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1 讲 生命资源—水一、 水及水资源的分布水的分布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96.53%,覆盖了地球大约 71%的表面。陆地水分为陆地淡水和陆地盐水。陆地盐水约占地球总量的 0.94%,陆地淡水与大气水总和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2.53%;冰川水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约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 68.69%。人类可利用的陆地淡水主要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 。大气水以气态形式存在的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0.001%。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固态和气态形式存在。地球上的水体相互转化,彼此联系。水资源的分布从全球范围看,赤道附近地区和沿海地区,水资源往往比较丰富,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则比较贫乏。水资源与水循环的活跃程度密切相关,水资源越丰富,水循环越活跃。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且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和时间分布都不均衡,整体的状况为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夏秋多、冬春少。二、 水循环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不断地循环。水循环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水的三态变化)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水循环:<1>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水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是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的向陆地提供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地球上主要水体平均更新周期最短的是大气水。 三、 生命与水水是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当生物体内水缺少到一定程度时,生命就会终止。生活在不同水资源条件下的生物,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如仙人掌、猴面包树等)人体重量的 2/3 以上是水分,儿童体内的水分含量更是多达体重的 1/4,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平均每天约需水 2.5L。四、 水的组成电解水的实验及结论实验前滴加氢氧化钠或者硫酸钠溶液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实验现象:两个电极上出现气泡,两玻璃管内液面下降,且正极玻璃管与负极玻璃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1:2。检验及现象: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即产生气体体积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氢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氧气。产生氢气的试管连接的是电池的负极,产生氧气的试管连接的是电池的正极。(口诀:氧正氢负)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 2:1,原因是: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氢气。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约为 1:8。电解水文字表达式: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电解过程的微观模型: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而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水电解过程当中,水分子可以被拆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题型一:水及水资源的分布【例 1】 2016 年 10 月 17 日 7:30 分,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成功,执行任务的 2 名航天员要飞行 33 天。宇航员在空间站看地球更像一个“水球”,这个“水球”上的水主要是( )A.海洋水 B.冰川水 C.河流水 D.大气水【答案】A。【解析】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96.53%,覆盖了地球大约 71%的表面,所以看到的水球主要是海洋水。考察水的分布。【变式训练】地球上的淡水只占地球总水量的 2.53%,而淡水中的绝大多数又是( )A.冰川水 B.湖泊淡水 C.河流水 D.大气水【答案】A。【解析】冰川水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约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 68.69%。所以淡水中的绝大多数是冰川水。下列有关地球水体储量由大到小的排列,正确的是( )A.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淡水 B.土壤水、湖泊淡水、大气水C.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 D.地下淡水、河流水、湖泊淡水【答案】C。地球上水的状态呈( )A.液态和固态 B.液态和气态 C.气态和固态 D.固态、液态和气态【答案】D。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的是( )A.大气水 B.河水 C.海洋水 D.冰川水【答案】D。【解析】大气水以气态形式存在的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0.001%。随着天气变化,大气水不断进行补充和更新,水体的转化频繁。【例 2】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所有水体冰川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是目前可供人类利用的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C.目前你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河流水、湖泊淡水河浅层地下水D.水资源开发利用后,都能很快恢复【答案】C。【解析】我们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故 A 错误;冰川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 但是目前还不能供人类利用,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湖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 0.3%,故 B 错误;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湖水和浅层地下水,故 C 正确;水资源利用后不能恢复,所以应节约用水,故 D 错误。【变式训练】可供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冰川水和地下水 B.河流水和湖泊水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D.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答案】D。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分布,错误的是( )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我国北方的水资源仅占不到 20%,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C.我国水资源分布南丰北缺D.从空间分布上看,我国的水资源呈现出南方少,北方多的特点【答案】D。【解析】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且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和时间分布都不均衡,整体的状况为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夏秋多、冬春少。下列关于水的认识错误的是( )A.地球上水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并不充裕 B.我国淡水资源缺乏C.凡澄清、无色透明的液体就是纯水 D.水被污染后,会给人类造成灾难【答案】C。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 80%,北方仅占 20%,解决水资源南丰北缺的最重要措施是( )A.南水北调 B.修建水库 C.节约用水 D.提高水价【答案】A。题型二:水循环【例 3】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图中字母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环节是:A: ;C: ;D: 。南水北调改变的是 这一环节。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和 。【答案】(1)降水;水汽输送;蒸腾。地表径流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解析】水循环主要有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由图可知,A 为降水;C 为水汽输送;D 为蒸腾。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改变的是水在地表的流向, 属于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这一环节。导致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这里只需填写外因即可,所以(3)两空分别为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变式训练】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 X、Y 和 Z 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阶段是蒸发,Y 阶段是凝结,Z 阶段是降水 B.X 阶段是蒸腾,Y 阶段是凝结,Z 阶段是降水C.X 阶段是凝结,Y 阶段是蒸发,Z 阶段是凝固 D.X 阶段是降水,Y 阶段是蒸腾,Z 阶段是凝结【答案】A。目前人类活动可以对水循环施加影响的是( )A.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 B.全球大气的降水C.全球陆地地表径流输送 D.局部地区的地表径流输送【答案】D。2018 年 5 月,台州南部湾区引水工程开工,以缓解台州南部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该工程通过管道, 将台州北部水资源向南部输送。该工程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 B.地表径流 C.海水蒸发 D.水汽输送【答案】B。【例 4】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循环是(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内陆循环 D.大洋循环【答案】B。【解析】三大循环包括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所以 D 错误,海陆间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的向陆地提供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所以答案选 B。【变式训练】水循环包括三个循环,在其运动形式中完全在陆地上进行的是( )A.降水 B.输送 C.凝结 D.径流【答案】D。【解析】水循环主要有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三大循环包括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完全在陆地上进行。所以答案选 D。驱动水循环过程的能量来自于( )A.地球 B.太阳 C.雨 D.海洋【答案】B。下列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 )A.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B.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C.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D.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答案】A。【解析】水资源与水循环的活跃程度密切相关。水资源往往比较丰富,水循环也往往越活跃,森林覆盖良好的的水库相对水资源丰富。所以答案选 A。题型三:生命与水【例 5】欧洲“火星快车”探测器和美国的“勇气”号、“机遇”号孪生火星探测器成功登上火星,相继探测到火星上有水的存在,人类探索地外高级生命和追求地球外栖息地有望成为现实。下列关于水与生命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不能离开水B.水占人体重量的 2/3水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水在生物体内是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答案】C。【解析】水是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当生物体内水缺少到一定程度时,生命就会终止。人体重量的 2/3 以上是水分,为体内物质运输提供良好的介质。饮水不能解决人体所需的能量,所以不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变式训练】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有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它的(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选择性吸收无机盐【答案】A。下列生物体含水量最高的是( )A.人体 B.水母 C.黄瓜 D.水稻【答案】B。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许多生物都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以适应其生命生存环境,下列选项中,生物特点与缺水环境无直接关系的是( )A.猴面包树的茎内储有大量的水 B.成熟的西瓜内储有大量的水C.沙漠骆驼的胃内具有水脬 D.仙人掌一类的植物都具有叶刺【答案】B。题型四:水的组成【例 6】右图所示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B 试管内的电极连接电源的正极C.A 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B 管内产生的气体能被点燃并产生蓝色的火焰【答案】B。【解析】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 A 说法错误;水电解负极生成氢气,正极生成氧气,二者的体积比是 2:1,图中 A 试管中的气体体积大于 B 试管中的气体体积,因此 A 试管中是氢气,A 为负极,B 为正极,故 B 选项正确;A 试管中产生的是氢气,可燃烧,产生蓝色的火焰,故 C 选项错误;B 试管中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 D 选项错误。【变式训练】用如图装置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所示。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是一种可燃性气体B.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 2:1【答案】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说明水是一种混合物B.水中存在氢分子,所以水在通直流电时能生成氢气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中有氢分子和氧分子【答案】C。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C.探究水分解的条件D.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答案】D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电源后,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都下降。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插正极的玻璃管内水面下降快 B.插负极的玻螭管内水面下降快C.两支玻璃管内水面下降一样快 D.以上描述都错误【答案】B【解析】水电解负极生成氢气,正极生成氧气,二者的体积比是 2:1,相同时间,氢气产生的速率要快一些,所以负极水面下降快一些。【例 7】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装置: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 8cm~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往外塞紧。A、B 两极是用镀铬曲别针伸直做成,由塞子露头处连接导线。试回答:其所用电源为 电,由图可知 A 端为 极。当 A 端相连接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 ,可用 来检验。如果与 B 端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 8mL,则与 A 端相连接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 。写出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 。【答案】(1)直流 正(2)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3)4 mL(4)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解析】水电解实验用到的是直流电,水电解负极生成氢气,正极生成氧气,二者的体积比是 2:1, 因此 A 端产生氧气,B 端产生氢气,所以(1)所填的两个空分别是直流和正;(3)产生的体积是 B端的一半,所以是 4 mL;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氧气可以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2)中第二空应填带火星的木条。【变式训练】如图所示,图(1)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2)为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若甲管生成气体 A,则 b 应接电源 极。气体 B 用点燃的火柴检验,产生的现象是 。(3)0~2s 甲、乙排除管内水的体积比为 (4)写出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 。【答案】(1)正 (2)燃烧更旺 (3)2:1 (4)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在电解水的实验中。通电后可以发现,两个电极的表面都有 放出试管Ⅰ中的气体是 ,Ⅱ中的气体是 ,试管Ⅰ与试管Ⅱ中气体体积比是 。连接电源负极试管内的气体 (可/不可)燃烧,产生 色火焰,它是 。连接电源正极试管内的气体 (能/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它是 。【答案】气体 氧气 氢气 1:2 可 淡蓝色 氢气 能 复燃 氧气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学习探究小组用水电解器电解水,测定两管逸出气体的体积,记录如下:体积 ml 时间/min12345678连电源负极的管(A)中气体612202939495969连电源负极的管(A)中气体2471116212631装置密闭性良好、读数正确,造成实验所测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 的可能原因是 。用点燃的火柴接触a 管,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水电解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 。【答案】(1)其他条件相同时,氢气比氧气更难溶于水(2)气体燃烧, 产生淡蓝色火焰(3)水 氢气﹢氧气【例 8】从如图所示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电解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个水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答案】C【解析】水分子分解过程中只有氢和氧,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A 正确;水电解过程当中, 水分子可以被拆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新的物质, 所以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 正确;1 个水分子分解成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所以 D 正确;在水电解过程中分子变成原子,原子本身没有变化,不可再分,所以 C 错误。【变式训练】下列关于水的组成正确的说法是( )A.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D.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答案】A人们常用形象的图式来描述物质世界。例如:水的电解可表示为: 由此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能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C.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变化D.在电子显微镜下能看见水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答案】C【解析】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说法错误;B、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不在这个条件下,说法就是错误的;C、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变化,例如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变化,说法正确;D、分子的体积很小,在电子显微镜下不能看见水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说法错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 1 和图 2 回答问题。图 1.水的电解图 2.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图 1 是电解水的实验,试管 1,2 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 ,两者的体积比约为 , 这个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 。请在图 2 方框中用“ ”、“ ”表示反应后的生成物。【答案】氢气和氧气 2:1 氢元素和氧元素水(通(直(流电(( 氧气+氢气如图1.地球水资源总量的 96.53%是在()2.A.冰层 B.大气【答案】C下列水体中占陆地淡水比例最大的是()C.海洋D.地下水A.地下淡水 B.冰川水C.河湖水D.大气水【答案】B关于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B.水循环只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C.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上空与陆地上空之间D.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答案】D2017 年 6 月 5 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 B.使用共享自行车代替汽车出行C.开发利用各种清洁能源 D.大量使用农药提高农作物产量【答案】D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乙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水(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甲、乙两试管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 1:2【答案】B如图所示,图 1 为电解水的装置,图 2 为电解水生成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若甲管生成气体 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 应接电源负极气体 N 是氧气,气体 M 是氢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气体 M,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8min 时,M、N 的质量比为 1:2【答案】B如图所示是一改进后的电解水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检查该装置气密性时,可以先关闭两边的活塞,向中间的漏斗中加水,形 成一段水柱后静置,若水面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B.b 为电源的正极C.管①做如图改进后,有利于用点燃该气体D.该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答案】A看世界水储量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在上图所示的水圈的各种水体中,下列字母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是:A、 ,B、 , C、 ,E、 ;在上述各种水体中, 为水圈的主体, 为陆地淡水的主体。在图中 F 所代表的各种水体中,数量最多的是 ,数量最少的是 。【答案】海洋水 陆地水 湖泊水 地下淡水 海洋水 冰川水 永冻土底水 生物水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题。在各个水循环的环节中,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更新的环节是 A.B-F-C B.E-A-G C.A-D-G D.A-G驱动上图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 A.地热能 B.太阳能和重力 C.月球、太阳对水体的引力 D.重力建设三峡工程,主要对水循环下列环节施加了重要影响的是 A.G B.B C.C D.D【答案】 C;B;B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 1 和图 2 回答问题。图 1 是电解水的实验,能收集到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气体的试管是 (填字母)图 2 中应该用“ ”、“ ”分别表示反应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答案】(1)B(2)如图是验证水的组成的装置.A.B 是两个连通并带有刻度的玻璃管(上端是带活塞的尖嘴管),C 为连接在 A.B 中间的漏斗,A.B 活塞下端是与直流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实验步骤如下:先将活塞打开,然后从 C 处将水倒入装置中,使 A.B 玻璃管中充满水,关闭活塞后再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几分钟后在 A.B 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如图所示。根据实验填空①A.B 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 ②C 管中液体的液面 (填“上升”或“下降”),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③B 管中的气体是 ,证明 B 管中的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 5mL 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 mL 或 mL.【答案】(2) ①气体的密度比水小,且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②上升,A、B 管内汇聚气体,气压变大,将水压入 C 中;③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 B 管上方尖嘴处,打开活塞,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 (3)2.5ml,10ml下图Ⅰ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Ⅱ为电解水生成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问题。(1)电解一段时间后, (填“甲”或“乙”)管内水位下降得快,其原因是 。(2)0-4min 内甲乙两管内排出水的体积比为 ,分子数之比为 。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B 产生的气体,有什么现象? 。该实验中,可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其作用是 。实际操作中,A、B 体积比通常大于 2:1,原因是什么? 。【答案】(1)乙,乙管产生氢气速度快.(2)1:2,1:2(3)带火星的木条复燃;(4)增强水的导电性(5)其他条件相同时,氧气比氢气的溶解能力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简易的电解水实验装置,进行家庭小实验,并测得两管中逸出的气体体积如下表:时间12345678连电源负极的管 A 中气体612182430364248连电源负极的管 B 中气体246912151821该实验 A.B 管内收集到的气体分别是 ,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读数正确,但两管中的气体体积比并不完全符合理论比值,可能的原因是 ;电解时观察到 A.B 管中的液面均下降的同时,又观察到水槽中的液面上升,请用理化知识解释,水槽中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答案】氢气 氧气; 其他条件相同时,氧气的溶解性大于氢气的溶解性电解产生的气体的体积大于被电解的水的体积,气体将量筒中的水外压,导致液面上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