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误区一误认为变形虫的分裂生殖是无丝分裂。其实,变形虫分裂过程中有核膜解体、纺锤体和染色体形成等过程,是典型的有丝分裂。 2. 误区二误认为在生物体内所有的反应都需在酶的催化下才能进行。其实,在生物体内有些反应是不需要酶的,例如"水的光解",可参见人教社主编的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必修)第56页图3-8"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从图解中我们可以看出的水的光解只需光和叶绿素分子,没有酶的参与。 3.误区三误认为试管婴儿是从试管中培养出的婴儿。其实,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产物,即在体外的一定培养液中让精子与卵结合为受精卵,受精卵进行分裂,发育成一个多细胞胚,再将这个胚移植到母体培养,最终发育为成熟的胎儿。 4.误区四误认为动物都具有线粒体。其实,蛔虫、绦虫等体内寄生虫不含线粒体,因为它们长期适应寄生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缺乏游离氧气的环境中,不进行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 5.误区五误认为腺体都是内胚层发育而来。其实,汗腺、皮脂腺、乳腺、气味腺、垂体等腺体均由外胚层发育而来,肾上腺、精巢、卵巢等腺体却由中胚层发育而来。 6.误区六误认为原核细胞中没有细胞器。其实,原核细胞内有核糖体,只是无其他细胞器的明显分化而已。 7.误区七误认为人体的体液只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其实,脑脊液、胸腔液、心包液,消化液、汗液和尿液等都是体液。 8.误区八误认为酶都是蛋白质。其实,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酶可以分为三大类:①绝大多数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②有些酶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③有些酶是由核酸组成的。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9.误区九误认为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充当生产者。其实,已发现自然界中大约有500个种食虫植物(属于绿色植物,可进行光合作用),当它们捕虫时则以狰狞的消费者面貌出现。 10.误区十误认为"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多倍体"。其实,多倍体应是"由合子发育而来的,体细胞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如普通小麦是六倍体,由其花粉经离体培育法获得的新植株,体细胞内虽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但由于不是合子发育而来的,所以不是三倍体,而是单倍体。11.消化道、呼吸道内的液体、汗液、皮脂、尿液、泪液、乳汁等也是体液吗?不是,消化道中的液体主要包括饮食中的水分和各种消化液,由于消化道上边通过口、下边通过肛门与外界环境相通,应属于外环境,因此其内的水分不是体液,它应属于外环境中的液体;呼吸道中的液体主要是一些分泌液,由于呼吸道也与外环境直接相通,所以其内的液体也不是体液;汗液、皮脂、尿液、泪液、乳汁等液体是机体已经分泌到外环境中的液体,因此也不是体液。12.举例说明什么是细胞内液?细胞内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如细胞质基质、细胞核核液、各种细胞器的基质等。13.各种细胞的内环境是什么?①血细胞:血浆? ②淋巴细胞:淋巴? ③毛细血管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 ④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淋巴和组织液? ⑤其它细胞:组织液14.举例说明人体内水分的来源途径―代谢产生的水是指哪些水?如细胞有氧呼吸(分解代谢)所产生的水、氨基酸缩合(合成代谢)产生的水等,这部分机体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可被机体重新利用。15.什么叫渗透压?指阻止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水溶液的压力,水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其浓度成正比,也就是说溶液的浓度越高,其渗透压越大。一些盐生植物、旱生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较高,水生植物的渗透压较低。16.细胞内液渗透压和细胞外液渗透压与K+和Na+的关系:由于细胞具有吸K+排Na+的能力(与细胞膜上的钠-钾泵有关),每分解一个ATP分子,细胞即可排出3个Na+,摄入2个K+,因此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所以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主要由K+来决定,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由Na+决定。17.为什么胰岛素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呢?这要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和调节来综合考虑。(1)“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这是在血糖浓度本身就高的情况下发生的,此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到抑制。(2)“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这是在血糖浓度本身就低的情况下发生的,但升血糖,在于用血糖。而血糖的利用必须进入细胞内。血糖能否进入细胞内,就取决于胰岛素了。胰岛素之所以起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是因为其能够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中,进一步实现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或合成糖元或转变成脂肪、氨基酸等。因此,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势必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18.使用斐林试剂与班氏试剂鉴定还原糖各有什么优缺点?这两种试剂用于还原糖的鉴定各有优缺点:斐林试剂配制比较简单,但甲液和乙液要使用时再等量混合才能使用,不能长久保存;班氏配制后可长久保存,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但配制比较麻烦。19.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 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体内营养物质不断地进行生物氧化,释放能量,这是产热过程。同时,代谢所产生的热量又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从人体发散到外界环境中去,这是散热过程。这两个过程保持动态的平衡,才能维持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产热快而散热慢,则体温升高;产热慢而散热快,则体温下降。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骨骼肌和肝脏,其次是心脏和脑,其他器官在总产热量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皮肤实现的,此外有少部分热量是通过呼吸道加温空气和蒸发水分而散失,还有极少部分热量随着尿和粪便的排出而散失。20.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1)水平衡的调节:渗透压感受器、相关的中枢、效应器-下丘脑神经细胞(能分泌抗利尿激素)都与下丘脑有关;(2)血糖的调节:在血糖含量升高或降低时,这种变化会通过下丘脑作用于相关神经,再作用于相应的内分泌腺细胞,释放相关的激素,从而使血糖含量恢复平衡;(3)体温调节:调节中枢在下丘脑;(4)垂体激素的分泌:如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要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控制。21.肾上腺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1)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血K或血Na含量的变化会作用于肾上腺,使醛固酮的分泌量发生变化,从而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对K+的分泌。(2)血糖的调节:当血糖含量过低时,这种变化会通过下丘脑作用于相关神经,来控制肾上腺参肾上腺素的分泌。(3)体温调节:当环境温度过低时,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肾上腺,分泌的肾上素增加,从而使体内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