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22张PPT。人音版 七年级上第二单元 雷鸣电闪波尔卡第三课时作曲家介绍 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1825~1899) 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他一生创作了168圆舞曲,200多首其他舞曲,40多首进行曲,16部轻歌剧。主要代表作有《蓝色多瑙河》《春之声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雷鸣电闪波尔卡》等,他的创作结合奥地利民间音乐和日常生活音乐,具有曲调新颖、节奏活泼、描绘性强等特点。1.请用心感受乐曲的情绪与速度。2.你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聆听音乐,回答问题作品介绍分段聆听Aa b欢快、热烈主题A(a)Aa 热烈、欢快,舞会正在进行着。分段聆听主题A(b)Aa 热烈、欢快,舞会正在进行着。分段聆听b 更激动,舞会正精彩时,乌云密布,暴风雨即将来临。Baba分段聆听主题B(a) 请用自制乐器或自寻音源创造出雷鸣电闪的场景。我的创造主题B(a)主题B(b)?聆听音乐引子→A(a-b)→B(a-b-a)→A’(a-b)→尾声复三部曲式完整聆听?巩固 起源于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这种舞蹈的舞曲也称作波尔卡。波尔卡舞曲舞曲一般为快速适中的二拍子,三部曲式,节奏活泼跳跃,在第二拍的后半拍上常作稍微停顿的装饰性处理。 “波尔卡”一词是从波希米亚语中的“半”字演化而来的,所以跳舞时舞步很小,半步半步地跳。波尔卡视频欣赏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和创作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波尔卡舞曲相关音乐知识。【教学方法】听赏法、创作实践法【教学重点难点 】在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时,在教师的引导下要使学生体会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和所描绘的情景。在了解波尔卡舞曲节奏特点的同时,能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配合音乐进行演奏。【教学过程】 一、导入1、播放影片《翠堤春晓》中波尔卡舞蹈场面的录像。2、波尔卡:19世纪30年代,起源于捷克波西米亚的一种乡村舞蹈。19世纪40年代,在欧洲广为流传。这是一种男女对舞用的舞曲,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欢快。3、学生敲击波尔卡基本节奏型。二、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1、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于1868年创作了《雷鸣电闪波尔卡》。作者意在表现:在一个令人高兴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金碧辉煌的大厅里。这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厅里的人们却舞性正浓。21·cn·jy·com2、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请同学们仔细聆听音乐,分析各部分音乐的主题,深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其表现的生活内容。www.21-cn-jy.comA—a :这是一段描写舞会盛况的音乐。它的情绪热烈、欢快,以带休止的“附点”节奏为特色。A—b :这段音乐描绘的是正当人们舞性正浓的时候,乌云密布、暴风雨即将来临。但是,人们并不介意,舞会依然进行。21cnjy.comB—a :音乐舒展、妩媚、轻巧。然而在进行中却穿插了定音鼓的滚奏声和大钹的碰击声。于是,它给人们带来了非常有趣的想象空间。21教育网B—b :音乐轻巧、灵活,好像人们除了兴高采烈地舞蹈之外,几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创作与实践活动:学生利用自制打击乐器及一切可利用的物品配合B—a 段音乐进行模仿和创造性地演奏。三、总结纪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3课时《雷鸣电闪波尔卡》.pptx 7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3课时《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doc 为火车开路波尔卡(1968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_高清.mp4 纯音乐 - 打雷下雨的声音.mp3 雷鸣电闪波尔卡.mp3 雷鸣电闪波尔卡Ab段.mp3 雷鸣电闪波尔卡B段.mp3 雷鸣电闪波尔卡B段a.mp3 雷鸣电闪波尔卡B段b.mp3 雷鸣电闪波尔卡再现A.mp3 雷鸣电闪波尔卡完整A.mp3 雷鸣电闪波尔卡引子到Aa.mp3