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90张PPT)九年级化学教材实验分析目录 一、教材实验的地位与作用二、实验教学的现状三、教材实验分析教材实验的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科学探究和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学会实验基本操作是进一步运用实验方法去验证和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实验是人类探求未知、寻求真理、发现规律、验证推测的重要实践活动。实事求是、精益求精、不畏艰辛、持之以恒是对待实验工作的科学态度。化学实验是人类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应用物质、推动化学科学不断发展的主要手段。教材实验的作用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努力培养学生的双基技能,重点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树立其热爱科学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任何一项实验,都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科学的理论依据、周密的实验安排、优化的实验条件、可靠的实验结果和系统而又全面的安全、环保、节约的保障措施。教材实验的作用实验过程要做到认真观察、如实记录、潜心思考、大胆猜想、规范操作、精诚合作;实验结束,要认真反思,全面总结,客观做出实验结论。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性质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交流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设计思路??? 4.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本《标准》的内容标准中单独设立主题,明确地提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所包含的内容及要求。 在内容标准的学习主题中设置了“活动与探究建议”,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和辩论等都是积极的学习方式。这些活动本身也是化学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二)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2.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4.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5.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一级主题:科 学 探 究二级主题(单元)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完成基础的化学实验课程标准(2011年版)(四)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学生学习和运用化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离不开实验活动。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下列化学实验活动。1.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2.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5.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6.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实验。8. 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建议2.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应认真组织学生完成好标准中要求的必做实验,重视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的学习。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实验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条件有限的学校,可采取教师演示实验或利用替代品进行实验,鼓励开展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等。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评价建议观察学生在化学实验活动中的表现,可以了解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评价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实验习惯与科学态度等。对学生探究过程和探究能力的评价 化学实验活动表现评价标准运用“笔试型”化学实验试题考查实验能力教材编写建议(三)提供多样化的实验内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2.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3.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5.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实验的教学功能爱因斯坦:“如果不考虑到谋生,做实验是人生中最美妙的事了。”波义耳: “要想做好实验,就要敏于观察。”傅鹰:“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李政道:“对于实验,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戴安邦:“实验是开展全面的化学教育的最有效途径”拉瓦锡:“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使我们的推理受到实验的检验,除了通过实验和观察的自然道路去寻求真理之外,别无他途。”维勒:“离开化学实验室,我的心脏就无法跳动。”实验兴趣直观操作探究拓展在了解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倾向于认识化学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认识化学现象的内在规律。在规范操作的同时,对异常、不明显或结论错误的实验现象能及时分析,并及时改进实验操作中的不当之处。在实验操作中,能够合理地巧妙地组织和改进实验操作的顺序和方法。只求观察实验现象,如有无颜色变化、有无气体和沉淀生成等,注意力较多集中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操作显得不规范。试图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活动。能独立设计实验操作步骤和方法,操作过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敢于创新。试图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获得实验现象,操作欲望强烈,积极性较高。其兴趣点在操作本身,而不在于化学变化的本质。能够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但较少关注实验操作的每一个步骤和方法内涵的理解,只是按部就班,照方抓药。低高化学实验的能力构成实验能力实验问题解决能力实验能力实验知识实验技能实验意识化学原理知识实验本体知识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智力技能实证意识安全意识资源意识元素化合物知识概念原理知识计量、计算知识实验认识论知识实验技能知识实验规则知识仪器药品的使用称量过滤加热蒸发结晶溶解装置连接气密性检验任务分析方案设计分析综合演绎推理变量控制现象记录数据分析记录解释认知求真实践务实实验者人身安全实验室财产安全资源与环境安全育人效益实验效益经济效益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实验任务分析实验用品配备实验现象观察实验实施收集实验结论呈现实验反思评价化学实验问题解决能力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实施监控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教学的现状美国有的州规定,实验教学占课时的二分之一英国的中学化学实验室利用率高达80%-90%日本至少有1/3—1/4的时间用于实验教学《课程标准》提出实验占课时的比例应超过20% 实验开设内容少 ,实际占教学时间15%左右 教师实验的比例为60%-85%,学生实验时间平均20%(包括实验课);理论课内学生实验时间所占比例小于10%。 自主探究性实验比例少于8% 95%以上中学的化学实验室不对学生开放 课标与教材课程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 66个教材实验与活动 87个教材实验活动特点内容选择设计 身边物质作为实验用品生活中常见现象为实验内容人类生存发展有关问题为内容激发学习兴趣的素材和内容设计安排实验的探究性设计实验方法的引导绿色化学的体现实验陈述方式 导入实验人性化分析实验互动化走进化学实验室列出几种常见危险化学药品的标志,显示重视学生实验的安全,突出重视生命,以人为本的原则。学生走进一个与以前不一样的实验室 ,认识到化学实验室是一个科学严谨的实验场所。提供学习空间,设置问题情景 三种状态的取用方法。配合操作图示进行实验讲解,同时说明原因,直观、明了利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液体取用包括倒、量、滴三种方法,较全面。通过讨论落实实验中实验中该注意的问题以图替文说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有了蜡烛火焰各层温度实验,酒精灯的各层温度实验如何确保成功?药品的浓度?加入先后顺序?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探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条件的探究振荡的方法?洗涤用水的量?真实实验环境展示拓展与思考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火焰的大小与外露的灯芯长度有关酒精爆炸极限4.3-19%燃烧时用镊子拨动灯芯危险对比酒精与食用油燃烧实验蜡烛燃烧的探究法拉弟《蜡烛的化学史》:燃烧形成装满蜡油的杯槽,蜡油气化,毛细作用,燃烧的是气体石蜡:C5-C30正烷烃,熔点50℃, CnH2n+2产物:烃类小分子,一氧化碳,烟炱,气味,链越长,火焰越发黄和明亮观察-描述-质疑观察-描述-质疑科学的观察抽象与概括的描述科学的问题1.燃烧现象:“形成火焰”与“仅发光”?2.法拉第:若可燃物为气态(如氢气),或者熔沸点低的 可燃物汽化后再燃烧(如蜡烛、硫粉),或者在反 应过程中有可燃的气态中间产物生成(如木柴), 则燃烧时在对流的作用下形成火焰;若可燃物为固 态且很难汽化(如木炭),则燃烧时只是发光。3. 铁丝火星四射;镁燃烧时观察到有隐约飘忽的火 焰。丰富提问的策略(问题的角度与层次) 1.直接对具体的实验现象设问 2.追问同一事物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 3.与类似事物进行比较并追问不明显的实验现象,如何改进?能记录的实验现象有多少?对比实验设计?如何组织交流活动?拓展与思考教学内容安排上,增加蜡烛熄灭实验可选(三支长短不一的蜡烛罩在烧杯内,怎么熄灭?) 蜡烛燃烧产生的灼热气体80%约为氮气,残留氧气,少量二氧化碳。灼热气体由上而下,火焰周围氧气逐渐减少。呼吸气体成分变化英国化学家约瑟夫布莱克“固定气体”通过管子呼气到石灰水,变浑浊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燃烧与呼吸极为相似,对呼吸进行了定量实验实验原理:现代医学 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的灵敏反应 (5%、2滴) 教材进行了必要的知识提示,指导学生用排水法,介绍呼气中水蒸气的检验方法“步骤-图示-填答”三步曲完成每项实验,最后学生进行综合对比,得出结论,探究过程完整。 问题: 浅呼吸与深呼吸的区别?如何对比证明呼气与吸气中水蒸气不同? 问题: 二氧化碳究竟占多少?《实验与创新思维》2007.6《化学教学》2013.819.(13分)某学习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组成有什么不同?【查阅资料】通常条件下,白磷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实验操作、记录、分析】实验一:(1)先检查装置的_____,装入试剂,在医用输液袋中收集V mL气体,连接装置。(2)打开弹簧夹_____,缓慢将袋中的气体全部排出。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1 mL。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3)关闭弹簧夹K1、K2,再_____(填操作方法),以促使白磷迅速燃烧。待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时,打开K2。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2 mL,其数值等于已反应的_____气体之外的总体积。实验二:(4)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右图,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是_____(填“X”、“Y”或“Z”)。Y的体积分数在60 s 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_____。【数据处理】(5)实验一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 ,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6)实验二中,200 s 时没有采集数据的所有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_____。【评价与反思】(7)有人认为教材中空气成分的“其它气体和杂质”主要是指水蒸气,由实验二判断此说法是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地球周围的空气拉瓦锡-定量实验燃烧红磷学生熟悉的实验仪器问题:1.教材修订之前的讨论:为什么减少1/5,瓶内是否还有氧气?2.变式训练选材?鲁教:铜与氧气的微型绿色反应白磷?氧气的性质实验普利斯特里《关于种种空气的实验与观察》 1774年他利用一个大凸透镜,把阳光聚焦起来,加热氧化汞,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研究了这种气体的性质。他发现蜡烛在这种气体中以极强的火焰燃烧;老鼠在瓶中存活时间为相同容积的普通空气的两倍。他并用玻璃吸管从放满这种气体的大瓶里吸取它,感到十分轻松舒畅。普里斯特利是第一位详细叙述了氧气的各种性质的科学家。由于他是燃素说的信徒,遂推断出新气体必然含有极少的燃素或不含燃素,称它为“脱燃素空气”。同年,普里斯特利将氧气的制法和性质告诉拉瓦锡。后者重复了这些实验,指出普里斯特利制出的气体不是“脱燃素空气”,而是能够助燃的氧气。酒精1.典型性质实验,给了清晰的图示与图片。2.通过实验比较,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概念,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物质性质规律的学习方法。拓展与思考1.燃烧的火焰:气体挥发无固定形状,飘忽不定的火光构成火焰;沸点低气化形成火焰,沸点高属固相表面燃烧。2.火焰的颜色:光谱线的光区决定,与光波频率相关。硫在氧气中燃烧,反应激烈,光区从蓝移至紫。3.关于铁丝:系一根火柴(改为半根);直接沾酒精的螺旋状铁丝;还原铁粉洒在酒精灯火焰上氧气的实验室制备18世纪70年代,舍勒、普利斯特里、拉瓦锡 氧化汞的相关研究,1777年“火焰空气”命名为氧气。高锰酸钾制氧气1.生活中用品2.反应快速3.原理-实验-原理4.氯酸钾副反应复杂过氧化氢制氧气1.生活中用品2.常温、绿色、反应快速3.利于引出催化剂概念实验活动1.通过图示讨论装置各部分功能,对仪器及功能再认识2.典型的加热制备气体装置3.步骤进行详细的描述和指引,训练了基本技能4.穿插原理与关键的提问,加深理解拓展与思考1.高锰酸钾加热产生氧气的产率 产率大于100%2.氯酸钾加热的副反应 不同的机理解释,存异(温度、催化剂的研究)3.过氧化氢的反应 浓度、催化剂物质构成的奥秘道尔顿原子学说:实心球体盖吕萨克:三同一等阿伏伽德罗发再争论的焦点,1811年提出分子的概念,他提出,原子是化学反应的最小质点,分子是游离状态下单质或化合物独立存在的最小质点。分子由原子组成,单质分子由相同元素的多个原子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元素的若干原子组成,化学变化是原子的重新组合。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确认原子可分卢瑟福发出带正电的原子核,提出原子核中有质子和中子19世纪,美国化学家查兹获1914年诺贝尔化学奖,因准确修定和测定几十种元素相对原子量问题的提出证实分子的存在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隙图片和实验引导图示展示实验观察现象推测问题:1.微观图示的应用?2.C烧杯去除?3.分子特性的主要描述与间接表达?拓展与思考1.氨水与酚酞的最佳搭配 氨水越浓,效果越明显(少许);酚酞浓度过大,出现白浊(多量) 酚酞熔点258-263℃,常温下不挥发;浓盐酸+石蕊的效果2.创新实验 分子扩散与重力影响? 探究水的组成1781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将瓶子里装满无色的“可燃空气”(氢气)和空气。用电火花引爆,发现瓶壁上有不少水珠! 卡文迪许用不同比例的“可燃空气”和空气混合物进行实验,证实了普利斯特里的发现,并断定生成的液体是水。但他认为水由“脱 燃素空气 ”与“燃素”化合而成。卡文迪许的助手布拉格登于1783年6月访问巴黎时,将这一实验告诉了拉瓦锡。拉瓦锡立即进行了跟踪实验, 不仅合成了水,同时还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再次确认了水的组成,并且用氧化理论给以准确的说明。 氧化学说是对“燃素学说”的否定,关于水组成、空气组成等是对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水火气土)的批判。 普利斯特里(1733~1804)英国化学家 气体研究的卓著成就,被称为“气体化学之父”亨利?卡文迪许(1731~1810)英国杰出的物理学家、化学家 制出纯氧,并确定了空气中氧、氮的含量,证明水不是元素而是化合物。被称为“化学中的牛顿”。拉瓦锡(1743~1794) 法国化学家 进行的化学革命被公推为18世纪科学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之一。他所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拓展与思考电解水实验装置 1.铂>铂铜>镀镍或镀铬 2.碳棒电极误差大,电解液变黑(电压大,碳电极脱落) 3.铅电极加入稀硫酸 4.蒸馏水或纯净水,酸碱浓度为5%,电压12-24V,两极距离近氢气实验 1.注射器抽取氢气水的净化混凝:明矾、铝盐、聚合铝、铁盐、镁盐、有机絮凝剂—净水剂水处理方法:电子凝聚、电子渗析、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等两套装置进行对比家庭小实验应用拓展与思考实验材料选择 1.校园内种花泥土? 2.河泥悬浊液(pH4-5)氢氧化铁胶体净水实验方法-活性炭净水 粗玻管+活性炭质量守恒定律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从大量实验中得出:参加反应的全部物质的质量常等于全部全部反应产物的质量。1774年,拉瓦锡研究氧化汞,得出结论(质量守恒定律)18世纪,小于0.2g质量改变不能测出,1902年德国朗道耳特与1912年英国莱曼以1000g体系,质量差小于0.0001g,千万分之一的实验误差。爱因斯坦相对论与质能关系公式使得合二为一的质能守恒定律。1.玻璃棒改成玻璃管2.小气球的变化及作用注意:1.天平的使用-物理2.化学要求:干燥药品与潮解药品的称量方法引导学生用表格的方式将定量实验结果记录以得到科学的结论从表面“不守恒”的实验激发学生思维上的“冲突”,再通过讨论题的引导和分析,从微观角度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镁带燃烧的异常现象例:0.24g镁带完全燃烧称得产物质量与教材0.4g相比偏小??镁带的氮气中燃烧: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将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有气泡,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较多量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类似)氮化镁为淡黄色,大量白烟可能是氮化镁高温升华、与水蒸气反应得到的氢氧化镁。质量一定小于0.4g镁带测定空气中气体成分实验水进入多少?碳的化学性质常见装置改进装置二氧化碳的制法教材结构: 原理 研究与实践(确定装置、自主设计、如何检验)确定制取气体的主要因素,树立整体思想讨论对比,为自主设计做铺垫引导自主设计,提供多种仪器给学生选择,分析讨论装置的优缺点,典型的探究实验活动。1.提供不同的装置图示。2.方法的归纳小结拓展与思考1.石灰石与盐酸 盐酸20%,废水泥块(速度快)2.气体的收集方法 20℃氯气2.3,二氧化碳0.878,乙炔1.03 排饱和食盐水 排水法3.改进装置二氧化碳的性质1755年,英国化学家布莱克煅烧石灰石,发现有气体,气体用石灰水吸收产生白色沉淀性质与石灰石相同。同时,煅烧后的石灰石质量减轻44%。他认为,石灰石中一半是气体,取名叫“固定空气”。他还发现,蜡烛不能在“固定空气”中燃烧,小动物会死亡。之后,卡文迪许继续研究,发现冷水中该气体溶得更多。实验如何确保成功1.两组对比实验特点明显2.沪教版提供汽水瓶气体通往澄清石灰水、稀盐酸与大理石生成气体通往石蕊再加热及灭火(玻璃片)拓展与思考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1.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 2.成都中考2013燃烧条件的探究扩散燃烧:氢气、甲烷、一氧化碳蒸发燃烧:石蜡(熔化、放热、发光、黑烟)表面燃烧:铁丝实验装置设计精巧效果明显,接触氧气即意味燃烧具备三个条件(如何产生氧气?)(白磷熔点低,定位)火三角形象直观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简易灭火装置,依据原理设计简易灭火器拓展与思考铝盒内燃烧的酒精放在冰水中,熄灭能否用降低温度于着火点以下来解释?酒精燃烧属蒸发燃烧(闪燃,闪点为12℃,易燃液体≦45℃,可燃液体>45℃)液体温度加热超过闪点,蒸发速度会迅速加快,蒸发速度≧燃烧速度会持续燃烧,着火点定义为引发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即高于闪点酒精灯、蜡烛、油灯内灯芯引燃后温度高于液体的闪点工业酒精混有甲醇,闪点更低,更易燃拓展与思考燃烧-连锁反应(四面体学说)可燃物、助燃物、点火能源(明火、静电、摩擦、撞击火花、反应热、高温表面、光、绝热压缩等)不受抑制的连锁反应铁丝表面燃烧;天然气扩散燃烧(爆炸极限5.3%-14%)导致爆鸣实验不易成功,泄漏也较为安全1.氢气、一氧化碳、乙炔爆炸极限范围宽,易爆炸2.提供一定条件下粉尘会爆炸的实验3.面粉燃烧属于分解燃烧,由颗粒大小、湿度、空气中浓度、点火方式(明火)、爆鸣器的密封状况等决定能否爆炸4.爆炸实验:塑料袋装可燃气体(氢气)与空气,明火点燃塑料袋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原理、装置、操作相统一即:为什么做这个实验?(实验目的、原理)能否做这个实验?(实验条件、安全性)做得怎么样?(操作的规范性)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观察、思维、解释相结合即:观察什么现象?(实验目的)思考什么问题?(实验原理)得出什么结论?(知识、技能、方法)实验探究活动的基本要求(一)“手”“脑”并用科学探究既需要有各种实践活动的直接体验,更需要有积极的思维参与。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学生需要联系已有经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能从已有知识经验中检索出解决问题的线索,提出假设;在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作出合理的推理和解释;等等。所有这些活动都是和深层次的脑力思维活动分不开的,科学思维是科学探究的灵魂和核心。实验探究活动的基本要求(二)“形”“神”兼备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依据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开展探究活动,具备跟科学探究活动相似的“外形”;另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动,实现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神似”。实验探究活动的基本要求(二)“形”“神”兼备实验探究活动中,如果只是让学生机械的执行既定好的程序,即使环节再完整、看上去学生再投入,也只是表面形式。在设计和组织实验探究活动时,不仅要模拟科学探究的“形”,更要突出科学探究的“神”,使学生在思维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在探究活动中深化和发展思维。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教学建议(一)深化对实验知识的理解 事实类知识:强化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注重对知识的理解。 概念原理知识:抓住概念原理的本质,促进在思维基础上的理解。 技能、方法、规则类知识:讲清核心原理,明确是非正误,强化练习巩固。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教学建议(二)优化对实验技能的训练动作技能:讲清关键和要领,在活动中练习巩固。智力技能:引导思考,鼓励质疑。(三)强化对实验意识的引导不断内化实证意识、安全意识、资源意识,发展科学素养。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