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6 讲 溶质质量分数计算一、 溶液配制实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配制 500g10%的氯化钠溶液)所需仪器:主要有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步骤:①计算 :需氯化钠 50g,水的质量 450g,体积为 450mL。②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放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水。③溶解: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④贴签: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好标签,放在试剂柜中。特别提醒:称量溶质时,多称→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称量溶剂时,多称→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溶解:溶质洒出→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溶剂洒出→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溶质未完全溶解时,溶 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溶质完全溶解后,溶解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装瓶时,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二、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定义:在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总质量的百分数。一般用ω%表示。m质公式: W% ((100%m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减少①加溶剂W'% ( m质(100%m液 ( m剂'②加稀溶液W'% (溶质质量分数增加m质1 ( m质2 m液1 ( m液2(100%①加溶质W'% (m质1 ( m质2 m液(100%②加浓溶液W'% (m质1 ( m质2 m液1 ( m液2(100%③蒸发溶剂W'% (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m质m液 ( m剂(100%在一定温度下,对于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之间有如下关系:W% (S100g ( S(100%S ( W 100g ( W(100%三、 物质的分离晶体和非晶体①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②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几何外形;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结晶的方法①蒸发结晶: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特别提醒:蒸发溶剂为什么能析出晶体?因为温度一定时,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是有限的,当溶剂减少到一定程度时, 部分溶质因无法溶解而析出。冷却热饱和溶液为什么可得到晶体?因为溶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当温度降低时,部分溶质因无法溶解而析出。关于结晶水合物:有些物质的晶体里没有结晶水,如食盐、硝酸钾和硫酸钡。而很多物质都能生成结晶水合物,如胆矾(五水硫酸铜)、石膏(二水硫酸钙),它们都是常见的结晶水合物。很多结晶水合物在室温下不太 稳定,在干燥的空气里会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产生风化现象。相反,有些晶体放在空气里, 会逐渐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湿,直到在它的表面上溶解而成为饱和溶液甚至稀溶液(如氯化钙、 氯化镁和氢氧化钠),这种现象称为潮解现象。其他物质分离的方法沉淀法利用明矾或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凝聚成较大的固体颗粒而沉到水底。明矾和活性炭 是常用的凝聚剂。这种使水中的杂质沉淀到水底的方法称为沉淀法。过滤①过滤:分离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的一种操作②过滤操作需要哪些仪器?玻璃棒、烧杯、漏斗、滤纸、铁架台。③过滤的操作要求: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一贴:将圆形滤纸两次对折,成为 1/4 圆形,,然后一边一层另外一边三层从中间拉开成锥形。放入漏斗,使滤纸润湿,紧贴漏斗内壁,不残留气 泡。二低:1)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2)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1)倾倒时烧杯杯口要紧靠玻璃棒上。2)玻璃棒下端抵靠在三层滤纸处。3)漏斗下端长的那侧管口紧靠烧杯内壁。蒸馏法特别提醒:不同分离方法的选择把水加热至沸腾,产生的水蒸气经冷却形成液态水的方法 称为蒸馏法。用这种方法收集到的水就是蒸馏水利用的原 理是依据各液体沸点不同而进行的操作。例如:分离酒精与与水的混合物:可使加热温度达到酒精 的沸点,此时酒精为气态,水为液态,酒精气体在通过冷 凝管是液化进入接收瓶中,达到分离酒精与水的目的,此 时收集到的酒精可认为是纯净物。办法原理试用范围基本操作所起作用沉淀法物质溶解性不同悬浊液加入明矾等凝聚剂,搅拌后静置悬浮微粒凝聚而沉淀过滤法物质的溶解性不同悬浊液溶解,过滤除去水中的悬浮微粒蒸馏法液体的沸点不同分离或提纯液态混合物加热,蒸馏、冷凝除去水中已溶解的物质(直接饮用)粗盐提纯实验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粗盐,含有较多的杂质,需要精制,这就是粗盐提纯。【实验步骤】溶解 过滤 蒸发结晶特别提醒:①过滤时,一定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 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出,漏斗末端较长出紧靠烧杯壁。②蒸发结晶时,一定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蒸发皿中的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暴沸)。③蒸发结晶时,当溶液中析出大量固体中,应立即停止加热。题型一:溶液配制【例 1】 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NaCl 溶液的流程图。请回答:应称量 g NaCl,需加水 mL。若称量 NaCl 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 直到天平平衡。取上述溶液 10g 加水稀释到 g,可得到 5%的 NaCl 溶液。【答案】(1)7.5;42.5;(2)继续向左盘添加氯化钠;(3)30。【解析】(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 15%的氯化钠溶液 50g,需氯化钠的质量=50g×15%=7.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7.5g=42.5g(合 42.5mL)。(2)在称量氯化钠固体的过程中,步骤应该是:先调好砝码和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固体物质; 若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说明固体物质药品的质量小于砝码的质量,故应继续向左盘添加氯化钠, 直至天平平衡。(3)溶液具有均一性,取出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15%,设要加水的质量为 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g×15%=(10g+x)×5% x=20g 故取上述溶液10g 加水稀释到10g+20g=30g。【变式训练】下列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使用 添加水。指出图 A 中的错误操作 。将图 A 中错误操作改正后,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接下来的操作应是 。在其他操作无错误的前提下,量取所需要的水时,按图 B 进行操作,一定能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图 D 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实验室用 50g98%的浓硫酸配制成 2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 g。配制该溶液的操作方法是 。【答案】(1)胶头滴管;(2)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3)减少 NaCl,直至天平平衡;(4)偏小;(5)搅拌,加快溶解速率;(6)195;计算、量取、溶解。【解析】(1)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使用胶头滴管添加水。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氯化钠时,步骤是:调节天平平衡,在右盘上加砝码和拨动游码,然后向左 边托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左边,说明 NaCl 的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 NaCl,直至天平平衡。按图 B 进行操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图 D 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实验室用 50g98%的浓硫酸配制成 20%的稀硫酸,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需要水的质量为 x,则 50g×98%=(50g+x)×20%,x=195g。利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采用的加水稀释的方法,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溶解。化学兴趣小组要在实验室中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甲图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填写名称),其作用是 。在用量筒量取蒸馏水时,读数时视线应该与 保持水平。准确称量氯化钠 18g,量取蒸馏水的体积如乙图所示,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 (水的密度为 1g?cm-3)。若他们在量取溶剂时,俯视量筒读数,会导致所配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增大”“减少” 或“不变”)【答案】(1)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速率;(2)凹液面的最低处;(3)18%;(4)增大。【解析】(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 烧杯、胶头滴管、量筒,甲图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在用量筒量取蒸馏水时,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准确称量氯化钠 18g,量取蒸馏水的体积如乙图所示,量取蒸馏水的体积为 82mL(合 82g),完18g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18g ( 82g ×100%=18%。俯视量筒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 大。题型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例 2】用下列方法配制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是( )称取 5.0g 氯化钾,溶解在 95mL 水中,充分搅拌称取 5.0g 生石灰,放入 95mL 水中,充分搅拌量取 5.0mL 浓盐酸,倒入 95mL 水中,充分搅拌称取 5.0g 碳酸钙,放入 95mL 水中,充分搅拌【答案】A5g【解析】A、称取 5.0g 氯化钾,溶解在 95mL(95g)水中,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5g ( 95g ×100%=5%, 故选项正确。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其溶质质量分数远小于 5%,故选项错误。C、量取 5.0mL 浓盐酸,倒入 95mL 水中,5.0mL 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小于 5g,则其溶质质量分数小于 5%,故选项错误。D、碳酸钙难溶于水,放入 95mL 水中,则其溶质质量分数远小于 5%,故选项错误。【变式训练】将 20℃时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后,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升温至 3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保持温度不变,蒸发 10g 水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保持温度不变,蒸发 10g 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保持温度不变,加入 10g 硝酸钾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答案】A【解析】A、升温至 3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 A 结论正确;B、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与溶剂的多少无关。故 B 结论不正确;C、饱和硝酸钾溶液减少溶剂,会析出晶体,仍为该温度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 C 结论不正确;D、饱和硝酸钾溶液加入硝酸钾不再溶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 D 结论不正确。下列措施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A、过程中加水,溶液始终饱和,如果温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错误;B、溶液中加溶质,如果原溶液不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如果原溶液饱和,温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错误;C、过程中温度升高,溶质溶解,但是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正确;D、过程中恒温蒸发溶剂,如果原溶液不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如果原溶液饱和,溶质的质量分 数也不变,错误。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B.两种液体混合经充分振荡后一定得到溶液将 10%的 KN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将 25gKCl 溶液蒸干得到 5gKCl 固体,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答案】D【解析】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的、稳定 的液体,但不是混合物,不是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若一种液体不溶于另一种液体,两种液体混合经充分振荡后不一定得到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C、溶液具有均一性,将 10%的 KN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 10%,故选项说法错误。溶质质量D、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100%,将 25gKCl 溶液蒸干得到 5gKCl 固体,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5g分数为 25g ×100%=20%,故选项说法正确。【例 3】现有 100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食盐溶液,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加入食盐 10 克加入水 50 克蒸发掉溶剂的一半加入 100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30%的食盐溶液【答案】D【解析】100g10%的食盐溶液含溶质的质量为 100g×10%=10g,含溶剂 100g-10g=90g。A、设需要再溶解食盐的质量为 x,(100g+x)×20%=100g×10%+x,x=12.5g,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B、加入水,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C、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 y,(100g-y)×20%=100g×10%,y=50g,应将溶剂蒸发掉溶液质量的一半, 而不是溶剂质量的一半,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D、加入 100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30%的食盐溶液,是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g ×10% +100g × 30%100g +100g【变式训练】×100%=20%,故选项采用的方法正确。向 200 克质量为 20%的 NaCl 溶液中加入 6gNaCl 固体和 24g 水,使其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 NaCl 的质量分数是( )A.20% B.22.5% C.25% D.30%【答案】A【解析】向 200 克质量为 20%的 NaC1 溶液中加入 6gNaCl 固体和 24g 水,使其完全溶解,所得溶液200g × 20% + 6g中 NaCl 的质量分数是 200g + 6g + 24g ×100%=20%。欲使 50g 质量分数为 10%的 NaCl 溶液变为 20%,操作最简便的方法是( )A.加入 5g NaCl B.加入 6.25g NaClC.蒸发 22.5 g 水 D.蒸发 25 g 水【答案】B【解析】A、设需要再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 x,(50g+x)×20%=50g×10%+x,x=6.25g,故选项说法错误。B、设需要再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 x,(50g+x)×20%=50g×10%+x,x=6.25g,故选项说法正确。C、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 y,(50g-y)×20%=50g×10%,y=25g,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 C 选项的分析,应蒸发 25g 水,但与加入溶质相比较,加入 6.25g NaCl 操作更简便,故选项错误。实验室准备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问:需要固体氯化钠多少克?如改用 20%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配置,则需要 20%的氯化钠溶液多少克?【答案】5g;25g【解析】(1)需要固体氯化钠质量为:50g×10%=5g, 答:需要 5g 氯化钠。(2)设需要 20%的氯化钠溶液质量为 x, 根 据 题 意 有 :50g×10%=x×20%, x=25g,答:需要 25g20%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是某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要把 10g 这种浓硫酸稀释为 2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 g.取 10mL 该硫酸可配制成 9.8%的硫酸 g.要配置 100g 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硫酸需要这种浓硫酸的质量是 .【答案】(1)39;(2)184;(3)10.2。【解析】(1)设要加水的质量为 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 10g×98%=(10g+x)×20% x=39g。设要加水的质量为 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10mL=10cm3,则 1.84g/cm3×10cm3×98%=x×9.8% x=184g。设需要这种浓硫酸的质量为 X 则:X×98%=100g×10%,解得 X=10.2g。题型三:混合物的分类方法【例 4】下列物质可以用过滤法进行分离的是( )A.铁丝和铜丝 B.白糖和味精 C.水和酒精 D.沙子和食盐【答案】D【解析】A、铁丝和铜丝均难溶于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错误。B、白糖和味精均易溶于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错误。 C、酒精是液体,且易溶于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错误。D、食盐易溶于水,沙子难溶于水,能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正确。【变式训练】下列有关混合物分离的说法,错误的是( )A.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B.过滤操作中,玻璃棒起到搅拌作用过滤操作中,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边缘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可以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答案】B【解析】A、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 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故选项说法正确。B、过滤操作中,玻璃棒起到引流的作用,故选项说法错误。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边缘,故选项说法正确。 D、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可以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正确。分离混合物常见的方法有:A、过滤 B、蒸发 C、蒸馏.选择合理的方法分离下列化合物(填序号).①食盐和泥沙________; ②酒精和水________; ③海水中获取食盐 。【答案】A;C;B。【解析】①食盐和沙其中食盐能溶于水而沙不溶于水,所以可以用先将混合物加入水中溶解,再过滤, 然后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将食盐和沙分离开来;②酒精和水是两种液体,这两种液体的沸点不同,所以可以根据两种液体的沸点不同利用蒸馏的方法 将这两种混合物分离开来。③从溶液中得到溶质可以利用蒸发溶剂的方法。题型四:蒸发与蒸馏操作【例 5】如图所示,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再加入约 13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体积的自来水,连接装置进行制取蒸馏水的温度计在实验中经常使用,图中位置不对,水银球应该插入液 态水中实验时,冷凝管应适当倾斜,其进、出水方向是:b 进 a 出实验时,冷凝管应该用铁架台夹持固定石棉网作用是使蒸馏烧瓶均匀受热,碎瓷片作用是防止加热时 出现暴沸【答案】A【解析】A、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选项说法错误。B、实验时,为增强冷凝效果,下端管口是进水管,上端管口是出水管,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b 进a 出,故选项说法正确。C、实验时,冷凝管应该用铁架台夹持固定,故选项说法正确。D、蒸馏时,石棉网的作用是使蒸馏烧瓶均匀受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故选项说法 正确。【变式训练】下列关于蒸发操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蒸发皿中的液体是防止液体飞溅B.当蒸发皿中有少量固体析出时就停止加热停止加热后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停止加热后还需要继续搅拌以防止残留的液体受热不均匀【答案】B【解析】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选项说法正确。 B、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C、停止加热后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以防止烫坏实验台,故选项说法正确。D、停止加热后还需要继续搅拌以防止残留的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故选项说法正确。在实验室可以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蒸馏水,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c、________ d、 .( 2) 实验得到的蒸馏水在 ( 容器名称) 中.( 3) 仔细观察 d 仪器,它起 作用;冷水进入到 d 仪器的方向如图所示,如果改为从上端流入,下端流出是否可以?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 .( 4) 水在________ 中由液态变为气态,在 中由气态变为液态.【答案】(1)据图可以知道,a 是酒精灯,b 是蒸馏烧瓶;c 是铁架台;d 是冷凝管,故填:酒精灯, 蒸馏烧瓶,铁架台,冷凝管;得到的蒸馏水在锥形瓶中,故填:锥形瓶;冷凝管能使水蒸气冷却得到水,冷水要从下端管口进从上面的管口出,不能从上端流入,这样会 降低冷凝的效果,故填:冷凝,否,冷凝不充分;水在圆底烧瓶中由液态变为气态,在冷凝管中由气态变为液态;故填:蒸馏烧瓶;冷凝管.粗盐提纯实验中,给滤液进行蒸发时,所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外,还有 ,其作用是________, 蒸发到 时停止加热.【答案】玻璃棒;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出现较多量的固体。【解析】蒸发是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溶剂不断挥发而析出溶质的过程,粗盐提纯实验中,给滤 液进行蒸发时,所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外,还有玻璃棒,其作用是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 匀,造成液体飞溅;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题型五:粗盐提纯【例 6】回忆教科书中有关“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的主要步骤,回答有关问题:【溶解】称取 5.0g 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 10mL 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再加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量尚未向烧杯中加入的粗盐质量为 0.3g。室温为 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0g,计算 5.0g 粗盐,至少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 。【过滤】(2)粗盐溶解后要过滤,选用的装置是 。【蒸发】(3)连接一套蒸发装置,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点燃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当 时,撤去酒精灯。【计算产率】(4)待冷却后,用玻璃棒把提纯后的精盐转移到纸上,称其质量,计算精盐的产率。精盐盐的质精盐的产率= 5.0g -尚未向烧未向烧杯中加盐质量 ×100%若称精盐的质量为 3.8g,则精盐的产率是 小明觉得产率偏低,其可能原因是 (填序号)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粗盐很潮湿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答案】(1)可以假设 5 克的粗盐全部是氯化钠,氯化钠的溶解度对应的是 100 克的水,利用比例关系求解,设至少需要加水 X,100 ( X36 5x=13.9 克故答案为:13.9 或 14.0;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而不需要酒精灯,所以是装置 A;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故答案为:出现较多固体。3.8精盐的产率应该是制得的精盐质量与粗盐样品的比值,产率= 5×100%=76%。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会流失一部分氯化钠,所以会导致产率降低;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会使获得的精盐质量减少,所以会导致产率降低; C、蒸发时所得的食盐潮湿,则会由于含有了水分,而导致产率偏大;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会使获得的精盐减少,而使产率偏低。 故答案为:76%;ABD。【变式训练】如图所示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加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答案】A海水是种宝贵资源。①“海水晒盐”所采用的方法是 (填写编号)。Ⅰ.冷却结晶Ⅱ.蒸发结晶Ⅲ.过滤②海上航行缺乏饮用水时可采用右图装置获得淡水.用该装置将 2000g 含氯化钠 3%的海水暴晒 4 小时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4%,则收集到的可饮用水为 g。③海水中的硼酸(化学式为 H3BO3)可用于玻璃行业,下表为硼酸的部分溶解度数据。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100g 水)3591523Ⅰ.由表可知,硼酸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Ⅱ.60℃时 100g 硼酸饱和溶液中含有硼酸 g(保留整数)。【答案】①B;②500;③Ⅰ增大.Ⅱ13【解析】①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所以“海水晒盐”所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②设收集到的可饮用水为的质量为 x 2000g×3%=(2000g-x)×4% 解得:x=500g③Ⅰ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硼酸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Ⅱ设 100g 硼酸饱和溶液中含有硼酸的质量为 y,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在 60℃时,硼酸的溶解度是 15g,则: 115g:15g=100g:y 解得:y≈13g遂宁市大英县境内的卓筒井是手工制盐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 其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也造福了千秋万代。其工艺流程包括下面五个步骤: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第②步汲出的卤水浑浊,浓度一般在 7~10 度(即溶质质量分数为 7%~10%,下同),这样的卤水咸度低,耗燃料,成本高,为了把卤水浓度提高 18~20 度,就产生了“晒卤”这一环节。在“晒卤”的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第④步“滤卤”和实验室“过滤”的原理一样,都是为了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杂质。在实验室的过滤 操作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漏斗、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答案】(1)在“晒卤”的过程中水蒸发,溶剂减少,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填:变大;(2)过滤操作需要的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填:烧杯;引流。一份溶质质量分数为 2%的氯化钠溶液蒸发掉 20 克水,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10%,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A.0.5g B.1 g C.2.5 g D.4 g【答案】A向一定质量分数的 KNO3 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下列图象中符合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A. B. C. D.【答案】D60℃时,化合物甲的溶解度比乙大.分别取等质量 60℃时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20℃后,析出甲和乙的质量分别为 ag 和 bg(甲、乙均无结晶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60℃时等质量的甲饱和溶液与乙饱和溶液相比,前者所含溶质的质量小B.a 一定大于 bC.20℃时,若甲的溶解度仍比乙的大,则 a 一定小于 b D.20℃时,若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小,则 a 一定大于 b【答案】D将 80℃时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 30℃,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溶剂的质量不变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④有一些硝酸钾晶体析出 ⑤30℃时所得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A.①③ B.②③ C.②④⑤ D.①③⑤【答案】Ct℃时,将一定量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分别恒温蒸发出水的质量为 5g、10g、15g,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依次为 a g、b g、c g,则 a、b、c 三者的关系为( )A.c=a-b B.c=2b﹣a C.c=a+2b D.c=2a﹣b【答案】B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历如下变化: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溶液甲溶液乙溶液丙.A.溶液甲、乙、丙都可能是饱和溶液B.溶液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C.溶液甲和溶液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溶液乙蒸发 5g 水,析出的晶体可能大于 2g【答案】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一定变小C.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D.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答案】Bt℃时某物质的溶液 500 克在温度不变时,第一次蒸发掉 5 克水,析出 1 克晶体,第二次又蒸发掉 5 克水,析出 2 克晶体,若第三次再蒸发掉 15 克水,则析出晶体( )克 B.2 克 C.3 克 D.6 克【答案】D小明从冰箱冷藏室(温度为 4℃)取出一杯 4℃的澄清石灰水,盖上杯盖,在室温(温度为 20℃)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底有少量晶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时该石灰水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4℃时该石灰水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室温时该石灰水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答案】A下列关于结晶和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B.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C.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不一定有结晶水 D.把溶液的溶剂蒸发一些一定会有晶体析出【答案】D用此 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为 1.04g/cm3 立方厘米)配制 3%的氯化钠溶液 50g,需要量取 6%的氯化钠溶液 mL,量取水 mL。【答案】24.0;25.0t℃时,将某硝酸钾溶液 A 恒温蒸发掉 5g 水,析出 1g 晶体,得到溶液 B,再将 B 恒温蒸发掉 10g 水, 又析出 2.5g 晶体,得到溶液 C.则 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A 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案】25g;不饱和;20%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意义.将碘溶液在汽油中形成溶液的名称是 ;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 .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和结晶,做了如下所述过程的实验:小资料: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项目10203040506070氯化钠35.8g36.0g36.3g36.6g37.0g37.3g37.8g硝酸钾20.9g31.6g45.8g63.9g85.5g110g138g①物质 A 是 (填“氯化钠”或“硝酸钾”)②状态“④”时,物质 A 溶解(填“部分”或“全部”)③上述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达到饱和的是 (填数字序号,下同);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答案】碘的汽油溶液;水;硝酸钾;全部;②⑤;④20℃时,将一杯物质 R 的溶液分四次蒸去 10 克水(不过滤),每次蒸发后均恢复在 20℃观察杯底固体物质的质量,得下表数据每次蒸去水的质量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杯底固体物质的总质量013?则第四次蒸发水后杯底固体物质的质量为 ,物质 R 在 20℃时的溶解度为 ,物质 R 的溶解性属于 ,第二次蒸发后所得溶液含 R 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5g;20g;易溶物质;16.7%某工厂欲用 2%的稀硫酸测定本厂排放的废水中氢氧化钾的含量(废水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稀硫酸反应).试计算用 40%的浓硫酸(密度为 1.30g/cm3)10ml 配制 2%的稀硫酸,需加水多少毫升?(密度为 1.0g/cm3)【答案】需加水 247ml市售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7%,密度为 1.18g/mL.用这种浓盐酸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盐酸,需要水和浓盐酸的体积各为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答案】需要水和浓盐酸的体积各为 43.24ml,5.73mL现有一瓶未开启的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如下图所示,欲将 10mL 的浓盐酸稀释为 7.3%的稀盐酸,需加水多少克?【答案】需加水 47.2g 克20℃时,100 克饱和石灰水加入 10 克生石灰后溶液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溶液质量 (填“增加”、“减少”、“不变”);恢复到 20℃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填“增加”、“减少”、“不变”)。【答案】升高;减小;不变。【解析】生石灰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升高;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又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 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溶液质量减小;恢复到 20℃后所得溶液仍然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同种溶质在相同温度时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所以恢复到 20℃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小丽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和水的体积后,进行了如图所 示的实验:请回答:操作中不规范的步骤是 (填序号)。改正后,图示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号)。⑤中玻璃棒作用是 。小丽发现图示实验操作步骤不完整,应补充的是 。【答案】(1)③;(2)②①④③⑤.(3)搅拌,加速溶解。(4)装瓶贴标签。【解析】(1)操作中不规范的步骤是③,在倾倒液体时应沿烧杯壁倒入。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应先计算,燃烧称量食盐,加入到烧杯中,再量取水, 倒入烧杯中搅拌溶解,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①④③⑤。⑤溶解,玻璃棒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小丽发现图示实验操作步骤不完整,应补充的是装瓶贴标签。小华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并测定其酸碱度.考试时,小华进行了如图 1 所示的操作:称量时 C 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则接下来小华的操作是 。以上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用字母表示)。小华量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 2 所示,则小华配制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下列原因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填序号)。①碳酸钠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和药品放错③向烧杯中倒水时,有水洒出 ④量取水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小华用湿润的 pH 试纸测定所配制溶液的 pH,则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继续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2)E、C、A、D、B;(3)16%;(4)①②④;(5)偏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