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 土地改革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过程;理解土地改革顺利完成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调查、搜集与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中国历史上有关土地问题的史实,培养学生纵向联系历史知识的认识和能力,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理解基本国情是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认识到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性。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土地改革的开展和土地改革的意义。(2)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背景和土地改革的意义。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温故知新:抗美援朝第一、背景(1).朝鲜战争爆发 (2).美国出兵干涉 (3).威胁中国安全第二、经过(1).出兵:1950年10月,彭德怀率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2.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3).战役:上甘岭战役(4).结束:1953年7月,签署停战协定第三、意义:贏得了——为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1、导入: 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土地改革时,许多地方拔除了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有的农民还分到了耕牛、农具和房屋等。这是怎么回事?你想知道土地改革的情况吗?2、学习新课: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1)背景 : ①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阻碍经济与社会发展;②农民要求获得土地。国家统计局公布土地改革前全国土地占有情况:地主所占农村人口比例10%,农民占90%。占有土地比例地主70-80%,农民20-30%。“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毛泽东(2)、开始:①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②1950年冬,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措施: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3)、结束: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7亿亩土地和大量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350亿公斤粮食的地租。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相关史事:为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这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与过去的土改政策有所不同。这样做可以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也有利于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材料研读: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结合这段文字,思考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明确:封建土地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总根子,它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只有废除这种制度才能真正解放农民,才能巩固人民民主政权。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土地革命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抗日战争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解放战争时期 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年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地改革法》第二、土地改革的意义:(1)、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 成为土地的主人。(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相关史事: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3、知识拓展:共和国反腐败第一大案1952年2月,河北保定市举行了全国瞩目的公审大会,宣判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死刑,立即执行。刘青山、张子善都是老共产党员、党的高级干部,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为革命作出过一定贡献。革命胜利以后,他们在担任领导干部职务期间,却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挪用公款约200亿元,堕落成人民的罪人。案发后,中共中央高度重视,经过慎重考虑,认为虽然刘、张二人地位很高,对革命作出过献,但是他们的腐败行为已经构成了重罪,情节恶劣、影响极坏,不处决不足以平民愤,同意判处死刑。刘青山、张子善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反腐败斗争的第一大案。4、本课小结:(板书设计) 第3课 土地改革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1)背景①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阻碍经济与社会发展;②农民要求获得土地(2)开始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结束 1952年底,基本完成第二、土地改革的意义:(1)、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2)、解放了农村生产力(3)、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5、课后活动:(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 C )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D.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2) 想一想,土地改革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变化?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粮食产量增长;农民收入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类 别名 称不同点相同点土地占有者地主阶级与农民关系产品分配土地归私人所有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地主阶级与农民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关系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地主阶级和农民一样参加劳动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西藏地区的民主改革 地图册P12页新中国成立之初,考虑到西藏各方面情况特殊,进行改革的时机和条件还不成熟,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暂缓改革西藏封建农叔制度。但西藏上层反动集团于1959年发动全面武装叛乱,妄图永远维持封建农奴制度。在这种形势下,为了满足西藏百万农奴要求翻身解放的愿望,中类人民府决定在平息叛乱的同时,提前在西藏进行民主改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