、难点 有理数的分类
思维目标 分类的思想
1.有理数定义:  整数  和  分数  统称为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1)从定义分类
有理数
整数
正整数

负整数
ì
?
í
?
?
??
 
  }非负整数
分数
正分数
负分数{
ì
?
í
?
?
??
?
?
?
 
  }非正整数
  (2)从正负性分类
有理数
正有理数
正整数
正分数{

负有理数
负整数
负分数{
ì
?
í
?
?
?
?
??
 
 
}非负有理数
 
 
}非正有理数
注意:
  分数包含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但圆周率 π 是无
限不循环小数?故 π 不是有理数?今后会知道它是无理
数.
有理数的分类
【例 1】将下列数填在相应的括号中.
  5?-


?0?0.56?- 3?- 25.8?
12

?- 0.000 1?+ 2?- 600?
0.333 3?????π?-1


.
  (1)正整数:{                      ?????}?
  (2)负整数:{                      ?????}?
  (3)正分数:{                      ?????}?
  (4)负分数:{                      ?????}?
  (5)正  数:{                      ?????}?
  (6)非负整数:{                    ?????} .
  答案:(1)5?+2  (2)-3?-600  (3)0.56? 12

?0.333 3????
—3—
 
????????????????????????????????????????????????????????????????????????
????????????????????????????????????????????????????????????????????????
???? ????
????????巅峰对决  数学  七年级上
(4)- 5

?-25.8?-0.000 1?-1 1

  (5)5?+2?0.56? 12

?0.333 3?????π
(6)0?5?+2
注意:
  由于循环小数都能化成分数?故应将循环小数归类为
分数.如 0. 7
????
= 7

?1. 1
????

????
= 1
13
99
.
有理数的概念
【例 2】选择题
  (1)有下列说法:
  ①-2.5 既是负数、分数?也是有理数?
  ②-22 既是负数、整数?也是自然数?
  ③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是整数?
  ④0 是非负数.
  其中正确的有 (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2)在


?-2?0?-3.4 这四个数中?属于负分数的是
(    )
  A.


B.-2 C.0 D.-3.4
  分析:(1)根据有理数的分类可知①③④正确?注意自
然数即为非负整数?(2)根据负分数的定义判断即可.
  答案:(1)C  (2)D
1.在数 0?2?-3?-1.2 中?属于负整数的是 (  C  )
A.0 B.2 C.-3 D.-1.2
2.0 是 (  C  )
A.最小的有理数 B.最小的正整数
C.最小的自然数 D.最小的整数
3.最小的正整数是  1  ?最大的负整数是   -1  ?最大
的非正整数是  0  ?最小的非负整数是  0  .
4.按规律填空:-23?-18?-13?  -8  ?  -3  ?????
1.对有理数的分类要记清?任何一个数要能对照分类方
法找到它的“属性” .
2.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学都是分数.要特别注意小学
里我们所学过的 π(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法化成一个分数?故它不是有理数?它是我们以后要
学习的无理数.
3.对有理数的认识?要特别注意某些“身兼数职”的数.比
如 0 这个数?就有很多身份.
A 组  夯实基础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有理数是整数
B.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C.整数一定是正数
D.有理数是正数和负数的统称
2.(2018????重庆)下列四个数中?是正整数的是 (  D  )
A.-1 B.0 C.


D.1
3.有如下四个数:0?5. 7
????
?-2.5?π.其中正分数有(  A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有最小的正整数?没有最小的负整数
B.若一个数是整数?则它一定是有理数
C.0 既不是正有理数?也不是负有理数
D.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组成有理数
二、填空题
5.按规律填数:


?-

16
?

32
?-

64
?
  6128  ?
  - 7256  ?????
6.观察下面一列数?按某种规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


?


?


?

11
??????则第 2 019 个数为
  4 0374 039  .
7.将从 1 开始的正整数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排列.
字母 P?Q?M?N 表示数字的位置?则 2 019 这个数应排
的位置是  Q  (填“P”“Q”“M”或“N”) .
三、解答题
8.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中.
  8?-17?
22

?3.141 5?0?-


?π?9?2 019?-2?


?-0.3.
  (1)整数集合:{   8?-17?0?9?2 019?-2      ?????}?
  (2)正整数集合:{   8?9?2 019                  ?????}?
  (3)非负整数集合:{   0?8?9?2 019            ?????}?
  (4)正分数集合:{   22

?3.141 5? 1

            ?????}?
  (5)负分数集合:{   - 3

?-0.3                  ?????}?
  (6)非正数集合:{   -17?0?-2?- 3

?-0.3    ?????} .
—4—
  第 1 章  有理数 
9.(1)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圈内.



?5?0?1.5?+2?-3.
(2)这两个圈的重叠部分表示的是        数的集合.
解:(1)如下图:
(2)正整
10.光明中学七(1)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 160 厘米.下表
给出了该班 6 名同学的身高情况(单位:厘米):
姓名 小明 小彬 小丽 小亮 小颖 小山
身高与平均
身高的差
-1 +2 0 -6 +3 +5
(1)谁最高? 谁最矮?
(2)最高与最矮的学生身高相差是多少?
解:(1)小山最高?小亮最矮.
(2)相差 11 厘米.
B 组  提高巩固
11.已知 a?b?c 是三个任意整数?在
a+b

?
a+c

?
b+c

这三个
数中?整数的个数至少有 (  B  )
A.0 个 B.1 个 C.2 个 D.3 个
提示:a?b?c 三个整数的奇偶性分为:三奇、三偶?二奇一偶?二偶
一奇?分别讨论.显然三奇或三偶时三个式子a
+b

?a
+c

?b
+c

均为
整数?二奇一偶或二偶一奇时三个式子a
+b

?a
+c

?b
+c

只一个是整
数.故选 B.
12.已知一列数:1?-2?3?-4?5?-6?7????.将这列数排成下
列形式:中间用虚线围的一列数?从上至下依次为 1?
5?13?25?????.按照上述规律排下去?那么虚线框中的
第 7 个数是  85  .
提示:由规律可知第 3 行 5= 1+1×4?第 5 行 13 = 1+1×4+2×4?故虚
线框中第 7 个数应在第 13 行?故该数为 1+1×4+2×4+3×4+4×4+
5×4+6×4=85?故第 7 个数是 85.
13.某自行车厂一周计划生产 1 400 辆自行车?平均每天
生产 200 辆?由于各种原因实际每天生产量与计划每
天生产量相比有出入.下表是某周的生产情况(超产
为正?减产为负?单位:辆):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增减 +5 -2 -4 +13 -10 +16 -9
(1)产量最多的一天比产量最少的一天多生产自行
车多少辆?
(2)该厂实行计件工资制?一周结算一次?每辆车 60
元?超额完成任务时超额部分每辆再奖 15 元?少
生产一辆倒扣 15 元.那么该厂工人这一周的工资
总额是多少元?
解:(1)根据图示产量最多的一天是 216 辆?产量最少的一天是 190
辆?
∴216-190= 26(辆) .
故产量最多的一天比产量最少的一天多生产自行车 26 辆.
(2)根据表可知本周超额完成:5+13+16-(2+4+10+9)= 9(辆) .
∴工人工资总额为 7×200×60+9×75= 84 675(元) .
故该厂工人这一周的工资总额是 84 675 元.
—5—
 
????????????????????????????????????????????????????????????????????????
????????????????????????????????????????????????????????????????????????
???? ????
????????巅峰对决  数学  七年级上
第 3 课  有理数(二)
———数轴
知识目标
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
数的对应关系?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
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
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重、难点 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思维目标 数形结合思想
1.数轴的定义:规定了  原点  、  正方向  和  单位长度 
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
  (1)数轴是一条直线?两边无限延伸?
  (1)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
一不可?一般取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用箭头表示.
2.数轴的画法(如图)
  (1)画水平(或竖直)方向的直线?向右(或向上)为正
方向?并标出箭头.
  (2)在数轴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表示数 0?常用大
写字母 O 来表示.
  (3)选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并标出?????-3?-2?-1?
0?1?2?????.标数时根据方向:原点左(或下)为负数?右
(或上)为正数.从左至右数?越来越大.
3.点与数的关系
  (1)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
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若 a 是一个正有理数?则数轴上
表示数 a 的点在原点的  右  边?与原点的距离是  a 
个单位?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  左  边?与原点的距
离是  a  个单位.
  (2)在数轴上?从左到右?数越来越大?即数轴上右边
的数大于左边的数.
数轴的识别
【例 1】下面表示数轴的图中?画得正确的是 (    )
   
A B
 
C D
  分析:正确的数轴应具有规定的正方向?确定的原点?
均匀的单位长度?三点缺一不可?据此易得.
  答案:C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例 2】补充下面的图?使之成为一条标准的数轴?并在
数轴上标出:0?-1?-


?1?1.5?-2.5.
  分析:根据给出的数据?先确定合适的原点位置(原点
本可在任意位置?但为了数据标识均匀?一般选择适
中)?再确定单位长度?然后描出数据即可.
  解:如图所示.
数形结合的应用
【例 3】已知数轴上有 A?B 两点?A?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1?点 A 到原点的距离为 3?那么所有满足条件的点 B 与
原点距离之和等于多少?
  解:因为点 A 与原点 0 的距离为 3?所以点 A 表示 3 或-3.
又因为 A?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1?
所以当点 A 表示 3 时?点 B 表示的数为 2 或 4?
当点 A 表示-3 时?点 B 表示的数为-2 或-4.
故所有满足条件的点 B 与原点 O 的距离之和为:4+2+2+4=12.
1.(2019????盐城)如图?数轴上点 A 表示的数是 (  C  )
A.-1 B.0 C.1 D.2
第 1 题
   
第 3 题
2.(2019????北京)在数轴上?点 A?B 在原点 O 的两侧?分
别表示数 a?2.将点 A 向右平移 1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
C.若 CO=BO?则 a 的值为 (  A  )
A.-3 B.-2 C.-1 D.1
3.(2019????福建)如图?数轴上 A?B 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
是-4 和 2?C 是线段 AB 的中点?则点 C 所表示的数是
  -1  .
4.已知 A?B 两点在数轴上?点 A 对应的数为 2.若线段 AB
的长为 3?则点 B 对应的数为  -1 或 5  .
1.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要注意借助数轴帮助分析?可
使问题直观化.
2.有些问题还要注意分类讨论?进行全面分析.
—6—
  第 1 章  有理数 
A 组  夯实基础
一、选择题
1.(2019????吉林)如图?数轴上蝴蝶所在的点表示的数可
能为 (  D  )
A.3 B.2 C.1 D.-1
第 1 题
   
第 2 题
2.(2019????长春)如图?数轴上表示-2 的点 A 到原点的距
离是 (  B  )
A.-2 B.2 C.-


D.


3.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
1 cm.若在这条数轴上随意画出 2 019 cm 的线段 AB?则
线段 AB 盖住的整点个数是 (  D  )
A.2 018 或 2 019 B.2 017 或 2 018
C.2 017 或 2 019 D.2 019 或 2 020
4.若数轴上点 A 表示的数是-3?则与点 A 相距 2 个单位
长度的点 B 表示的数是 (  D  )
A.±5 B.±1
C.1 或 5 D.-1 或-5
二、填空题
5.在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不大于 2 的整数有  -2?-1?0?
1?2  .
6.在数轴上?若点 A 表示数 x?点 B 表示数-5?A?B 两点
之间的距离为 7?则 x=   2 或-12  .
7.数轴上点 A?B 的位置如图所示?若点 B 关于点 A 的对
称点为点 C?则点 C 表示的数为  -5  .
三、解答题
8.画出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用“<”号连接起来.
- 1

?0?1.5?-4?-2?-5


.
解:在数轴上表示数如下:
这几个数的大小关系为:
-5 1

<-4<-2<- 1

<0<1.5.
9.在所给的数轴上用字母 A?B?C?D?E 分别表示出以下
各数:2.5?4?-3?-1


?0?并回答问题:这 5 个数中表
示最大数与最小数的两点之间相距多少个单位?
解:如图所示.
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相距 7 个单位.
10.小华骑车从家出发?先向东骑行 2 km 到 A 村?继续向
东骑行 3 km 到达 B 村?接着又向西骑行 9 km 到达 C
村?最后回到家.试解答下列问题:
(1)以家为原点?以向东方向为正方向?在下面给定
的数轴上标上单位长度?并表示出家以及 A?B?C
三个村庄的位置?
(2)C 村离 A 村有多远?
(3)小华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解:(1)画图略.
(2)C 村离 A 村有 6 km.
(3)小华一共行驶了 18 km.
B 组  提高巩固
11.正方形 ABCD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点 D?A 对应
的数分别为 0 和 1.若正方形 ABCD 绕着顶点顺时针
在数轴上连续翻转?翻转 1 次后?点 B 所对应的数为
2?则翻转 2 019 次后?数轴上数 2 019 所对应的点是
(  C  )
A.点 A B.点 B C.点 C D.点 D
提示:旋转一周后?A?B?C?D 分别对应数 1?2?3?4?并且可知 4 次一
循环?而 2 019÷4=504????????3?故 2 019 所对应的点是点 C.故选 C.
—7—
 
????????????????????????????????????????????????????????????????????????
????????????????????????????????????????????????????????????????????????
???? ????
????????巅峰对决  数学  七年级上
12.数轴上有 A?B?C 三点?且 A?B 两点间的距离是 3?B?
C 两点间的距离是 1.若点 A 表示的数是-2?则点 C 表
示的数是  0 或 2 或-4 或-6  .
提示:∵A?B 两点间的距离是 3?点 A 表示的数是-2?∴点 B 表示
的数为 1 或-5.当点 B 表示的数为 1 时?B?C 两点的距离是 1?则点
C 表示的数为 0 或 2?当点 B 表示的数为-5 时?B?C 两点的距离是
1?则点 C 表示的数为-4 或-6.故答案为:0 或 2 或-4 或-6.
13.如图?按下列方法将数轴的正半轴绕在一个圆上(该
圆周长为 3 个单位长?且在圆周的三等分点处分别标
上了数字 0?1?2):先让原点与圆周上 0 所对应的点
重合?再将正半轴按顺时针方向绕在该圆周上?使数
轴上 1?2?3?4?????所对应的点分别与圆周上 1?2?0?1?
????所对应的点重合?这样?正半轴上的整数就与圆周
上的数字建立了一种对应关系.
(1)圆周上数字 a 与数轴上的数 5 对应?则 a=   2  ?
(2)数轴上的一个整数点刚刚绕过圆周 n 圈(n 为正
整数)后?并落在圆周上数字 1 所对应的位置?这
个整数是  3n-2  (用含 n 的式子表示) .
第 4 课  有理数(三)
———相反数
知识目标
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
有理数的相反数?会简化数的符号?理解
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重、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时?求其相反数
思维目标 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的思想
1.设 a 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 a 的点有
  2  个?它们分别在原点的   两侧   ?表示的数为
  a  和  -a  ?那么就说这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我
们把数 a 和-a 叫做互为相反数.
2.相反数的定义:只有   符号   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
相反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相反数.
注意:
  (1)相反数是指仅“符号不同”?符号以外的都相同.例
如:3.14 与-3.14 是相反数?而-4 与 5 就不是.
  (2)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例如“-2 是相反数”这种说
法是错误的.
  (3)任何数都有相反数?0 的相反数是它本身(即为
0)?而 0 没有倒数.
  (4)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 0.例如:5+(-5)= 0.
  (5)相反数的几何特征:从数轴上看?位于原点的两
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对应的数叫做相反
数?即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6)一个数的相反数就是在这个数前面添上“ -”号?
一个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一个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0
的相反数是 0.
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例 1】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6?-1.2?3


?0?-100?-

11
.
  解:它们的相反数分别是:-6?1.2?-3 1

?0?100? 2
11
.
相反数的概念运用
【例 2】填空题
  (1)a+b 的相反数是       ?-2a 的相反数是       ?
a-b的相反数是      .
—8—
  第 1 章  有理数 
  (2)化简:
  -(-10)=       ? +(-0.45)=       ?
  +(+4)=       ? -[+(-3)] =       ?
  -[-(-5)] =       ? -[-(+5)] =       .
  分析:求一个数(式) 的相反数?就是在其前面添上
“-”号.
  答案:(1)-(a+b)   2a  b-a  (2)10  -0.45  4  3  -5  5
注意:
  (1)a+b 的相反数是-(a+b)?
  (2)a-b 的相反数是 b-a.
相反数在数轴上的运用
【例 3】根据图示?把-a?-b?0?a?b 用“<”号连接起来.
  分析:利用相反数的意义把-a?-b 在数轴上表示出
来?根据“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是大于左边的数”即可把它
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号连接起来.
  解:如图所示.
故可得-b<a<0<-a<b.
1.(2019????郴州)如图?数轴上表示-2 的相反数的点是
(  D  )
A.点 M B.点 N C.点 P D.点 Q
2.一个数的相反数不是负数?那么这个数一定 (  B  )
A.负数 B.负数或 0
C.正数或 0 D.0
3.(1)2x 的相反数是  -2x  ?x-2y 的相反数是  2y-x  ?
(2)若 a= -a?则 a=   0  .
4.下列各对数中?哪对数是相反数?哪对数是相等的数?
请在相应的横线填上“相等”或“相反数” .
(1)+(-3)与-3            相等 
(2)+(-3)与-(-3)       相反数 
(3)-(-7)与-7          相反数 
(4)+(+8)与-(-8)       相等 
1.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要注意借助数轴帮助分析?可
使问题直观化.
2.用字母表示有理数时?要注意将字母所表示的数按正
数、0、负数进行分类.在分类时?可采用取特殊值的方
法?由特殊情况得到一般结论.
A 组  夯实基础
一、选择题
1.(2019????广元)-8 的相反数是 (  C  )
A.-


B.-8 C.8 D.


2.(2018????贵阳)如图?数轴上有三个点 A?B?C?若点 A?B
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则图中点 C 对应的数是
(  C  )
A.-2 B.0 C.1 D.4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x 是正数
B.若 x= -3?则-x= 3
C.若-x= 3?则 x= 3
D.若 x 是非正数?则-x 是正数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若 a≥0?则-a 一定是负数
B.-a 是非正数
C.若-a 是非正数?则 a 是非负数
D.-a 大于 0
二、填空题
5.(2018????邵阳)点 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点 A
表示的数的相反数是  -2  .
6.如果 a 与-(-3)互为相反数?那么 a=   -3  .
7.一个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距原点 2 个单位长度?且在
原点的左边?则这个数的相反数是  2  .
三、解答题
8.化简下列各数?并写出它们的相反数.
(1)+(-7)=   -7  ?其相反数是  7  ?
(2)-(+1.4)=   -1.4  ?其相反数是  1.4  ?
(3)+(+2.5)=   2.5  ?其相反数是  -2.5  ?
(4)-[+(-5)] =   5  ?其相反数是  -5  ?
(5)-[-(-2.8)] =   -2.8  ?其相反数是  2.8  ?
(6)-(-6)=   6  ?其相反数是  -6  ?
(7)-[-(+9)] =   9  ?其相反数是  -9  ?
(8)-{-[+(-3)]} =   -3  ?其相反数是  3  .
—9—
 
????????????????????????????????????????????????????????????????????????
????????????????????????????????????????????????????????????????????????
???? ????
????????巅峰对决  数学  七年级上
9.在数轴上有两个点 A?B?回答下列问题:
(1)将点 A 向左平移


个单位后?表示的数是什么?
(2)将点 B 向右平移 3 个单位后?表示的数是什么?
(3)点 B 作怎样的平移可以与点 A 互为相反数?
  解:(1)-1 1

.
(2)5.
(3)向左平移 1 个单位.
10.判断下列各对数是否是一对相反数?若是?在其后面
的括号中填 “是”?若不是?在其后面的括号中填
“否” .
(1)-0.2 与


(  是  )
(2)-3 与-(-3) (  是  )
(3)0 与 0 (  是  )
(4)π 与-3.14 (  否  )
(5)-





(  否  )
(6)b 与-b (  是  )
(7)5-x 与 x-5 (  是  )
(8)x+y 与 x-y (  否  )
B 组  提高巩固
11.已知 A?B 是数轴上的两点?线段 AB 上的点表示的数
中?有互为相反数的是 (  B  )
A B C D
提示:只要原点 0 在线段 AB 之间即可?故选 B.
12.用“≯”与“≮”表示一种法则:a≯b = -b?a≮b = -a.如
2≯3 = - 3?则(2 018≯2 019)≮(2 017≯2 016) =
  2 019  . 
提示:按新定义得 2 018≯2 019=-2 019?2 017≯2 016=-2 016?故
(-2 019)≮(-2 016)= -(-2 019)= 2 019.
13.如图?一滴墨水溅在一条数轴上?由图中标出的数值.
判断:墨迹盖住的整数共有多少个? 盖住的整数中有
多少对相反数?
解:共盖住(99-61+1)+(109-12+1)= 137(个)整数?其中有 39 对
相反数.
第 5 课  有理数(四)
———绝对值(1)
知识目标
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的概念?会求一个
有理数的绝对值?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
义?会求一个式子的绝对值
重、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时?求其绝对值
思维目标 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的思想
1.绝对值的定义:数轴上表示数 a 的点与原点的  距离 
叫做数 a 的绝对值?记作 a ?读作“数 a 的绝对值” .
2.绝对值的性质
  (1)任何一个数 a 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即 a   ≥  0?绝对值的最小值为  0  .
  (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  本身  ?一个负数的绝对
值是它的  相反数  ?0 的绝对值是  0  .
  即:
  如果 a>0?那么 a =   a  .例如: 2 =   2  .
  如果 a= 0?那么 a =   0  .
  如果 a<0?那么 a =   -a  .例如: -2 =   2  .
  或: a =
a(a≥0)?
-a(a≤0) .{
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例 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6?100?


?4.7?0?-8?-3.9?-

11
?-π.
  解:它们的绝对值分别如下:
6?100? 5

?4.7?0?8?3.9? 2
11
?π.
绝对值定义的运用
【例 2】填空题
  (1) 3 =       ? -3 =       .
  (2) 2.6 =       ? -2.6 =       .
  (3)若 x = 3?则 x=       ?若 x = 2.6?则 x=       .
  (4)若 -a =


?则 a=       .
  (5)若 y+8 = 0?则 y=       .
  (6)绝对值不大于 3 的整数有        .
  (7)绝对值小于 π 的非负整数有        .
  (8)绝对值小于 2.5 的整数有        .
—01—
  第 1 章  有理数 
  (9)绝对值大于 1 且小于 4 的负整数有        .
  答案:(1)3  3  (2)2.6  2.6  (3)±3  ±2.6  (4)± 3

  (5)-8
(6)0?±1?±2?±3   (7)0?1?2?3  (8)0?±1?±2  (9)-2?-3
归纳:
  (1)绝对值等于 0 的数一定是 0?即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0?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
数?若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这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若
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则这两个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2)要注意“不大于”“不小于”“非负”“非正”等术语
的具体含义.
绝对值的非负性( a ≥0)的运用
【例 3】填空题
  (1)若 a+2 + b-5 = 0?则 a + b =       ?
  (2)已知 a-2 + b-3 + c-4 =0?则 a+2b+3c=       .
  分析:(1)由已知可得 a+2= 0?b-5 = 0?从而得 a = -2?
b= 5?故 a + b = 7?(2)由已知得 a-2 = 0?b-3 = 0?c-4
= 0?从而 a= 2?b= 3?c= 4?故 a+2b+3c= 20.
  答案:(1)7  (2)20
归纳:
  若 x + y = 0?则 x= 0?y = 0?即若干个非负式子之和
为 0?则每个非负式子均为 0.
1.下列式子中不成立的是 (  D  )
A. -8 = 8 B.- 8 = - -8
C. -8 = 8 D.- -8 = 8
2.(2018????青岛)如图?点 A 所表示的数的绝对值是
(  A  )
A.3 B.-3 C.


D.-


3.若 b -3=0?则 b=   ±3  ?若 m = -2 ?则 m=   ±2  ?
若 x-2 = 0?则 x=   2  .
4. m-1 +5 的最小值是  5  ?此时 m=   1  .
1.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要注意借助数轴帮助分析?可
使问题直观化.
2.用字母表示有理数时?要注意将字母所表示的数按正
数、0、负数进行分类?在分类时?可采用取特殊值的方
法?由特殊情况得到一般结论.
3.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时要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去掉绝对值
符号.
A 组  夯实基础
一、选择题
1.(2019????重庆)5 的绝对值是 (  A  )
A.5 B.-5 C.


D.-


2.若 x 与 3 互为相反数?则 x+3 等于 (  A  )
A.0 B.1 C.2 D.3
3.(2019????台湾)数轴上有 O?A?B?C 四点?各点位置与各
点所表示的数如图所示.若数轴上有一点 D?点 D 所表
示的数为 d?且 d-5 = d-c ?则关于点 D 的位置?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
A.在点 A 的左边 B.介于点 A?C 之间
C.介于点 C?O 之间 D.介于点 O?B 之间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
A. m +1 一定是正数
B. x 一定是非负数
C.若 n+1 取最小值时?则 n= -1
D. a + b 一定是正数
二、填空题
5.(2018????南京)写出一个数?使这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
的相反数:  -1  .
6.已知 a?b 为有理数?且 a-3 + b+1 = 0?则 a =   3  ?
b=   -1  .
7.计算:
(1) 3 + -3 =   6  ?
(2) -4 -4=   0  ?
(3) -9 -5=   4  ?
(4)- +(-12) =   -12  ?
(5) 5-π =   5-π  ?
(6) 3-π =   π-3  .
三、解答题
8.计算:
(1) 6-5 + -


- 1

- 1

+ 4-


?
解:原式= 13
3 或 4

3( ) .
(2) -11 ×2- -25 ÷5.
解:原式=17.
—11—
 
????????????????????????????????????????????????????????????????????????
????????????????????????????????????????????????????????????????????????
???? ????
????????巅峰对决  数学  七年级上
9.已知 a-2 + 7-b + c+3 = 0?计算:
(1)求 a?b?c 的值?
(2)求 a + b + c 的值.
解:(1)∵ a-2 + 7-b + c+3 =0?
∴ a-2=0?7-b=0?c+3=0?
∴ a=2?b=7?c=-3.
(2)由(1)可知: a + b + c = 2 + 7 + -3 =12.
10.某一出租车一天下午以车站为出发地在东西方向营
运?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行车里程(单位:千米)
按先后次序记录如下:
+9?-3?+4?-8?+6?-3?-6? -4?+10.
若每千米的价格为 2.4 元?司机一个下午的营业额是
多少?
解:+9?-3?+4?-8?+6?-3?-6?-4?+10 的绝对值分别是 9?3?4?8?
6?3?6?4?10?
∴ (9+3+4+8+6+3+6+4+10)×2.4= 53×2.4= 127.2(元) .
即司机一个下午的营业额是 127.2 元.
B 组  提高巩固
11.如果 a = b ?那么 a?b 的关系是 (  B  )
A.a+b= 0
B.a+b= 0 或 a= b
C.a= b
D.以上都不正确
提示:注意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也相等?故选 B.
12.当 a 为任意有理数时?给出下列式子:① a = -a?
② a = a?③ a = -a ?④ a ≥- a?⑤ a ≥ a?
⑥ a <a.其中一定成立的是  ③④⑤  (填序号) .
提示:对于①只有非正数才能成立?对于②只有非负数才能成立?
对于⑥没有这样的有理数使其成立?而③④⑤是 a 为任意数都成
立.故填③④⑤.
13.阅读材料:
当 a= 3 时?有 a = 3 = a?即 a>0 时?a 的绝对值是它
本身?
当 a= 0 时? a = 0?即 a 的绝对值是零?
当 a= -3 时?有 a = 3= -a?即 a<0 时?a 的绝对值是
它的相反数.
综合上述讨论可得:
当 a≥0 时? a = a?当 a<0 时? a = -a.
这种分析方法体现了数学中常用的分类讨论思想.
请根据阅读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1)比较大小: -7     7? 3     -3(填“>”“ <”或
“ =”)?
(2)请仿照上述分类讨论的方法?分析 a 与-a 的大
小关系.
解:(1) -7 =7? 3 >-3.
(2)显然当 a>0 时? a =a>-a?
当 a=0 时? a =-a=0?
当 a<0 时? a =-a.
—21—
  第 1 章  有理数 
第 6 课  有理数(五)
———绝对值(2)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会用绝
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会比较有理数
的大小
重、难点
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比较含字母的数
的大小
思维目标 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的思想
1.填空
  (1)如果 a>0?那么 a =   a  ?
  (2)如果 a= 0? 那么 a =   0  ?
  (3)如果 a<0?那么 a =   -a  .
2.数轴上数的大小关系
  (1)从左到右?数越来越大?反之?越来越小.
  (2)右边的数始终大于左边的数.
  (3)正数大于负数?0 小于正数?负数小于 0.
  (4)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绝对值小的反而
大.即:在原点左边?距离原点越远?数越小.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例 1】比较大小:
  (1)-(-1)和-(+2)?
  (2)-

21
和-


?
  (3)-(-0.3)和 -


?
  (4)-2.5 和- -2.25 .
  解:(1)-(-1)>-(+2) .
(2)- 8
21
>- 3

.
(3)-(-0.3)< - 1

.
(4)-2.5<- -2.25 .
归纳:
  异号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正负?同号两数比
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绝对值.
运用数形结合比较大小
【例 2】已知 a>0?b<0 且 b > a ?比较 a?-a?b?-b?0 的
大小.
  分析:(方法一)通过数轴来比较大小?先在数轴上找
出 a?-a?b?-b?0 的大致位置?再比较.
  (方法二)用特殊值法?根据已知先取满足条件的 a?b
的值?再找出-a?-b 的值?最后比较大小.
  解:b<-a<0<a<-b.
试一试:
  已知-a<b<-c<0<-d?且 d < c ?试将 a?b?c?d?0 这
五个数由大到小用“>”依次连接起来.
  解:a>c>0>d>b.
归纳:
  将数表示在数轴上有时非常直观?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1.(2019????重庆)下列各数中?比-1 小的数是 (  D  )
A.2 B.1 C.0 D.-2
2.(2018????攀枝花)如图?实数-3?x?3?y 在数轴上的对应
点分别为点 M?N?P?Q?这四个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数对
应的点是 (  B  )
A.点 M B.点 N C.点 P D.点 Q
3.比较大小(填“>”或“<”):
(1)-1   <  2? (2)-


  >  -


?
(3)-π  >  -3.2? (4)-(-3.5)  >  - -3.5 .
4.若 a 是有理数?则式子 2a-1 +1 的最小值是  1  .
1.对于字母的大小比较?可根据条件将字母表示在数轴
上?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
2.对于数与数的大小比较?要特别注意两个负数的比较
方法: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A 组  夯实基础
一、选择题
1.(2019????菏泽)下列各数中?最大的数是 (  B  )
A.-


B.


C.0 D.-2
—31—
 
????????????????????????????????????????????????????????????????????????
????????????????????????????????????????????????????????????????????????
???? ????
????????巅峰对决  数学  七年级上
2.(2019????呼和浩特)如图?检测排球?其中质量超过标
准的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克数记为负数.下面检测过
的四个排球?在其上方标注了检测结果?其中质量最接
近标准的一个是 (  A  )
第 2 题
 
A B C D
3.(2019????大庆)已知实数 m?n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
所示?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C  )
A.m>n B.-n> m
C.-m> n D. m < n
第 3 题
   
第 4 题
4.如图?数轴上的 A?B?C 三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 a?b?c?
其中 AB=BC.如果 a > c > b ? 那么该数轴的原点
O 的位置应该在 (  C  )
A.点 A 的左边 B.点 A 与点 B 之间
C.点 B 与点 C 之间 D.点 C 的右边
二、填空题
5.大于-3


而小于 2 的所有整数是  -3?-2?-1? 0?1  .
6.小明在超市购买食品?其包装袋注明:净重 200±2 克.
请你判断小明购买的食品?最轻是  198  克.
7.如果-


的相反数恰好是有理数 a 的绝对值?那么 a 的
值是
  ± 12   .
三、解答题
8.在横线上填上“>”“ =”“<”或“≥” .
(1)-


  >  -

10
? (2)-0.618  <  -


?
(3)0  <  -9 ? (4)-
27
21
  >  -
28
21
?
(5)-(-5)  =   -5 ? (6) a   ≥  a.
9.已知 a = 3? b = 4?且 a>b?求 a?b 的值.
解: ∵ a =3?∴ a=±3.
∵ b =4?∴ b=±4.
∵ a>b?
∴当 a=3 时?b=-4?
当 a=-3 时?b=-4.
10.已知 a?b?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试将 a?b?c?0?-a?-b?-c 用“<”连接起来.
解:将-a?-b?-c 表示在数轴上如图所示.
则有 a<b<-c<0<c<-b<-a.
B 组  提高巩固
1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B  )
A.若 x = y ?则 x= -y
B.若 x= -y?则 x = y
C.若 a < b ?则 a <b
D.若 a <b?则 a < b
提示:当 x=y 时选项 A 仍成立?故选项 A 错误?当 a=1?b=-2 时易
知选项 C 错误?当 a=-2?b=1 时?选项 D 错误.故只有选项 B 正确.
12.若 a = -a? b = b? c = -c? d = -d?且 a?b?c?d 均
不为 0? a > b > c > d ?请用“<”把 a?b?c?d 连接
起来:  a<c<d<b  .
提示:易知 a?c?d 是负数?b 为正数.由“负数的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可得 a<c<d<b.
13.已知某零件的标准直径是 10 mm?超过规定直径长度
的数量(毫米)记作正数?不足规定直径长度的数量
(毫米)记作负数.检验员某次抽查了五件样品?检查
的结果如下:
序号 1 2 3 4 5
直径长度(mm) +0.1 -0.15 -0.2 -0.05 +0.25
(1)哪件样品的大小最符合要求?
(2)如果规定误差的绝对值在 0.18 mm 之内的是正
品?误差的绝对值在 0.18 mm~0.22 mm 之间的是
次品?误差的绝对值超过 0.22 mm 的是废品?那么
上述五件样品中?哪些是正品?哪些是次品?哪些
是废品?
解:(1)∵ -0.05 < +0.1 < -0.15 < -0.2 < +0.25 ?
∴第 4 个样品最符合要求.
(2)∵ +0.1 = 0.1<0.18?
-0.15 = 0.15<0.18?
-0.05 = 0.05<0.18?
∴第 1?2?4 件样品是正品.
∵ -0.2 = 0.2?且 0.18<0.2<0.22?
∴第 3 个样品是次品.
∵ +0.25 = 0.25>0.22?
∴第 5 件样品是废品.
—41—
  第 1 章  有理数 
第 7 课  有理数的加减法(一)
———有理数的加法(1)
知识目标
借助数轴?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意义和加法
法则?会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计算?能
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正确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意义和法则?用字
母表示加法法则
思维目标 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方法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  相同  的符号?并把  绝对值 
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  较大的
加数  的符号?并用  较大  的绝对值减去  较小  的绝
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  ?即若 a?b 互为
相反数?则 a+b= 0?
  (4)一个数同 0 相加?仍得  这个数  ?即 a+0= a.
注:从法则可知?在进行加法运算时?要先确定和的符
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运用
【例 1】计算:
  (1)15+(-22)? (2)(-13)+(-8)?
  (3)(-0.9)+1.5? (4)3


+ -1

12
?
è
?
?
?
÷ ?
  (5)5


+ - 1

?
è
?
?
?
÷ + - 1

?
è
?
?
?
÷ ?
  (6)(-4.8)+1.2+(-1.4) .
  分析:有理数加法遵循“先定号?再定数”的原则?即利
用加法法则先确定和的符号?再确定和的绝对值.
  解:(1)原式=-7.    (2)原式=-21.      (3)原式=0.6.
(4)原式= 13

.     (5)原式=5.      (6)原式=-5.
有理数加法在实际中的运用
【例 2】出租车司机老王某天下午营运全是在东西走向
的人民大街上进行的?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他
这天下午行驶里程(单位:千米)如下:+ 15?- 3?+ 14?
-11?+10?-12?+4?-15?+16?-18.
  (1)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老王距下午出发
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若汽车耗油量为 a 升 /千米?这天下午汽车共耗汽
油多少升?
  解:(1)( +15) +( -3) +( +14) +( -11) +( +10) +( -12) +( +4) +
(-15)+(+16)+(-18)= 0(千米) .
答: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小李距下午出发地的距离是 0
千米.
( 2 ) +15 + -3 + +14 + -11 + +10 + -12 +
+4 + -15 + +16 + -18
=15+3+14+11+10+12+4+15+16+18
= 118(千米)?
则耗油 118×a=118a(升) .
答:若汽车耗油量为 a 升 /千米?这天下午汽车共耗油 118a 升.
数轴上两点的中点表示法
【例 3】请利用数轴探究:
  (1)若点 A 表示数-6?点 B 表示数 8?则线段 AB 的中
点所表示的数为        ?
  (2)若点 A 表示数-3?点 B 表示数 5?则线段 AB 的中
点所表示的数为        ?
  (3)若点 A 表示数-7?点 B 表示数-3?则线段 AB 的中
点所表示的数为        ?
  (4)若点 A 表示数 a?点 B 表示数 b?则线段 AB 的中点
所表示的数为        .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你能否用一句话归纳出这种
规律?
  解:(1)1  (2)1  (3)-5  (4)a+b

规律:数轴上任意两点 a?b 的中点所表示的数是a
+b

.
归纳:
  若数轴上两点 A?B 分别表示数 a?b?则线段 AB 的中
点 P 表示的数为
a+b

.
1.(2019????孝感)计算-19+20 等于 (  C  )
A.-39 B.-1 C.1 D.39
2.(2018????大庆)已知两个有理数 a?b?如果 ab<0 且 a+b
>0?那么 (  D  )
A.a>0?b>0
B.a<0?b>0
C.a?b 同号
D.a?b 异号?且正数的绝对值较大
—51—
 
????????????????????????????????????????????????????????????????????????
????????????????????????????????????????????????????????????????????????
???? ????
????????巅峰对决  数学  七年级上
3.(2019????贵阳)数轴上点 A?B?M 表示的数分别是 a?
2a?9?M 为线段 AB 的中点?则 a 的值是  6  .
4.若 x-3 + y+2 = 0?则 x+y 的值为  1  .
1.在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一定要先观察式子?再确
定结果的符号?最后计算绝对值的和或差.简记为“先
定号?再定数” .
2.对有理数加法法则要准确理解?特别是符号的规定?要
在做题中去熟悉.
A 组  夯实基础
一、选择题
1.计算-(-1)+ -1 的结果为 (  B  )
A.-2 B.2 C.0 D.-1
2.已知 x = 3? y = 2?且 x?y 异号?则 x+y 的值等于
(  B  )
A.5 或-5 B.1 或-1
C.5 或 1 D.-5 或-1
3.已知有理数 a?b?如果 a>0?b<0 且 a < b ?那么下列
等式成立的是 (  D  )
A.a+b= a + b   B.a+b= -( a + b )
C.a+b= -( a - b )   D.a+b= -( b - a )
4.(2018????济宁)如图?小正方形是按一定
规律摆放的?下面四个选项中的图片?
适合填补图中空白处的是 (  C  )

 

 

 

二、填空题
5.(2018????德州)计算: -2+3 =   1  .
6.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正负
术”的注文中指出?可将算筹(小棍形状的记数工具)正
放表示正数?斜放表示负数.如图?根据刘徽的这种表示
法?观察图 1?可推算图 2 中所得的数值为  -3  .
7.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数.
(1)-2+  (-3)   = -5? (2)  0  +(-5)= -5?
(3)  -7  +2 = -5? (4)  16  +(-15)>0?
(5)(-15)+  14  <0? (6)(-15)+  15  = 0.
三、解答题
8.计算:
(1)(-10)+(+6)?
解:原式=-4.
(2)(-0.9)+(-2.7)?
解:原式=-3.6.
(3)- -


?
è
?
?
?
÷ + -7


?
è
?
?
?
÷ ?
解:原式=-7.
(4)(-10.7)+0?
解:原式=-10.7.
(5) +


?
è
?
?
?
÷ + - 1

?
è
?
?
?
÷ ?
解:原式= 2

.
(6)(-25.1)+25

10
?
解:原式=0.
—61—
  第 1 章  有理数 
(7)(-25)+34+156+(-65)?
解:原式=100.
(8)(-42)+57+(-84)+(-23)?
解:原式=-92.
(9)41+(-23)+(-31)+0?
解:原式=-13.
(10) -


?
è
?
?
?
÷ + - 2

?
è
?
?
?
÷ + - 5

?
è
?
?
?
÷ ?
解:原式=-2.
(11)(-301)+125+301+(-75)?
解:原式=50.
(12)1+ -


?
è
?
?
?
÷ + 1

+ - 1

?
è
?
?
?
÷ .
解:原式= 2

.
9.高速公路养护小组乘车沿着东西方向的公路巡视维
护?某天早晨从甲地出发?晚上到达乙地?规定向东为
正方向?当天的行驶记录(单位:km)如下:
+21?-8?+11?-15?-4?+16?-4?-7.
(1)乙地在甲地何方?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若汽车行驶 1 千米耗油 a L?求该天共耗油多少
升?
解:(1)∵21+(-8)+11+(-15)+(-4)+16+(-4)+(-7)
= (21+11+16)+[-(8+15+4+4+7)]
=48+(-38)
= 10?
∴乙地在甲地东面?相距 10 km.
(2)该天共耗油(48+38)a=86a(L) .
10.有一批水果?包装质量为每筐 25 千克?现抽取 8 筐样
品进行检测?结果称重如下(单位:千克):27?24?23?
28?21?26?22?27.为了求得 8 筐样品的总质量?我们可
以选取的一个恰当的基准数进行简化运算.
原质量(千克) 27 24 23 28 21 26 22 27
与基准数的差距(千克)
(1)你认为选取的一个恰当的基准数为        ?
(2)根据你选取的基准数?用正、负数填写上表?
(3)这 8 筐水果的总质量是多少?
解:(1)25
(2)填表为:+2?-1?-2?+3?-4?+1?-3?+2.
(3)总质量为:25×8+[(+2)+(-1) +(-2) +( +3) +( -4) +( +1) +
(-3)+(+2)] =200+(-2)= 198(kg) .
B 组  提高巩固
11.若 a = 3? b = 6?则 a+b = (  D  )
A.9 B.3 C.-3 或-9 D.3 或 9
提示:由题意?得 a= ±3?b = ±6.所以 a+b = 9 或-9 或 3 或-3.故
a+b =3 或 9.故选 D.
12.“百子回归图”是由 1?2?3??????100 无重复排列而成的
正方形数表?它是一部数化的澳门简史?如:中央四位
“19?99?12?20”标示澳门回归日期?最后一行中间两
位“23?50”标示澳门面积????????同时它也是十阶幻方?
其每行 10 个数之和、每列 10 个数之和、每条对角线
上 10 个数之和均相等?则这个和为  505  .
—71—
 
????????????????????????????????????????????????????????????????????????
????????????????????????????????????????????????????????????????????????
???? ????
????????巅峰对决  数学  七年级上
提示:1+2+3+????+100=(1+100)+(2+99)+(3+98)+????+(50+51)=
5 050?共 10 行?每一行的 10 个数之和相等?所以每一行数字之和
为:5 050× 1
10
= 505.
13.小钱上周五以收盘价买进某股票 1 000 股?每股 20
元.下表为本周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按收盘价即
交易结束时的价格计算):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每股涨价(元) +0.6 -1.3 +1 +0.7 -2
(1)到本周三收盘时?该股票每股多少元?
(2)本周内?该股票最高价出现在星期几? 是多少
元?
(3)已知小钱买进股票时付了 4‰的手续费?卖出时
又要付成交额 4‰的手续费和 3‰的交易税.如果
小钱在本周末以收盘价卖出全部该股票?他的收
益如何?
解:(1)周三收盘时?小钱所持股票每股为:
20+0.6+(-1.3)+1=20.3(元) .
(2)出现在周四?每股为 21 元.
(3)周末股票每股为 19 元?收益为:
  1 000×19×(1-4‰-3‰)-1 000×20×(1+4‰)
= 19×993-20×1 004
=-1 213?
∴小钱本次交易亏了 1 213 元.
第 8 课  有理数的加减法(二)
———有理数的加法(2)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理解并掌
握加法运算律?会在多个加数的运算中的
灵活应用运算律
重、难点 运算律在运算中的灵活简便应用
思维目标 公式、模型思想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  交换  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a+b= 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  前两个数  相加?或者
先把  后两个数  相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b+c= a+(b+c)= (a+c)+b
运算律在加法中的简便计算
【例 1】计算:
  (1)16+(-25)+24+(-35)?
  (2)23+(-17)+6+(-22)?
  (3)3


+ -2


?
è
?
?
?
÷ +5


+ -8


?
è
?
?
?
÷ ?
  (4)-4.7+(+2.6)+(-3.3)+(+3.4) .
  解:(1)原式=(16+24)+[(-25)+(-35)]
=40+(-60)
= -20.
(2)原式=(23+6)+[(-17)+(-22)]
=29+(-39)
= -10.
(3)原式= 3


+5

4( ) + -2 35( ) + -8 25( )[ ]
=9+(-11)
= -2.
(4)原式=(2.6+3.4)+[(-4.7)+(-3.3)]
=6+(-8)
= -2.
归纳:
  加法运算律在三个数或三个数以上的加法运算中的
使用规则:
  (1)符号相同的加数结合在一起?
  (2)分母相同的加数结合在一起?
—81—
  第 1 章  有理数 
  (3)和为 0 的加数结合在一起?
  (4)和为整数(或整十)的加数结合在一起.
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时?先观察算式中加数的特点?再
进行交换与结合.
有理数加法的实际运用
【例 2】10 袋小麦称后的质量(单位:kg)记录如下:91?
91?91.5?89?91.2?91.3?88.7?88.8?91.8?91.1.
  (1)如果每袋小麦以 90 kg 为标准?这 10 袋小麦可分
别记为多少千克?
  (2)10 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
  解:(1)分别记为:+1?+1?+1.5?-1?+1.2?+1.3?-1.3?-1.2?+1.8?+1.1.
(2)∵1+1+1.5+(-1)+1.2+1.3+(-1.3)+(-1.2)+1.8+1.1=5.4(千克)?
∴10 袋小麦总计超过 5.4 千克.
1.某天股票的开盘价是 12 元?上午 11:30 跌 1.0 元?下午
收盘时又涨 0.2 元?则该股票这天的收盘价是
(  C  )
A.0.2 元 B.9.8 元 C.11.2 元 D.12 元
2.若 x = 3? y = 5?且 x<y?则 x+y 的值为 (  A  )
A.2 或 8 B.-2 或 8
C.2 或-8 D.-2 或-8
3.绝对值大于 2 且不大于 5 的所有整数的和为  0  .
4.若 x-3 + y+15 = 0?则 x+y=   -12  .
1.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时?一定要先观察算式的结构特
点?再确定加数的交换与结合.
2.在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先定号?再定数” .
A 组  夯实基础
一、选择题
1.(2019????成都)比-3 大 5 的数是 (  C  )
A.-15 B.-8
C.2 D.8
2.两个有理数相加?若它们的和小于每一个加数?则这两
个数 (  B  )
A.都是正数 B.都是负数
C.互为相反数 D.符号不同
3.(2019????天水)已知 a = 1?b 是 2 的相反数?则 a+b 的
值为 (  C  )
A.-3 B.-1
C.-1 或-3 D.1 或-3
4.如果 a+b = a + b ?那么 (  D  )
A.a?b 同号
B.a?b 为一切有理数
C.a?b 异号
D.a?b 同号或 a?b 中至少有一个为零
二、填空题
5.已知 a = 2? b = 2? c = 3?且有理数 a?b?c 在数轴上
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a+b+c=   3  .
6.已知 a 是最小的正整数?b 是 a 的相反数?c 的绝对值
为 3?则 a+b+c=   ±3  .
7.若 a = 2? b = 5?则 a+b 的值为  7 或 3  .
三、解答题
8.计算:
  (1)(-0.8)+1.2+(-0.7)+(-2 .1)+0.8+3.5?
  解:原式=1.9.
  (2)


+ - 2

?
è
?
?
?
÷ + 4

+ - 1

?
è
?
?
?
÷ + - 1

?
è
?
?
?
÷ ?
  解:原式=- 1

.
  (3)49
19
21
+(-78.21)+27

21
+(-21.79)?
  解:原式=-23.
  (4) -3


?
è
?
?
?
÷ +1

12
+15


+ -3


?
è
?
?
?
÷ ?
  解:原式=- 3 12 +3

6( ) +1 512 +15 13
=-6 2

+16 3

= 10 1
12
.
  (5)3

11
+(-2.16)+9

11
+ -3
21
25
?
è
?
?
?
÷ ?
  解:原式= 3 311 +9

11( ) - 2 425 +3 2125( )
=13-6
=7.
—91—
 
????????????????????????????????????????????????????????????????????????
????????????????????????????????????????????????????????????????????????
???? ????
????????巅峰对决  数学  七年级上
  (6)1+(-2)+3+(-4)+????+99+(-100) .
  解:原式=-50.
9.下表记录的是今年长江某一周内的水位变化情况?这
一周的上周周末的水位已达到警戒水位 33 米(正号表
示水位比前一天上升?负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下降) .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水位变化(米) +0.2 +0.8 -0.4 +0.2 +0.3 -0.2
(1)这一周哪一天长江的水位最高? 位于警戒水位之
上还是之下?
(2)与上周周末相比?本周周末长江的水位是上升了
还是下降了? 并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解:(1)本周水位最高的为周五?高于警戒水位 1.1 m.
(2)通过表格可得:+0.2+0.8+(-0.4)+0.2+0.3+(-0.2)= 0.9(m) .
故与上周周末相比?本周周末长江的水位是上升了 0.9 m.
10.某登山队 5 名队员以二号高地为基地?开始向海拔距
二号高地 500 米的顶峰冲击?设他们向上走为正?行
程记录如下(单位:米):+150?-32?-43?+205? -30?
+25?-20?-5?+30?-25?+75.
(1)他们最终有没有登上顶峰? 如果没有?那么他们
离顶峰还差多少米?
(2)登山时?5 名队员在行进全程中都使用了氧气?且
每人每米要消耗氧气 0.04 升.他们共使用了氧气
多少升?
解:(1)150+205+25+30+75-(32+43+30+20+5+25)
= 485-155
= 330<500?
500-330= 170(米)?
∴最终没有登上顶峰?还差 170 米.
(2)5×(485+155)×0.04= 0.2×640= 128(升)?
∴共使用了氧气 128 升.
B 组  提高巩固
11.(2018????铜仁)计算


+ 1

+ 1
12
+ 1
20
+ 1
30
+????+

9 900
的值
为 (  B  )
A.

100
B.
99
100
C.

99
D.
100
99
提示:原式= 1
1×2
+ 1
2×3
+ 1
3×4
+????+ 1
99×100
= 1- 1

+ 1

- 1

+ 1




+????+ 1
99
- 1
100
= 1- 1
100
= 99
100
.故选 B.
12.(2018????荆门)将数 1 个 1?2 个


?3 个


????????n 个


(n 为正整数)顺次排成一列:1?


?


?


?


?


?
?????


?


?????.记 a1 = 1?a2 =


?a3 =


??????S1 = a1?S2 =
a1+a2?S3 = a1+a2 +a3??????Sn = a1 +a2 +????+an?则 S2 018 =
  63 132   .
提示:∵1+2+3+????+n = n(n
+1)

?63(63
+1)

+2 = 2 018?∴前 2 018
个数里面包含:1 个 1?2 个 1

?3 个 1

??????63 个 1
63
?2 个 1
64
?
∴S2 018 =1×1+2×


+3× 1

+????+63× 1
63
+2× 1
64
= 1+1+????+1 }
63个1
+ 1
32

63 1
32
.故答案为:63 1
32
.
13.已知数轴上 A?B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1?3?P 为数
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 x.
(1)若点 P 到点 A?B 的距离相等?求点 P 对应的数.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 P?使点 P 到点 A?B 的距离之
和为 6? 若存在?请求出 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
明理由.
(3)点 A?B 分别以 2 个单位长度 /分、1 个单位长度 /
分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 P 以 6 个单位长度 /
分的速度从点 O 向左运动.当遇到点 A 时?点 P
立即以同样的速度向右运动?并不停地往返于点
A 与点 B 之间.当点 A 与点 B 重合时?点 P 所经过
的总路程是多少?
解:(1)P 为 AB 的中点?故点 P 对应的数为 1.
(2)存在.由数轴可知:
若点 P 在点 A 左边?则 PA+PB=6.
∵AB=4?∴PA=1?∴点 P 表示-2?
若点 P 在点 B 右边?则 PA+PB=6.
∵AB=4?∴PB=1?∴点 P 表示 4.
∴ x=-2 或 4.
(3)点 A?B 相遇时需 4÷(2-1)= 4(分)?
∴点 P 经过的总路程是 4×6=24.
—02—
  第 1 章  有理数 
第 9 课  有理数的加减法(三)
———有理数的减法
知识目标
经历减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有
理数的减法法则的意义?能用减法法则进
行减法运算
重、难点 如何将减法转化为加法
思维目标 化归的思想方法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
  相反数  . 
  即 a-b= a+(-b) .
注意:
  (1)减法法则的实质是:将减法转化为加法?
  (2)转化中?被减数不变?减号变加号?减数变成相反
数(简称“两变一不变”) .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运用(一)
【例 1】计算:
  (1)(-3)-(-5)? (2)0-7?
  (3)7.2-(-4.8)? (4) -3


?
è
?
?
?
÷ -5


?
  (5)6-9? (6)4-(-7)?
  (7)(-5)-(-5)? (8)0-(-5)?
  (9)(-2.5)-5.9? (10)1.9-(-0.6)?
  (11)(-1)-1


? (12)4


-7


.
  解:(1)原式=2. (2)原式=-7.
  (3)原式=12. (4)原式=-8 3

.
  (5)原式=-3. (6)原式=11.
  (7)原式=0. (8)原式=5.
  (9)原式=-8.4. (10)原式=2.5.
  (11)原式=-2.5. (12)原式=-3 1
30
.
议一议
  计算后思考:两个有理数相减?差一定比被减数小吗?
  解:两个有理数相减?差不一定比被减数小.
归纳:
  若 a>b?则 a-b>0?
  若 a= b?则 a-b= 0?
  若 a<b?则 a-b<0.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运用(二)
【例 2】已知 a = 5? b = 3.
  (1)求 a+b 的值?
  (2)若 a+b = a+b?求 a-b 的值.
  解:(1)∵ a =5? b =3?∴ a=±5?b=±3.
当 a=5?b=3 时?a+b=8?
当 a=5?b=-3 时?a+b=2?
当 a=-5?b=3 时?a+b=-2?
当 a=-5?b=-3 时?a+b=-8.
(2)由 a+b =a+b 可得 a=5?b=3 或 a=5?b=-3.
当 a=5?b=3 时?a-b=2?
当 a=5?b=-3 时?a-b=8.
1.(2019????台湾)算式-


- - 1

?
è
?
?
?
÷ 的值是 (  A  )
A.-


B.-


C.-
11

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B.负数减去负数?结果是负数
C.正数减去负数?结果是正数
D.两数相减?被减数一定大于差
3.(2019????玉林)计算:(-6)-(+4)=   -10  .
4.已知一个数加-3.6 的和为-0.36?则这个数为  3.24  .
1.在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时?我们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
然后再根据加法运算的法则进行.
2.在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时?要注意“两变一不变”?“两
变”指减号变成加号?减数变成相反数?“不变”是指被
减数不变.
A 组  夯实基础
一、选择题
1.(2019????淄博)比-2 小 1 的数是 (  A  )
A.-3 B.-1 C.1 D.3
2.(2019????枣庄)点 O?A?B?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点 O 为原点?AC= 1?OA =OB.若点 C 所表示的数为 a?
则点 B 所表示的数为 (  B  )
—12—
 
????????????????????????????????????????????????????????????????????????
????????????????????????????????????????????????????????????????????????
???? ????
????????巅峰对决  数学  七年级上
A.-(a+1) B.-(a-1)
C.a+1 D.a-1
3.若 a<0?b>0?则 a?a+b?a-b?b 中最大的是 (  A  )
A.b B.a+b C.a-b D. a
4.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D  )
A.若 a>0?b<0?则 a-b>0
B.若 a<0?b>0?则 a-b<0
C.若 a<0?b<0?且 a > b ?则 a-b<0
D.若 a<0?b>0?且 a > b ?则 a+b>0
二、填空题
5.(2019????绥化)某年 1 月份?哈尔滨市的平均气温约为
-20 ℃?绥化市的平均气温约为-23 ℃?则两地的温差
为  3  ℃ .
6.(2018????黔南州)根据下列各式的规律?在横线处填
空:


+ 1

-1=


?


+ 1

- 1

= 1
12
?


+ 1

- 1

= 1
30
?





- 1

= 1
56
??????

2 017
+ 1
2 018
-  1
1 009
  =

2 017×2 018
.
7.已知 a =7? b =5?且 a+b>0?则 a-b=  2或 12  .
三、解答题
8.计算:
  (1)(-37)-(-11)? (2)(-51)-14?
  解:原式=-26. 解:原式=-65.
  (3)2


- -3


?
è
?
?
?
÷ ? (4)(-1)-1


?
  解:原式=5 7
12
. 解:原式=-2.5.
  (5)(-6)-(-6)? (6)(3-9)-(21-3)?
  解:原式=0. 解:原式=-24.
  (7) -1


- -2


?
è
?
?
?
÷ - -1


?
è
?
?
?
÷ ?
  解:原式=2 1

-1 1

+1 1

= 2 1

+ 1

= 2 7
12
.
  (8) -3


?
è
?
?
?
÷ - -1


?
è
?
?
?
÷ -(-1.75)- -2


?
è
?
?
?
÷ .
  解:原式=-3 2

+1 2

+1 3

+2 3

=-2+4 1

= 2 1

.
9.已知 3x-8 + 4y+10 = 0?求下列各式的值:
  (1) x-y ? (2) x - y ?(3)2x-y.
  解:∵ 3x-8 + 4y+10 =0?
∴3x-8=0?4y+10=0?
∴ x= 8

?y=- 5

.
(1) x-y =


- - 5
2( ) = 316 .
(2) x - y =


- 5

= 1

.
(3)2x-y= 8

×2- - 5
2( ) = 163 + 52 = 476 .
10.一只电子跳蚤从数轴上原点处出发?第一次向左跳动
1 个单位长度?第二次向右跳动 2 个单位长度?第三
次向左跳动 3 个单位长度?第四次向右跳动 4 个单位
长度?第五次向左跳动 5 个单位长度?第六次向右跳
动 6 个单位长度????????如此往返.
(1)第 2 019 次跳动时?该跳蚤位于何处?
(2)若该跳蚤从-8 处出发?如上运动第 2 020 次以后
位于何处?
解:(1)0-1+2-3+4-5+6+????+2 018-2 019=-1 010?
∴跳蚤位于原点 0 的左边距离是 1 010 个单位.
(2)-8-1+2-3+4-5+6+????+2 018-2 019+2 020=-8+1 010= 1 002.
∴跳蚤位于原点 0 的右边距离是 1 002 个单位.
—22—
  第 1 章  有理数 
B 组  提高巩固
11.已知整数 a1?a2?a3?a4?????满足下列条件:a1 = 0?a2 =
- a1+1 ?a3 = - a2+2 ?a4 = - a3+3 ?????.以此类推?
则 a2 019的值为 (  C  )
A.-1 007 B.-1 008 C.-1 009 D.-2 018
提示:由计算可知 a1 =0?a2 =-1?a3 = -1?a4 = -2?a5 = -2??????所以
当 n 是奇数时?an = -
n-1

?当 n 是偶数时?an = -


.故 a2 019 =
- 2 019-1

=-1 009.故选 C.
12.(2018????孝感)我国古代数学家杨辉发现了如图所示
的三角形?我们称之为“杨辉三角” .从图中取一列数:
1?3?6?10??????记 a1 = 1?a2 = 3?a3 = 6?a4 = 10??????那么
a4+a11-2a10+10 的值是  -24  .
提示:由 a1 =1?a2 =3?a3 =6?a4 =10??????知规律:an = 1+2+3+????+n
=n(n+1)

?∴ a10 =
10×11

= 55?a11 =
11×12

= 66?则 a4+a11-2a10+10
=10+66-2×55+10=-24.故答案为:-24.
13.若 a = 3? b = 1? c = 5?且 a+b = a+b? a+c =
-(a+c)?求 a-b+c 的值.
解:∵ a =3? b =1? c =5?
且 a+b =a+b? a+c =-(a+c)?
∴ a=3?b=±1?c=-5?
∴ a-b+c=3-1+(-5)= -3?
或 a-b+c=3+1+(-5)= -1.
第 10 课  有理数的加减法(四)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知识目标
能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写成
几个有理数的和式?并能正确地进行有理
数加减混合运算
重、难点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思维目标 化归的思想方法
1.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算式就
变成几个正数或负数的和?从而可以用加法运算律进
行简便计算.
2.有理数的加法混合运算的步骤
  (1)将式子中的减法变加法?
  (2)省略括号和“+”号?
  (3)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注:在交换加数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例 1】计算:
  (1)12-(-18)+(-7)-15?
  (2)-216-157+348+512-678?
  (3)-40-28-(-19)+(-24)-(-32)?
  (4)4.7-(-8.9)-7.5+(-6)?
  (5)-4


+1
11
12
-17


-2
17
18
?
  (6)2.25+3


-12

12
-8


.
  解:(1)原式=30-22= 8.
(2)原式=-1 051+860
=-191.
(3)原式=-40-28+19-24+32
=-92+32+19
=-41.
(4)原式=4.7+8.9-7.5-6
=13.6-13.5
= 0.1.
(5)原式=- 4
24
36
+17

36
+2
34
36( ) +1 1112
—32—
 
????????????????????????????????????????????????????????????????????????
????????????????????????????????????????????????????????????????????????
???? ????
????????巅峰对决  数学  七年级上
=-24 31
36
+1 11
12
=-22 17
18
.
(6)原式=2 1

+3 3

- 12
10
24
+8

24( )
=6-20 19
24
=-14 19
24
.
有理数加减运算的拓展运用
【例 2】已知 a?b 为有理数?a>0?b<0?且 a < b .试比较
下列各式的大小:a+b?a-b?-a+b?-a-b.
  分析:由于 b < 0?故可得 a + b <a - b?-a + b < -a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