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38张PPT。 北京版初中生物教材 (第三册) 第十章 生物的生殖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生物课程标准》的三个课程理念在本章教材中的体现 (一)“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1.尊重每一个学生; 2. 教材中的内容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最低要求、最基本的要求; 3.虽然是最低、最基本的要求,但并不意味着忽视那些优秀的、有特长的学生; 4.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教师要因材施教; 5.学习资源的分配上对每一个学生应该是人本 的、公平的; 6.评价应该是公正、公平的。(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1.对学生来说,科学素养的含义是 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的知识和技能、科学的过程和方法、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运用到社会和个人生活中。2.教材中关于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理念的构成:1.科学态度和科学世界观;2.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1)在探究过程中,学习、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作出预期、收集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技能; (2)科学的思维:逻辑思维、辨证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思维等。3.生命科学知识和技能(1)生命科学知识主要包括: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2)技能包括:观察、动手、分析、收集和处理信息、撰写报告、设计实验等方面的技能。4.科学、技术、社会(STS);(三)“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1.通过各种方式的探究,获取有关生殖方面的科学知识;2.通过各种方式的探究,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3.通过各种方式的探究,培养科学态度、科学精神;4.通过各种方式的探究,形成科学观点、科学的思维方式。二.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一)教材以《课程标准》中提到的“人与生物圈” 为线索,以“小综合”的思路,讲述生物圈中的生命的特征。 生命的特征可以用下面的一句话来表述: “ 生命是有一定发生、发展过程的,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结构基础之上的,通过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复制、自我调控、自我免疫的开放系统。”(二)本章与前后各章节的关系1.生物的生殖过程中必然要进行细胞的分裂、组织的分化、器官的形成等复杂的变化。这些复杂的变化是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的,是建立在生物的新陈代谢(包括生物的营养、物质运输、呼吸、排泄等)基础之上的。因此,本章的学习是以前面两册内容为基础的;2.生物的生殖与发育是密切相关的,生物生殖的过程中应该包括发育的过程。例如,细胞的分裂、组织的分化、器官的形成,就是生长发育中重要的变化;人和动物的胚胎发育,就是个体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章的内容与第十一章“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的内容有紧密的联系。3.生物只有通过生殖的过程,才能表现出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生殖细胞是亲代的产物,是子代的根源,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遗传物质的唯一桥梁 。因此本章的内容与第十三章“遗传和变异”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物的生殖”“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遗传和变异”这三方面的特征共同完成了生命的“自我复制”的复杂生命过程。4.从能力体系来看,本章的技能和能力要求,特别是科学方法训练,延续了第二章“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的要求,并不断加深、完善,体现了连续性、递进性。三.本章教材中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系分析(一)知识和技能体系 1.知识系统[重点提示]生物的生殖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人的有性生殖动物的有性生殖分裂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出芽生殖花的结构开花与传粉花粉粒的发育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生殖系统的组成受精和胚胎发育受精的方式胚胎发育的类型体外受精体内受精胎生卵生特征、意义、应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果实的结构和种类2.技能系统操作显微镜的技能制作临时装片的技能使用解剖器的技能绘制生物结构图的技能培养微生物的技能进行扦插等营养繁殖的技能制作简易活动模型的技能等(二)过程和方法体系 通过实验、实习、观察、讨论等活动,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体现科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模型法等)的训练,体现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实验.实习.观察1.[实验](2个:解剖观察实验、探究实验) [实验]观察花的结构 [实验]探究霉菌的生殖过程及孢子来源2.[实习](1个) 制作花粉粒发育和双受精过程的简易活动模型3.[观察](1个) 观察观察男、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 观察受精和受精卵植入子宫的过程 观察观察霉菌和蕨类植物的孢子 实验观察水螅的出芽生殖3.观察(8个)☆观察花粉发育和受精作用的录像或电脑动画,或活动投影,或模型、挂图 ☆观察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录像或电脑动画,或活动投影,或模型、挂图☆观察果实的结构和种类 ☆观察男性生殖系统的录像或电脑动画,或活动投影,或模型、挂图☆观察女性生殖系统的录像或电脑动画,或活动投影,或模型、挂图☆观察受精和受精卵植入子宫过程的录像或电脑动画,或活动投影,或模型、挂图 ☆观察鱼和蛙的生殖过程的标本,或录像,或电脑动画,或活动投影、挂图 ☆用放大镜观察长出芽体的水螅 4.讨论: 本章安排了24次讨论,共设置了45个讨论题。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获取知识,逐步达成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从教材的编排上和教学过程来说,这种安排体现了各部分知识内容的逻辑关系及合理的过渡,也是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一种指导。关于讨论的教学在后面还将涉及。(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系1.通过实验、实习、观察、讨论等活动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学习植物、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殖器官、系统的结构和生殖过程,继续形成生物体是统一整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3.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进一步明确生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原理和技术,在人类的科学实验、生产、生活中,以及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价值;4.通过学习人的生殖过程,强化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教育;5.通过学习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体现“母爱”和“爱母”的情感教育。四.本章的教学建议(一)首先应明确“接受与发现”、“讲授与探究”的关系 讲授与探究、接受与发现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讲授和接受的基础,也谈不上探究和发现。 教师应通过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指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二)强化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 一般认为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 如果把智力因素看成是个操作系统的话,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启动、动力系统,对智力因素有定向、引导、维持、强化、调节等作用。(三)概念教学的问题1.概念汇总2.核心概念的含义:(1)生命活动中的重要的、关键的、核心的结构、功能或生理过程;(2)对建构知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的结构、功能或生理过程;(3)对后续学习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或有密切联系的结构、功能或生理过程。(4)对提高能力、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的结构、功能或生理过程。3.概念教学的策略(1)教材中具有明确表述的核心概念,基本上按照“先实例后概念、先感性后理性、先具体后一般”的原则编写。因此,教学中最好采用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从而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程之中。(2)避免“用一个实例得出一个概念”的现象,感性的、具体的实例,最好在三个以上,这样学生才有机会对实例进行研讨、归纳、小结。当归纳出概念的本质特征后,最好要求学生用简明的语句来表述概念,使其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学生表述不清楚时,再由老师进行小结。 (3)教材中没有明确表述的核心概念和其他一般概念,主要强调对概念的感性认识和一般的了解。(4)教学中可以运用概念图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以编写概念图为学习策略。4.概念图的运用(附:流程图的运用)双受精双受精雌蕊子房的胚珠内场所过程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一个精子与极核结合受精卵受精极核形成特点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过程发育成种子的胚种子的胚乳有性生殖有性生殖雌、雄生殖细胞的产生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合子)受精卵(合子)发育成新个体产生生殖细胞受精作用受精卵(合子)的发育过程特点后代具备生活双亲的遗传特性力、变异性更,强更能适应生活环境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类型特点没有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后代生活力、变异性不强,遗传性较稳定,繁殖后代快,产生子代的数量多,利于种族繁衍附:流程图的运用。例如;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雄蕊雌蕊花药花丝柱头花柱子房花粉子房壁胚珠珠被卵细胞极核++精子精子受精卵受精极核果实果皮种子种皮胚胚乳(传粉)(花粉粒在柱头上伸出花粉管,穿过花柱,伸到胚珠内部,送进花粉管内的两个精子)新个体卵巢睾丸卵细胞×受精卵精子(在输卵管里受精)继续进行胚胎发育,靠胎盘从母体得到营养、排出废物)胎儿婴儿(分娩)成人(发育)人的生殖过程(受精卵在输卵管里分裂,形成早期胚胎植入子宫后,(四)活动(包括实验、实习、观察、讨论等)的组织[实验]观察花的结构及其中的花粉和子房建议:1.这是一个传统的实验,实验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观察后进行交流,这样便于将不同形态的花的结构进行归纳,总结出花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结构。2.对学生画图和粘贴花的结构要提出要求,并给予评分和积极的评价,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在校园内展示。3.显微镜的用法、临时装片的制作、解剖器的使用、结构图的绘制等应适当地给予复习或提示。[观察] 1.观察霉菌的孢子 2.观察蕨类植物的孢子建议:1.观察霉菌的孢子,要事先准备好长有霉菌的培养物,或让学生在课下准备。2.观察蕨类植物的孢子,一定要刮取褐色的孢子囊群。因为孢子囊群呈绿色时,孢子囊还未成熟;孢子囊群呈灰白色时,孢子早已散落了;只有孢子囊群呈褐色,才是孢子囊成熟而尚未开裂的时候。3.将刮下的孢子囊群置于载玻片上,如看不到孢子囊开裂,可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目的是促使孢子囊开裂,可看到许多孢子。[实验]探索霉菌的生殖过程及孢子的来源目的要求:1.初步学会霉菌的接种和培养的方法;2.初步学会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分析,从而探索霉菌的生殖过程及孢子的来源。建议:1.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探索。2.这个实验在探究能力方面主要要求学生: ①学会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②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关系和意义进行分析; ③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 ④记录实验现象; ⑤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3.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可用替代品并将此实验简化。例如,用塑料袋和馒头(面包)片代替装有培养基的试管;灭菌可以用土办法等。4.组织好学生对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实验预测、实验结论的讨论和交流。[实验]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建议:1.实验材料的事先准备。2.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采集、培养、观察水螅的出芽生殖。3.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芽体”与植物的“芽”的区别,不要将出芽生殖与营养生殖混淆。 [实习]进行人工营养繁殖的实际操作建议:1.要求学生在课下操作,成活后拿到课上展示,美化教室,或拍成照片展示;2.对学生的作品给予积极的评价并评分;3.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要求学生写出操作、观察日记,并在班内进行交流。[实习]制作花粉的发育和双受精过程的简易活动模型 安排此实习活动的目的是:①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②给学生创造动手和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③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研究、学习生物学的方法。 建议:1.模型的最好统一要求、统一规格;2.要求学生在课下制作模型,课上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讲解、评分;3.以班为单位,在校园内展示学生的作品。[讨论]1.讨论前做好小组长的培训工作;2.讨论的内容和题目一定要明确;3.讨论中教师要担任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4.讨论中教师要随时调控讨论的进程,做好“反馈—矫正”的工作,及时表扬讨论好的和有独到见解的小组和个人;5.讨论不要走过场,时间一般是3分钟至5分钟。(五)性教育的问题1.性知识的教育要加强和适当的开放;2.在加强性知识教育的同时,要加强性道德的教育(如用正面、反面的案例);3.广泛开发、利用性教育的教育资源。 以上内容仅供老师们在教学中参考,希望老师们能结合自己学校、写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为在课程改革中有所突破而努力。 谢谢大家 [附]概念图(conception maps)是由节点和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表征。概念图的节点表示某一命题或领域内的各概念;连线则表示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一些国家,概念图作为有意义学习的一种有效策略已广泛研究和应用。教师运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能更好地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能更有效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过程和自身概念的发展,在教学中更能强调概念和原理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学习者运用概念图进行学习,能促进学习者进行有意义学习,能更好地组织自己所学的概念,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概念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意义,有效地降低自己的焦虑水平,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